Home

No. 80  May 2024
 
   
   
   
   

 

 

編輯報告
EDITOR'S REPORT

 

   本期人員專訪(SHARE TO INSPIRE)邀請了本中心的李維晏老師,與我們分享她贏得「教育部 111 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課程的教學經驗與課程設計,並針對混成式教學批判性思考大班課程的討論活動做細部的介紹。範文賞析(SPOTLIGHT)摘錄吳俐陵顧問、蘇虹菱老師的演講「自我行銷術 ── 中、英文履歷撰寫技巧」。在當今多元且競爭激烈的求職環境中,高品質的履歷對於脫穎而出至關重要。在此演講中,吳顧問介紹了英、中文履歷撰寫技巧,幫助求職者打造獨特且具吸引力的履歷。讀者園地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則公告「Writing with AI」的暑期服務。為了讓各位研究生在暑假期間也能安心寫作不中斷,本中心持續提供服務,讓大家在論文寫作路上不孤單。
top
省思醒語
FOOD FOR THOUGHT
 
 
“Discipline without freedom is tyranny. Freedom without discipline is chaos.”

– Cullen Hightower

top
人員專訪
SHARE TO INSPIRE
 
 
批判閱讀:與李維晏老師談
《讀中生智:大班級英文閱讀「意義化」》
 
 
訪談時間:2024年05月20日 16:30
訪談對象:李維晏老師(寫作教學中心助理教授)
紀錄者:李昕怡(寫作教學中心助理)
 
 
       推開辦公室的門,李維晏老師正專注地批改著學生作業。她抬頭看見訪客,嘴角泛起一抹溫暖的笑容,讓人頓時感受到一股親切和善的氣息。她放下手中的筆,邀請我們入座,並熱情地開始分享她榮獲「教育部 111 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的課程《讀中生智:大班級英文閱讀「意義化」》的設計理念。
 
       李老師談話時語調輕快,眼神明亮,透著一股對教學的熱情,讓人感受到她不只是個傳授知識的教師,更是一位引導學生思考、探索自我的引路人。她的熱情不只展現在談話中,更體現在她設計的課程中。這堂課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學會閱讀英文文章,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批判性思考,並將閱讀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
 
一、混成式教學:翻轉教室,激發學習動機
 
       「混成教學不該只是將內容放入影片中,關鍵在於高層次的課堂活動。」李老師語氣堅定地說道。她認為,混成教學的精髓在於重新設計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互動討論與實作,讓學習者從原本「知識接收者」的角色轉型為「知識建構者」,教師也不再只是講者,而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與帶領員。
 
       寫作教學中心的混成式教學模式並非將傳統的課堂內容照搬到線上。李老師與葉芳萍老師協力籌劃,並與中心全體教師們集力將知識講述的部分錄成中、英文版本之影片,讓學生在課前學習,為實體課做好知識和心智上的準備。李老師強調影片的時長要適當控制,避免學生感到疲乏,並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如果影片太長,學生可能會失去耐心,甚至只是囫圇吞棗地看完,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李老師解釋道。
 
       而實體課程時間則進行討論、實作、解題、小組活動等等則能夠加深知識應用的學習活動。透過這樣的設計,李老師希望能夠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並在課堂上進行更深入的探討,進而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效果。
 
       一周三小時的課程時間十分有限,所以活動的設計目的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的使用,而是應該通過體驗式教學,下達實作任務以創造使用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理論背後的真實需求和價值,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她之所以如此強調體驗式學習,並非基於老生長談的理論,而是在她的教學經驗中,這是少數能幫助學生在知識與生活經驗建立連結,並讓學生藉由分析日常行為迅速自我剖析出深度理解的橋樑。
 
       她以一個關於貧窮的課堂活動為例,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沒有手機、電腦和 Wi-Fi 的生活,李老師讓學生們通過抽籤決定一週內不能使用哪一項設備,學生們則需要想辦法借用資源,從而體會資源匱乏帶來的困難。一個沒有繁雜流程的活動後,學生們對於貧窮的討論卻非常熱烈,因為他們切身體會到了沒有這些設備的生活挑戰,他們的視角也從事不關己的俯視議題,轉為設身處地的平視並感同身受。對此,李老師說: 「一個好的活動,是將學生從的同情心轉化為同理心。過去我們只是告訴學生貧窮存在於我們周圍,但他們並不能真正理解這種感受。通過實際的體驗,他們更能理解貧窮帶來的痛苦,進而更加關心社會公益問題」。
 
       除了貧窮的社會實驗,這堂課還請了一位加州的檢察官來給學生上課,討論社會公益和法律問題。學生先熟悉一社會議題與相關實例案件,然後在課堂以「國民法官」概念式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案件討論。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不同的社會現象,並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重新審視自己以為的真相。這樣的課堂設計不僅使閱讀課更加有趣,也能讓學生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課堂內外積極參與、並從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和反思。
 
二、批判性思考:超越表面,探究真相
 
       在臺大任教的數年來,李老師發現臺大學生對於數據和邏輯有較高的興趣,也更加依賴數據帶來的信任感,因此在引導他們進行批判性思考時,她會提供大量的數據,讓學生在自己建立邏輯思考的過程中得出結論,並進一步探討哪一個因素是最關鍵的。透過提供數據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理解邏輯和知識主架構,這種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學習者在與環境互動中主動建構邏輯,並發展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此外,李老師在課堂中很喜歡引導學生將相同的情境放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或時間點來進行重新思考,讓學生跳脫自己的文化框架,從更廣闊的視野思考問題,比如:為何某個情況在日本是否可以接受?為什麼在台灣可以,在日本卻不行?這樣的設計,不只是在培養多元文化理解的能力,更是讓學生習慣「從不同的角度檢視同一件事情」。在這類的練習中,李老師會讓學生站在不同的立場重新審視已知的事實,並給予更多的資訊以重新評估這些概念。例如,在討論同性婚姻時,李老師會讓贊成和反對的學生互換角色,要求每個學生從反對的角度去挑戰自己原本的立場,並從贊成的角度去支持對方的論點。透過交換視角的訓練,學生能脫離表面立場對思想的桎梏和視野的侷限,實際立足於議題的不同角度以理解對立的觀點,並培養同理心,減少對立和衝突,進而反思當今社會中的各種議題,並培養他們成為兼具包容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李老師強調,批判性思考並不是要改變學生的想法,而是讓他們能夠理解為什麼別人會做出這樣決定,並且能夠在面對衝擊時有更好的應對能力: 「當每件事情你都可以試著這樣做之後,以後你面對問題的時候,你第一個大腦會告訴你是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做,你會試著去理解對方,那時候你會發現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is not that difficult.」。
 
       關於「批判」,許多人會聯想到評論對或錯,但李老師認為,它是關於「你覺得值不值得,這樣做後,你能面對自己嗎?」。所以這堂閱讀課,最後還是要帶學生回到這個很重要的課題:要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使自己行動有意義的方法。
 
三、大班課的挑戰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發聲的機會
 
       「在大班課程中進行團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大班級容易產生『惰化』現象,也就是個人在團體中會降低努力程度的現象。」因此,如何促進團隊合作,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是李老師在設計課程互動方式時最主要考量的因素。
 
       抽籤選學生發言這類型的互動模式固然能最快速的和學生建立問答的節奏,但對於內向的學生來說反倒會降低答題意願和對課堂的歸屬感。身為教師,李老師認為並不是所有積極的表現都體現在頻繁發言上,有些學生可能不常發言,但他們會認真聽取他人意見並做出負責任的回應,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並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方式,才是她能在大班課程中建立有來有往的良好互動模式的主因。為了鼓勵性格內向的學生積極參與,李老師多管齊下,除了提供使用不同形式的表達渠道,如 Slido 等軟體,讓學生能以文字表達意見,這樣即使是內向的學生在不必直面全班的情況下也能參與討論;課程中亦設置了「同儕互評」環節,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的表現,在增加了課堂中同儕間互動性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不同表現形式的價值。李老師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建構一個安全和包容的環境中學習,並在課堂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結語
 
       普遍來說,閱讀課相較其他課程有較多的挑戰,尤其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閱讀能力,因此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也較容易對課程感到無趣。但閱讀課的重要性在於培養批判性閱讀能力,並非普通的閱讀技能。為此,李維晏老師與寫作教學中心的老師們反思並調整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成功地帶領學生走出書本上的閱讀、進而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評估生活上的大小事。
 
       李老師說明:「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應對挑戰和變化」。相信,如果學生能學會在尊重自己個性的同時,適應團體合作和不同的工作方式,他們便能理解不同人之間的共存和妥協的重要性。
 
       訪談結束後,我們走出辦公室,心中充滿對李老師的敬佩。她不僅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更是一位充滿熱情和創意的教育家。她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致力於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並培養他們成為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她的努力,不僅讓學生受益,也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範文賞析
Spotlight

 

演講摘記
「自我行銷術 ── 中、英文履歷撰寫技巧」
 

 

日期:2024年04月18日
時間:10:20-12:10
講者:吳俐陵(HRSR中華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協會資深顧問)
           蘇虹菱(寫作教學中心助理教授兼代理主任)
紀錄者:王齊聖(寫作教學中心教學助理)

 

       面對時下多元而競爭的求職環境,一份高品質的履歷將有助於應徵者脫穎而出。有鑑於此,本中心邀請吳俐陵與蘇虹菱兩位講者,分別向同學說明英、中文履歷撰寫技巧。吳俐陵現任 HRSR 中華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協會資深顧問;蘇虹菱則是本校寫作中心助理教授兼代理主任。

       這場演講由探討英文履歷寫作開始。正式進入演講主題前,吳老師以多年人資主管的經驗提醒同學兩件事:第一,盡力爭取進入大公司就業的機會,如此比較能從工作中學習大公司經營成功的竅門。第二,不要輕忽履歷表的重要性,因為它是進入公司的敲門磚,且雇主通常只有 30-45 秒的時間就要決定約哪一位應徵者面試,履歷表若精要又獨特,絕對有助於讓自己雀屏中選。

       講者首先解釋與求職相關的字彙,以利聽眾了解可能需撰寫的文件,包含 Resume、CV(Curriculum Vitae)、Cover letter、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與 LinkedIn。Resume、CV 通常都有中文「履歷」的意思,前者在美國較常用,指的是包含應徵者學經歷、專業技能、個人成就等訊息的履歷;後者在歐洲企業較常見,一般來說比 Resume 提供更多學術方面的訊息,如研究領域、期刊發表等。Cover letter 即所謂「求職信」,原則上常以一頁左右的篇幅,補充履歷的細節、展現自己的寫作與工作能力。而 ATS 是雇主常用的申請人追蹤系統,目的在於幫助雇主快速篩選適合職缺的應徵者履歷。LinkedIn 則是現在較常見的求職者個人資料平台,應徵者可將履歷放到該網站上,雇主也能在此平台尋找人才;若提供資訊越完整(如學經歷、證照、榮譽、嗜好等),雇主則越容易判斷應徵者是否滿足所開出的工作職缺。

       接著,講者在簡要說明找工作的歷程。她先提醒同學雇主多半會先用 ATS 系統篩選履歷,若應徵者繳交的文件類型或模板並不能被 ATS 辨識,則容易被先行淘汰。其次,尋找適合的職缺也順利進入面試環節後,一定要在面試後注意結果如何,否則將與可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至於撰寫履歷的策略,講者認為不妨思考:雇主會被什麼資訊吸引?以外商公司為例,英文及第二外語能力可能就是重要標準之一。再者,能配合公司營運調整時差、了解該公司的組織架構、跨國經營策略、成本績效的應徵者,應該較容易受到雇主青睞。此外,文化差異也是應徵者必須考慮的一環。例如,外商公司更鼓勵員工提問發言、展現自我,個性謙遜勤懇的應徵者,並不一定有利。

       了解撰寫履歷的策略後,講者說明撰寫履歷的實用方法與秘訣。她認為開始寫作前,一定要了解寫履歷的目的,並保持履歷一目了然,字體、標號整齊劃一。寫作時要注意拼字、文法皆不能有任何差錯,也要記得提供姓名、聯絡方式等基本訊息。以大學生應徵者來說,學歷寫高中、大學即可,擁有的證照、獲得的獎項也必須具體說明。至於一般人會書寫的工作或實習經驗,雇主能理解不是每個大學畢業新鮮人都有,所以講者建議沒有工作經驗者,可以寫社團活動、擔任幹部等,因為這有助於雇主瞭解應徵者的個人特質。就風格而言,「條列式」的說明與「強動詞」(strong action verb)的運用,較有利於展現應徵者積極的心態;簡潔精準的詞彙,則有助於有效傳遞自身所具備的能力與成就。就內容而言,履歷書寫應力求具體,如描述自身溝通能力佳,最好寫出自己是跟多少人的團隊合作?敘述自己籌畫活動的績效,則應提供舉辦幾場活動、獲利多少等訊息。

       最後,講者再次提醒同學:履歷的內容比美觀重要,就算設計再漂亮,內容未根據職缺需求撰寫、未提供具體可量化的成就、組織鬆散、過度裝飾等,這份履歷仍難幫助應徵者取得職缺。反之,語言精練、拼字文法正確、面對各公司與職缺客製化撰寫,並具體說明個人專長與特質的履歷,將是說服雇主提供面試機會的關鍵!

 
top
讀者園地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免費「Writing with AI」諮詢服務
 
英文論文依舊卡關嗎?
用了 Grammarly、Quillbot 還是不大確定改對了嗎?
別擔心!寫作教學中心現正推出「Writing with AI」諮詢服務,幫你快速修正文章字句,讓寫作更加精準、生動!

以為只有這樣嗎?NO! NO! NO! AI 的不足我們來補。
AI 修改完成後,再提供 1 對 1 的專業 AI 輔導員服務,深入檢視並提供寫作邏輯、組織結構和銜接連貫的建議,完整的寫作諮詢一次擁有!

「Writing with AI」讓寫作不再是你的困擾
名額有限,手刀報名!
 
服務簡介:網頁連結
報名連結:網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