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本系下屆系主任(109至111學年度)由李文良教授擔任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Faculty Positions Available
  109年春季嘉華獎學金開放申請 (截止日:2020.6.19)
[活動預報] 2020.6.17(週三)博士論文發表會——李志鴻 
[書  介] 李承機、李育霖主編,陳偉智、汪俊彥、曾文亮、林文凱、李衣雲、呂紹理、蔡慶同、李育霖、李承機著,《「帝國」在臺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出版
[活動報導] 博士論文發表會——吳俊瑩
  彭明輝老師:到大樹下寫3000字
  108學年度第1學期書卷獎
[學生園地] 楊心詒、凃峻清、 張存一、王威、黃子晏/從故事到史學:臺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採訪
[校園活動] 【主題書展】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
  【高峰論壇系列二】以病毒之眼:後新冠時期再審「人類世」總覽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本系下屆系主任(109至111學年度)由李文良教授擔任

  • 本系下屆系主任(109至111學年度)由李文良教授擔任。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Faculty Positions Available

  • 申請資格:
    (一)具備國內外歷史學博士學位者(如最高學歷為本校授予,遞件申請時須於離校後在本校以外機關〔構〕學校從事與教學、研究相關之工作兩年以上)
    (二)任職國內外各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或研究人員
  • 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
  • 申請截止日期:2020年7月31日(週五)止
  • 應徵資料及相關辦法:
    110學年歷史系專任教師徵聘公告
    Faculty positions_history_NTU_Aug. 2021

109年春季嘉華獎學金開放申請 (截止日:2020.6.19)

  • 本系51年度畢業校友金志成先生事業有成,為鼓勵本系成績優秀、品行端莊、家境清寒之同學勤奮向學,特設此助學金。
    名額 5 名,上下學期各申請一次。(本學期每名助學金7,000元


    凡學業成績80分(GPA 3.38)以上,有清寒證明者,皆可申請(如果無法取得官方清寒證明,請以自傳敘述,或請本系老師寫推薦信) ,申請者須填寫申請書,檢具成績單、在學證明書、清寒證明單。申請書請至系辦向楊霈琳小姐索取。

    繳交資料直接交給閻鴻中老師國青歷史系 38、39 研究室,請先email ( phaedo@ntu.edu.tw ) 與老師約定時間)。 截止期限為 109 年 6 月 19 日(週五)。核准後,將公告週知,通知領取。


【獎學金申請條件&準備資料】

  1. 108 學年第 1 學期各科成績 80 分以上 (GPA3.38)。
  2. 歷年成績單乙份
  3. 學生證正反影本(或在學證明)。
  4. 清寒證明。(若沒有相關證明文件,請自行書寫一份自傳及家庭經濟狀態說明)
  5. 相關有利申請之資料、得獎榮耀。
  6. 申請書(請至系辦領取填寫,並須給家長簽名或蓋章) 


2020年6月17日(週三)
博士論文發表會——李志鴻

  • 論文題目:七至九世紀東亞佛教王權的建構與展示
  • 指導教授:甘懷真 先生
  • 發表人:李志鴻(D02123005)
  • 評論人:廖肇亨/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 主持人:黃庭碩/本系博士候選人
  • 時 間:2020年6月17日(週三)14: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參與本學期之博士論文發表會,可做為演講認證,毋須報名,每場聽眾限15人,以到場先後為準。

李承機、李育霖主編,陳偉智、汪俊彥、曾文亮、林文凱、李衣雲、呂紹理、蔡慶同、李育霖、李承機著,《「帝國」在臺灣II──「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出版

  • 主 編:李承機、李育霖 作 者:陳偉智、汪俊彥、曾文亮、林文凱、李衣雲、呂紹理、蔡慶同、李育霖、李承機
  • 臺 北:臺大出版中心,2020年4月出版,344頁,ISBN:978-986-350-390-3
  • 內容簡介:

    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
    追尋戰後作為歷史記憶的「日本時代」


    從1895至1945年的日本殖民地統治時期,臺灣一般習慣上稱為「日本時代」。「日本時代」是一個歷史記憶的方法或過程,而非只是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不僅存在於高階知識系譜的建構,同時存在於一般大眾生活的日常活動場所及各種文化領域。

    本書共分三部,著重被殖民經驗過後,也是二戰後臺灣社會在不同時期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等狀況變化,對於過往日本帝國殖民時期知識與社會文化的重新理解。整體討論範圍涵蓋不同面向,包括從學術論述到民間議論的形構、從傳統的戲劇類型到大眾庶民的文化傳播、從個人的回憶到具有集體意義的歷史記憶,以及從律法的建構到檔案的製作管理等,恰恰體現歷史記憶運作的豐富面向與無所不在。

  • 作者簡介:
    陳偉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汪俊彥,國立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曾文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蔡慶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副教授。
    李育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李承機,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2020.5.27
博士論文發表會——吳俊瑩

  • 論文題目:臺灣日治時期的違警罪與現代日常生活秩序的建立
  • 指導教授:王泰升 先生
  • 發表人:吳俊瑩(D97123008)
  • 評論人:曾文亮/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 主持人:林榮盛/本系博士班研究生、《史原》編輯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0.6.1
彭明輝老師:到大樹下寫3000字

  • 主講人:彭明輝/政大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楊肅献/臺大歷史系教授兼主任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0.6.4
108學年度第1學期書卷獎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一年級:黃郁蓁、陳昱碩、林詩涵
  • 二年級:林聖祐、黃子晏、余協承
  • 三年級:吳 郁、曾信豪、彭宣玶
  • 四年級:楊 昕、陳怡安、黃乙旋、謝明樺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從故事到史學:臺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採訪
  • 採訪人:楊心詒、凃峻清、 張存一、王威、黃子晏
  • 撰稿人:楊心詒
  • 訪談時間:2018 / 12 / 28
周婉窈老師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史及清代婦女史。

在這次訪問中,老師回應我們的提問:歷史系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學習上的收穫、應有的自我要求、可能的探索方向,以及大學生涯中應有的嘗試。

一、歷史系學生應該要具備的心態或是特質?

老師認為進入歷史系的大一學生,有些人將歷史系當成故事系,對於歷史系課程的期望是聽故事,但故事和歷史學是有差距的。史學重視的是歷史脈絡,必須將人事物放到其中予以了解,乃至尋求建立「通象」 — — 當時通常之現象。學生若只期待聽故事,在面對課程中的指閱論文和理論學說時,容易感到挫折,認為和自己的想像不一樣。這是老師認為進入歷史系應該先了解的事情。

老師認為歷史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每個人的關注方向不同;每個人重視的人群或是歷史面向也都不一樣,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二、自主學習上應該一讀的書?

問到歷史學自主學習上應該一讀的書,老師雖推薦了幾本,但也強調歷史沒有永遠必讀的著作,有些值得讀的新書,老師可能沒有留意到,所以不一定都要聽老師的建議。

中國史方面,老師推薦陳寅恪先生的〈論再生緣〉和《柳如是別傳》,以及余英時先生的《歷史與思想》。

西方著作方面則是:

Marc Bloch, The Historian’s craft.(中譯《史家的技藝》)

Carlo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

Natalie Zemon Davis,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中譯《馬丹蓋赫返鄉記》)與 Fiction in the Archives.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中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老師表示這些書並不厚,同學應該能試著....(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官網

▲周婉窈老師與學生對談

【主題書展】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

  • 原住民族是臺灣這塊土地的主人,但歷經不同時代主政者與外來勢力的強取豪奪,逐漸成為所謂的少數族群,其被趕離原先居住的土地,被迫融入其它文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既有文明。1984年開始推行原住民正名運動,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1994年8月1日將沿用四十餘年的「山胞」,正名為「原住民」。為紀念這段艱辛歷史,行政院於2005年明定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並於2016年進一步核定8月1日「原住民族日」之由來與意義。

    目前官方認定的16族原住民族,僅噶瑪蘭族原屬平埔族群,近年來在民族復興的趨勢下,許多原先生活於平地的平埔族群,亦開始致力於所屬族群的「復名」或「正名」運動。例如:凱達格蘭族於1994年舉辦古蹟巡禮與重返登陸地活動;西拉雅族於1995年恢復臺南縣頭社太祖夜祭,並於2005年11月出版《西拉雅語彙初探》,使其族語復活之路展現一道曙光;道卡斯族與巴宰族亦分別於1997年與1998年為自己書寫歷史。

    臺灣擁有綿長久遠的歷史與多元獨特文化,原圖中心本期的館內主題書展定名為「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以「尋根」為主題,冀望透過原住民族的觀點,讓讀者一同理解族人如何於民族自覺的曲折道路上,一步步找回原有的歷史與文化。展出內容以本中心所收藏的紀錄片資源為主,期盼大家觀賞後,能理解其尋根的艱辛歷程,得以更加重視與彼此尊重這塊土地的多元族群文化。

  • 展出時間:2020年5月2日至8月31日
  •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B1原圖中心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高峰論壇系列二】以病毒之眼:後新冠時期再審「人類世」總覽

  • 題 目:Rhizomic Thinking and Machinic Ethics: The Humanities in the Anthropocene
    講 者:Woosung Kang(首爾大學英文系教授)
    主持人:廖咸浩院長
    時 間:2020/6/15(一)15:00-17:00
    地 點:臺大外文系會議室

  • 題 目:原住民與人類世
    講 者:黃心雅/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主持人:李欣穎主任
    時 間:2020/6/19(五)14:30-16:30
    地 點:集思臺大會議中心 拉斐爾廳

  • 題 目:人類世與疾病敘述
    講 者:蔡振興/淡江大學英文學系教授
    主持人:傅友祥教授
    時 間:2020/6/22(一)15:00-17:00
    地 點:臺大外文系會議室

  • 題 目:藝術如何負人類世?
    講 者:黃建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主持人:李紀舍教授
    時 間:2020/7/6(一)15:00-17:00
    地 點:線上直播方式

  • 主辦單位: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 合辦單位:臺大外國語文學系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