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期電子報 2021.02.22 | |||||||||||||||||||||||||
(二) 國際人才發展體驗營
與國際顧問公司DDI合作開設,透過鮮活的互動方式,培養同學具備全球化企業人才應有之能力,提升職場競爭力,不容錯過!
(三) 行銷實務課程
你有好的點子,但是你有辦法寫成一個好的企劃書嗎?
(四) 履歷撰寫與面試技巧講座
歡迎參加!!! (五) 職業適性診斷測驗(CPAS)講座
歡迎參加!!! (六) 歡迎同學至「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免費做線上職能
測驗!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可協助大專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更有目標、更有動機的強化相關職能,教育部發展「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結合職涯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趨勢的暸解,並透過自我診斷,提高職場競爭力。 目前診斷平台能提供同學職業查詢、職業興趣診斷及職能診斷等等服務。平台網址:http://ucan.moe.edu.tw 使用方法: ★同學若有問題,可直接由網頁與平台之"聯絡我們"提出問題或與職涯中心聯繫 以自我探索代替害怕落後心理—專訪紐約數據分析師楊令瑜
採訪、撰稿/蔡采吟 「我做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害怕落後,還是真心喜歡?」,這是楊令瑜在職涯路上不斷反問自己的問題。她誠實地分享,2020是被恐懼填滿的一年,從碩士畢業在美國簽證到期前找到工作的焦慮,到紐約因為疫情封城的恐懼。在家工作的空檔,她有了更多時間思考,她體認到因恐懼而起的行動,結局並不會快樂,與其如此,不如好好往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想要怎樣的人生。認識自己和用健康平衡的方式生活,是她在異地生活的最大心得之一。 三年前從台大國企系畢業後,楊令瑜便進入了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數據應用分析碩士,期間曾在線上教育公司Chegg數位廣告部門實習,現任紐約遊戲公司Arkadium的數位廣告分析師。她大學參加不少社團活動、國際交流、到紐西蘭交換一學期,也曾在大三時同時進行兩份實習工作、當了研究助理、有多張Coursera程式語言證書和日文N2證書,英文也非常流利。在這些亮眼的經歷、看似積極的行動背後,其實有些是由不安、焦慮、恐懼、迷惘所趨使,於是她在Facebook粉絲專頁「彈途魚 vivienne yang」寫下她在美國留學工作的體悟和資訊整理,誠實真摯的分享累積了五千多人的迴響。 嚮往自由職場文化,出國工作成留學契機 和許多人一樣,楊令瑜從小學就嚮往到國外唸書生活,但大三時去紐西蘭交換,原先對國外的憧憬漸漸被生活起居、文化、心理狀態、自我認知等問題打破,花了不少時間調適,這也讓她日後在紐約念碩士時,對於接踵而來的挑戰有心理準備,而能很快適應。 即便如此,大四時楊令瑜也曾猶豫出國念碩士的花費是否值得,但經過紐西蘭交換後,她認為除了金錢考量外,出國也能有不同視野、人脈、經驗、韌性;也因為在台灣的實習經驗,認為自己比較適合國外自由開放的職場文化,在台灣就業外派的機會相對難掌握,加上美國具有競爭力的學歷,因此決定赴美進修。當時的目標之一便是在美國找到工作,因此選了在工作機會較多的數據領域攻讀碩士。楊令瑜建議,若沒有數據基礎想申請該領域碩士,可以先到Coursera、Udemy、Data Camp等線上平台自學程式語言,並最好選有做專案的課程,修完的時候會有一個成品,可以放到作品集。她也建議可以多選修產學合作、幫助企業實際解決問題的課程,這種經歷類似實習,有助於求職。此外,也可以透過平常多閱讀、小組討論、台大充足的語言交換資源,培養英文能力。至於要不要先就業再出國,端看個人選校規劃,如果目標是哈佛、MIT等名校,建議可以累積工作經驗再出國。 數據碩士的生活:兼具商業與程式的課程、努力找實習 在美國,數據碩士主要有偏技術的統計/資料科學和偏商業的商業分析/應用分析等兩大類學程,通常分別對應到資料科學家或是數據分析師兩大類職業,前者著重程式技術、統計學、機器學習知識;後者較著重商業、溝通能力。在哥大一年半的數據應用分析碩士課程,除了有機器學習的模型、資料庫管理和SQL、R、Hadoop等硬實力技術課程;也有偏商管的課程像是管理學、Storytelling with data等。哥大應用分析所學主要是了解數據處理的流程、術語、能和工程師溝通,以及用數據說故事的能力,並不能僅藉此成為獨當一面的資料科學家,還是需要額外花時間學習。以數位廣告分析師為例,除了基本的Excel、數據呈現能力、定義問題的能力外,還要關注新聞補充產業知識,以及將分析整理成有因果順序、決策建議的報告能力,這些都是工作後要重新學習之處。 在求學時期,除了應付課業,找實習對於留學生來說也是一大挑戰。由於楊令瑜念的是一年半的碩士學程,雖然取得學位花費時間較少,卻也意味著找工作的時間緊迫,必須要在留學生簽證到期前找到工作。因此到美國念書的第一學期結束前,她就已經開始投遞暑期實習履歷,總共投遞了約200封才找到理想實習,這也是留學生找工作的常態。楊令瑜觀察,科技業的產品經理/專案經理會比較著重實務經驗及技術能力,少招收新鮮人;顧問業熱門又競爭激烈。在衡量自己的學經歷後,楊令瑜發現自己適合投遞分析師相關職缺,加上科技公司比較願意雇用外國人才、對於申請H1B工作簽證有利的高薪等,所以她選擇科技業的分析師職位。楊令瑜建議想要進入科技業工作的同學,可以多看書了解Agile、Scrum等軟體開發和專案管理知識。此外,科技業的分工很細,通常有程式問題都會找工程師解決,所以對於非工程背景學生而言,除非想轉行當工程師、產品經理或是有興趣,持續進修程式能力的幫助其實有限。 進入數位廣告領域,體驗美國職場積極文化 因為時間壓力而大量投遞履歷下,楊令瑜誤打誤撞進入了教育軟體公司Chegg當數位廣告實習生。在此之前,她對於數位廣告並沒有特別鑽研,而是因為面試時積極樂觀的表現,才跨入數位廣告分析職涯。楊令瑜認為在美國選擇工作時,除了薪水外,也要考慮公司規模、文化、簽證等。科技巨頭都有數位廣告業務,她認為這是有前景的職位,也靠著實習經歷找到同樣是數位廣告分析的正職工作。她建議學弟妹,可以透過實習、線上課程、LinkedIn問學長姐、和教授Coffee Chat等方式邊做邊摸索,用刪去法找到自己喜歡或不排斥的領域深入研究。這也不見得是百發百中,總是要去嘗試才會發現自己其實不適合或更喜歡某個領域。 楊令瑜分享她的工作日常:美國科技公司早上大多有Stand up會議,進辦公室後,團隊成員簡單快速地花5分鐘分別報告進度。開完會後,她接著做分析、寫報告、寫email以及參加會議等。她原以為美國職場很競爭、菁英主義,但其實在科技業的職場是友善多元的。例如Chegg 完善的實習計畫包含一對一的導師制度,她的導師使用Netflix發明的「開始,停止,繼續」(Start, Stop, Continue)方法給予實質的建議,告訴她應該開始做的一件事、應該停止做的一件事、以及做得很好且應該繼續做的一件事,這讓她感受到就算只是實習生,也是值得栽培與要求的,並且個人的成長自己有責任去要求主管給予幫助。楊令瑜說,「積極、敢問」是美國職場的特色,在美國幾乎什麼東西都要厚臉皮地問,像是不懂的地方,甚至是要求表現的機會,常問問題的人在美國會被視為是積極的表現。另外,美國職場的階級文化較不分明,曾有一次資深同事口誤,她很猶豫要不要當場糾正她,後來主管告訴她,不論職等,都應該及時糾正同事的錯誤,這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台灣,或許就會被理解成有侵略性而非積極的表現。 給學弟妹的建議:培養自我探索與覺察能力 經歷了留學工作的種種挑戰,加上疫情帶來的衝擊,楊令瑜說自己最大的改變,便是從凡事講求計畫到能面對不確定性的隨遇而安。由於在美國,外國人身分本身就是一個變數,簽證會影響工作計畫,因此很多工作不能投,又加上疫情等變因,她漸漸習慣很多事情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更要維持身心健康和提升個人能力,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因應變動、等待機會來臨。所以,她建議學弟妹比起工作技能,在大學期間,學習如何「把生活過好」更重要,這就是用健康平衡的方式過生活,包含照顧生理與心理健康、探索自己並建立自我覺察、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做什麼事情、過去有什麼人生經驗而影響到現在的情緒或決定等。「知道自己追求什麼」,就不會因為同儕壓力、害怕落後的心態、比較心理等,對自己有不合現實的期待而焦慮迷惘,進而影響生活或阻礙學習效率。多閱讀、參與專業外的課程和活動、嘗試不同產業或公司的實習 ,跨出舒適圈就有機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有能力的話,交換也是很好培養自我察覺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適度休息、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繼續前進。 楊令瑜 發行單位:臺大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career@nt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