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系學生應該要具備的心態或是特質?
老師認為進入歷史系的大一學生,有些人將歷史系當成故事系,對於歷史系課程的期望是聽故事,但故事和歷史學是有差距的。史學重視的是歷史脈絡,必須將人事物放到其中予以了解,乃至尋求建立「通象」 — — 當時通常之現象。學生若只期待聽故事,在面對課程中的指閱論文和理論學說時,容易感到挫折,認為和自己的想像不一樣。這是老師認為進入歷史系應該先了解的事情。
老師認為歷史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每個人的關注方向不同;每個人重視的人群或是歷史面向也都不一樣,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二、自主學習上應該一讀的書?
問到歷史學自主學習上應該一讀的書,老師雖推薦了幾本,但也強調歷史沒有永遠必讀的著作,有些值得讀的新書,老師可能沒有留意到,所以不一定都要聽老師的建議。
中國史方面,老師推薦陳寅恪先生的〈論再生緣〉和《柳如是別傳》,以及余英時先生的《歷史與思想》。
西方著作方面則是:
Marc Bloch, The Historian’s craft.(中譯《史家的技藝》)
Carlo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
Natalie Zemon Davis,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中譯《馬丹蓋赫返鄉記》)與 Fiction in the Archives.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中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老師表示這些書並不厚,同學應該能試著....(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