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107年秋季嘉華獎學金獲獎名單
[活動預報] 2018.11.29(週四)花亦芬老師講論會:「最後審判」與歐洲中古的「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時代的視覺文化
[活動報導] 王舒俐老師:製作歷史:從國家主義、地方史到多元敘事並列的博物館展示實踐
[專題報導] 傅 揚/如何擬訂研究計畫
[學生園地] 2018.12.3(週一)【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學術演講】曹銘宗:書寫我們的歷史:新聞中的大眾史學
[校園活動] Master講堂:「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
  《西樓記》崑曲美學講座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107年秋季嘉華獎學金獲獎名單

  • 107年秋季嘉華獎學金獲獎名單:

    陳冠輔、林 妍、陳恬緣、梁豐綺

  • 相關連結:歷年嘉華獎學金名單
     


花亦芬老師介紹

2018年11月29日(週四)
花亦芬老師講論會:「最後審判」與歐洲中古的「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時代的視覺文化

  • 講 題:「最後審判」與歐洲中古的「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時代的視覺文化
  • 主講人:花亦芬/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8年11月29日(週四)14:30-16:3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2018.11.20
王舒俐老師:製作歷史:從國家主義、地方史到多元敘事並列的博物館展示實踐

  • 主講人:王舒俐/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 主持人:顏杏如/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如何擬訂研究計畫

傅 揚(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前言

  本文旨在提供初入研究之門者一些指引,俾便將個人興趣與對現象的觀察,轉化為可行(doable)的歷史研究課題。全文分成兩個部分:一為介紹催生研究課題的要件;二則說明如何評估已產生的問題。一個明確的研究課題或問題意識,對實際研究的展開,包括蒐集資料、建立論點、安排結構以至論證與敘事等,具有正面的指引作用。此外,在經過評估後,有時必須毅然放棄原有的構想,不宜困守於不可行、無法操作的問題。

一、問題的產生

  對大學高年級或甫入研究所的學生來說,寫一篇粗具規模、嚴謹的研究報告,檢證自己的所學所思,是挑戰也是成長的機會。相較於摘要或讀書心得,研究論文在形式與內容上都有不同層次的要求,不易急就章完成。因此,擬定寫作計畫很重要,計畫的開始即為選定研究問題。要提出恰如其分的研究主題並不容易。本文希望提供幾點程序化的建議,幫助研究新手透過不同來源、不同途徑,提出一個可能的歷史研究問題。

  首先應釐清的是,撰寫研究報告,意味作者被視為研究者。研究者不能只是單純接受知識,要具有批判的精神,以(廣義上的)證據及合乎邏輯的敘事與論證,檢討既有知識或生產知識,可說是學習階段的里程碑。批判性表現在兩個層面:其一,研究者是主動地懷疑、思考、反省既有的知識;其二,必須經過合乎邏輯的推論與檢證過程,不能是臆測或沒有根據的「意見」。具批判能力的心靈是進入研究的必須要件,否則不僅無法增進知識,對既有知識的理解可能也會出問題。

  其次,個人興趣是催生研究課題的最大動力。較不涉及學術性質的興趣,包括個人成長過程、生活經驗、接觸過的各種資訊、曾遭遇的難題,以至於較深刻的精神關懷等。伴隨著批判性思考,上述種種要素都可能成為研究者問題意識的來源。 學術性資源亦可能刺激讀者產生興趣,進而提出研究課題。

  學術性資源可粗略區分為二手研究與史料。二手研究包括專書、論文或教科書,作者撰寫這些作品時,會提出可進一步思考的方向,或尚待解決的問題。學術論述中隱含珍貴訊息,我們往往可以從專書或論文的前言理解相關問題的發展脈絡、透過註腳看到作者尚未臻成熟的思考或可利用的論據,以及由結論得知尚待討論的.....(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3期


▲教科書的引註或延伸思考,往往可以刺激讀者,提出可發揮的研究構想。
圖為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史》(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修訂3版)。

2018年12月3日(週一)
【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學術演講】曹銘宗:書寫我們的歷史:新聞中的大眾史學

  • 活動簡介:
    曹銘宗以台灣島為主體來書寫歷史,遵循「台灣島史觀」,跳脫政治史、國家單位的框架,把台灣放在世界的座標上,呈現人類與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關注台灣多元的族群文化。前作《台灣史新聞》即運用清楚流暢的史事敘寫,以報紙形式呈現簡要版台灣通史,每一則新聞標題都是歷史事件的註腳。

    在這樣的史普寫作之後,曹銘宗近年重點放在臺灣的庶民歷史,他對於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都能有一番研究與見解,曾與翁佳音合著《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詳述一個個大家耳熟能詳卻不知其由來的地名。接著發表專著《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107年12月初將出版有關台灣海產名稱由來的新書。他的書寫對象,不離這塊島嶼;在他筆下,歷史變得有趣,並與我們的生活如此貼近,讀者還能從中獲得新知。歡迎大家來聆聽。

    曹銘宗此次演講,將談到如何書寫貼近生活的歷史?怎麼運用數位資源蒐集資料?如何結合新聞與歷史?要怎麼分析蒐集而來的資料?

  • 講 師:曹銘宗/作家
  • 時 間:2018年12月3日(週一)19:00-21:00
  • 地 點:臺大新生教學館102教室
  • 主 辦: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 協 辦:臺大人類系學生會、臺師大歷史系學生會、臺師大地理系學生會、臺大社會系學生會
  • 報名網址:https://ppt.cc/fsCVYx(當天亦可直接進場)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Master講堂:「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

  • 臺大圖書館本學期全新推出「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邀請本校老師與校外專家主講,與同學們分享學術投稿經驗以及可運用工具,幫助同學掌握論文投稿訣竅,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講座一
  • 期刊投稿縱橫談/梅家玲(臺大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學術期刊投稿基本原則與技巧/蔡天怡(臺大圖資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18.11.29 14:00-16:50
  • 地 點:臺大總圖4F多媒體中心418大團體室
講座二
  • 如何利用Scopus等工具掌握研究脈動,邁向投稿國際期刊之路
    /李麗娟(Elsevier)

  • 時 間:2018.12.6 10:20-11:20
  • 地 點:臺大總圖4F多媒體中心418大團體
講座三
  • 學術投稿經驗分享/莊永裕(臺大資工系教授兼主任)

    寫一篇研究論文:你準備當一個說書人了嗎?
    /蔡政修(臺大生科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18.12.12 14:00-16:50
  • 地 點:臺大總圖4F多媒體中心418大團體室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洽詢圖書館學科服務組。Tel:02-3366-2326或
    E-mail:tul@ntu.edu.tw。


《西樓記》崑曲美學講座

  •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崑曲」評定為人類口述非物質性資產,揭示這項人類資產是必須以表演或演唱的模式,才能達到傳承推廣目的。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04年開始以獨立製作演出節目,或引進專業劇團來臺展演,積極地在校園推廣崑曲美學,藉由演員唯美的示範,拉近傳統藝術與青年學子的距離。

    崑劇《西樓記》是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2018年的全新製作,由臺灣鬼才導演王嘉明與江蘇省崑劇院青年演員施夏明、單雯,再度攜手打造全新的崑劇小全本,將於2018/12/7-9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在12/3《西樓記》崑曲美學講座中,期許崑曲表演藝術裡豐富的文學、音樂、戲劇、舞蹈等多元的文化內涵,透過王嘉明導演闡述編導理念,及專業崑劇演員精彩的示範,讓觀眾對戲曲表演有更深入的認識,進一步消減對傳統藝術的距離感。

  • 時  間:2018年12月3日(一)19:30
  • 地  點: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
  • 入場方式:免費入場,請於臺大藝文中心網頁報名
  • 主辦單位: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 協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
  • 講  者:王嘉明
  • 示範演出:施夏明(生)、單雯(旦)、計韶清(丑)、姚琦(笛師)
  • 本活動為示範講座,非全本演出。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