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106年秋季嘉華獎學金開放申請 (截止日2017.11.3)
[活動預報] 2017.10.14(週六)2017世界史卓越營:「宗教改革與群眾政治」(Reformation and Popular Politics)工作坊
  2017.10.18(週三)蘇碩斌老師主講:台北的都市計畫與現代書店、文學體驗
  . 【臺大歷史學報 徵稿啟事】 「從帝大到臺大:重探史學研究的邊界」專號
[專題報導] 李鎧揚/2016年早稻田大學遊學雜記
[學生園地] 2017年臺大中歷化聯合迎新宿營:《中歷選民說化啊!》
[校園活動] 第二屆臺大書法獎
  科學史沙龍:【從真空到蒸汽機的歷史: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從蒸氣機到熱力學】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106年秋季嘉華獎學金開放申請 (截止日2017.11.3)

  • 本系51年度畢業校友金志成先生事業有成,為鼓勵本系成績優秀、品行端莊、家境清寒之同學勤奮向學,特設此助學金。
    名額4名,上下學期各申請一次。(本學期每名助學金7,000元

    凡學業成績80分(GPA 3.38)以上,有鄰里長開具之清寒證明者,皆可申請 (如果無法取得官方清寒證明,請以自傳敘述,或請本系老師寫推薦信。),申請者須填寫申請書,檢具成績單、在學證明書、清寒證明單。
    申請書請至系辦領取(進系辦後,(右)楊霈琳小姐旁櫃台

  • 繳交資料時請直接交給閻鴻中老師(國青歷史系38.39研究室,請先mail ( phaedo@ntu.edu.tw ) 與老師約定時間)截止期限為2017年11月3日(週五)。核准後,將公告週知,通知領取。

  • 【獎學金申請條件&準備資料】
    • 105學年第2學期各科成績80分以上 (GPA3.38)。
    • (1052) 成績單乙份。
    • 學生證正反影本(或在學證明)。
    • 清寒證明。(若沒有相關證明文件,請自行書寫一份自傳及家庭經濟狀態說明)
    • 相關有利申請之資料、得獎榮耀。
    • 申請書(請至系辦領取填寫,並須給家長簽名或蓋章)。

 

2017年10月14日(週六)
2017世界史卓越營:「宗教改革與群眾政治」(Reformation and Popular Politics)工作坊

  •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為慶祝成立十週年暨紀念路德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繼2017年4月的「近代英國的激進主義與群眾政治」工作坊後,將於2017年10月14日舉辦第二梯次「宗教改革與群眾政治」(Reformation and Popular Politics)工作坊,邀請對世界史有興趣的學生與國內外學者參與。此次工作坊聚焦在宗教改革運動,探討其在歐陸、英格蘭,以及其它地區(尤其是亞洲)的後續發展。

    本次工作坊很榮幸邀請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座 Euan K. Cameron 教授(Henry Luce III Professor of Reformation Church History, Columbia University)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主任 Ethan H. Shagan 教授(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擔任客座講師。另邀請臺灣大學歷史系陳慧宏副教授,以及臺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系鄭仰恩教授擔任圓桌論壇與談人。與會學者均為各領域一時之選,精彩可期。
  • 活動日期:2017年10月14日(週六)10:00-18:10
  • 活動地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 報名網址:https://goo.gl/KERQfu報名截止:2017年10月12日(週四)
  • 官方活動臉書網址:按此連結
  • 相關連結:
    2017年世界史卓越營:「宗教改革與群眾政治」工作坊議程表

 
蘇碩斌教授介紹
(圖片來源:臺大台文所網站)

2017年10月18日(週三)
蘇碩斌老師主講:台北的都市計畫與現代書店、文學體驗

  • 講 題:台北的都市計畫與現代書店、文學體驗
  • 主講人:蘇碩斌/臺大台文所教授
  • 主持人:顏杏如/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17年10月18日(週三)下午3:30-5:20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大樓203教室

【臺大歷史學報 徵稿啟事】 「從帝大到臺大:重探史學研究的邊界」專號

  • 《臺大歷史學報》計畫於2018年6月出版「從帝大到臺大:重探史學研究的邊界」專號,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呂紹理教授籌劃主編。關於本專號的規劃構想及目的說明如下:

    近年來歷史學與人文學科在高等教育中究竟該扮演何種角色、發揮何種作用,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在全球景氣緊縮、經濟不振、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迎面而來的年代裡,歷史學與人文學科如何面對多重變奏的環境,實為現下亟需反思的課題。此外,網路資訊與全球化已然成為本世紀新結構,冷戰解體和區域再分工也重新衝撞民族國家的地理空間界線,氣候變遷更挑戰全人類的生存機會。新問題與新局勢已非原本單一國家或單一學科的知識所能回應,必須尋求多方合作協調與對話。統合、跨域、通識之說不斷被提起,新的知識框架隱然胎動。面對此一新挑戰,百年前締造的學術分科框架,事實上也到了必須重思改組的階段。

    回顧歷史,往往是反思的第一步,也是籌劃本專號的主要目的。面對隱然胎動的新知識框架,既有的歷史學知識體系如何應對或承接,如何保留或換新?2018年適逢臺灣大學創立90周年,值此周年之際,回溯90年前日本殖民政府將西方知識體系消化轉介至臺灣的起點,考析學術框架生成的條件及其延續改換之因,適為重探學術邊界的重要途徑,並可循此徑探索其與戰後學術的承接與轉換。

    為此,本專號擬由日治時期以臺北帝國大學為基地所形成的現代歷史學,做為展開反思學科邊界與重組學科內涵的起點。反思知識結構、制度框架與外在大環境間的關係,是本專號的重要目標。以臺北帝大到戰後的臺大為例,文政學部史學科下設的南洋史及土俗人種學,戰後因時局改異和新學科制度的引入,南洋史未能持續發展,而土俗人種研究轉為人類學的專攻領域。分科領域雖有更迭,唯「實證史學」的方法和精神並未因此而有所改異,也與20世紀中國實證史學相呼應。我們如何看待、重評這段領域移轉、方法承續的史學知識變遷?在亟需重新理解原住民及東南亞在臺灣歷史地位的新時代中,臺北帝大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借鏡與反思?帝大文政學部之外,如何將理農學部及醫學部的諸多研究和教學納入反思史學邊界的視域?如何理解帝大學術研究在東亞及世界學術的位置?從帝大到戰後臺大,在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與公共性為何?這些課題,實為本專號希望可以探究的方向。  

    本專號以探究史學「邊界」為目標,所欲探討的學科雖以歷史學為主,唯其他領域的學術史回顧與反思亦極為歡迎。舉凡醫學公共衛生,生物學與農學(生命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的各學門,均可做為豐富吾人反思學術框架的課題。

    本專號除專題論文外,也非常歡迎環繞上述議題的研究討論、教學反思與書評。投稿者請依本刊〈稿約〉和〈撰稿格式〉撰寫,投擲至本刊。

  • 截稿日為 2017 年 10 月 31 日,投稿信箱 ntuhistin@ntu.edu.tw

  • 相關連結:《臺大歷史學報》稿約及撰稿格式
2016年早稻田大學遊學雜記

李鎧揚(臺大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前言

  在我修習指導教授吳密察老師課程時,他曾經說過一句話:「臺灣大學學生研究臺灣史,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學校一方面保留了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藏書,亦因戰後之學術地位優勢,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與電子資料庫,館藏涵蓋早期臺灣史到戰後臺灣領域。自2012年入學以來,我相當珍惜就讀機會,不斷地努力嘗試應用校內各種資源來進行研究。然而,我的博士論文部分研究主題與近代日本地方制度發展有關,在校內、國立臺灣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甚至是中央研究院都難以取得相關資料。隨著博士班課程與資格考告一段落,埋首於論文寫作過程中,我漸漸發現這個問題不斷出現,因而興起了赴日蒐集資料的念頭。

  自2013年起,本系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台灣研究所簽署學術交流協議,除了雙方教師相互授課外,兩校學生也有一定程度交流。該校博士課程的同學知道我的想法後,他推薦我找專研殖民地統治與冷戰體制的淺野豐美老師,早稻田大學還有research fellow制度可供利用。在徵得吳密察老師同意後,我主動寫信給淺野老師,並利用他來訪臺大時,親自向他說明我的論文綱要與蒐集資料的構想,幸獲淺野老師同意。我在科技部獎勵博士生撰寫博士論文經費的資助下,於2016年3月底前往早稻田大學,在政治經濟學術院的「政治學研究科」擔任research fellow,淺野老師即為我的接待教員。早大research fellow制度最低標準為具碩士學位,且在臺灣有所屬機構才能申請;若獲得該資格,在校內的權利等同教師。由於我初次申請,並沒有經驗,加上申請資料往往需要日文、英文與中文三種版本;除了在學證明,系辦也要出具同意我前往短期研究的函文,我曾多次麻煩呂怡燕助教處理各項繁雜事務,這次研究旅程最後能夠順利成行,要特別謝謝呂助教的幫忙。

早稻田大學課程與學術活動

  早大research fellow可以自由借閱校內所有圖書館書籍,政治經濟學術院事務所並提供我一個座位,作為閱讀寫作之用。同時期還有5、6位來自中國、瑞士、美國的研究者亦在同一研究室,分別由不同老師接待。住宿方面,早稻田大學國際課安排我住在喜久井町的學人宿舍。喜久井町學人宿舍位於早稻田南町,也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學家夏目漱石誕生地,從學人宿舍步行5分鐘以內就有「漱石公園」與「夏目漱石紀念館」,宿舍附近有一條路稱為「夏目坂通」,這條路之命名曾寫在其隨筆《硝子戸の中》 內。

  在早大短期遊學期間,我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是了解日本的臺灣研究最新情況與學習日本近代史知識,其次為蒐集博士論文相關資料。為此,我主動修習三門課程與參加兩個研究會。

  我修習的校內課程分別是「日本近代政治史」(日本政治史専門研究セミナ)、「作為地域的臺灣」(地域研究としての臺湾)與「研究方法」。淺野老師開授的「日本近代政治史」,第一週解說整體日本近代政治史的特色,並舉出幾個值得注意的人物,希望我們多看看相關研究。自第二週起,每次上課由三人報告,一人報告指定閱讀內容,另一人就指定閱讀及兩種同時期著作摘要整理,最後一位同學則找尋同時期研究作品與大家分享,接著進行討論。指定內容以岩波書店出版的「シリーズ日本近現代史」為主,以江戶末期開國前後為起點,並配合閱讀大久保利謙的《政治史3》、岡義武的《明治政治史.1》討論。淺野老師希望大家廣泛閱讀史料,隨著歷史事件的推移,陸續閱讀《伊藤博文:近代日本を創った男》、《政党政治と天皇》、《帝国の昭和》等書。老師將我視為上課的一份子,開學第二週就要我和同學輪流分擔報告,直到7月.....(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1期


▲困民黨為秩父事件中由自由派人士指導下由農民發起的組織

2017.8.23-25
2017年臺大中歷化聯合迎新宿營:《中歷選民說化啊!》

  • 歷史系系學會、中文系系學會與化學系系學會於小叮噹科學園區合辦三天兩夜迎新宿營活動,包括大地遊戲、夜晚活動以及學長姐們精心準備的晚會,讓新生認識未來的同學,同時增進與學長姐們之間的情感。
  • 活動照片(化學系陳奕愷同學拍攝):按此連結

第二屆臺大書法獎

在書寫的懷抱裡,我們舒展思想,讓墨色說話
  • 參加資格:臺大學生
  • 徵件時間:自2017年9月11日(一)至10月31日(二)下午5時截止。
  • 收件方式:每份稿件以原作品(毛筆組不需裱褙)摺疊,連同報名表、著作權讓與同意書裝入 A4 以上信封袋或自備海報筒,信封正面註明「第二屆臺大書法獎_組別_姓名」。親自送件或郵寄至臺大藝文中心,以寄(送)達時間為憑。
  • 參賽組別:分為毛筆組與硬筆組兩組。每人不限參加一組,每組限投件一次。
  • 活動簡章與報名表:按此下載
  • 主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
  • 協辦單位:臺大文學院、臺大學務處
  • 活動洽詢:臺大藝文中心 劉小姐 02-3366-1578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科學史沙龍:【從真空到蒸汽機的歷史: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從蒸氣機到熱力學】

第一講【從真空到蒸汽機的歷史: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
  • 講 師:王憲群/清華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 內容簡介:
    蒸氣機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但是蒸氣機的發明,不只是人類自古以來追求動力的慾望結合工匠精心的創造,更是西歐自然哲學思辨的成果。在此演講中,講師將與聽眾一起探討西歐工匠如何因抽水的需求,結合了自然哲學家對於真空與大氣壓力現象的探討,再加上歐洲傳統工具機產業的機巧,在十八世紀中葉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蒸汽機,成為工業生產的動力來源。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與商業收益,專長於精確計算的科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引發十九世紀中葉熱力學的誕生,這是科學史最重要的科學理論之一。而蒸汽機的發展,在熱力學的協助之下如虎添翼,效率越來越高,推動著航運、陸運、工業,乃至於電力的發展,這些都是現代工業社會所不可或缺的產業。因此我們可說,沒有蒸氣機,就沒有近代工業社會的產生。
第二講【從蒸氣機到熱力學】
  • 講 師:牟中原/臺大化學系教授
  • 內容簡介:
    早期工業革命的動力機有兩種:水車和蒸氣機。水車主要用在紡織工業,設在溪流旁邊。但礦場通常距離水車遠,礦坑抽水是個困難工作。蒸氣機的發明提供這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個明顯的工程問題是改進蒸氣機的效率。英國人不斷的透過機器設計改進,並增加其效率。但是到了隔海的法國,卻提出了理想熱機的效率之極限的抽象問題。卡諾把”熱機由熱推動”和”水車由水推動”做平行類比,做出理想熱機效率的研究,發現理想可逆熱機的效率和熱機所用的材料無關,而和上下兩個溫度有關,這項偉大的思想跳躍成了熱力學的基礎。

  • 時 間:2017/10/31(二)14:25-17:00(14:00開始報到)
  • 地 點:臺大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主持人:洪廣冀/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活動網站: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