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結束在復旦大學課程,翌日全員前往河南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院。從安陽至北京,以及在清華大學的課程,由賈連翔老師帶隊,期間蒙賈老師悉心照顧,謹此致謝。
安陽參觀博物館
8月20日當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考古隊隊長唐際根先生帶領我們參觀殷墟遺址與其內的殷墟博物院。唐先生首先簡介殷墟發掘現況,接著快速瀏覽館內青銅器與甲骨文藏品,包括知名的「司母戊方鼎」。其後參觀戶外的遺址區,觀看殷墟宮殿的基址與商王遊覽的苑囿池塘遺跡。池塘遺跡有好幾處殉葬坑,現在用玻璃罩著展示。最後,以參觀知名的婦好墓作結。
8月21日上午,學員參觀安陽博物館的「南水北調河南段考古文物展」。這個展覽展示南水北調工程經過河南的8個城市所發掘的考古文物,由於考古遺址的年代跨度很大,展品的時代也涵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到歷史時期的商代至北朝,另有少量唐宋時代的陪葬品。出土的遺物雖然未必是珍品,但能展現一地的長期發展樣貌。展品以陶器為主,間有少量青銅器。其中有很多常見於圖錄的漢代陶製明器,如陶樓閣、陶水榭、陶倉、陶豬圈、陶灶。還有僅分布於河南與四川的漢代畫像磚。北朝的墓葬則出土大量陶俑與鎮墓獸。其中一件安陽固岸墓地出土的東魏武定六年圍屏石榻,外側有精緻畫像,令人印象深刻。最後,導覽員帶領學員快速瀏覽其他展廳的瓷器展與版畫展,我們見識到安陽博物館的藏品之豐富多元。
8月21日下午,學員參觀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該館由中國著名的建築考古學者楊鴻勳設計,據說建築格局是模仿商代的皇宮「墉」。我們大致瀏覽了所有展廳。第一個展場是展示中國文字學研究歷史的區域,其次是放置各個時代文字載體的區域,包括畫有符號的陶片、甲骨文、商周青銅器、簡牘、石刻、線裝書。其他展場則展示中國字體的演變、印刷技術的發展,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字。
清華大學課程
8月21日傍晚,我們離開安陽前往北京。8月22日上午,學員抵達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近春園,未來一週的課程將在此進行。
研習營在清華大學的開幕式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主任趙平安先生主持,李學勤先生蒞臨致詞。清華大學的課程安排與復旦大學有一些差異。復旦大學的.....(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