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活動預報] 2018.5.2.(週三)近藤正己老師主講: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2018.5.7(週一)【系友講座】湯世鑄先生主講:出版下的編輯
  2018.5.10(週四)戴仁柱老師主講:漫談美國研究所的申請
  2018.5.23(週三)陳玉箴老師主講:濃醇香 VS 一番鮮:戰後初期臺灣乳業的建立
[書  介] 《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出版
[活動報導] 巴 奈女士:女性與原住民運動
  曾齡儀老師:日治時期汕頭的台灣商人
[校園活動] 【主題書展】重訪伊能嘉矩
  「人工/自駕車 X 任務遊戲」工作坊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近藤正己老師

2018年5月2日(週三)
近藤正己老師主講: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 講 題: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 主講人:近藤正己/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 主持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8年5月2日(週三)10:20-12:10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臺大出版中心
(圖片來源:臺大出版中心)

2018年5月7日(週一)
【系友講座】湯世鑄先生主講:出版下的編輯

  • 講 題:出版下的編輯
  • 主講人:湯世鑄/臺大出版中心總編輯
  • 主持人:方震華/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8年5月7日(週一)17:30-19:3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演講簡介:
    湯世鑄,臺大歷史系、輔仁大學歷史所畢業,曾任英文漢聲雜誌出版社副主編、現任臺大出版中心編輯出版組總編輯。湯先生希望藉此次機會,與同學分享文字編輯工作的甘苦、書籍的製作與出版過程。

戴仁柱老師

2018年5月10日(週四)
戴仁柱老師主講:漫談美國研究所的申請

  • 講 題:漫談美國研究所的申請
  • 主講人:戴仁柱/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美國布朗大學退休教授
  • 主持人: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18年5月10日(週四)下午2:00-3:3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 演講簡介:
    戴仁柱教授(Prof. Richard Davis),歷任美國杜克大學、布朗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教職。將從參與申請審查者的角度,為有意申請國外研究所的同學,提供具體建議。

    ※本次為中文演講


陳玉箴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網站)

2018年5月23日(週三)
陳玉箴老師主講:濃醇香 VS 一番鮮:戰後初期臺灣乳業的建立

  • 講 題:濃醇香 VS 一番鮮:戰後初期臺灣乳業的建立
  • 主講人:陳玉箴/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 主持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8年5月23日(週三)10:20-12:10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出版

  • 作 者:吳政緯
  • 臺 北:秀威資訊,2017年7月出版,272頁,ISBN: 978-986-326-432-3
  • 內容簡介:
    明清時期,朝鮮國按照外交慣例,連年組織盛大的使節團出使中國。這趟行程長達一千兩百公里,沿著鴨綠江,費時四十天至六十天不等,才能穿過山海關,來到北京。

    因緣際會,這群使者中,有人成功說動明朝官員出兵援救自己的國家;有人在戰爭中被俘虜,流亡日本,淪為人質,最終逃出生天;也有因語言不通,只能與中國人透過筆談交流,卻從中培養出至死不渝的跨國友誼的。在他們眼中,明朝並非積弱不振,反而是援救朝鮮免於日本攻佔的強盛國家,中華文化以及「中國製造」的布疋、貨物與商品更是備受推崇,每逢朝鮮使節團出訪中國,都是一趟滿載而歸的商貿交流。

    本書以朝鮮的「他者」視角,跳脫「中國」思維,藉由珍貴的古地圖以及使臣日記,提供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東亞觀察。

  • 作者簡介:
    吳政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說書 Speaking of Books」編輯委員。著有《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以及學術論文〈寓思明於志怪:董含《三岡識略》的歷史書寫〉等作品。

2018.4.17
巴 奈女士:女性與原住民運動

  • 主講人:巴 奈/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小教室主持人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8.4.24
曾齡儀老師:日治時期汕頭的台灣商人

  • 主講人: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主持人:陳翠蓮/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主題書展】重訪伊能嘉矩

  • 集人類學、民族學與歷史學家等身分於一身的伊能嘉矩,是歷來臺灣學者公認的臺灣研究先驅。日治初期,伊能嘉矩隨著日本政府來臺從事人類學研究,以臺灣總督府下層官員的身份,展開「臺灣人類學」研究計畫,調查全島原住民,並提出了全島原住民族群分類體系,打破以往在清政府撫番時所做生番、熟番的劃分。

    歷史學家楊雲萍曾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日治時期曾經是臺灣通的伊能嘉矩,是近代臺灣的先行者。在臺短短的十年期間,先後出版了《臺灣蕃人事情》、《臺灣志》、以及《臺灣蕃政志》等重要著作。1906年返鄉後,伊能嘉矩仍持續進行臺灣研究,1925年因病過世,過世後三年,在其弟子奔走下完成巨作《臺灣文化志》的出版,也是伊能嘉矩三十多年研究及寫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1990年代,伊能嘉矩許多作品在臺翻譯出版,戰前出版的著作也陸續再版發行。當年,伊能嘉矩透過諸多文獻與踏查資料來詮釋臺灣,一百年後,我們藉由對伊能嘉矩的踏查,讓臺灣歷史知識的研究得以在其所構築的巨峰上繼續前進。

  • 展出時間:2018年4月1日至7月31日
  •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B1原圖中心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人工/自駕車 X 任務遊戲」工作坊

  • 工作坊簡介:
    在這次的工作坊,我們規劃了一場模擬自駕車的大地遊戲。在臺北市目前所劃設的自駕車試驗場,透過執行指定的人、貨運載任務,檢視與思考任務執行的過程中,電腦駕駛需要接收、處理哪些訊息?哪些可能是電腦做得比較好?在可預期的將來,人腦可能在哪些方面還是具備優勢?要真的落實自動駕駛,我們需要透過什麼樣的軟硬體設計來配合?其中的困難、挑戰是什麼?在想像的自駕車的未來裡,「人」將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自駕車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交通環境,又會產生什麼樣正面的影響、或是潛在風險?

  • 課程日期:2018年5月5-6日 0900-1730
  • 課程地點:臺大創新設計學院506教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卓越研究大樓)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