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第137期電子報 2021.09.29


(一) 2021年9-12月職涯發展課程資訊

(二) 履歷撰寫與面試技巧指導講座【線上講座】

    1.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 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2. 講座目的:鼓勵學生培養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的知識,協助學生瞭解如何彙整個人學涯亮
        點,在求職時,如何展現個人求職焦點,進而建立求職自信心,強化求職戰力。
    3. 講座日期:110年10月5日(二),晚上6點30分至8點30分。
    4. 講座報名時間:110年9月22日(三)至110年9月29日(三)上午8點。
    5. 講座大綱:履歷撰寫須知、面試須知、數位面試與實際面試的準備與差異。
    6.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Yjjlgx
    7. 特別說明
        • 非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台大、師大、台科大)的學生,請勿報名參加。
        • 因資源有限,請同學選擇一場參加即可,勿重複報名;已參加過職涯中心舉辦的履歷撰寫
          與面試技巧指導講座的同學,請勿報名/參加。
        • 報名線上講座後,將於報名結束日寄出確認信,請參考確認信中的U Meeting操作手冊並使
          用軟體。
        • 參加講座的臺大學生,如符合臺大夢田深耕(輔導暨獎助)計畫者,可申請補助金,可至職
          涯中心官網的學生專區/臺大夢田深耕(輔導暨獎助)計畫專區內,詳閱相關申請條件與方
          式,以維護個人權益。
        • 職涯中心官網的學生專區/臺大夢田深耕(輔導暨獎助)計畫,連結:
          https://career.ntu.edu.tw/student/USR 歡迎參加!!!

(三) 歡迎同學至「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免費做線上職能
       測驗!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可協助大專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更有目標、更有動機的強化相關職能,教育部發展「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結合職涯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趨勢的暸解,並透過自我診斷,提高職場競爭力。

目前診斷平台能提供同學職業查詢、職業興趣診斷及職能診斷等等服務。平台網址:http://ucan.moe.edu.tw

    使用方法:
    1. 請由首頁左邊使用者登入
    2. 直接點選帳號申請
    3. 依流程指示操作即可完成帳號密碼之申請
    4. 並且能開始做測驗,完成測驗後可以馬上得到結果。

★同學若有問題,可直接由網頁與平台之"聯絡我們"提出問題或與職涯中心聯繫



〈行行出狀元〉了解自己,以終為始規劃職涯—專訪臺科大科管所助理教授葉峻賓

採訪、撰稿/蔡采吟

現任臺科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的葉峻賓,碩士、博士畢業於臺大國企所。特別的是,在踏入教職前,葉峻賓是臺灣默克光電的新產品開發處處長,在科技產業有著十多年的豐富管理與業務經驗。

成大外文系畢業後,葉峻賓到電腦公司當業務專員。幾年後離開公司,跟著好友團隊創立液晶顯示器解決方案設計公司,管經營、跑業務、兼職當CFO,也一邊讀碩班,公司當時獲得台灣股王禾伸堂投資。之後到奇美集團新視代科技擔任業務處長、美國分公司總經理兼業務處長,回台後轉換至德商默克光電擔任新產品品開發處長。憑著豐厚的經驗與實力,葉峻賓在職場中不斷晉升,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卻讓他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康復後他便開始攻讀台大國企所博士班,畢業後至台科大擔任助理教授。

不被JD綁住的業務職涯

一路上都擔任業務角色的葉峻賓,其實一開始根本不想當業務。「以前有刻板印象,覺得業務業績壓力很大,加上我木訥寡言,並不擅言詞,因此很排斥當業務。原本更想成為行銷企劃,但當時的職缺都要求本科系或MBA,文科出身的我只能找到業務的工作,於是便開始了業務職涯。」但葉峻賓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眾電腦當業務,徹底顛覆了他對業務的想像。「在科技業,業務是公司與客戶間的橋樑,客戶與錢都在業務手上,算是公司的命脈。業務的本質其實就是經營管理,這也是未來能勝任總經理或處長職務的關鍵。」他回想起當時比起當業務,更像是專案管理,需要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並帶給客戶價值。較大的公司體制給了他多元的學習機會與視野,當時往來的客戶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企業。於是葉峻賓便拋開 JD(job description,職位說明),即便職稱是業務,但他不只是當一個客戶與公司間的傳聲筒而已。他努力學習,有機會就去跑工廠,了解採購、財務、研發部門,學習每個部門中不同語言,並蒐集對話與Email,觀察別的部門怎麼溝通。在技術方面,透過研發部門工程師,了解技術走向與發展。他透露菜鳥時期正是學習的最佳機會,因為別人通常不會設有心防,因此菜鳥進公司後,可以先建立人脈,找到可以請教的對象。葉峻賓提醒「不要被JD(job description,職位說明)綁住,多去看不同職位的人做事,畢竟你的職位不會是真空存在的。此外,要培養宏觀的想法,拉高到經營者的角度去看事情,如此更能看清楚跨部門溝通協調的衝突,也更能帶來個人的成長。」

葉峻賓建議,對於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職位的人,可以選擇能有頻繁與其他單位互動的職位,把自己放在「網絡密集的地方」,而非網絡的邊陲位置。例如:業務單位常需要和工程師、產品經理、生管與品管、財會與船務單位溝通,便可以藉著溝通協調的機會,多觀察其他職能的運作,並建立人脈,找到能夠教自己的人,以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當有想要轉調的單位,也可以主動和公司提出,測試公司對於人才培育和調度的態度。進入職場之後,透過觀察上司,大致可以看到自己五年之後的發展。也可以看公司的運作模式、老闆怎麼做決策的方式,並試圖解釋決策背後的理論或邏輯。此外,藉著觀察該公司的經理人風格,大概能判斷公司的前途以及走向,是決定去留的關鍵之一。

離開業界、投入教職,開啟對話

葉峻賓回想起念碩士的契機,只是純粹為了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問題,無法應對工作上董事會的答詢與變化快速的外部環境。當時覺得自己做的決策很虛,工作上有些決策結果能跟理論一致、有些不一致,因此想更深入研究。而念博士從前是沒想過的,是生病後因為想分享自身經驗而念了博士班。葉峻賓在臺大時最常跑去社會系修課,蘇國賢教授主要研究社會階層流動,社會網絡分析、組織社會學的課程讓他印象深刻,因為現實中人們不會在真空中做決策,個體會鑲嵌在某個社會網絡裡面,這對他做研究帶來很大啟發,除了理論外也學到方法。博士班的訓練讓他能夠去架構問題,邏輯推演假說,再去驗證。「人生也是不斷的驗證,就像我和大家分享工作失敗的經驗一樣。」

「我真正想做的是想開啟與年輕一代對話的管道,教職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因為有對話才會有進步,企業進步需要成長轉型,世代之間亦然。」葉峻賓笑著說,「我到了業界工作數十年,當我把名片丟到後,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介紹自己。直到因工作太過忙碌而生病後才開始思考人生該怎麼過,這個代價太大了。希望我能帶給學生一些警惕,讓他們少走些彎路。」

葉峻賓表示,他發現找工作時,很多人看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不斷被工作推著走,不斷賺錢、承擔更大的責任,並沒有留空給自己去思索。生病之前的他,很害怕他人的眼光及評價,沒有自信的背後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只好盲目地追求更好的職位與更高的薪水,以得到別人的認可。職涯初期他的成長很快速,一路上平部青雲晉升、加薪,但到最後一點也沒有開心的感覺,只想提早退休,不是因為退休後有想做的事,而是太過疲累與耗損了。他回憶,當時常假日剛開車要出去約會,馬上接到客戶的電話,只好放棄約會,趕去見客戶;在美國工作時更有三個月只睡三小時。他曾認為公司沒有自己就會倒閉,但當他生病而必須接受治療、無法繼續工作時,同事只說了句:「好可惜喔。」,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賣命地工作,對於公司來說無足輕重。當時疏於陪伴家人、同事也因為工作與生活失衡而個個愁眉苦臉,後來直到生病他才認知到,自己的幸福源於身邊的人都開心,而非加薪升官。

認識自己,建立工作的底線與原則

「不要以虛換實,要以實換實。我們常常很會講,但缺少了實現的能耐。人生或事業,都沒有完全不賠本的事情。要明白自己能承受多大的損失、能投入多少。能為了目標犧牲多少,哪些是絕對無法妥協的底線?」葉峻賓提醒,若認為薪水與頭銜是目標,那麼應該去思考這些錢跟成就,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回饋家人社會,或只是害怕在同學會上被比較。葉峻賓建議,在進入職場時可以建立自己的底線與原則,懂得適時拒絕。例如:若工作會破壞健康與家庭,那麼這就是底線。知道自己的能耐與優先順序後,若碰到不合理且無法改變的責任落在自己身上,勇於傳達「我可以做得到,但我不是這樣用的。」,必要時得離開,即便站在產業的風口浪尖,也耐心等待下個浪潮與機運出現。這樣做的關鍵是要足夠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標以及「就算離職也能活得自在安心」的價值。葉峻賓建議,可以透過觀察企業的文化來降低碰觸到底線的機率,例如歐洲企業通常較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面對工作的焦慮,可以試著去跨出同溫層,走入世界看不同類型的人與機會,當看多了人生百態,當下的焦慮感便會減輕一些。

葉峻賓認為,認識自己是大學生一項很重要的功課。不要被科系學院綁住,覺得有興趣的課程、活動便多多廣泛嘗試,腦袋裡面有多領域的知識,就有機會比別人更有創意與想法。他建議,可以多接觸經營管理的課程,練習辨別趨勢、定位自己、盤點資源與布局,經營自己的人生。他特別推薦藉由聽各式各樣的演講,以檢視和定位自己,利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換得講者多年的經驗分享,非常划算。

給大學生的職涯建議

將屆畢業,許多人困擾著自己要不要繼續念研究所,葉峻賓建議,可以從自己喜不喜歡念書、是否清楚未來的職涯方向為依據。若不排斥念書又沒有喜歡的工作,可以唸研究所,以時間換取空間多實習,看看業界現況,評估哪個工作適合自己;若不喜歡念書又不清楚未來方向,可以先去工作,並且在工作中保持彈性、滾動修正,若非未來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走,雖然不見得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但至少能負面表列不喜歡的工作有哪些,「畢竟原地踏步也沒辦法解決疑惑。」葉峻賓建議,若發現待不下去就趕快跑,不用怕被教條式的「待越久越穩定」所束縛,因為好的經營者或有潛力的員工要能夠當機立斷、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於未來尚未有明確職涯方向的人,葉峻賓建議可以先到大企業去看看世界,利用公司較豐富的資源培養格局與視野,畢竟這是較難單憑自己學習的。以他自己為例,第一份工作就在大公司,即便缺點是公司的分工很細、架構階層多、跨部門協作成本較高、升遷困難,但能給他更全面的視野觀察商業模式、市場需求、前沿技術、經營管理等,也有較為豐沛的資源,有些外商還有外派與培訓機會。若要求快速發展升遷的話建議到小公司。

思考自己生命中的優先順序,盡力維護

「有些人可能想著,趁著年輕多拚多累積,但假設找到願意投入一生的志業,做得很開心,就會想一直做下去,而不會想著多累積,畢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能理解職涯初期都會為了追求表現和成長,但請記得自己的目標,並且以終為始去規劃。」,要找到自己的目標,可以每十年做一次規劃,也可以透過從 80 歲時想過的生活為目標往回規劃。透過做志工、旅行去接觸不同世界與族群,讓自己思考目標、重視的價值。葉峻賓認為,可以將人生想像成能分割成不同部分的圓餅,可以思考自己人生中佔最大塊的部分是什麼,決定出自己生命中的優先順序,可能是家庭、工作、健康等,並且盡可能去維護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優先順序。

綜觀葉峻賓的職涯,業務、新產品開發、創業、教職,他表示自己一直都在做新的事情,以前工作很有壓力,現在從事教職雖然也有,但現在的壓力是開心、快樂的,因為現在的他十分明白自己所求。



★更多資訊請上職涯中心網站首頁最新消息或本中心求才求職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