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新書上架】《THE WORKING PAPER OF RSPRC 2018》臺灣空氣品質治理展望

[活動預報]

 2017 Fall【經濟學系研討會】

 

 2018.03.09、16 (五)【政治系、經濟系】教師聯誼

 

 2018.03.08【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1949年後中國女權運動與女性地位之變局

 

 2018.03.08(四)【頤賢講座】台灣科技與產業創新之路–李世光講座

 

 2018.03.09【政治學系午餐演講】地理的復仇?「一帶一路」地緣政治效應的理論與政策思考

 

 2018.03.12【亞比中心】Nation and Economy in South Korea: Globalizatio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the Contentious Politics of History

 

 2018.03.15 (四)【頤賢講座】數位經濟趨勢下,台灣產業機會與佈局–蘇孟宗講座

 

 2018.03.15【亞比中心】One firm, two countries, one workplace model? The case of Foxconn’s expansion from China to the Czech Republic

[國際交流]

  2018臺大社科院x東京大學 短期聯合課程

 

 首爾大工作坊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朴仁國來訪

 

 【亞比中心】臺韓友好活動

[活動報導]

 【社科院辦】2017忘年會

 

【風險中心】審計部「風險治理研習營」

 

【新聞所】新聞所廣播團隊招募新血 臺大學生踴躍參與

 

【社科院辦】新春團拜

 

【公事所】2018年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

 

 【新聞所】米果文化創辦人黃執中分享 從知識付費到內容產業

 

 【亞比中心】當代中國的政治與社會系列演講

[學術研究]

 經濟系古慧雯教授發表Weather, Harvests, and Taxes: A Chinese Revolt in Colonial Taiwan

[專班園地]

 歡迎專班學員踴躍投稿

聯絡信箱:
cossnews@ntu.edu.tw

【新書上架】《THE WORKING PAPER OF RSPRC 2018》臺灣空氣品質治理展望

總統蔡英文早在2016年就職前就宣示要對抗空污。2017年執政黨將空氣品質改善作為主要施政目標。隨後行政院為了讓環保署空污防制計畫能順利推行,召集各部會針對有關空污防制所應配合與執行之事項,進行行政院層級的正式協商與整合。2017年4月推出「14+N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可以說是近年最具體的空氣品質改善措施。除了明確列出各項主要污染源的減量目標,也提出達到此減量目標之相應可行具體措施,特別是PM2.5的原生與衍生源減量。一改過往空污治理計畫僅有目標而無實質預算投入的缺失,由政府、台電與民間共投入2,150億元。然而2017年冬季,台灣民眾又遭受「連續紅爆」的嚴重空污威脅,尤其南部空氣品質經常在「對所有族群不健康」警戒範圍,讓民眾苦不堪言。
環保署陸續推動許多空氣品質管制興革事項,僅一年時間,政策效果未臻理想、措施未盡完善之處可以理解,但台灣空氣品質治理仍有非常迫切的改革必要,特別是主要空氣污染物中以PM2.5超標最嚴重,以法定年均15µg/m3的PM2.5標準來看,年平均僅宜蘭(2016年始低於15µg/m3)、台東站及花蓮站、陽明山、恆春5個測站符合空氣品質標準,但其中兩個是國家公園測站。以環保署2016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所列PM2.5自動測站濃度。資料提供72站僅9站達標。不及格率高達88%。高達31%測站處於濃度>25µg/m3重災區。25%測站亦在>20µg/m3以上,這代表全台灣大多數地區暴露在高健康風險區域。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院長就直言,台灣空污問題用健康代價、經濟代價來看比政府理解的嚴重性大20倍,其健康危害甚至已是國安層級問題。

主編: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周桂田、杜文苓、王瑞庚 主編
出版: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贊助: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中心
書籍網址請點此

▲TOP

【經濟學系研討會】

03月08日

03月15日

【貨幣與總體經濟】
講題: Instructional talk
主講人:Hsuan-Li Su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TU)
時間: 2018年03月08日(週四)13:30-15:00
地點: 社科306
【貨幣與總體經濟】
講題:Interval Estimation for a First-Order Positive Autoregressive Process
主講人: 黃灝勻(NTU PhD student)
時間: 2018年03月15日(週四) 13:30-15:00
地點: 社科306
03月15日

03月29日

【經濟史】
講題:再訪臺灣的調解制度:以日治時期對傳統的現代化轉譯為中心
主講人:TaiSheng Wang (College of La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時間: 2018年03月15日(週四) 15:30-17:00
地點: 社科302
【經濟史】
講題:Does the Priest and Klein Model Travel? Testing Litigation Selection Hypotheses with Foreign Court Data
主講人: Yun-chien Chang ( Institutum Iurisprudentiae, Academia Sinica, Taiwan)
時間: 2018年03月29日(週四) 15:30-17:00
地點: 社科302


2018年03月09、16日 (五)【政治系、經濟系】教師聯誼

 

3/9和3/16分別由政治系和經濟系主辦教師聯誼。
歡迎各位教師邀請與本院相關的校內、外朋友參與,現場提供飲料及點心。希望大家撥空參與,來聯誼室認識不同系所同仁、 放鬆一週的疲勞。
時 間:2018年03月09、16日 (週五)17:00-18:30
地 點:社科大樓頤賢館108教師聯誼室。


2018年03月08日【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1949年後中國女權運動與女性地位之變局

 

【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
主講人:趙思樂(中國時政與社會運動報導者、《她們的征途》作者)
講題:1949年後中國女權運動與女性地位之變局
主持人:范雲(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時間:2018年3月8日(四)12:30-14:00(前三十位入場聽眾,可領取餐盒一份,敬請準時入座)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319室
演講介紹
從性別的脈絡,1949年後的中國女性運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都蘊含尖銳的爭議:1949-1978,國家主義女權主義階段,是幫了還是騙了女人?1978-21世紀初,資本主義女性主義回流期,多少錯付假汝之名?21世紀初至今,公民社會女權行動發展期,年輕女孩能為自己爭取未來嗎?從當代民主運動的脈絡,女性抗爭者與女權運動,分別在中國民主運動中有怎樣的作用與角色,又遭遇怎樣的性別困境?演講將從這兩條脈絡,分別展開中國的時代、政治、性別之變局。


2018年03月08日【頤賢講座】台灣科技與產業創新之路–李世光講座

 

第二週:台灣科技與產業創新之路
與談人:李世光 講座
時 間:03月08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2018年03月09日【政治學系午餐演講】地理的復仇?「一帶一路」地緣政治效應的理論與政策思考

 

【107年3月9日政治學系午餐演講】地理的復仇?「一帶一路」地緣政治效應的理論與政策思考
■時間:3月9日(五)下午15:30至下午17:00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院108教師聯誼室(臺大社會科學院大樓1樓)
■講者:張登及副教授(臺大政治學系)
■主持人:張佑宗主任(臺大政治學系)
★ 一律線上報名,請於3/8中午之前完成報名,我要報名
★本系碩班學生如需登錄演講時數,請於演講簽到表簽名,將由系辦統一處理登錄演講時數。
★ 若需學術演講參加證明,請按此下載。填妥相關資料後印出,於演講當天確認無誤後核章。若採事後補發證明,將以當天出席簽到記錄為準,若無簽到記錄,則不補發。
★ 聯絡人:陳聿伶,電話:(02)3366-8450。
 


2018年03月12日【亞比中心】Nation and Economy in South Korea: Globalizatio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the Contentious Politics of History

 

Nation and Economy in South Korea: Globalizatio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the Contentious Politics of History
日期:2018/3/12(一)
時間:15:30-17:00
地點:台大社會系203室
講者:Kevin Hockmuth (Assistant Professor, Akit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
主持人:黃長玲老師(台大政治系教授)
演講簡介:
This presentation explores the contentious politics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 through the lens of history and divergent historical narratives. In doing so, it seeks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debates over economic policy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system by integrating them with analyses from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al authoritarianism (1961-1987). Central to this objective will be a considera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nationalism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both the processes of state legitim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to them. The hope is that this talk will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the historical antecedents that underpin and inform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s of globalization within South Korean society.
 


2018年03月15日【頤賢講座】數位經濟趨勢下,台灣產業機會與佈局–蘇孟宗講座

 

第三週:數位經濟與產業創新
與談人:蘇孟宗 講座
時 間:03月15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2018年03月15日【亞比中心】One firm, two countries, one workplace model? The case of Foxconn’s expansion from China to the Czech Republic

 

One firm, two countries, one workplace model? The case of Foxconn’s expansion from China to the Czech Republic
日期:2018/3/15(四)
時間:12:30-14:00
地點:台大社會系319室
主講人:Rutvica Andrijasevic (Associate Professor in Manage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Finance &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Bristol)
主持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演講摘要:
This talk will investigate the transfer of work and labour practices from Foxconn’s manufacturing headquarters in mainland China to its subsidiaries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asks what factors are influencing Foxconn’s adaptation of its work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While Chinese and Czech plants share several similarities (flexible labour arrangements, low wages, use of dormitories, and weak trade union representation), the use of these practices in the Czech plants is not a result of the regime imported from China. Rather, they are an outcome of the host countr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ectoral specificity, and systemic logic of capital. Foxconn adapted its work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also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composition of the workforce and its various forms of agency.


▲TOP

2018.02.02-10
2018臺大社科院x東京大學 短期聯合課程 

本院與東京大學自2012年起合辦暑期短期課程,為兩校眾多交流項目當中的一大亮點。課程自去(2017)年起改至寒假舉行,並由東京大學學生來臺,與臺大學生在一週的活動期間一同探索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議題,臺大學生除了向世界頂尖的東大學子推廣台灣,亦能加強了解培育自身的這片土地。課程設計採期初授課、期中機構參訪/田野調查、最後一天成果發表的模式。本年課程在2018/2/2~2/10舉行。

2/2首先由宜蘭一日行開啟課程,同學們參訪了蘭陽博物館、噶瑪蘭酒廠、及傳統藝術中心,東京大學師生表示很高興能有機會體驗台北以外的台灣鄉鎮風情。2/3及2/5兩日同學們參與三場授課,講師分別為臺大社會系藍佩嘉教授、城鄉所黃舒楣教授、及政治系左正東教授。2/5下午開始至2/9,同學依照報名時所選志願分為五組,每組各由一名博士研究生領隊從事機構參訪、田野調查、採訪。組別及參訪行程略列如下:

第1組(東南亞移工):希望職工中心、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聖多福天主堂
第2組(藝術政策):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華山文創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3組(都市貧窮):巨輪協會、人生百味、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街賣者採訪
第4組(經濟/產業):台北市立文獻館、北投文化基金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第5組(新南向政策):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

雖然本年課程活動期間,洽逢台北天候狀況不佳,低溫與持續降雨考驗體力,與會同學仍努力克服障礙,以最大的熱忱完成了五日的田野調查行程。2/10在課程的最終日的發表會上,同學們以分組報告的形式呈現在這五日內蒐集的珍貴第一手資料,充分展現學術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資料組織與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豐富的創意,令所有參與課程的師長備感欣喜。一週的活動就在滿滿的歡笑和感動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2018.02.05
首爾大工作坊

 台大社會科學院與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邀請首爾大社會科學院與亞洲研究中心共18位人類學、人文地理、傳播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學等學者,於107年2月5日舉辦「首爾大學社科院-臺灣大學社科院交流工作坊」。當日上午先由兩校社科院院長開場致詞,並由首爾大亞洲中心、台大亞比中心、東亞民主、風險中心互相介紹各中心研究議題、研究資源、規劃、展望與合作期望。同時也舉行台大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與首爾大學亞洲中心的簽約典禮,建立台大與首爾大亞洲研究未來合作的基礎。

而下午的交流工作坊則由首爾大社科院社會系Yee Jea-Yeol老師、經濟系Ju Biung-Ghi老師與社會福利系Park Jung-Min老師就人文社會、經濟統計等資料研究發展、韓國教育資源與社會排除做分享。而台大社科院政治系黃長玲老師、經濟系林明仁老師、社工系鄭麗珍老師、社會系劉華真老師則分別就婦女保障名額、台灣無家者議題、東亞社會運動進行討論。不論是會後提問、午餐、會議茶敘時兩校老師交流與討論熱烈,深化兩校於韓國與台灣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養分,促進東亞、亞洲比較研究學術發展。


2018.01.16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朴仁國來訪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朴仁國,偕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董事、首爾市立大學教授Prof. Chang Hyun Yun、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部專員Ms. Hea-Yeon Koh、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陳維琪秘書,於2018年1月16日來訪本校。當日訪團先行拜訪社科院,陸續參觀本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院史室,與本院各研究中心。本院行程結束後,續前往校長貴賓室,由本校郭代理校長親自接待。

韓國高等研究財團(Korean Foundation for Advance Study, KFAS)目前已於中國大陸五所重點大學設立中心,本校亦希望爭取該組織於本校設立研究中心。 


2018.02.24
【亞比中心】臺韓友好活動 

韓國.台灣增進友好活動─歷史人物主題電影交流於2018年2月24日下午由駐台北韓國代表處、可樂電影、台大社會科學院與台大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合辦。以歷史人物「獄火重生:金昌洙」一片,帶領大家隨著韓國獨立運動之父金九,一起進入韓國獨立運動的時代。

會中先邀請獨立紀念館研究員金周溶分享韓國獨立運動如何面對日本的軍國主義以及金九堅定不拔的民族獨立意志。接著播放電影「獄火重生:金昌洙」,從金九二十歲入獄的故事說起,讓三百多位觀眾隨著青年金九對於民族尊嚴的追求再到對於教育與堅定理念的傳播,除了讓許多觀影者動容掉淚,更讓台灣觀眾更加理解了台韓兩地面對殖民歷史的脈絡,增進彼此的認識。


  ▲TOP

 

2018.01.26
【社科院辦】2017忘年會

    本院的望年會於1/26在水源會館舉行,感謝百位同仁的參與及提供多項的摸採獎品。明年希望能擴大辦理,讓全院同仁都能齊聚一堂。

 


2018.01.30、31
【風險中心】審計部「風險治理研習營」 

文/王涵 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審計部第二年委託臺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合作辦理審計部2018「風險治理研習營」,於1/30、1/31連續兩天舉辦。風險中心結合各領域專家學者為審計部人員開設研習課程。
本次研習營以永續發展目標(SDG)與國家發展為主題,師資包羅校外學者以及校內專家,由風險中心周桂田主任講授SDG與氣候、能源轉型之風險治理,並邀請王麗容教授談SDG與性別正義之議題。講師除了風險中心主任以及研究員外,也廣邀臺大以及各校相關專業領域教師,包括邀請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詹長權院長及地理資源系簡旭伸教授、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張瓊婷助理教授、中研院林宗弘副教授等。
課程舉辦日,除了講師授課外,各場次由審計部各廳廳長參與發表從審計部內部之觀點看SDG議題並且共同討論與談,讓公部門與學術有更多對話,以強化政府風險治理面向。


2018.03.08
【新聞所】新聞所廣播團隊招募新血 臺大學生踴躍參與 

文/羊敏丹


       臺大新聞所廣播團隊去(2017)年年底在臺北電台推出的廣播單元,已逐漸步上軌道。日前為了擴增製播規模,吸引新血投入,團隊成員不僅舉辦招募說明會,也規劃新成員的培訓計畫,希望能夠帶領未來加入的「聲」力軍,從做中學,產製更多好內容。而說明會當天,共有高達六十多名臺大學生踴躍參與。

由新聞所碩二學生劉佩珊,與碩一學生江玟、張庭瑋、康陳剛組成的廣播團隊,目前製播臺北電台的《專題透視鏡》廣播單元,每週播出一次,長度為15分鐘,以講述一則深度報導為主要內容。劉佩珊表示,《專題透視鏡》未來將會延伸為一小時的帶狀節目,並改為週間每日播出,也因此需要更多人力投入。

這樣的人力需求,讓許多臺大學生很感興趣。1月12日的下午,六十多名臺大學生擠滿了新聞所的401教室,他們背景不一,來自不同院系,都是為了參加新聞所廣播團隊的招募說明會。對此,劉佩珊和江玟說,在選擇未來要共事的夥伴上面,他們仍是看重有時間觀念、有責任感與有熱忱這三大特質。

他們也表示,說明會當天主要是介紹這份工作的內容,以及帶領聽眾參觀所內的廣播錄音室,至於新進成員的確定,還要看參與同學近期繳交的企劃書而篩選。

而對於日後新成員的廣播培訓,團隊成員們表示會秉持著「從做中學」的理念,以現有成員的帶領為主,配合一些所上的專業課程,指導新成員構思、採訪、寫腳本,一步步踏實產出自己的廣播節目。

▲新聞所廣播團隊在臺北電台負責的電台單元,未來將擴大製播規模,因此團隊成員於1月12日舉辦招募說明會,吸引新血注入。圖中站在講台後方的講者為碩二學生劉佩珊。(照片/高維德提供)

▲說明會尾聲,新聞所廣播團隊成員康陳剛(左一)帶領參與學生參觀所內的廣播錄音室,介紹錄音器材。(照片/高維德提供)


2018.03.02
【社科院辦】新春團拜

本院於3/2(五)下午5時於108教師聯誼室,舉辦新春聯誼暨退休人員惜別茶會,退休教師為經濟系林惠玲教授、吳聰敏教授,國發所葛永光教授、邱鳳臨教授及公事所彭錦鵬副教授等五位,並同時介紹新聞所新聘劉好迪助理教授,現場教職員工參加踴躍,茶會圓滿結束。


2018.01.16
【公事所】2018年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 

文/阮家銘


       「2018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於1月16日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會議廳揭開序幕,此次發表會是由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和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共同舉辦,活動開始分別由台大公事所蘇彩足所長及香港城市大學謝智偉教授致詞,希望藉由難得的合作機會,讓兩地學生能夠拓展視野,彼此砥礪成長。
上午由六位臺大公事所碩士生發表論文,並由陳淳文教授、彭錦鵬教授擔任主持人。內容針對國中教師解聘爭議、代表性官僚、稅式支出、審議式民主、協力治理和能源政策等公共行政重要議題發表研究結果,獲得聽眾踴躍的提問與熱烈討論,而發表內容的廣度及深度,也令在場師生大為驚艷。兩位主持人也讚賞發表人的表現,並希冀同學能萃取評論人及聽眾的建議,進而提升碩士論文的研究品質。
下午則是香港城市大學的同學們分別藉由不同的觀點,比較香港、臺灣智慧城市治理政策下的異同。最後由台大公事所洪美仁教授、黃心怡教授進行評論,不再侷限於學術的象牙塔中,而是針對實際政策進行討論與建議。最後,在精彩的對談之下,此次發表會也圓滿落幕。


2018.02.27
【新聞所】米果文化創辦人黃執中分享 從知識付費到內容產業 

文/黃浩珉


       2月27日晚上,臺大新聞所邀請了現為米果文化創辦人、課程總監的黃執中分享,他曾製作過大陸的《好好說話》、《蔡康永的情商課》等廣播節目,他亦曾在辯論節目《奇葩說》中勇奪冠軍。從他的經驗出發,他和同學分享了廣播可能的商業模式。

「什麼是知識付費?」黃執中一開始如此問了同學。許多人會認為是分享經驗或專業知識,並從中獲利,但若以這樣的模式而言,傳統上,老師就是以教導知識換取薪資。黃執中進一步分享,不同於過往的是,目前知識付費的核心在於「知識服務」,獲利的方式不是給予知識本身,而是提供知識的方式,他解釋,省時間的產品有人會付錢,像是十分鐘幫你看完一本書、給你一個觀念。知識產品要求的是快速對一個領域的理解,但不一定需要精深,而這正是記者所具備的專業。

目前大陸已有許多的知識付費產品,因為線上支付系統完善以及消費水準提升這兩個條件充足。以「知識新聞」為例,每一則音頻約莫三分鐘,幫聽眾大量節省時間。黃執中認為,當代人接受訊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聽的,可以邊聽邊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像是視頻必須一直盯著螢幕觀看。

黃執中在分享中數次強調,知識產品重點在於觀點、而不是像是李白的生平、國家介紹等等這種知識,若要知道這些知識上網就能查得到了。「現今的知識價值幾乎為零。」黃執中這麼說,因為只要願意閱讀都能讀得到,而且網路上有大量的免費資源。

然而,以今天這場演講為例,如果以免費形式放到網路上的話,有多少人會認真聽完?黃執中無畏地認為:「幾乎沒有。」但若開一門收費的「黃執中的觀念課」,就會有人付費、會認真聽完,因為付費幫助觀眾自我激勵、讓觀眾有誘因看完產品,如同去補習班一樣,付了代價之後,就會認真上課。

到了演講尾聲,黃執中又再一次提醒,「知識產品賣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幫助大家節省時間、是告訴大家知識可以如何運用。他也勉勵大家:「以前的人是找工作,現在則是要創造工作。」不論是廣播,或是其他形式的知識產品,有了內容以後,如何表達與呈現才是重要的。

圖說:米果文化創辦人黃執中分享廣播節目的經驗,與在場學生合照。


2018.02.08
【亞比中心】當代中國的政治與社會系列演講 

      臺灣大學亞比中心與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辦的當代中國政治系列講座,邀請到中國研究兩位重要學者:芝加哥大學社會系趙鼎新老師和浙江大學社會系孫硯菲老師來分享對中國政治、意識形態與宗教發展的相關研究。
孫硯菲老師與趙鼎新老師2018年2月8日來到台大社科院108室,和60位觀眾中國政治與宗教的研究與觀點。孫硯菲老師談到中國天主教的發展以及隨著現代國家建立而面臨的挑戰,而趙鼎新老師則分析了近代中國政治與國家建立、民族主義的關係,兩位都和在場觀眾進行了深入而豐富的討論,與中國研究者交流中國政治與宗教的脈絡,並促進理解。

▲TOP

經濟系古慧雯教授發表Weather, Harvests, and Taxes: A Chinese Revolt in Colonial Taiwan

■Author:
Hui-wen Koo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46(1):39-59 · May 2015

經濟系古慧雯教授於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期刊發表期刊論文

Abstract

New sources reveal that the catalyst for a once-mysterious revolt by Chinese farmers in Dutch colonial Taiwan was an unusually dry year, which caused a disappointing sugar harvest. The resulting lower income within the farming community, in conjunction with an obligatory poll tax, placed the Chinese sugar producers indebted to the Dutch in an unbearable situation. Forced to default on their loans, the farmers viewed revolt as their sole recourse.

 
 

本院經濟系、政治系、國發所皆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專班學員為來自政府單位及社會各界的菁英,社科通訊特別設立專班園地,除了介紹專班的招生及課程訊息之外,也希望能報導專班的活動、介紹學員、促進學員與在校生的互動,歡迎專班學員踴躍投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