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臺大工會電子報第二十四期


 

Hi 各位校內的夥伴:

 

三級警戒期間大家是否安好,疫情期間許多人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變,不論是輪班、在家上班或者減班,大家多多少少都受到一些影響。有些人可能在家工作感覺到無比的自由,也有人反而擔心回到辦公室之後得要花更多時間來補足未完成的工作,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一定會覺得少了很多與人互動的機會。在這樣的日子裡,千萬別忘了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這期電子報我們的解鎖 NTU 會介紹學校提供的華心基金會線上諮詢服務,除此之外也歡迎大家可以來敲敲工會的粉專,秘書會不定時浮出來跟你聊聊天。   

 

願大家平安健康

求職季,要注意

期末考後,大學生們無不雀躍的逃出課堂外,享受他們的精彩假期。然而,從假期起到結束,校內仍有一批研究生在為了舊課程改考卷、打分數等收尾的工作,而至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前,助教們早已備課好來迎接新一批的學生,鄰近七月底的科技部計畫結案日期,在實驗室趕數據、趕報告的研究生助理們還在焦頭爛額的收資料,或者趕著將報帳單據黏上支出憑證、特急件送到主計室核銷。

研究所的生活可能是為了畢業、可能是為了生計,研究生們成為了維持各所偉大的大學運作的最小齒輪,但學生助理的工作權益卻是最脆弱容易被犧牲的一群。

過去學生助理薪資常常因為行政流程被拖欠兩三個月才發給,或者各處室院系經費沒有妥善規劃以致於每學期發放月薪上下震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404707),又或計畫主持人、單位主管們貪圖方便,請助理餵貓、要求學生朝八晚九不准擅離實驗室,甚至將學生為計畫努力產出的成果以非正式管道轉移給親屬在外的營利公司。而學生助理所獲得的薪資報酬,仍停留在二三十年的獎勵金水準。這使得許多原本打算以學術為志業的研究生們,看到這樣的最底層工作生態及環境,最後只能心灰意冷地離開學術研究之路。

面對這樣的學術求學環境,在面臨規劃提升研究教學經驗及為研究生生涯的開銷負擔煩惱的你,該有哪些自保之道或參考指南呢?首先,在校內應徵工作時,多探聽前人意見,在事前了解工作待遇、負擔及與主管相處的眉角,才不會將許多教師在台上授課的一面誤解成實際工作互動狀況的預期。第二,校內現在有學習型及勞雇型助理雙軌並行,簽約前應注意自己的身份及其相關規定(契約書為重,請特別注意工作內容、薪資發放、智慧財產權歸屬及工時相關規定),並且在與計畫主持人、授課教師、系所主管討論工作權責範圍的部分,盡量應以電子信件書面為之,或可將簽約會談錄音存證。最後,碰到勞資爭議或者面對不合理對待時,千萬別慌張,謹記務必以最快速度盡可能將書面資料、錄音證據、重要檔案備份紀錄,不論你決定要自行走上申訴救濟的管道,或者透過工會為你發聲爭取權益,這些重要證據才能在談判協商時發揮事倍功半的關鍵影響力喔。

歷經學生自治組織及工會的數年運作,兼任助理制度總算比較邁上軌道,然而大專院校的勞動環境還有許多值得改善之處。求職過程中請記得保留所有紀錄,對於校內各種兼任助理的疑難雜症歡迎私訊諮詢,如果已經具有校內勞基法人員身分的也歡迎加入工會(入會傳送門: https://ntu.lu/join )。

解鎖 NTU - 教職員工華心諮詢服務

疫情期間,臺大教職員工多元諮詢服務不打烊

 

臺灣大學委託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教職員工6小時免費的多元諮詢服務。只要一通電話完成預約後,就能與心理師或諮商師擇定合適日期,以合適的方式進行晤談。

 

工會有成員在三級警戒之前,至學校附近羅斯福路2段的華心基金會諮商,舒適的環境和專業的諮商師,使成員感到舒暢。三級警戒之後,諮商改以線上視訊的方式進行,成員在家泡著自己喜歡喝的茶,與老師進行談話。

 

「如果我們平常會固定去健身,那麼是否會固定去健心呢?」工會成員說。

 

期待有越來越多人能以健康的心態,善用諮商資源。詳情請參閱臺大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網頁:http://care.ntu.edu.tw/about/news/page/2/19

 

【臺大工會 x 臺大勞工社 x NGO職涯分享】活動報導

#首先感謝臺大勞工社的邀請

#感謝三位分享者與每位線上一起參與講座的朋友

雖然疫情讓我們彼此觸碰不到,但透過螢幕,我們擁有彼此的溫暖。

透過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的昀青,我們多認識了幾位人生失而復得的好朋友,也很感動昀青跟同事們,要跟拿法槌、守住法條的人對話,好不容易地關注著這些無辜的「罪人」。平冤協會致力於個案救援和制度改革與冤案研究,協會裡區分多個小組,大家發揮不同專長各司其職。

更令人羨慕的是,每年有之前修改勞基法而被政府收回的7天假!

透過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的筠筠,我們更瞭解疫情底下,情慾產業工作者的辛苦。許多勞動者的雇主沒有為她們保勞健保,成立職業工會得以有最基本的保障。公關工會也努力與大眾討論情慾產業工作與消費者面臨的困境與污名,特別是在疫情之下,一次又一次地為了這些沒有保障的夥伴,嘗試築起一座小小的城堡來守護他們基本的工作權,也是生存權。

引發熱烈回響、問題沒有停過的,是台灣非營利組織產業工會的于萱帶來的論壇高潮。許多在NGO或在工會打拼的夥伴,都是帶著許多理想跟為了想讓社會更好而投身的。但組織的特性讓人無法大富大貴,用理想支撐,甚至還需要面對不理解實際工作辛勞的老闆。期待未來能夠過團體協約協商和勞資會議,一起撐出NGO工作環境裡的勞權議題。

工會們的串聯,讓我們看見好多挑戰是有人可以理解的,甚至有已經被使用的、有效的策略可以去面對工作的困難。各個NGO組織,不管是全職、兼職或是義務協助的人,在這個社會的每一個需要的角落,默默守護、守住那些更沒有聲音的人們。

工作與生存從來不容易,卻因為這麼多的願意跟努力,我們能夠前行。

臺大工會,也與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