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動預報] |
. |
2017.6.3(週六)【上古秦漢史讀書會】邢義田老師主講:畫外之意──漢代孔子見老子像研究 |
|
. |
2017.6.6(週二)謝佳螢小姐主講:History Re-told 非虛構與虛構創作 |
|
. |
2017.6.13(週二) Yupas Watan(尤巴斯.瓦旦)先生主講:大甲溪上游 Slamaw(司拉茂)抗日戰役 |
[書 介] |
. |
《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出版 |
[活動報導] |
. |
簡錫堦先生:198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與非暴力抗爭 |
|
. |
李尚仁老師:Between Biological Death and Clinical Death |
|
. |
羅士傑老師講論會:抗戰晚期的民變與地方社會:以平陽的大刀會與同善社為討論中心 |
[專題報導] |
. |
衣若蘭/比利時漢籍收藏概況 |
[校園活動] |
. |
HELP講堂:跟著資料庫追尋臺灣歷史記憶圖像 |
|
. |
【主題書展】原住民族好食書展 |
|
|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
|
|
邢義田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中研院史語所網站)
|
2017年6月3日(週六)
【上古秦漢史讀書會】邢義田老師主講:畫外之意──漢代孔子見老子像研究
- 講 題:畫外之意──漢代孔子見老子像研究
- 主講人:邢義田/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
- 主持人:龔詩文/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17年6月3日(週六)下午2:00-4:3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
2017年6月6日(週二)
謝佳螢小姐主講:History Re-told 非虛構與虛構創作
- 講 題:History Re-told 非虛構與虛構創作
- 主講人:謝佳螢/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Story Studio Inc. 共同創辦人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時 間:2017年6月6日(週二)下午2:00-4: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主講人簡介:
謝佳螢,筆名謝金魚。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歷史小說家,故事網站共同創辦人。致力於歷史普及的穿越者,一流的吐槽家、二流的美食家、三流的小說家與不入流的歷史學家。著有:《拍翻御史大夫》、《蘭陵公主》、《御前孤娘》。
|
|
2017年6月13日(週二)
Yupas Watan(尤巴斯.瓦旦)先生主講:大甲溪上游 Slamaw(司拉茂)抗日戰役
- 講 題:大甲溪上游 Slamaw(司拉茂)抗日戰役
- 主講人:Yupas Watan(尤巴斯.瓦旦)/泰雅族文史工作者
- 主持人:周婉窈/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7年6月13日(週二)下午3:30-6:20
- 地 點:臺大普通教學館405教室
|
|
|
|
|
《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出版
- 作 者:黃裕元
- 臺 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4年4月出版,293頁, ISBN: 978-986-040-557-6
- 內容簡介:
臺灣流行歌曲始於日本時代,當時是如何在臺灣建立基業、展開舞台?詞曲作家、歌手和聽眾們,又是如何抒情表意、揮灑熱情?本書以當時流行歌曲的發展為研究主題,分作「流行之風」與「餘韻綿長」兩篇,加以探討。上篇從歷史資料的排比,整理唱片歌曲的發展歷程,包括唱片技術如何在臺普及、本土製作的起源,到流行歌業的萌芽,再從各方資料,整理1933年至1940年間幾個主要的歌曲製作團隊。後篇著重歌壇與歌曲的發展與分析,包括詞曲作者、歌星的主要人事與風格,歌曲音樂的內容,與中國、日本同時期歌謠的關係,再從議論史料,析論流行歌的社會流傳與意義,最後,再進一步統合歌詞內容,依現代、愛情、土地認同、戰爭感受等主題,評析其中呈現的感情與文化內涵。
- 作者簡介:
黃裕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職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要研究臺灣唱片及流行歌曲史,另發表《臺灣阿歌歌—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2005)、《歌唱王國的崛起》(2016)、《飄浪的曼波》(2016)等書。
|
|
|
|
2017.5.16
簡錫堦先生:198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與非暴力抗爭
- 主講人:簡錫堦/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
- 主持人:陳翠蓮/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
2017.5.25
李尚仁老師:Between Biological Death and Clinical Death
- 主講人:李尚仁/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 主持人:
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于宏燦/臺大生科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
2017.5.25
羅士傑老師講論會:抗戰晚期的民變與地方社會:以平陽的大刀會與同善社為討論中心
- 主講人: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主持人:王遠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
|
|
比利時為歐盟文化交流的中心,該國以荷、法、德三語為通用語言,以多元文化著稱。比利時與中國的交流,有長久的歷史,最有名的是17世紀來華耶穌會士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他曾在山西傳教,後任職欽天監副監。
本文簡介比利時收藏漢籍的主要圖書館,有以下四所:
(一)比利時皇家圖書館
該館特藏室藏有45,000件左右的手稿、善本古籍,其漢文古籍善本目錄可見於林金水編,《比利時皇家圖書館善本部所藏中文書籍》(1989年手抄),與Ad C. M. Dudink,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pre-1900) in the Royal Library of Belgium at Brussels (Brussel: Archief- en Bibliotheekwezen in België, 2006),後者登錄並題解該館收藏1900年以前的手抄本、地圖、刊本等。可惜台灣未見這兩份目錄,只能在館中查閱。比利時皇家圖書館所藏漢籍數量雖不多,然其中明清繡像小說、戲曲、日用類書,頗值得注意。
歐洲早期漢籍多為歐洲人由東亞帶回,其中自然有漢文傳教文獻,例如《遵主聖範》(Imitatio Christi),以及許多民間文學與日用手冊,如《新鍥閑居精選士民便用群書博紀》一書,即可能是曾為耶穌會傳教士的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所有。又館藏《新編列女傳》為阮元之子阮福道光五年(1825)摹刊於揚州,刻工精美;清代佚名《金石緣全傳》(嘉慶甲戌[1814],福建文德堂),.....(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0期)
|
▲比利時高等漢學研究院圖書室館藏之珍貴典籍書影:《中國志》、《中國圖說》(右)
|
|
|
|
|
HELP講堂:跟著資料庫追尋臺灣歷史記憶圖像
- 課程名稱:跟著資料庫追尋臺灣歷史記憶圖像
- 活動時間:2017年6月7日14:20-15:10
- 報名網址: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674
- 報名截止:2017年6月6日17:00
- 活動地點:臺大總圖4F多媒體服務中心418團體教室(敬請將背包、筆電包置於中心外置物櫃)
- 課程簡介:
記憶中的中華商場何處追憶?北港媽祖廟的往日風貌如何尋找?寶島曾有過的風華,依然在老照片、古地圖、新聞影片中存留著身影,等待有心人的追尋。
本課程將包含:臺灣舊照片資料庫、臺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臺灣百年時空歷史知識庫、臺灣記憶系統等資源。讓我們跟著資料庫,一同尋訪臺灣變遷脈絡的歷史圖像。
|
|
【主題書展】原住民族好食書展
-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自古以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原住民族自然也不例外。大自然就像是原住民族的母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祖先流傳下來辨別食材的技能,深深影響原住民族的捕食態度與料理方式。除了自然生活環境,歲令時節、祭典儀式的不同,不同場合需要不同的料理,也使臺灣原住民各族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
這次,「原住民族好食書展」展出許多與臺灣原住民族飲食文化相關的書籍,像是《新野菜主義》告訴我們原住民各族如何採集與烹調野菜,以及各種食譜,介紹原住民各族獨具特色的風味料理,也能了解阿美族人的飲食之美、泰雅族與賽德克族人的食物與典故、以及芋頭這樣再單純不過的植物為何對達悟族人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從食物中可以告訴我們的事,就留待讀者到書展中自行挖掘。
「原住民族好食書展」期待與您一起藉由「閱讀」更了解原住民族特有的美食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展期自2017年5月9日至8月31日,歡迎大家來館感受「原住民族好食」!
- 展出時間:2017年5月9日至8月31日
-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B1原圖中心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