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對文字的熱情,R02級的陳燕珩在畢業後,便選擇進入了中國時報擔任台北地方中心記者,主跑市政相關議題,從每日新聞開始他的記者生涯。
本來就對新聞有興趣的陳燕珩,大學就讀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時,接觸到了傳播的不同面向,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對新聞的喜愛,因此選擇繼續進入新聞所精進自己。
陳燕珩認為,在新聞所的訓練偏向深度報導,久了也就習慣專題式、長篇幅的寫法,常常將問題拉大,讓當時剛進報社的他很不習慣,畢竟一則報紙新聞只需聚焦一個重點,且要求迅速、篇幅短。
加上當時剛入行,陳燕珩對台北市政府的新聞還很陌生,在講都更、文化資產爭議時,需要在短時間內將過去好幾年發生的事件,和當下做結合。在不了解議題又趕時間的壓力下,他時常又急又混亂。為改善這個狀況,陳燕珩每天看報紙,比較同事、同業怎麼寫,來檢討自己是否廢話太多或沒抓到重點。
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中時業配事件,陳燕珩認為學弟妹進媒體業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不只中時,每家報社、媒體都有一樣的問題。他自己也曾在無法拒絕的狀態下,被長官指派寫政府單位的「業配新聞」,但陳燕珩說:「至少筆是在自己手上,還是有一些自主權,可以跟他們討論哪些重要。我也不會睜眼說瞎話,把不好的寫成好的,至少不要違背現實,做出最大限度的取捨。」
儘管媒體環境不佳,流動率也高,兩年內光是他身邊的人就走了三十幾個,但陳燕珩覺得:「與其在外面一直攻擊這個產業有多差,不如努力在裡面做一些事,至少你每天認真寫的報導,在明天出來的報紙上是對得起讀者的。」而他也相信,只要懷著這樣心態的人多一些,報紙的質量不見得會如大家所想的差。
目前,陳燕珩依舊是以菜鳥的心態,努力地把每天的新聞處理好,並學會在短時間內應變、規劃議題。等到過幾年後,他也想過要轉往報社的專題組,或到雜誌社去,發展文字新聞的更多面向。
文/鄭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