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修習指導教授吳密察老師課程時,他曾經說過一句話:「臺灣大學學生研究臺灣史,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學校一方面保留了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藏書,亦因戰後之學術地位優勢,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與電子資料庫,館藏涵蓋早期臺灣史到戰後臺灣領域。自2012年入學以來,我相當珍惜就讀機會,不斷地努力嘗試應用校內各種資源來進行研究。然而,我的博士論文部分研究主題與近代日本地方制度發展有關,在校內、國立臺灣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甚至是中央研究院都難以取得相關資料。隨著博士班課程與資格考告一段落,埋首於論文寫作過程中,我漸漸發現這個問題不斷出現,因而興起了赴日蒐集資料的念頭。
自2013年起,本系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台灣研究所簽署學術交流協議,除了雙方教師相互授課外,兩校學生也有一定程度交流。該校博士課程的同學知道我的想法後,他推薦我找專研殖民地統治與冷戰體制的淺野豐美老師,早稻田大學還有research fellow制度可供利用。在徵得吳密察老師同意後,我主動寫信給淺野老師,並利用他來訪臺大時,親自向他說明我的論文綱要與蒐集資料的構想,幸獲淺野老師同意。我在科技部獎勵博士生撰寫博士論文經費的資助下,於2016年3月底前往早稻田大學,在政治經濟學術院的「政治學研究科」擔任research fellow,淺野老師即為我的接待教員。早大research fellow制度最低標準為具碩士學位,且在臺灣有所屬機構才能申請;若獲得該資格,在校內的權利等同教師。由於我初次申請,並沒有經驗,加上申請資料往往需要日文、英文與中文三種版本;除了在學證明,系辦也要出具同意我前往短期研究的函文,我曾多次麻煩呂怡燕助教處理各項繁雜事務,這次研究旅程最後能夠順利成行,要特別謝謝呂助教的幫忙。
早稻田大學課程與學術活動
早大research fellow可以自由借閱校內所有圖書館書籍,政治經濟學術院事務所並提供我一個座位,作為閱讀寫作之用。同時期還有5、6位來自中國、瑞士、美國的研究者亦在同一研究室,分別由不同老師接待。住宿方面,早稻田大學國際課安排我住在喜久井町的學人宿舍。喜久井町學人宿舍位於早稻田南町,也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學家夏目漱石誕生地,從學人宿舍步行5分鐘以內就有「漱石公園」與「夏目漱石紀念館」,宿舍附近有一條路稱為「夏目坂通」,這條路之命名曾寫在其隨筆《硝子戸の中》 內。
在早大短期遊學期間,我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是了解日本的臺灣研究最新情況與學習日本近代史知識,其次為蒐集博士論文相關資料。為此,我主動修習三門課程與參加兩個研究會。
我修習的校內課程分別是「日本近代政治史」(日本政治史専門研究セミナ)、「作為地域的臺灣」(地域研究としての臺湾)與「研究方法」。淺野老師開授的「日本近代政治史」,第一週解說整體日本近代政治史的特色,並舉出幾個值得注意的人物,希望我們多看看相關研究。自第二週起,每次上課由三人報告,一人報告指定閱讀內容,另一人就指定閱讀及兩種同時期著作摘要整理,最後一位同學則找尋同時期研究作品與大家分享,接著進行討論。指定內容以岩波書店出版的「シリーズ日本近現代史」為主,以江戶末期開國前後為起點,並配合閱讀大久保利謙的《政治史3》、岡義武的《明治政治史.1》討論。淺野老師希望大家廣泛閱讀史料,隨著歷史事件的推移,陸續閱讀《伊藤博文:近代日本を創った男》、《政党政治と天皇》、《帝国の昭和》等書。老師將我視為上課的一份子,開學第二週就要我和同學輪流分擔報告,直到7月.....(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