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訂閱|歷史回顧 | 第102期電子報 2017.09.12 | |||||||||||||||||||||||||||
在國際化、全球競爭的時代,需要出類拔萃的職涯競爭力! 職涯課程接軌校園與職場,幫助你提升就業自信、強化就業力! 「生活禮儀教室」、「商學基礎概論課程」及「國際人才發展體驗營」三門課程,提供跨專業領域學習的機會,強化職涯自信心,建構職場即戰力。 選課說明:「生活禮儀教室」及「商學基礎概論課程」:開課時間皆為週四晚上,請同學擇一報名,倘有同時報名情形,將由職涯中心自行安排。 一、「生活禮儀教室」─第19期 A. 上課時間:106/9/28、10/5、10/12、10/26、11/23、11/30、12/7、12/14、12/28共9堂,週四晚上6點至9點,全程參與課程將獲頒全勤及結業證書。 二、「商學基礎概論」-第6期 A. 上課時間:106/9/28、10/5、10/12、10/19、10/26、11/2、11/16、11/23共8堂,週四晚上6點10分至9點10分,課程出席率達八成且評量通過者,將頒發學務處修課合格證書。 三、「國際人才發展體驗營」─第6期 課程內容如下:
A. 上課日期:106/9/27、10/11、10/18、10/25、11/1、11/22共6堂,週三晚6點至9點。全程參與課程將獲頒全勤及結業證書。 給自己一個機會,透過主題課程的學習,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擁抱成功! 一、創造專屬履歷與致勝面試講座 ★講座大綱: A. 講座日期:106/9/26(二)晚上6點40至9點10分。 二、CPAS團體職涯適性分析與諮商講座 講座時間:106年10月18日(三) 14:00-16:00 三、職涯諮詢座談會 -“由校園到職場:就業Q&A” 10/18 18:40~21:00 地點:二活B1集思會議中心 二位主講人,都是人資界資深專家,對各產業的整體藍圖十分了解,能協助就業取向不明確的同學勾勒方向。 報名網址如下:https://info2.ntu.edu.tw/register/flex/main.html?actID=20171304_17&sesID=1 王彤勻:不斷回想初衷-從記者到公關
採訪、撰稿/劉育珊、照片提供 王彤勻 新學期來了,許多應屆畢業生開始準備年底的研究所推甄,隨著大眾媒體的發展,近年來新聞所也受到更多重視,今天訪問的王彤勻學姊,從臺大外文系畢業之後,繼續攻讀臺大新聞所,畢業後曾任職於各種不同性質的媒體,至今轉任為公關。她豐富的工作經驗也讓我們得以窺探在大家口中說的「記者」,實際上到底負責哪些工作呢?又可以分為哪些工作類型呢?記者跟公關工作之間會有什麼關聯性嗎?一起來聽聽看彤勻學姐從記者到公關的心路歷程吧!
回想初衷 當彤勻學姊被問起為什麼選擇新聞所呢?她說:「我覺得外文系畢業出路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修教師學程,畢業後當高中老師;或是修翻譯學程,畢業後到相關行業;最後則是出國繼續深造,攻讀文學碩士。」當時正逢畢業之際,她思考未來方向時,也回想起當初選擇外文系初衷「我是因為喜歡寫作才唸文學!」,因此在釐清自己的想法後,有別於其他外文系同學的就業方向,認為未來更想從事寫作相關的工作,彤勻學姊補充說道:「在外文系四年,讓我了解到文學對我來說是興趣,但若繼續攻讀相關領域,就要更專研背後的學術理論,跟原本的自己的初衷有落差。」因此,她選擇繼續充實自我對於相關工作的認知,考取新聞所。 豐富實務經驗 決定考新聞所之後,彤勻學姊當時分析臺大新聞所與政大新聞所皆為國內頂尖選擇,但臺大比較側重於實務經驗學習,政大則著重於學術理論的奠基,因此最後選擇臺大。在學期間,除了採訪機會之外,也必須了解新聞攝影知識,因而有暗房洗照片的特殊經驗,還有媒體實習等,因此她也建議若是有志從事媒體相關實務工作者,新聞所是一個很好鍛鍊自我的地方。 當上記者前的見習 當記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彤勻學姐在研究所期間,便利用畢業論文寫作的機會開始找尋答案。新聞所的畢業論文有兩種形式,分為學術論文與實務論文,前者為我們一般常見的論文形式,後者則是採取採訪報導的方式,讓研究者本身去完成一長篇報導,當時彤勻學姐選擇後者,以莫拉克風災的記者的心境作為題材,跟隨記者實際進入災區訪問受災民眾,透過這個經驗也讓她更理解記者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情況以及心情上的轉變。 畢業之後,雖然在學期間接觸過很多採訪實務,但是當時學姊是如何選擇就業方向呢?彤勻學姐分享:「媒體可以大致分為網路、報紙、雜誌,各自著重考量的面向不同,例如:網路屬於及時發送,對於速度要求最高,雜誌則是內容最具深度,因此籌備期也最長;報紙則介於兩者之間。」她剛畢業時選擇先到雜誌社工作,因為對於速度方面不若前兩者那麼具有挑戰性,因此讓自己具有更多的適應空間,另一方面,亦可加強訓練自我報導內容的深度。透過分享,她也建議大家可以先試著根據不同媒體類型的特性分析,找出比較符合自己的產業步調。 工作中的挑戰 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記者,在一開始都會被分配到自己專屬的線路,也就是自己工作採訪的領域,例如科技線、金融線、娛樂線、社會線等,有時候可能會被分配到自己完全陌生不熟悉的領域,因此學習如何快速掌握產業的專業知識也是入行的一大挑戰,彤勻學姐回憶起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畢業後一開始是先到行銷相關的雜誌工作,後來則是到科技相關的網路媒體工作,她說:「行銷比較貼近生活,所以入門門檻比較低,後來到了科技線,除了是網路媒體,處理速度要很快之外,又負責跟一般消費者比較少接觸到的上游廠商,因此為了讓自己更快熟悉產業,也找了很多報告來看。」除此之外,她也分享自己當時運用的小技巧,讓自己更快進入:「找報告看之外,我也會拜訪公司公關或發言人,除了讓對方認識自己,在未來公司有活動可以互相聯繫之外,也能進一步詢問公司相關業務,我覺得也是更快了解產業的好方法。」 印象難忘的採訪經驗 後來又在朋友的介紹下,彤勻學姐加入聯合晚報,報紙的專題製作時程大約為一周,比起雜誌數月的製作又更為緊湊,其中一次負責專題是有關中國挖角台灣科技人才的議題,當時找尋受訪者就遇到很大的困境,因為很少人會願意公開討論自己的身份,但她突發奇想,採用有別於以往找尋受訪者的方式,利用PTT爬文,尋找適合的受訪對象,化險為夷,成功完成這個任務。而分享一路上的無數採訪經驗,彤勻學姐提到在採訪前必須先充分了解受訪者的背景與熟悉想問的問題,除了讓對方認為自己是有充足準備而來之外,也可以讓受訪者更快產生信任度,而能採訪到更多內容。 產業裡的角色交換 在聯合晚報之後,彤勻學姊轉而到一間國際通訊社工作,有別與以往的科技線,這次主要負責為金融線,也與香港進行跨國合作,時間上也更為緊迫,但透過這個工作經驗也讓她更了解自己對於科技業的喜愛大於金融業,因此在尋找下一個工作之際,便優先考慮科技業,因此轉職成為工研院公關,憑藉以往擔任記者的經驗,彤勻學姐分享自己在公關角色中更能勝任原因在於對於記者特性的掌握與了解,「因為當過記者,我更知道他們要什麼樣的標題或題材」,「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寫稿也比別人快」她笑著補充說明,也緊接著向我們娓娓道來她在過程中的想法上轉換:「以前啊都會覺得採訪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當了公關才發現,安排採訪也是有學問的,從聯繫內部受訪者到訪談問題的擬定等等,都需要做很多事前準備功課。」隨著角色的轉換,她也開始理解,同一件事情,在兩個不同職位的人所看到的角度與問題也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往記者的訓練,也為她擔任公關奠定良好的基礎。
公關做什麼? 讀到這裡,或許你會很好奇工研院的公關都在做什麼呢?彤勻學姐表示:「工研院主要就是要把研究結果產業化,因此工研院的公關必須與研究人員或工程師溝通,並了解研究技術中的亮點,轉換成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然後進行行銷推廣,此外,因為工研院也會參展,因此公關內部也會一起合作,將不同的技術整合,進行推廣。」彤勻學姐認為,公關跟記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以前記者是孤軍奮戰,自己獨力完成採訪與撰稿,但公關卻是分工合作,需要不斷的與內部技術人員、外界媒體進行溝通,才能完成。 走出舒適圈 最後,彤勻學姐也以她自身為例勉勵學弟妹:她在不同的工作轉換中,開始明白自己對於產業的喜愛,因此她鼓勵大家多方嘗試,勇敢跨出屬於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已經進入職場,也可以在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了解自己! 訪問後記: 這一次的採訪中,雖然彤勻學姐都很謙虛地表示自己在轉換工作時沒有特定的想法,但能夠發現她在闡述的過程中,始終很清晰地描繪自己在當下選擇那個工作的原因,我想這正是她很值得學習之處—在選擇的過程中,不斷回頭檢視自己最原本的初衷,讓那些決定能更貼近原本的自己!親愛的學長姐們,若有心得想與學弟妹們分享,歡迎聯繫台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career@ntu.edu.tw,你們的經驗,對正在求職路上摸索的學弟妹們是極大的助益。 發行單位:臺大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career@nt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