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16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重訪伊能嘉矩

content-1-2-img

集人類學、民族學與歷史學家等身分於一身的伊能嘉矩,是歷來臺灣學者公認的臺灣研究先驅。日治初期,伊能嘉矩隨著日本政府來臺從事人類學研究,以臺灣總督府下層官員的身份,展開「臺灣人類學」研究計畫,調查全島原住民,並提出了全島原住民族群分類體系,打破以往在清政府撫番時所做生番、熟番的劃分。

歷史學家楊雲萍曾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日治時期曾經是臺灣通的伊能嘉矩,是近代臺灣的先行者。在臺短短的十年期間,先後出版了《臺灣蕃人事情》、《臺灣志》、以及《臺灣蕃政志》等重要著作。1906年返鄉後,伊能嘉矩仍持續進行臺灣研究,1925年因病過世,過世後三年,在其弟子奔走下完成巨作《臺灣文化志》的出版,也是伊能嘉矩三十多年研究及寫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1990年代,伊能嘉矩許多作品在臺翻譯出版,戰前出版的著作也陸續再版發行,當年,伊能嘉矩透過諸多文獻與踏查資料來詮釋臺灣,一百年後,我們藉由對伊能嘉矩的再踏查,讓臺灣歷史知識的研究得以在其所構築的巨峰上繼續前進……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原圖中心2018年7-9月「館藏導覽」徵稿

content-1-1-img

原圖中心為鼓勵讀者使用中心資源,並增加「館藏導覽」專欄文章的多元性,開辦館藏導覽徵稿,歡迎對原住民族議題、閱讀與寫作有興趣之讀者,一起加入原圖中心的開卷者行列,並領取專屬獎勵!

2018年7-9月的館藏導覽徵稿的書單已經出爐(點此看徵稿書單),歡迎有興趣投稿的讀者於於 9/19(三)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本中心信箱:ntutiprc@ntu.edu.tw。

點此觀看詳細辦法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Dewey & Kincaid 臺灣巡迴分享會(臺大場)

#

講者︱Myron Dewey、Pat Kincaid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8年6月8日下午

文/廖偉辰;圖/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Dewey & Kincaid 臺灣巡迴放映分享會,於今(107)年6月8日下午假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原圖中心)舉行,本場巡迴分享座談會是由原圖中心與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大原研中心)共同舉辦,除了放映紀錄片《覺醒,一個從立石部落的夢(AWAKE, A Dream from Standing Rock、2017) 》外,並邀請拍攝此片的導演Myron Dewey先生和他的摯友,專精美國聯邦原住民法的法學博士Pat Kincaid先生共同參與,活動當天也邀請臺大社會工作學系的Ciwang Teyra老師和臺大原住民土地正義倡議與調查小組的成員,一同來分享花蓮太魯閣族以及臺大相關的原住民族環境正義議題。

Myron Dewey和Pat Kincaid是2016年參與美國立岩蘇族(Standing Rock Sioux)抗爭油管工程、爭取自然主權和環境正義的運動的原住民運動者,在抗爭過程中用無人機等器材記錄了這段時間族人的努力、全球的聲援、以及被警方暴力對待的過程,製作成紀錄片《AWAKE: A Dream from Standing Rock》(中譯:北達科他聖地之戰),兩人自今年五月底到六月中訪臺巡迴進行紀錄片放映與座談,分享他們近二十年來面對原住民相關法律及環境議題時的困境及成果,也藉機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議題……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送書到部落──南投縣阿滵弩全人發展協會(羅娜部落)

#

地點︱南投縣阿滵弩全人發展協會(羅娜部落)
時間︱2018年6月15日

文/圖:Djupelang

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下稱原圖中心)107年第二場部落贈書來到了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羅娜部落──南投縣阿滵弩全人發展協會(下稱阿滵弩協會)。阿滵弩布農語原意為「全部」,希望族人全方位的學習各種的傳統技藝,並將其發展與傳承。

羅娜(Luluna)部落原屬於鄒族「魯夫都」群的楠仔腳社人所有,民國24年,因日治時期日本人為方便管理,將布農族的郡社群族人遷移至此,因而建立羅娜Luluna部落;其為布農族人口最多的部落,亦是臺灣原住民族中最大的部落。

協助此場部落贈書的Umav,有別於大部分的原住民青年,完成學業後,選擇留在就業機會多的都市工作和生活,Umav選擇回家,回到部落。Umav表示,回到部落等於一切歸零,重新開始;重新認識部落文化、歷史、傳統技藝等等,皆是我們這世代必須迫切去學習的事物,Umav善用所學並積極地尋找各種管道與資源,於部落開設傳統工藝、傳統技藝、拍攝部落紀錄片工作坊等課程,且協助羅娜薪傳音樂團於今年6月與布拉瑞揚舞團共同合作演出──《路吶》……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國史館演講:賽夏族祭典的氏族分工

#

主講︱潘秋榮
地點︱國史館
時間︱2018年5月24日

文/Djupelang

國史館於107年5月24日辦理的臺灣史系列專題演講以「賽夏族祭典的氏族分工」為,邀請來自苗栗縣南庄鄉大湳部落的潘秋榮議員擔任主講,分享賽夏族各祭典中氏族分工之運作。

賽夏族主要分佈於苗栗縣南庄鄉、獅潭鄉以及新竹縣五峰鄉,以鵝公髻山與橫屏背山,兩山山脊劃界為南北二群。北群主要分佈於頭前溪上游的上坪溪流域,即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的五峰、上大隘、高峰以及花園村的比來。南群則分佈於苗栗縣境內,主要居住於中港溪上游的東河、南河流域,後龍溪上游的紙湖溪(獅潭川)流域一帶,即南庄鄉境的南庄、東河及蓬萊等部落,以及獅潭鄉白壽村的白壽區等地。

截至2018年4月之統計,賽夏族人口數約為6,607人,臺灣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約56萬1,327人,將近3千500位臺灣人才有一位賽夏族人。

賽夏族自稱為SaySiyat,Say是地方、所在、哪裡,Siyat是地名,例如五峰是Saykilapa,南庄東河是Saywalo’。伊能嘉矩對賽夏族皆有不同的他稱,1897年6月至五峰踏查時,稱一支不同於生番的部落為sumiyal。1900年《臺灣蕃人事情》書中,將賽夏族歸類為道卡斯族的支族Amutoura,而1904年於《臺灣番政志》稱之為Saisiett……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阿莉芙

本書封面圖 《阿莉芙 Alifu, the prince/ss》
王育麟導演;得利影視股份有限公司,2018

文/Djupelang

《阿莉芙》(Alifu, The Price/ss)是一部具當代冷門議題且話題性高的臺灣電影,臺灣尚未上映之前,2017年5月已於坎城市場展宣傳,全球版權代理便被法國影片銷售商「Reel Suspects」所簽下,並計畫於歐美、日本及韓國等地上映,且2017年入選東京影展國際影展亞洲未來單元競賽片、入圍第54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男配角(陳竹昇,飾演Sherry),而電影中飾演Sherry角色的陳竹昇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阿莉芙》描述性少數族群(LGBT,女和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在社會、家庭與感情生活中所面臨的矛盾與煎熬,由三條不同的故事所串連與並行。來自屏東佳興部落的Aliv阿利夫(舞炯恩‧加以法利得飾演)是排灣族mamazangiljian(排灣語,俗譯「頭目」)的長子,一人獨身到臺北的髮廊工作,與好友李佩貞(趙逸嵐飾演)是同事兼室友。同時夜晚則在Sherry(陳竹昇飾演)所經營的變裝酒吧兼職,而這間酒吧的老闆娘Sherry,其實是位已完成變性的女人,身旁有位陪伴她數十年,介於家人與情人之間的「好朋友」水電工老吳(吳朋奉飾演)……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樹之歌

本書封面圖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David George Haskell著,蕭寶森譯;商周,2017

文/吳均上

本書是獲獎無數的《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的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的新作。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是美國南方大學生物學暨環境研究教授,因著一份對大自然熱愛的心,投入畢生所學,長期深入地觀察這個世界與思索宇宙萬物之事,結合了作者本身深厚的文學素養,運用細膩的筆觸,同時具備了科學家之眼、藝術家之心與文學家之筆,寫出了《樹之歌》一書。作者雖然寫的是自然文學、是散文,其筆下所描述的大自然生命卻美得如詩如畫,他的文字溫婉而優雅、帶點感性的敘述讀來通暢,同時,又絲毫不失科學的理性與嚴謹,十分難能可貴,稱之為「大自然的詩人」,當之無愧。
全書每篇篇名皆以樹種為名,而本書中所描述的樹都來自世界各個不同的地方,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塑造培育出各具特色的樹種,以及它們獨樹一幟的歌聲。作者為聆聽樹木歌聲,行遍各地,抵達厄瓜多、加拿大、喬治亞州、田納西州、日本、蘇格蘭、科羅拉多州、伊利諾州、曼哈頓、耶路撒冷、華府等,紀錄並感知樹唱歌的語言……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美麗島紀行

本書封面圖 《美麗島紀行》
乃南亞沙(Nonami Asa)著,賴郁婷譯;聯經出版,2016

文/鄭秀敏(讀者投稿)

日本311大地震後,臺灣的鉅額捐款引起許多日本人的關注,也包括第115屆直木賞得主乃南亞沙,為了表達內心的感謝,作者開始一連串的臺灣之旅。她花了2年多的時間,從北到南,遍及基隆、臺北、宜蘭、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與屏東等地;認識日本人留下的事物、採訪耆老口述,記錄臺灣的歷史回憶、人文發展與政治局勢,鉅細靡遺地向日本人介紹隱蔽的臺灣樣貌,偶爾更像面鏡子般,對照日本現狀,給予反思。
「歷史這種東西,無論怎麼求也求不來,沒有歷史就沒有根,也就不知道自己來自何處……」想要深入了解臺灣,就必須知道臺灣的歷史。因此作者大量探究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日治時期至今的臺灣本島歷史,闡述日本和臺灣之間的歷代往來。除此,還探訪日治時期的移民村、飛虎將軍廟、親王妃富子親植的黑松、八田與一建構的烏山頭水庫、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石碑等,描繪出日本人在臺灣心目中的時代記憶。特別因為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戰敗國,學校的教育鮮少提及這段過往,反而讓臺灣成為了解日本的重要線索,透過接觸臺灣,能夠知道不曾聽聞的日本歷史,更加清晰完整地看透現今的日本……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Cutcha Risling Baldy’s Blog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www.cutcharislingbaldy.com/
整理:林恬慈

Cutcha Risling Baldy是洪堡州立大學美洲原住民族研究的助理教授,她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取得美洲原住民的博士學位,專長為女性主義理論與研究。她的跨學科研究主題探討當代美洲印第安社會、政治、文學與加州的原住民族,在Decolonization: Education, Indigeneity and Society一書中刊有文章。Risling Baldy經營的部落格廣受歡迎,撰寫的文章主題主要是關於加州的印第安民族、流行文化、美洲印第安民族在大眾媒體的再現,以及印地安族人在社群媒體的身分再塑造。
Risling Baldy在北加州出生與成長。她是Hoopa Walley部族的一員,Hoopa Walley也與Yurok和Karuk族有著往來關係。Risling Baldy從小便參與族人的各種傳統活動,她認為從這些經驗中得到的知識跟學習非常可貴。2007年,Risling Baldy參與了非營利組織原民女性合作組織(the Native Women’s Collective)的創立,協助推動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藝術與文化計劃。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凱達格蘭文化館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www.ketagalan.gov.taipei/Default.aspx
整理:吳慈恩

「凱達格蘭文化館」係指提供臺北市所有原住民族以及平埔族群展示、研習、集會、表演及活動的公共空間,而非僅限於凱達格蘭族使用。其記錄了平埔族相關的歷史脈絡,以及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及文物,提供原住民族相關主題之多媒體展示播放、傳統文物展示、會議、表演空間及教育研習等多功能用途場所。故凱達格蘭文化館為傳承都市原住民族文化、語言、歷史、藝術之要所。
文化館任務目標為:
1.展現原住民藝術文化之優勢,提昇文化能見度。
2.建構都市原住民生活網絡,提昇族群競爭力。
3.以文化技藝研習、語言教育訓練、資訊網絡及文化藝術為發展主軸。
4.朝多元化及國際化文化館發展。
凱達格蘭文化館之網站,提供原住民族主題相關的特色展覽資訊、導覽預約,以及館廳借用等服務……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週一演講】台灣原住民族的人名與原住民族社會的可視化
circle 專題名稱:臺灣與環南海區域的早期互動:南島玉路建立與影響
circle 認識平埔族群的第n種方法
circle 「山.靈.敬──回返祖靈智慧的人間淨土」特展教育活動
circle 說故事的人──族群口述文化紀錄培訓營
circle 107年度文化傳承探索營(布農族、卑南族歷史文化)
circle mapatas 107年第9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營
circle 【LUMA原味藝樹 特展】
circle 考古台灣:經典雜誌影像展
circle 沒有名字的人──平埔族群青年生命敘事
circle 「了解你的明白」Wata 搬新家 X 好朋友展
circle 山.靈.敬──回返祖靈智慧的人間淨土
circle 特展主題:漂流.重聚看見很像泰雅的你
circle 屏東縣107年度原住民族收穫節──收穫那麼多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