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訂閱|歷史回顧 | 第109期電子報 2018.05.21 | ||||||||
(一) 主辦單位:臺大學務處 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講座進行方式:主辦單位保留課程異動之權利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可協助大專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更有目標、 更有動機的強化相關職能,教育部發展「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 結合職涯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趨勢的暸解, 並透過自我診斷,提高職場競爭力。 目前診斷平台能提供同學職業查詢、職業興趣診斷及職能診斷等等服務。 平台網址: http://ucan.moe.edu.tw 使用方法: ★同學若有問題,可直接由網頁與平台之"聯絡我們"提出問題或與職涯中心聯繫。 劉冠吟:多角化經營,《小日子》的幕後推手
採訪/撰稿:劉育珊 照片提供:小日子行銷部 以白色作為主要基調的小日子商号,暖黃的燈光與大片落地窗讓它在繁鬧的公館商圈中獨樹一格, 很難想像這樣一間療癒、溫暖的雜貨店,其實是由一本實體雜誌延伸而來,這樣轉變的巧思來自於劉冠吟學姐, 她將小日子打造成一個品牌,她說:「這是將小日子討人喜歡的氛圍具體化」,不論是select shop或是café, 都是小日子建立品牌化的過程。除了小日子發行人的身分,臺大中文系與新聞所畢業後,也曾擔任記者、 科技業發言人、外商行銷等各類職位,長期於媒體公關領域耕耘,擁有豐富的求學、職場經歷。 <小日子商号公館1號店> 讀研究所,好嗎? 大學畢業之際,最常被詢問的莫過於未來的規劃,許多人都在就讀研究所與進入社會之間舉棋不定, 而冠吟學姊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她回答:「你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你要知道你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也一定要記得問自己:『這段經歷你想獲得的到底是什麼?』 她以自身為例,談及自己大學就讀中文系時,同學之間報考研究所的風氣盛行, 雖然當時她也與大多數畢業生一樣,對於未來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想像, 不過學姊回顧自己的選擇時說:「因為當時知道自己的興趣在書寫及溝通,並且喜歡與人接觸的工作,因此以傳播相關的研究所為目標,最後選擇臺大新聞所。」 練習打開on/off的開關 畢業後,冠吟學姊進入蘋果日報工作,媒體業緊湊的工作節奏讓她的生活頓失重心,「我那時候常常下班還是在想工作的事情呢!」學姊回憶道。 每天都在趕稿、截稿循環中度過,壓力隨著投入工作越深不斷積累,這樣的狀況讓她開始認真反思:「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是賺錢、成就感還是快樂?」, 在壓力漸深並且開始影響工作表現後,她認知到「我需要保有很好的體力跟源源不絕動能,這樣才會讓自己有彈性再做下一段工作」。 於是她學習將自己工作與私生活分開,下班後確實執行on與off的分界,好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精神與體力面對挑戰。此外,她也認為, 工作的熱情與續航力必須建立在「你喜歡這份工作」,在這個沒有任何行業輕鬆的現代社會,「總是在工作」的疲倦感,也才能有所減輕。 <小日子社長 劉冠吟> 從記者變成發言人 擔任記者時期,冠吟學姊原先負責房地產的新聞,直到當時負責鴻海的記者離職後,她認為是這一份挑戰自我的好機會,因而選擇接手這份工作。 儘管她原先沒有科技產業相關的專業知識背景,但她說:「我就從最基礎的財報開始,開始買了很多書參考,當作一門全新的課來上。」 這樣熱於挑戰工作的性格與高度的學習性,也成為她未來進入鴻海的契機,由於過去工作中累積良好的人脈,再加上記者的工作讓她十分認識鴻海,因此冠吟學姊被延攬成為鴻海發言人。 面對如此大程度的角色轉換,要具備什麼能力才能勝任?冠吟學姊回答:「最重要的能力在於抗壓性以及對公司的了解。」 她回憶起自己擔任發言人期間,恰逢鴻海的連環跳樓問題,身為發言人的她必須不斷構思公司利益與記者發稿之間的平衡, 除了必須透徹的了解公司內部的情況,判斷如何降低公司的傷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習與記者保持關係,以確保雙方對報導的認知沒有太大的落差。 作為公司與媒體之間的樞紐,前一份工作訓練出來的抗壓性,讓她能夠高張力的工作環境中繼續保持工作的熱誠。 想創業?先當過員工再說吧! 離開鴻海後,冠吟學姊隨後與夥伴承擔起《小日子》的經營。 《小日子》創立於2012年,精準的留白設計、風格生活的細膩撰寫,獨樹一格的內容贏得眾多讀者的青睞。 然而碰上紙本媒體逐漸蕭條的景氣,縱使《小日子》有許多支持者仍面臨生存危機,「在當時,我覺得有一種使命感,要把這種臺灣味的媒體推廣出去。」 ,談起過往困境,冠吟學姊眼神閃爍著一絲堅定。 然而,囿於紙本閱讀風氣的消逝,年輕讀者逐漸流失、沒有新的閱聽群眾,為了突破這樣的困境,冠吟學姊開始帶領《小日子》將原先的紙本雜誌理念實體化,深化品牌經營, 現已有四間「小日子商号」實體商店,「品牌化這件事情,是為了把年輕讀者再銜接回來,包括開店、café,這些都是品牌化的其中一步,讓年輕讀者能夠有機會接觸,並且成為新的讀者。」 而談到創業,職場經驗豐富的冠吟學姊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她認為在創業之前,最好先到有興趣領域的公司當過員工,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是受限於創業的空間越來越飽和,現今幾乎沒有所謂「全新的創業」, 因此可以藉此提升自我對於該領域的認識,她指出「要把前人做過的東西做得更好,如果你沒有去前人那邊偷看一下,你就很難去優化」,也就是說, 創業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優化的能力;其二,先當員工,也可以促使自己學習怎麼當老闆,「如果你從來沒當過員工,你怎麼知道員工在想什麼?」 只會一味用老闆的思維去思考,「人的管理」就很容易成為創業時的軟肋。 <小日子商号公館1號店內部> <小日子商号赤峰3號店> 30秒內,你想說什麼? 經營小日子快要四年的時間中,有許多招募人才的機會,詢問冠吟學姊對於臺大應徵者的評價,她不諱言提出「臺大學生通常比較缺乏社會化」的觀點。 她認為臺大科系廣布,每個科系在臺大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這樣的結果使得臺大人陷入「自己已經足夠好了」的迷思,因而降低增強專業知識的動機、缺乏競爭意識。除此之外, 她也觀察到臺大學生在與人相處的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間,她補充說明「我的意思不是說要做人見人愛的人,但至少必須具備可以跟別人一起處理工作中遇到困難的能力」。 此外,在撰寫履歷方面,她建議在下筆前應該先想想如何給看履歷的人比較生動的意象,也就是說如何讓徵才者在一頁A4中,充分了解你的個性,她說這是一種「環境感官能力」, 應徵者應該要知道「什麼時候要講什麼話?」,學姊舉例說明「如果你講兩段自我介紹還講得很爛的話,代表你連自己的重點都不會畫,就很危險。」 以她自身經驗為例,在招募人才時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必須閱讀大量履歷,因此瀏覽一份履歷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分鐘, 所以下次當你決定撰寫一份履歷時,不妨先停下來,設想「有人看你履歷三十秒,你最想跟他說的是什麼?」 對你不喜歡的粉專,按讚吧! 針對想要走行銷、傳播的社會新鮮人,在媒體公關領域擔任過各種職位的冠吟學姊分享其中兩大重要能力的培養—一是寫作能力,二為對議題的敏感度跟議題設定的能力。 首先,寫作能力必須持續性的培養,現今社會由於智慧型手機與社群軟體,導致生活式短文的盛行,因此現代人普遍缺乏寫作邏輯, 學姊提出一個具體鍛練自我的方式:「每個禮拜至少寫一篇超過六百字且言之有物的文章」,不間斷的練習是掌握手感的最佳方式,未來若有志於從事寫作、 媒體報導採訪等工作時,也才能進行深度報導或是專題製作;第二個是培養「對議題的敏感度跟議題設定的能力」,其中最直接方法就是突破同溫層, 以免陷入同樣的價值觀而不自知,但在實際上又該如何做到呢? 冠吟學姊回答:「你可以嘗試訂閱你非常不舒服的臉書粉專,至少三個,設為搶先看,就是你要每天在看,讓自己受到刺激,並且了解對方為什麼這樣想。 你要去了解跟你立場比較對立的人、光譜的兩端他們在想什麼,並不是要讓你被他們傳染,而是要避免自己越來越狹隘。」 先笑,就無敵了! 「臺大」在職場中,對於許多人都是一個沉重的標籤,因為常常引起很多關注,例如:大家會期待臺大人表現特別優異,在職場上遇到這樣的狀況,她又是如何回應呢? 有別於許多受訪者「證明給他們看!」的回答,冠吟學姐笑笑地說:「你要學會先笑呀,先嘲笑自己,就無敵了!就像是在報告前,可以調侃自己說『因為我是臺大的, 所以會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漂亮的提案哦。』 透過事前的揶揄自己,除了可以拉進與他人的距離之外,其他人也就比較不會再開玩笑或嘲諷了,因為你自己先說完了! 先選老闆,再選工作 每逢畢業季,即將畢業成為社會新鮮人,總會對於手上的offer該如何選擇而感到徬徨,訪問的最後,擁有許多工作經驗的冠吟學姊,給予大家一個實際的建議。 她簡潔有力地表示:「先選老闆,再選工作。」固然工作性質是否有興趣是一大考量,但是「人」才是影響日後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她建議應該優先選擇能夠讓自己進步、 相處融洽的主管以及同事,其次才考量工作性質,因此可以藉由面試時,多了解未來的主管, 「她在面試你,你同時也在面試她」,面試是雙向的,選一個對的主管,將對於往後職業生涯有很大的幫助。 <團體合照> 相關連結: 小日子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oneday.magazine/ 小日子官網: http://www.oneday.com.tw/ 發行單位:臺大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career@ntu.edu.tw 電子報編輯:張珈瑜,杜承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