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摘記
從數據到故事──口頭簡報的神奇轉化(3MT賽前講堂)
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時間:10:20-11:50
講者:葉淨維(2021年三分鐘英語學術簡報3MT競賽冠軍)
紀錄者:蔡松廷(寫作教學中心助理)
本次講座邀請到葉淨維先生(2021年三分鐘英語學術簡報3MT競賽冠軍)來講述上台發表的心路歷程與秘訣,以及簡報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簡報成為演講時不可或缺的視覺輔助工具,不但可以呈現專業內容、表現學術品質與研究功力,亦考驗講者整理資訊的能力。
講者提供了「UFO-GO五大原則」,並附加「Composure」一項,以協助同學們掌握簡報的要點,以下分項摘要說明:
一、Understand the Audience
訂定主題內容後,首要的關鍵是「了解聽眾」。以學術英語演講來說,台下的觀眾是否對此一領域熟悉?如何從語速的角度來規劃講稿?報告者應該以什麼口吻傳達知識呢?講者便對這些常見卻十分重要的問題一一破解。
首先,除了評審以外,其餘的聽眾可能背景各異,不見得涉獵特定的學術領域知識。故報告者應思考如何避免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儘量將生硬的書面語轉譯成口語,並以形象化、譬喻的方式給予觀眾鮮明印象。再來是關於語速與講稿的設計。若以英語為報告語言,除了母語使用者外,非英語母語者會需要專注的語速約在每分鐘127字左右。而講者也可以根據此一數據,去推估幾分鐘的演講會需要寫多少字的講稿,並考慮屆時上台時可以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觀眾。講者提點大家:演講時的重點便是選擇淺白的口語,以輕鬆口吻表達,那麼演講的第一原則,就可以完美達成。
二、Filter the content
依據語速設計演講內容之前,要怎麼適當地安排自己想傳遞的知識?建議報告者可以善用兩種思想工具:心智圖與6W2H。心智圖的主要作用是「內容發想」,從大主題開始,延伸出想與聽眾分享的知識點。但心智圖的內容可能龐雜,故需要內容篩選──亦即剪裁的工夫:善用「6W2H」。
1.Why:研究為何重要?有何影響?
2.How:研究方法?研究流程?
3.What: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結果?
4.When:何時發生?已完成?進行中?
5.Which:研究領域?研究設計?報告架構?
6.Who:我是誰?誰來聽?知識背景?
7.How much:時間限制?簡報數量?準備時間?
8.Where:場地類型?空間配置?螢幕大小?
以上八個問題,除了內容剪裁外,當然也含括UFO-GO的其他原則。但若回到設計講稿內容的目的,從Why到Which五點則需要特別注意,搭配聽眾(Who)跟時間(Which)兩大要素:聽眾需要∕想要聽到什麼知識?在時間限制之下,我可以傳遞多少內容?以此為量度,思考從Why到Which的五個面向。如果是論文口試,或許你的聽眾會是專業學者,那麼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與流程就會是重點之一;若是知識普及的演講,方法流程則不會是重點,研究目的、成果跟影響可能才是普羅大眾好奇的內容。因此,講者應站在讀者的立場思考,而一場好的演講往往來自於事前的剪裁工夫。
三、Organize the Script
當前學術簡報的常見架構有兩種:IMRD(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SPSE(Situation-Problem-Solution-Evalutaion)。前者多運用在已完成、有明確結果的研究,後者則多出現在進行中、結果待評量的研究,兩種簡報架構皆可結合前段的6W2H。講者建議,同學可將剪裁過後的心智圖內容寫成便利貼,且一張便利貼限定講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初步分類希望傳達的內容,或補充,或排序,或整理,把便利貼整理成脈絡清晰的架構,隨機調整,最後依此撰寫講稿及製作簡報。
四、Grab the Attention
報告內容大致底定後,接續要思考的問題有三:首先,如何在演講時吸引聽眾?講者分享了五種有效的演講開場方式:相關故事、統計數據、媒體報導、提出疑問、指出問題。運用這些開場方式的目的在於引起聽眾興趣,甚至要建立與聽眾的生活∕情感連結──也就是將演講當成說故事,讓聽眾進入故事的世界。
第二,我們應當如何製作合格的簡報?簡報是演講時重要的視覺輔助。對講者而言,簡報的功能應該是輔助講解;於聽眾的角度,則可以透過簡報加速理解演講內容。故設計時,每張簡報的資訊應精簡,且考慮到場地空間(Where)來決定簡報字體大小。關於簡報設計也有五大原則:(1)視覺對比(簡報背景顏色、字體選擇);(2)減少雜訊(不隨意套用模板,減少不相關的花紋或圖樣);(3)分割畫面(資訊內容轉換成視覺模式時,可以分割成區塊);(4)視覺導引(資訊安排有三種視覺模式:從上到下列點的F型、還有Z型、N型,是觀眾較能習慣的閱讀順序);(5)以圖代文(如果有合適圖片,則以圖片代替文字,聽眾的接受度也會更高)。說明上述設計原則後,講者也提醒大家:中文字體可以選擇「微軟正黑體」、英文字體以選用「Calibri」為佳,二者皆不受軟體版本、電腦設備影響,可避免版本或設備字體不相容的情況發生。
第三,實際口頭演練時,建議同學們可以注意語氣的搭配,而非缺乏抑揚頓挫的讀稿機。句與句之間、語塊之間的呼吸停頓與節奏,都是可以幫助演講更生動有趣的秘訣。另外,語氣的上揚可以幫助提示重點,下沉則表示內容強調,皆為同學可以使用的訣竅。也應當注意咬字是否清晰,藉由刻意訓練幫助自己活用口腔肌肉,減少發音出錯的機率。
五、Own the Stage
最後,五大原則的最末項,要和同學們分享的是「姿態 (posture)」。講者建議同學在上場時,有兩個小技巧可注意:「定場」與「延遲五秒」。「定場」的意思是報告者上台時,先不急著說話,可以先站在定點,環顧全場聽眾,另外要特別注意評審的位置,這樣可以方便掌握會場的整體狀態,展現出氣定神閒的氣場。「延遲五秒」則由於上場時,聽眾都會禮貌性鼓掌,若此時開講則可能受掌聲干擾,也錯失吸引聽眾注意的第一時機。故可延遲五秒,等到會場安靜下來再演說。
那麼,演講中又以何種身體姿態較為適當呢?講者建議同學們應該姿態挺立,表現出自信的樣子,且應面向觀眾,向其展示雙手,表現出接納、信任觀眾的樣貌。除此之外,講者也可以適時搭配手勢 (Guesture),但應俐落流暢。然後再根據教室大小,決定自己的手勢幅度。不過也需注意手勢若過多,可能會影響聽眾吸收演講內容,反而得不償失。另外,與聽眾有眼神接觸也是重要環節之一。講者提到:「演講不是對一群人說話,而是輪流注視在場的聽眾。」上台時,報告者可先掃視會場,將場地分割成四塊,在某一區塊找到定點(可能是某位聽眾、或某樣物品)。在後續的演講過程中,定時以Z型方式掃描定點,能夠讓會場內的觀眾都有受到關注的視線錯覺。
顧及姿勢和手勢之外,上台時也要保持心理狀態沉著穩定 (Composure),每位同學都可能面對上台時遇到挫折,或覺得某些地方的邏輯就是難以梳理的時候。講者鼓勵大家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或許每天的練習,並不能有突飛猛進的進步,但若以長遠眼光來看,成長本身就是需要時間的,而每一次的練習都會成為養分。
講述完五大原則後,講者最後建議:同學們可借場地實際上台演練,或錄影回放,或心象練習,或找友人一齊開線上會議等,藉此了解自己的演講是否超時,再據此刪改演講內容。而若平時練習或上台前感到焦慮,也可以利用正念練習,收回注意力並找回內在感。最後,葉淨維先生也鼓勵同學,善用五大原則之外,也要重視自己的心理發展,並祝福大家都能具備演講與設計簡報的專業技能,作為未來的人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