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原圖中心2017年10-12月「館藏導覽」徵稿
|
原圖中心為鼓勵讀者使用中心資源,並增加「館藏導覽」專欄文章的多元性,開辦館藏導覽徵稿,歡迎對原住民族議題、閱讀與寫作有興趣之讀者,一起加入原圖中心的開卷者行列,並領取專屬獎勵!
10至12月的館藏導覽徵稿的書單已經出爐(點此看書單),歡迎有興趣投稿的讀者於於12/20(三)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承辦人信箱:tzlin@ntu.edu.tw。
點此觀看詳細辦法
|
|
|
|
【主題書展】運動場上的原住民族
|
臺灣首次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是近期最受矚目的事,也是臺灣有史以來首次舉辦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一系列表演活動充分表現臺灣多元族群的樣態及原住民族之美外,聖火在臺灣棒球精神領袖陳金鋒的揮棒擊中後點燃,讓所有觀眾既驚艷又感動。而在這次的世大運中,臺灣原住民許多選手也拿下優異的成績,女子舉重由阿美族郭婞淳及卑南族洪萬庭兩位選手拿下金牌,百米則由阿美族的楊俊瀚破全國紀錄而摘金,籃球、排球、棒球等多項運動團隊中也都能見到原住民族裔選手的身影。
臺灣巨砲陳金鋒來自臺南的西拉雅族,臺灣體壇中,尚有許多具原住民身分的優秀運動員,像是早期的十項全能運動員楊傳廣與古金水,皆為阿美族;有「飛躍的羚羊」美稱的紀政則有道卡斯族的血統;棒球項目中,更有多位今昔效力於國內外職棒球隊的原住民好手,1960年代開啟臺灣史上三級棒球時代的紅葉少棒隊,則來自布農族的紅葉部落。
本期的主題書展「運動場上的原住民族」,將帶著大家一起再回味這些在體育史上曾讓人津津樂道的篇章,我們挑選了記錄近代原住民在體壇上發光發熱的館藏,包括圖書、期刊、論文與影片資料,歡迎各位讀者來館閱覽。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
|
|
【主題書展】 Yaku ka Kaxabu a saw:噶哈巫的復振之路
|
有一群人在百餘年前翻山越嶺來到埔里的東北隅居住,這群人被稱做「四庄番」、「平埔仔」、「姓潘的人」、「散毛仔番」,而他們則自稱為「大湳仔人」、「牛睏山人」、「守城份人」、「蜈蚣崙人」,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巴宰族」,但很少人知道,這群人有著美麗的名字:「噶哈巫」。
噶哈巫族和眾多平埔族群一樣同為臺灣的原住民族群,原本生活於現在的臺中新社、石岡、東勢一帶。19世紀後,在日本殖民視力的脈絡下被歸類為巴宰族的亞族,但噶哈巫族人多保有強烈的我族認同,自稱為「Kaxabu」。由於種種歷史因素,噶哈巫族不願被漢化,不願受清朝統治利用,於是族人陸續遷徙進入埔里,並建立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與蜈蚣崙四個主要部落。
儘管經歷長久社會文化變遷,噶哈巫族中多數的老人家仍可流利地說著族語,使用傳統名字,在屬於自己的節日中祭祀祖先,是少數族語及文化保留完整度較高的平埔族群。然而當我們翻閱文獻時,卻很難尋找到噶哈巫的相關紀載,因為在歷史文獻中,噶哈巫被歸列於巴宰族的一個支族。
本期主題書展「Yaku ka Kaxabu a saw:噶哈巫的復振之路」搭配「在地發聲 ‧ 我是噶哈巫」特展一同展出,在介紹噶哈巫族文化內涵之餘,亦挑戰學術界將噶哈巫視為巴宰亞族的既定印象。展出內容除了來自原圖中心已有的館藏外,還包括南投縣噶哈巫協會贈與及出借的十數冊珍藏書籍,誠摯邀請讀者朋友們一同來閱讀噶哈巫族,相信能更加理解他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復振之路。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7年11月11日至2018年3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
|
|
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 特展開幕暨《pakaluluzuax》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1樓日然廳
時間︱2017年11月11日
文/高紫瓊
「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特展於2017年11月11日上午10點於國立臺灣大學館1樓日然廳進行開幕儀式。此特展由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下稱臺大原民中心)共同主辦,並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以及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下稱原圖中心)合辦,而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亦提供館藏與噶哈巫相關之珍貴衣飾展出,使此特展內容更加豐富,讓民眾能對噶哈巫的衣飾文化有基本的認識與理解;特展在噶哈巫耆老的祈福儀式下就此展開,並期許接下來一連串的系列專題演講活動順利、圓滿。
為了讓社會大眾看見、聽見噶哈巫,族人們遠從埔里北上,希望藉由此次特展,將這些年來文化復振之成果呈現予社會大眾。族人身穿族服踏入會場,大多數已是年邁的長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族人對自我族群的認同與期許自己族群文化被看見地熱切。族人也為特展開幕展現四庄的迎賓舞蹈、族語與歌謠,並清唱族語歌曲「小白花」及呈現重要祭典儀式「牽田」。在本次開幕活動中,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將未曾出版之族語書籍與紀錄片等珍貴之圖書資料贈予原圖中心館藏,原住民族委員會(下稱原民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也蒞臨現場並頒贈感謝狀以資感謝。此次特展對族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開端,因此,不僅原民會主委親自出席,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光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胡台麗、主辦單位臺大原民中心主任童元昭,以及原民會教育文化處處長陳坤昇、科長洪玲等長官皆親臨特展開幕,給予族人加油、打氣,獻上祝福……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系列演講:噶哈巫的多元信仰
|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7年11月15日
文/林恬慈
「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的第一場演講主題介紹的是噶哈巫的多元信仰與傳說。本次主題由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潘寶鳳以及牛眠基督長老教會長老潘應玉主講,現場不只有許多族人,還有其他平埔族群的朋友以及關心噶哈巫文化的讀者們到場聆聽,場面十分熱鬧。
在進入信仰的主題之前,潘寶鳳總幹事首先向未熟悉噶哈巫議題的與會者們提供噶哈巫的歷史背景簡介。噶哈巫族群原本生活在臺中豐原以東的地區(新社一帶),19世紀原居地空間受開墾的漢人壓迫,於是和多個平埔族群陸續遷至南投埔里,和眉溪以北的泰雅族、眉溪以南的布農族租地開墾,由於北臨泰雅、南接布農、東鄰賽德克,邊境情勢情勢相當緊張。開山撫番政策之後,平埔族群展開第二次大遷徙,噶哈巫族則駐守埔里,在埔里東北角的牛眠(Baisia)、守成(Suwanlukus)、大湳(Kalexut)與蜈蚣(Tauving)等四個聚落定居,因此被漢人稱為「四庄番」。噶哈巫在各族的包圍之下而發展出禦敵的巫術,因此族人並不排斥被稱作「番」,反而以身為「四庄番」為傲,因為「四庄番」一詞代表著噶哈巫族奮勇抵禦外敵、巫術威震四方的事實。隨後隨著人口增加,噶哈巫族人逐漸擴張到四庄之外,到臺中、臺北等地開枝散葉……
點此觀看全文。
|
|
|
|
新竹縣五峰鄉圖書館 館外書展暨部落贈書
|
地點︱新竹縣五峰鄉圖書館
時間︱2017年11月3日
文、圖/高紫瓊
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下稱原圖中心)2017年館外書展暨部落贈書活動至新竹縣五峰鄉圖書館辦理。五峰鄉因境內有五指山聞名遐邇,遠眺形狀如同五指,因此得名為五峰。該鄉位於新竹縣西南隅,行政區域劃分為大隘、桃山、花園、竹林四村。族群分布主要為泰雅族及賽夏族兩族,亦有少數客家族群及戰後中國移民之居民,而此次原圖中心來到的五峰鄉圖書館即位於大隘村。
大隘村(十八兒社,spazi)於日治時期,日本人設立為五峰和十八兒人集中管理的中心地,且之後亦成為maybalay(麥巴來社,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竹林村和平部落)人與舊十八兒社人集中會合之處,大部分皆為泰雅族,分別居住於三個地方。第一個位於五峰鄉公所北方,被稱為林家莊;第二個位於五峰鄉公所附近,是民國十七年由舊十八兒社前來的族人後裔;第三個則位於五峰鄉公所南邊的斜地上,主要是來自麥巴來社的族人,但因交通不便,該社於光復後,陸續遷至交通較為便利的五峰居住;而現今大隘村亦為五峰鄉主要的行政中心……
點此觀看全文。
|
|
|
|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臺灣的原住民與古道
|
地點︱國史館
時間︱2017年10月26日
主講︱徐如林
文/布朗
徐如林女士與楊南郡博士從事了四、五十年的百岳攀登、古道調查與部落遺址探勘,以及二、三十年的文獻翻譯譯注與田野調查的訪問,並在國史館、林務局、原民會等政府機關之委託下,出版《能高越嶺道》、《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大分‧塔馬荷:布農抗日雙城記》等書籍,以古道為線索,引領讀者走入臺灣鮮為人知的歷史,而這些歷史絕大部分是有關臺灣原住民族的故事。106年10月26日,國史館臺灣原住民族史系列專題演講以「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古道」為題,邀請徐如林老師前來分享多年奔走與研究臺灣古道的心得,當日現場也吸引眾多徐老師的粉絲與學生們,十分踴躍地進行交流互動。
徐老師從臺灣這個多山小島上的豐富族群開始進行介紹,早期抵達的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祖先為了避開平原的溽熱與蚊蚋而遷居山區;陸續從中南半島遷移到臺灣的族群則有巴賽族、凱達格蘭族、馬卡道族,以及東部的噶瑪蘭族、阿美族、卑南族等等,在臺灣這一座叢爾小島上早有豐富的資源與人文景象。
直到距今四百年前,大航海時代的驅使下荷蘭人來到臺灣大員建立殖民地,外來的殖民者在臺灣建立政權。荷蘭人為了經貿運輸等理由開始建設道路,當時已有南北及東西兩要道。根據荷蘭的文獻,南北要道從臺南安平出發到臺北淡水八里坌需十天路程,徐老師也透過「康熙台灣輿圖」讓與會者看見這一條牛車路,這條路也成為後來省道1號的前……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迷霧幻想湖
《小頭目優瑪1:迷霧幻想湖》
張友漁著;達姆圖;親子天下,2015
文/曾繁安(讀者投稿)
《迷霧幻想湖》是【小頭目優瑪五部曲】中的首部曲,此一系列奇幻冒險小說是兒童文學作家張友漁歷時13年醞釀、20年創作生涯的代表作,其他四部曲還包括《小女巫鬧翻天》、《那是誰的尾巴》、《失蹤的檜木精靈》及《野人傳奇》。對於奇幻文學的想象,大部分人腦海浮現的不是西方騎士與龍的國度,就是充滿仙俠神怪的東方世界,但作者另闢天地,以本土原住民文化為靈感來源,創造獨具一格卻也同樣美麗奇妙的秘境——卡嘟里。
故事的主人公優瑪,是卡嘟里部落頭目沙書優的獨生女。優瑪身邊有著一群共同長大的有趣朋友,除了個性聰明但古板的吉奧、愛種子成癡的瓦歷和優柔寡斷的多米之外,還有一個被檜木精靈賦予生命靈氣的木頭人胖庫伊,他是熱愛雕刻的優瑪6歲時的作品。優瑪本過著每天快樂玩雕刻的生活,但父親入山狩獵失蹤後,年僅11歲的她被迫遵循傳統暫代頭目一職。正當她為處理族中事務而忙得焦頭爛額之際,陰霾卻開始籠罩卡嘟里部落……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屏水山逢
《屏水山逢》
蘇于修等文字,蘇于修主編;天立,2017
文/mercury
屏東縣,位於臺灣最南端,全縣均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地區,因此物產豐饒,每每經過屏東時,省道路邊攤販擺的水果琳瑯滿目又美味,是作為返鄉探親的最佳伴手禮。在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屏東縣族群以閩南人為主,客家人比例達23%,原住民族主要為排灣族及魯凱族,約占6.85%,呈現多元族群的文化風貌。今年屏東縣政府委託天下雜誌出版了《屏水山逢》一書,分為山豐、水色、物語及節藝四大面向細細地介紹了屏東縣的地理環境及人文風情。
屏東縣西臨臺灣海峽,東臨中央山脈,南接巴士海峽。緊鄰中央山脈的八個鄉,由北至南分別為三地門鄉、霧臺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亦屬山地原住民鄉,其壯闊瑰麗的山川風景及原住民族文化,使得每逢假日便是遊客如織,人潮絡繹不絕,例如山地門鄉的琉璃吊橋、瑪家鄉禮納里部落、泰武鄉的紫心樓等地都是相當值得一遊的地方,另外國際級的原住民族工藝作品,包含木雕、編織、皮雕、鐵雕、琉璃、禮刀跟陶甕創作也多聚集在三地門鄉,讓人不容錯過……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
《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1972-2004)》
海樹兒‧犮剌拉菲作;國史館,2010
文/翁稷安
臺灣的民主從萌芽到茁壯,從高壓威權進展到政黨輪替變成常態,依憑的是無數選舉的進行,常有人用「瘋選舉」形容臺灣人民對選舉的狂熱,不只是社會現象的描繪,同時反應了臺灣民主在演化的過程中,漸次被注入的基本性格,也因此對臺灣選舉的分析,往往能成為體現臺灣民主運作的有效觀察切片。海樹兒‧犮刺拉菲所著《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1972-2004)》一書,即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對原住民族從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在參政過程中的種種變化歷程及挑戰進行分析,由整體的角度,試圖填補了過往研究對於該族群在政治活動上的空白,除了運作或制度層次的探析,也由心態的角度,全方位的勾勒臺灣原住民族三十年來的政界圖像。
全書不含緒論、結論,共有七章。第一章〈原住民選制史──參選途徑〉勾勒了1946年臺灣進入民國時期之後選制的變遷,首先以不同參選層級為劃分,逐一討論,最後再聚焦於本書主旨的原住民立委選制,特別是原住民選區一直延續著日本統治時期的平地、山地的規劃,延伸出種種弊端,並且不利於原住民族權力和自治的發展等現象。第二章〈歷屆原住民立委選舉的參選人及其政見〉則完整而細膩的介紹歷屆原住民立委選舉參選人,包括年齡、性別、民族別、參選登記地、政黨、學經歷等背景,還有針對其特別所提出的政見,進行詳實的分析,突顯了參選人無論在背景和政見上歷時性的變化,尤其指出了政見部分和當時熱門議題的結合……
點此觀看全文。
|
|
|
|
Tara Books
網站連結:https://tarabooks.com/
整理:林恬慈
TARA出版是一間印度的獨立出版公司,在1994年由Gita Wolf創立。這些年來,陸續有其他充滿創意的朋友加入她,幫助TARA出版蓬勃地往諸多面向發展。從2012年開始,TARA的總部搬到南印度清奈的圖書大樓,內部除了辦公室外,還有書店、畫廊和供參訪的藝術家、作者及設計師使用的宿舍。
TARA出版的團隊由一群作家、設計師和書本裝幀師組成,他們的共通點是喜歡無階級的管理模式、熟知女性主義與其他和社會正義相關的運動。目前辦公室共有18名員工。除了辦公室的工作夥伴外,目前有25位藝術家在製書工坊工作。TARA出版以純手工絹印書籍聞名,從紙張製作、印製到裝訂,都是手工完成。
TARA出版致力於增進閱讀圖片和文字時的喜悅感,並重視內容、設計與製作過程的實驗性,他們認為書本的形式應該要一再持續改進與變化。設計在書本中扮演著橋樑的角色。對TARA來說,設計不只是裝飾或點綴,而是一本書如何創造意義的基本條件,在某些情況下,設計師的角色就像作者一樣……
點此觀看全文。
|
|
|
|
TTICC臺東縣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網站連結:http://www.tticc.org.tw/index.php
整理:吳慈恩
臺東縣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以下稱TTICC)是一個以原住民文創產業為主軸,提供族人文創產業發想與實驗的基地。聚落內,提供文創設計實驗空間,供原住民創作者進行平面設計與商品設計;另有工作坊,供創作者們增進、學習;除此之外,尚有樂舞實驗空間以及農產實驗空間等三大部分。
TTICC同時也有Lima展區、國內外藝術家駐村等不定期之展覽活動,不僅讓藝術家有妥善的空間可以施展,更能搭建一藝術橋樑,讓台東居民更了解TTICC內涵以及原住民文創工作者之面貌。
TTICC匯聚傳統工藝家,以傳統原住民族文化元素與精神為基礎,保存傳統工藝與發展新創工藝、藝術設計為目的,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之發展,達成東部多元藝術兼容,使TTICC成為原鄉文化傳承之優良精神場所象徵。
TTICC期許日後能朝向將原住民族文創聚落打造成為「原住民文創設計中心」及「臺東原住民樂舞影音創作旗艦平台」之目標,進行文創產業育成輔導及樂舞人才培育的規劃,讓TTICC成為國際人才匯聚與連結交流的焦點。
點此觀看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