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頤賢講座】綜合討論:臺灣當前的經濟問題與建議
|
本周頤賢講座特別邀請陳小紅監察委員、王健全副院長、高仙桂副主委一同參與綜合討論,針對「臺灣當前的經濟問題與建議」主題,答覆在場聽眾們的提問。除了解答同學們的疑問之外,講座們在席間常有意見交流,激盪出許多精彩的火花,讓聽眾們收穫豐盛。
|
2018.05.25
【大陸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本次活動由大陸中心主辦,由大陸中心負責邀請校內外學者朋友來進行交流。此外,亦提供美食佳餚,舒緩各位同仁一週工作的辛勞,在熱絡的氣氛裡用一顆愉快的心結束了本週的週五教師Happy Hour。
2018.06.07
【頤賢講座】初夏從李商隱無題談起 - 童子賢董事長
|
本周為學者專家與企業家演講,由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擔任講座。童董事長以李商隱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為引,分享他進入宏碁,之後創辦華碩、和碩的人生經驗, 以及他對企業如何創造價值的看法。童董事長為工程師出身,職場生涯都在科技產業, 但他認為他對文學、 藝術、 設計、 社會科學的興趣在許多生命重要階段和決策發生關鍵作用, 也期勉同學們拓展自己的學習廣度和人文素養。
|
2018.06.14
【新聞所】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心得分享
掃QRCode瀏覽〈懺悔的餘地――台灣監獄超額收容困境〉
|
|
臺大新聞所於105年新增了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的畢業方式,目前選擇以此種方式畢業的學生有R04的田孟心和林梵謹,其中田孟心以〈懺悔的餘地――台灣監獄超額收容困境〉結合文字報導與VR作品,成為新聞所第一個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
田孟心和林梵謹都提到,做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大概是深度採訪報導加上多媒體,一個人要包辦業界一個團隊來做的所有事情,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的林梵謹表示:「我藝大出身,有些技術已經具備,還是很辛苦。」且雖然是「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但田孟心在深度報導的部分就寫了三萬字,林梵謹也說「不可能省略文字採訪的部分」。以田孟心為例,她花了四個月進行採訪與寫作,多媒體的部分則進行兩個月完成網頁、繪圖以及VR,前後耗時約半年。
若將多媒體報導簡單分成兩種,一種是多媒體本身就是一個深度報導,另一種則是啟發觀眾去閱讀深度報導的多媒體,田孟心的作品比較偏後者,文字為主多媒體為輔;而林梵謹目前則希望能挑戰前者,或是發展出第三種型式,趁著還是學生的時候把握機會,做更實驗性的作品。
而在進行的過程中,田孟心曾在製作VR時遇到問題,當時就曾透過指導教授謝吉隆介紹HTC的人員協助解決;林梵謹則是在前半年時,不斷地去嘗試各種技術,想要創造出沉浸感卻失敗,最後才決定要以圖文網站作為多媒體的方向。
謝吉隆則表示,田孟心與林梵謹本身都是對於設計或美術有一定興趣或背景的學生,平常也會接一些平面設計的案子,因此選擇做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像是田孟心的優勢為使用各種軟體都能迅速上手;而林梵謹則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謝吉隆認為能有這樣的專業,則能在作品中展性更多新聞與藝術結合的可能性。
對於將來想要以多媒體採訪報導論文畢業的學弟妹,林梵謹認為,可以先思考想要什麼,如果想精進技術,就選擇好做一點的報導主題;如果想做好報導,則要夠瞭解題目,才能知道適合什麼樣的多媒體形式。但題目不適合多媒體的話,做深度報導論文就好,真的很想做多媒體,題目就要選擇適合的,不要為做而做。
田孟心的建議則從求職導向來看,若想投注較多心力在多媒體上的話,將來適合往圖文傳播、設計類的公司找工作;如果想走新聞,國內做多媒體間新聞內容發想的職缺不多,可能要往國外找職缺,或是讓論文的文字比重增加,多媒體當輔助,較利於未來求職。
|
田孟心的多媒體作品結合網站、圖表以及VR,企圖讓讀者更了解台灣監獄超額收容的困境。(圖片/截自懺悔的餘地網頁)
|
2018.06.01
【行資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本次活動由行資中心主辦,由行資中心負責邀請校內外學者朋友來進行交流。此外,亦提供美食佳餚,舒緩各位同仁一週工作的辛勞,在熱絡的氣氛裡用一顆愉快的心結束了本週的週五教師Happy Hour。
2018.06.06-07
【風險中心】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評鑑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接受本校自辦之106年度研究中心評鑑,業於107年6月6日及7日完成為期兩天之實地訪評相關作業,本次中心評鑑之委員由王寶貫主任(召集人)、尹順真教授、施文真教授、黃俊儒教授、楊順美高級顧問等5位委員擔任。
評鑑當日由康仕仲副教務長及蘇國賢院長出席致歡迎詞並與委員們交換意見,而後委員們與本中心周桂田主任及張國暉執行長及助理研究員們進行深入對談,就中心之研究、行政與營運等方面提出改善之建議。最後由蘇國賢院長、周主任及張執行長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提出評鑑總結報告,圓滿結束本次研究中心評鑑實地訪評作業。
2018.05.29-31
【東亞中心】「 政治學方法論與中國研究之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美國哈佛大學 Gary King 講座教授兩場特邀演講
5月29日至31日,由台大政治系及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主辦,台大行資中心、計量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合辦之“Innovations in Political Methodology and China Study(政治學方法論與中國研究的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順利於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行並圓滿落幕。會中邀請到多位美國頂尖大學(包括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等)政治或政府系青年學者、澳洲國立大學政府與國際關係學院及社會研究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以及大陸各高校優秀之學者專家,與國內學者一同與會交流,期能在計量社會科學與中國研究領域共同探索創新研究可能性,並藉此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合作。
並且本次研討會很榮幸邀請到哈佛大學Albert J. Weatherhead III講座教授Gary King先生進行兩場專題演講,首日講題為「還原中國的審查制度(Reverse-engineering Censorship in China)」,係極少數應用政治學方法論創新而發表於自然科學頂尖期刊”Science”上的中國研究成果。次日講題「簡化因果推論的匹配法(Simplifying Matching Methods for Causal Inference)」,係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中的政治學方法論前沿研究課題,同時是本年度Gary King院士暨講座教授受邀於全美及全球各頂尖大學巡迴演講的主要講題。
在5月29日舉行的第一場演講中,Gary King教授詳細介紹了他研究中國政府審查網絡活動方式。他發現,與普遍的看法相反,大陸政府實際上並沒有針對對政府的批評進行審查,而是審查那些認為有集體行動和動員可能性的線上活動。通過研究審查制度,可以預測許多議題,包括陷入困境並可能被取代的官員、引發異議的政策、政府行為、將會被逮捕的異見人士、新興醜聞、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分歧等。他還發現,所謂的“五毛黨”的主要作用不是為政府進行跟其他網民的爭論,而是通過積極的報告來分散眾人注意力。Gary King教授透過以下方式驗證上述假設:1.從一個地區解讀大量關於“五毛黨”工作人員活動的被泄露電子郵件;2.從這一個地區的數據建立模型推論到中國全國的數據;3.通過調查進行驗證。Gary King教授發現,幾乎所有的網路帖子都是由一群政府官員而不是普通公民發送的,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每一個帖子獲得政府報酬(“五毛黨”名稱由來)。這些帖子主要功能即在具有集體行動可能性的活動(例如清明節)期間分散網民注意力,避免形成任何大規模之集體活動。通過調查驗證這些發現後,中國政府在“環球時報”上承認“五毛黨”的存在以及這項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5月30日主題演講題為“Matching Methods for Causal Inference” (簡化因果推論的匹配方法),側重於流行的“傾向評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方法論的遭遇的挫折。Gary King教授詳細說明了匹配自變量與控制變量方法的重要性,以強調如何解決不平衡、模型依賴、研究者的謹慎和偏見等問題。Gary King教授主張使用其他匹配方法允許觀察變量的精確匹配,而不使用傾向評分匹配方法。如“馬哈拉諾比斯匹配方法”(Mahalanobis Matching Method),將每個處理過的單元(自變量)與距離最近的控制單元(控制變量)進行匹配,並刪除未使用的控制單元。另一種方法是“粗化精確匹配”(Coarsened Exact Matching),將觀察分為具有獨特值的分層,並刪除任何值為0的層,根據需要使用權重。Gary King教授解釋說,雖然“傾向評分匹配”接近完全隨機的實驗,但是並不理想,因為隨機匹配會造成不平衡而且通常會導致偏見。這個問題也會隨著更多的共變異數而惡化。Gary King教授建議使用匹配的“前沿”方法匹配每個n的最低不平衡量,而他提供的算法可以通過使用MatchingFrontier 這個軟體輕鬆計算出來。
Gary King教授兩場生動的主題演講,不但使梁國樹會議廳座無虛席,更引發台上台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對於所有參與者來說,能有和世界級的政治學方法論和中國研究學者專家面對面互動交流切磋、學習的機會,實在是非常難得且寶貴的經驗!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