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111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作者 / 林心乙(前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專任助理)

市場小聚:從臺中第二市場實踐談共創的藝術(上)

「共創」、「共好」是公共參與常聽見的詞彙,然而到底要怎麼共創,才能兼顧共好呢?東海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在與臺中市第二公有市場的在地行動者合作的過程中,結合大學課程規劃各種主題策展,發掘並轉譯市場的知識。然而在嘗試建立彼此合作模式的過程中,團隊內部也針對在地行動者的需求、大學團隊與在地行動者的關係、社群平台的功能與策略展開不同路徑的思辯。

社會創新.行動中
作者 / 賴富庭(前東華大學東臺灣中心專任助理)

勇闖課程進入場域的十八銅人陣(下)

學校與場域的合作,絕對是對等與互惠的,不僅在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與合作伙伴溝通,蒐集到的資料、公開發表的成果等,也必須得通過在地的審核與首肯,特別是實作成果更需要共享。為了提高在地居民的主體性與被尊重,甚至可以在評量學生成績時讓合作伙伴也一起評分、在課程結束前安排時間,讓學生們談談學習的心得、反思以及表達對場域的感謝之意,避免造成參與的居民們產生一種「被使用」的負面觀感,並降低學生離場以後,場域回歸平靜的那種失落感與不捨。

他山之石
作者 /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主持人)

那些超乎想像的在地實踐者:「九州地區的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 交流經驗分享

這些日本的地方實踐者都不是在學術界工作的人,儘管知識體系沒有那麼完整,不過他們分享的內容和經驗,還有從實作經驗萃取出來的核心價值令人佩服。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感受到日本地方社會的深度跟厚實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這不是一個、二個人而已,而是幾乎所有的受訪者,他都能去闡釋他在做什麼,甚至有幾個人分享時,你站在旁邊聽到眼淚都會掉下來。

他山之石
作者 / 郭怡棻

為地方帶來「創造力資本」的BEPPU PROJECT

前BEPPU PROJECT代表山出淳也說:「藝術家的價值不只是創造作品而已,而是能把既有的價值進行更新,賦予外界新的刺激。藝術家的進駐或移住,也能對於地方上的居民、組織、企業、地方政府,帶來新的刺激,這正是他們的價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