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112學年度臺大校慶運動會得獎師生:彭 妍同學、姚芷均同學、劉祐誠同學、方騰翊同學、陳永謙同學、李寰裕同學、長谷川正人老師、黃俊豪助教
  112年秋季嘉華獎學金獲獎名單
  112學年度臺大學士班校長獎獲獎名單
[書  介] 陳弱水著,《人文與民主的省思》出版
  梁庚堯著,《南宋朝野論王安石與新法》出版
[活動預報] 【臺大歷史學報】 「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徵稿
  2023.12.16(週六)「近世以前中國的政教關係」工作坊
  2023.12.18(週一)【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演講】Prof. Jacob Soll 主講:Free Market: The History of a Dream
  2023.12.20(週三)博士論文發表會——增田高志
[活動報導] 2023年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史領域:戰後臺灣政治史系列一
  呂妙芬老師:明代儒學思想史概論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蔡天怡老師:人文學資源利用與跨域對話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鄭義愷老師:如何捍衛人文經典?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沈 冬老師:「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中的詩歌偕配與跨海綿延
  【虛擬實境系列之二:文化資產活化】洪一平老師:從虛擬實境到元宇宙及其在文化資產的活化與應用
  【虛擬實境系列之三:博物館實務】張安理女士:在博物館製作虛擬實境:一個歷史學徒的工作經驗談
  莊 潔女士:文史資料轉譯:博物館展示與推廣應用
  陳建守老師:從選書到出版:幾點個人的觀察
  沈孟穎老師:臺灣公宅百年:效率、衛生與經濟的「現代」住居
  陳瑋芬老師:近代日本「文明」之意、議、與譯
  黃昱翰先生:建材、住房、都市與現代性:從混凝土與「水泥土磚」談起
[校園活動] 知識的跨境與感染:知識史工作坊(中研院史語所主辦)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臺大體育室
(圖片來源:臺大體育室官網)

112學年度臺大校慶運動會得獎師生:
彭 妍同學、姚芷均同學、劉祐誠同學、方騰翊同學、
陳永謙同學、李寰裕同學、長谷川正人老師、黃俊豪助教

  • 112學年度臺大校慶運動會於2023年11月24、25日舉行,
    本系得獎師生名單:
    彭 妍同學榮獲「學生女子組標槍」第二名

    姚芷均同學榮獲「學生女子組 5000 公尺」第五名

    劉祐誠同學、方騰翊同學、陳永謙同學、李寰裕同學(隊名:拜託放點水我們想加分)榮獲「學生男子組 4X100 公尺」第六名

    長谷川正人老師榮獲「教職員工男乙組 5000 公尺」第四名

    黃俊豪助教榮獲「教職員工男甲組 100 公尺」第一名、「教職員工男甲組 800 公尺」第一名。

  • 相關連結: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74屆)全校運動會成績(資料來源:臺大體育室官網)


112年秋季嘉華獎學金獲獎名單

  • 112年秋季嘉華獎學金獲獎名單:
    蔡佳宏(B11103014)、羅淑媛(B11103033)、
    吳凡宇(B11103042)、周睿濬(B11103048)、
    李懿純(B10103044)

  • 歷年嘉華獎學金名單連結

112學年度臺大學士班校長獎獲獎名單

陳弱水著,《人文與民主的省思》出版

  • 作  者:陳弱水
  • 出版資訊:允晨文化,2023年11月出版,356頁,ISBN:978-626-974-259-2
  • 內容簡介:
    這本書收集筆者的二十篇文章,大部分是這三、四年內寫的,反映筆者許多新近的認識和想法。這主要是一本思考性的文集,但也有回憶文章,還有三篇是學術論文,因為主題與本文集相符,而且有當代涵義,也收在這裡。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文篇」,共有七篇文章,涉及人文學術、人文教育和人文現象,除了具體問題的討論,也嘗試對人文學的根本性質有所探察。第二部分是「民主篇」,收有七篇文章,幾乎都和近年香港與臺灣的情勢有關,但其中含有不少關於自由民主體制與民主防衛的原則性論述。第三部分是「余英時的學術與思想」,收有五篇文章,性質不一,不全是有關學術與思想的闡述,但余先生的整個生命都離不開作為學者和公共知識分子的身分,所有的文章自然都有這兩項元素。另有一篇學術論文,主題屬於「民主篇」,作為本書附錄。

    除了反映文章的內容,還有另一層意義。余英時先生晚年特別重視人文與民主的關聯,在生命的最後十餘年,一再討論和闡發這組觀念,本書的書名即是想和余先生的人文民主論說有所呼應。

  • 作者簡介:
    陳弱水,1956年生於臺灣屏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並長期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為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曾任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臺大文學院院長。專長為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史、比較思想史。著有 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中國文化史》(合著)、《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公義觀念與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新探索》以及論文數十篇。

    ※ 專書資訊及圖片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2795

梁庚堯著,《南宋朝野論王安石與新法》出版

  • 作  者:梁庚堯
  • 出版資訊:臺大出版中心,2023年11月出版,596頁,ISBN:978-986-350-782-6
  • 內容簡介:
    本書探析南宋朝野在不同時期、不同層面對於王安石的評價,從政局變化、學術思想、以及鄉里社會的基礎,分析王學與程學在南宋的消長起伏,進而對南宋末年與王安石相關的讖言與話本進行考證。全書內容豐富,考證詳實,對南宋的政局變化、教育與科舉的內容,尤其分析詳盡。因此,本書既是對先行相關研究的統整梳理,也包含作者深入相關史料後所得出的創見,可供有志研究南宋史的學者參考。

  • 作者簡介:
    梁庚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著有《南宋的農村經濟》、《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上下冊、《南宋的農地利用政策》、《南宋鹽榷:食鹽產銷與政府控制》、《中國社會史》、《宋代科舉社會》,以及《北宋的改革與變法:熙寧變法的源起、流變及其對南宋歷史的影響》;另有未收於上述各書之論文若干篇,以宋史研究為中心,而涉及唐宋社會經濟史、宋元教育文化史及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學史等論題。

    ※ 專書資訊及圖片來源:
    https://press.ntu.edu.tw/tw/publish/show.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1348
【臺大歷史學報】 「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徵稿

  《臺大歷史學報》計畫於2024年6月出版「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劉巧楣教授籌劃主編。關於本專號的規劃構想及目的說明如下:

  歷史學作為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管道,其研究路徑的更新是所有史家的共同關切與任務,因此當代史學的內涵處於不斷形塑的動態變化,賦予史家們寬廣的反思場域。近年人文與自然科學領域對於視覺性(visuality)日益關注與運用,呼應著當代的科技創新與影像傳播大趨勢,成為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連結與對話的導體(conductor),構成新穎的史學研究途徑,頗能驅動史學與相關跨領域的教研反思。

  2024年6月由劉巧楣教授籌畫的專號主題:「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即是企圖擴充史學研究空間與邊界的新嘗試。一般普遍以主觀性/客觀性區分藝術史與科學史的不同,唯若以長時期(longue durée)變化來看,文藝復興時代到18世紀實是藝術與科學密切互動的時期,到19世紀晚期兩者才分道揚鑣,此一現象反映著知識建構模式與文化基礎的變動。

  然而,在實質的研究工作中,藝術史與科學史皆運用視覺材料,關注視覺認知的描述與解釋,同時運用符號、語言或文字的能量,結合多重認知途徑而構成批判性的知識內涵。藝術史與科學史也同時關注社會階層、歷史行動者/演員的能動性關係重組,乃至文化場域的移動。舉例而言,繪本、畫刊、諷刺畫的教育功能或輿論傳播,或如自然史家的旅行採集、遊記、收藏展示、圖繪紀錄,在在凸顯知識建構的路線遠遠超越現有研究的邊界,並可以牽引出數量驚人而且精彩的旅行、人生故事、人力資源以及社會網絡。

  歷經1970年代以來藝術社會史、性別史、視覺文化等視角的開拓之後,藝術史上仍有大量視覺材料有待重新追索其類型與課題,例如從光學探討歐洲藝術內涵的新取徑;或者現代藝術的前衛創新脈絡中,透過繪畫色彩的研究兼顧藝術性與科學原理;又或如晚近注意人與動物圖像之間的關係等等。而1980年代以後科學史/科技史蔚為史學的重大領域,更透過科學創新或延續的模式反思人文社會的發展,日益重視科學圖像的文化基礎。例如風景畫與地景、造景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人類對於環境的認知與探索的課題,或者浪漫主義畫家轉譯地質學的發現於畫作。又如16世紀以來的動植物自然史圖繪兼具知識建構與視覺創新的雙重功能,相應地,科學史/科技史日益重視科學圖像的客觀性與文化基礎之間的關係。而19世紀的自然史探索與進化論辯論尤其扮演關鍵角色,包括達爾文(charles R.Darwin)的動植物演化論述、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注目的馬來群島蛾蝶與鳥類物種,乃至郇和(Robert Swinhoe)的福爾摩沙動植物觀察,都借助精彩的圖繪,其中不乏運用彩色圖版的物種解說。

  由上述研究進展可見,借助藝術史與科學史的跨領域探索,史學不僅得以展現多向度的動態視角,更可深入解釋各區域文化之間的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多重連結。本期專號歡迎相關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包含藝術史、建築史、視覺文化、自然史、科學史、醫療史、生物學史、生物地理學、環境與地理學等,都有助於史學的開拓創新,持續我們對於史學邊界與變遷的反思。

  本專號歡迎學界方家賜稿,文稿以中、英文為主。投稿者請依本刊〈稿約〉和〈撰稿格式〉撰寫。

截稿日為 2024 年 1 月 31 日,

投稿信箱 ntuhistin@ntu.edu.tw



2023年12月16日(週六)
「近世以前中國的政教關係」工作坊

  • 與會學者(依姓名筆劃排序)
    李長遠/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李龢書/輔大宗教系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學人員

    胡 頎/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
    許凱翔/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傅 揚/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黃庭碩/輔大宗教系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學人員
  • 時  間:2023 年 12 月 16 日(週六)13:30-17:4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主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臺大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
  • 議  程  表:按此下載
  • 聯  絡  人:王齊聖先生,d09123002@ntu.edu.tw

    ※ 週六臺大文學院有門禁,非臺大師生、沒有識別證能進出但有意與會者,請聯絡王齊聖先生。
    ※ 本系學術活動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Prof. Jacob Soll 介紹
(圖片來源:中研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官網)

2023年12月18日(週一)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演講】Prof. Jacob Soll 主講:Free Market: The History of a Dream

  • 講  題:Free Market: The History of a Dream
  • 主  講  人:
    Jacob Soll/美國南加州大學哲學、歷史學暨會計學合聘教授
  • 主  持  人:林美香/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23 年 12 月 18 日(週一)10:00-12: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vguAx7FFrYstca5Q7
  • 報名截止日:2023 年 12 月14 日(週四)(額滿為止)
  • 主辦單位: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國科會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中研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 協辦單位:臺大歷史系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 本系學術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2023年12月20日(週三)
博士論文發表會——增田高志

  • 論文題目:近代「台灣社會」的形成:以人之移動所做的探討
  • 指導教授:吳密察先生
  • 發  表  人:增田高志
  • 評  論  人:陳偉智/中研院臺史所助研究員
  • 主  持  人:楊朝傑/本系博士候選人
  • 時  間:2023 年 12 月 20 日(週三)14: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博士論文發表會歡迎師長同學與會聆聽討論,惟過程不得錄影、錄音或直播上網。

    論文發表會流程:
    1. 主持人簡介指導教授、評論人及發表人
    2. 發表人主講 60 分鐘:概述博士論文全文
    3. 評論人講評約 30 分鐘
    4. 開放現場提問約 20 分鐘

2023.9.22、9.23、10.13、11.18
2023年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史領域:戰後臺灣政治史系列一

  • 講  題  一:「大肚紙廠案」白色恐怖案件檔案研讀(一)
    主  講  人:陳進金/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 講  題  二:戰後臺灣政治檔案概述
    主  講  人:吳俊瑩/國史館協修

  • 講  題  三:「大肚紙廠案」白色恐怖案件檔案研讀(二)
    主  講  人:陳進金/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 講  題  四:北臺灣戰後政治地景
    主  講  人:張維修/臺大城鄉所博士、博物館策展人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徐祥弼拍攝)

▲陳進金老師:「大肚紙廠案」白色恐怖案件檔案研讀

▲吳俊瑩老師:戰後臺灣政治檔案概述

▲張維修博士:北臺灣戰後政治地景

▲演講一景

2023.11.13
呂妙芬老師:明代儒學思想史概論

  • 主  講  人:呂妙芬/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 主  持  人:傅 揚/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主辦單位:臺大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黎駿朋拍攝)

2023.11.13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蔡天怡老師:人文學資源利用與跨域對話

  • 主  講  人:蔡天怡/ 臺大圖資系副教授
  • 主  持  人:宋家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賴敏甄拍攝)

2023.11.20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鄭義愷老師:如何捍衛人文經典?

  • 主  講  人:鄭義愷/ 臺大哲學系副教授
  • 主  持  人:宋家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賴敏甄拍攝)

2023.12.4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
沈 冬老師:「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中的詩歌偕配與跨海綿延

  • 主  講  人:沈 冬/臺大音樂所教授
  • 主  持  人:宋家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賴敏甄拍攝)

2023.11.15
【虛擬實境系列之二:文化資產活化】洪一平老師:從虛擬實境到元宇宙及其在文化資產的活化與應用

  • 主  講  人:洪一平/臺大資工系教授兼北藝大副校長
  • 主  持  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蘇芳玉拍攝)

2023.11.17
【虛擬實境系列之三:博物館實務】張安理女士:在博物館製作虛擬實境:一個歷史學徒的工作經驗談

  • 主  講  人:張安理/臺灣歷史博物館科技計畫助理
  • 主  持  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蘇芳玉拍攝)

2023.11.21
莊 潔女士:文史資料轉譯:博物館展示與推廣應用

  • 主  講  人:莊 潔/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編輯
  • 主  持  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1.21
陳建守老師:從選書到出版:幾點個人的觀察

  • 主  講  人:陳建守/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 主  持  人: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1.23
沈孟穎老師:臺灣公宅百年:效率、衛生與經濟的「現代」住居

  • 主  講  人:沈孟穎/實踐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
  • 主  持  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1.29
陳瑋芬老師:近代日本「文明」之意、議、與譯

  • 主  講  人:陳瑋芬/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 主  持  人:曾寶滿/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2.7
黃昱翰先生:建材、住房、都市與現代性:從混凝土與「水泥土磚」談起

  • 主  講  人:黃昱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 主  持  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知識的跨境與感染:知識史工作坊(中研院史語所主辦)

  • 本系傅揚老師受邀參與中研院史語所主辦「知識的跨境與感染:知識史工作坊」擔任主持人。

  • 時  間:2023 年 12 月 19 日(週二)09:30-18:00
  •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vguAx7FFrYstca5Q7
  • 報名截止日:2023 年 12 月 14 日(週四)(額滿為止)
  • 議  程  表:按此連結
  •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世界史研究室、中研院種子計畫「清帝國對明鄭臺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的重構」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活動資訊及圖片來源:中研院史語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