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ChatGPT的缺點
ChatGPT可以做為輔助寫作之利器,但應避免誤踩雷區:
1.生成文章:若同學直接請ChatGPT生成文章,有可能涉及抄襲、侵害著作權等相關問題。因此,撰寫作業時,須確認授課教師對作業以及使用AI工具的明確規範。如要撰寫期刊論文,也應查明該期刊有關ChatGPT的使用規範。若一定要在文章中使用ChatGPT所生成之文句時,則應使用該領域慣用之參考資料引用格式,明確註記出處,以免違反學術倫理的規定。
2.分析研究數據: ChatGPT是個語言生成模型,主要功能是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文本,並不具備專門的數據分析功能,因此不擅長處理數據集、統計分析或數學計算等數據分析任務。在此不建議同學們使用ChatGPT分析數據,或進行相關的統計運算工作。
3.尋找研究參考資料: ChatGPT在生成文章或提供資訊時,雖然可依據指令提供其參考資料,但特別需要留意的是,ChatGPT常會捏造假的文獻出處。講者建議同學們,在尋找研究的參考文獻時,優先選擇正規的論文資料庫,以確保參考資料是正確的。
4.可能提供錯誤資訊:ChatGPT雖然可以是很好的自學工具,但它所提供的資訊並非絕對正確,同學們對ChatGPT所提供之內容,須審慎查核。此外,免費版的ChatGPT並無連結即時的線上資料庫,其所使用的資料為2021年9月以前的內容。因此,在查找近兩年的時事、議題與資訊時,對ChatGPT所提供的資訊,更需要再次確認。
說明ChatGPT的優缺點後,講者總結說:「既然是人選擇使用、參考Chat GPT所提供的資訊,那麼最後的責任還是在人身上。」因此同學們需要做好品質把關,了解相關使用規範,審核資料來源是否可靠,免得讓Chat GPT變成寫作時的絆腳石。除此之外,講者也補充了當前的APA引用格式,是將OPEN AI當成軟體,需標註軟體名稱、年份、指令等。提醒同學,也可以至寫作教學中心網站的「寫作資源」欄位,有相關的AI生成工具的引用說明教學影片供同學們參考。
上半場的最後一個要點,則是「如何寫指令(prompt)」。寫指令應該避免什麼問題?什麼樣的指令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想要的資訊?這裡有一條黃金公式供大家參考:
有效的ChatGPT指令公式=設計角色(Role) +希望它做的事(tasks)+特定要求(Specific Requests)
陳巧玲老師笑說,Chat GPT是一個喜歡「角色扮演」的軟體,所以給ChatGPT的指令可設定明確的角色,這將有效提高ChatGPT所生成的內容品質與準確度。此外,指令給予的任務與要求必須明確清楚。例如要探討「氣候變遷」相關議題,我們可以給出這樣的指令:「請以環境科學家的角度,提供氣候變遷的影響,列出五個要點。」掌握這個公式,才能讓ChatGPT發揮較大的功效。
演講的下半場,則由李維晏老師帶領同學實際操作軟體。除了大家所熟知的ChatGPT之外,還有兩個寫作神器Monica跟Scite可供同學參考使用。Monica的功能不但可協助閱讀文獻、抓重點與翻譯,還可整合ChatGPT。另外,除了透過Chrome瀏覽器外掛功能使用外,也有桌面版應用程式,可讓使用者在同一視窗中,輕鬆使用AI平台輔助寫作,不需要在不同視窗間來回切換。Scite的優勢則在於,它不會假造文章出處,可提供正確無誤的文獻資料。它也可以幫助同學們快速理解與整理文獻,在撰寫文章時,同學們可針對特定論點,快速找到支持、反對或單純提及該論點之參考文獻。如此一來可以大大節省搜尋、整理文獻資料與寫作時間。不過,目前此軟體須付費使用。
經歷實際操作後,演講接近尾聲。最後,李維晏老師總結AI軟體在寫作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結合上半場的演講內容,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寫作之前,可以先就自己想要討論的論題,列出五個要點,之後再請AI也生成出五個觀點。兩相對照之後,綜合選出值得探討的面向。這個步驟主要是「增加觀點的廣度」,讓我們藉由AI找到原先未觸及的論點,豐富寫作內容。再者,在著手進行寫作時,AI可以幫忙摘要資料的要點,方便寫作者掌握寫作所需資訊。但寫作者不應直接讓AI生成文章。建議同學們可以在文章寫就之後,請AI用同樣的主題生成一篇觀點完整的文章,之後再比較兩個版本之間的差異。對照自己所寫的內容,是否有比AI的行文更為順暢?AI提供的觀點與論述模式有無可以參考之處?接著再回頭省視自己的文章有何處需要修改。惟應避免直接複製AI生成出的文章。
李維晏老師認為,當前AI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們無需試圖阻擋或對此抱有悲觀態度。重要的是如何妥善運用AI軟體,與之共處、共學,使其成為助力而非阻力。演講的最後,李老師期勉在場的同學,善用以上所介紹的三種寫作輔助軟體,從「AI的冒險者」真正晉升為「筆桿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