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5日,本系與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科(以下簡稱延大)在學術交流協議下,舉辦第二屆「臺灣大學.延世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學術交流會」。該協議由本系呂紹理教授與延世大學史學科白永瑞教授促成,以推動臺、韓之間東亞史的學術對話為目標。本次會議由本系主辦,邀請延大師生首度來臺交流;會議主題為「東亞城市的社會與文化」,雙方各推派5名研究生發表研究成果,並相互評論。
10月3日下午,延大師生抵臺後,由本系上一屆會議發表人陳偉智、丁平陪同參訪臺大圖書館5樓特藏室和校史館,介紹臺大的文史資源。
10月4日的開幕式,本系楊肅献主任、呂紹理教授,以及延大的白永瑞教授、朴敬石教授依序致詞,給予本次活動祝福和期許。當日會議分成兩場,第一場由陳偉智主持,發表人為臺大歷史系博士生李志鴻、陳瑢真,以及延大史學科博士生南玟玖。第二場由孫欲容主持,發表人為延大史學科碩士生咸昇延和韓萬暉、臺大歷史系博士生蕭琪和蔡松穎。
首先,由李志鴻發表〈東亞佛教王權與禮儀空間:以北魏與新羅都城為例〉。其文指出佛教是六世紀東亞政權建構的重要政治力量,北魏利用佛教獲得統治的合理性與神聖性,成為足以統合多民族的帝國;而比鄰的新羅國獲其啟發,透過佛教進行政治改革。李志鴻強調,新羅國並非被動接受佛教信仰,而是主動創造一套自身的政治論述。在這套結合佛教思想的論述下,新羅成為佛緣國土,新羅王將自己包裝成轉輪王,並以彌勒佛在新羅的化身「花郎」為名,創建效忠帝國的貴族團體。過去的研究多關注儒教對於東亞政權的影響,以及中國對於周邊國家的強勢文化輸入,而李志鴻的研究凸顯出佛教的影響力,以及古代東亞各國的主動性,建構了一個層次更豐富的古代東亞.....(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