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簡介:
許雅惠老師,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青銅時代的美術與考古、宋代物質文化與印刷文化、晚期復古藝術等。
歷史學柑仔店開張的初衷
2023年的我們,會擁有自己的Instagram帳號,藉由發布文章或限時動態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時間拉回2000年初,當時的人們也同樣如此,那時無名小站等部落格成為風靡網路的發表平台,許多人透過經營自己的空間來抒發己見,而研究者也不例外地,想要以部落格為平台分享自己新的見聞,不過學者的首要之務仍在於研究或是教學,平時潛心於許多資料與文本當中的他們,並不一定總能撥出時間或付出額外心力經營部落格,另一個讓學者對經營學術平台感到卻步的因素是:研究者主要產出的是學術文章,其本質上即不同於受眾本就於大眾的普及文章。這使所產出的成果,或許在大眾眼裡顯得太過艱澀,不過雖面對此類現實層面的顧慮,仍有像是人類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學者們在那時就開始經營知識網站,而歷史學柑仔店則是以太陽花學運為契機,由有同樣想法的歷史學家們互相串聯發起,這些學者選擇以通力合作、安排工作量的方式,讓歷史學柑仔店正式開張,並一路經營至今。
一進入歷史學柑仔店的部落格首頁,就能看見柑仔店的宗旨—— 「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實際上歷史學柑仔店裡的文章主題在地域上涵蓋臺灣、中國以及世界各地,我們詢問許雅惠老師對該宗旨的想像。老師表示歷史學柑仔店由許多學者共同經營,每位老師對這句話的想法或許不太一樣,所以無法為這句宗旨做具貫穿性的解讀,但老師希望可以自臺灣的角度出發,去發掘歷史學於臺灣研究界的特色。有些臺灣的歷史學家選擇前去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攻讀碩、博士,也有些是在臺灣取得碩、博士學位。各地的學術界皆會發展出自身的特點,例如日本學術界格外注重史料的整理功夫,學術理解的思潮則被視作為美國學術界的特色,在國外攻讀學位的學者,也會習染當地研究的特色,不過當這些學者帶著於國外所學的知識與技藝回到臺灣這片土地時,或許心中會出現這樣的提問:「臺灣學術界的特點又是什麼?」,同時,過去臺灣學術常被評論「移植性很強」,是自日本移植進來的、是1949年後自中國大陸移植進來的,又或者如「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一句所言,是從美國移植進來的。臺灣的歷史研究特點何在,似乎尚未能得到明確回應,但老師相信一同經營柑仔店的夥伴們,會期待看到臺灣歷史學術研究的....(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