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
【頤賢講座】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的過去與未來– 陳添枝講座
|
杜哈回合的談判至今尚未結束,全球貿易的自由化似乎碰到了瓶頸。
美國對於共識決、多邊架構的 WTO 平台在推動自由貿易的進展已失去信心,
因此希望改以跨區域、範圍較廣的巨型化自由貿易協定,用雙邊談判的方式促成全球市場更進一步的開放,因應非商品貿易急速興起的新局。
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於是因應而生,但現在因為美國政局變化,川普總統宣布退出 TPP,目前進度停擺,前途途岌岌可危。
陳添枝講座從全球貿易演進的角度演繹 TPP 的發展,說明 TPP 在開放市場和非商品貿易的進步以及觸礁後可能的演變。
|
2017.05.05-06
【社工系】社工系與臺灣老人學學會學術研討會
社工系與臺灣老人學學會在2017年五月五日及六日假台灣大學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辦理學術研討會:「高齡社會下的政策新挑戰、服務新需求與研究新課題」,會議已圓滿結束。
研討會中特別邀請行政院林政務委員萬億及衛生福利部呂政務次長寶靜發表專題演講,本院蘇院長國賢亦特別撥冗出席擔任開幕貴賓。
此次研討會計有46篇學術論文的發表,主題涵蓋健康照顧與社會照顧、老年經濟安全與世代資源配置、活躍老化與社會融入、居住與家庭、老人社會工作與輔導、老人心理與行為研究、銀髮產業與銀髮科技以及高齡友善社會等領域。
本研討會並結合我國現階段最重要的年金改革與長期照顧等高齡政策議題辦理論壇,總計有6場論壇、25位國內重要的學者專家參與討論。會議中並同時頒發「老人學領域碩博士論文講」頒獎典禮。此次會議共吸引270人參加,場面非常熱烈。
2017.05.16
【公事所】2017年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舉辦『2017年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於16日下午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會議廳隆重登場,不僅所上教授及學生參與,更有來自各界的學者、學生們踴躍出席、共襄盛舉。
此次論文發表會分為兩大主題,分別為「公共政策與民主治理」及「公共財政及治理重要議題」。經過精挑細選後,共有8篇論文發表,篇篇充實精彩;內容不僅針對台灣,更包含中國、越南等地的政策研究,研討會的內容既廣且深、豐富多元。
此次論文發表會係台大公事所首次舉辦,多數發表人過去無發表經驗,雖面對台下眾多聽眾及犀利的提問,仍能夠有條不紊地闡述論點,表現可圈可點。除了希望藉由學術發表的練習提升研究生的實力與經驗,也期待激發更多學子投入公共事務的研究行列。
2017.05.19
【公經中心】教師聯誼Happy hour
本次活動由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由公經中心負責邀請校內外學者朋友來進行交流。此外,亦提供美食佳餚,舒緩各位同仁一週工作的辛勞,在熱絡的氣氛裡用一顆愉快的心結束了本週的週五教師Happy Hour。
2017.05.05-06
【社工系】南家扶孩童「一日臺大生」體驗
社工系在5/5、5/6接待南高雄家扶中心的13位高中職生,為他們準備「一日臺大生」的體驗活動,活動內容除了認識台大的環境與特色軼事,也有生涯抉擇、大學生活相關的分享與體驗。活動緣起於家扶青少年展力方案的邀請,由於這些孩子們普遍覺得大學、臺大離自己很遙遠,也因為家中經濟因素使他們對於升學或是就業難以取捨,因此希望能透過「一日臺大生」的活動,擴大孩子們的視野也點燃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而辦理活動的社工系同學也收穫滿滿,除了是在分享經驗時產生的自我反思,也是在與互動中更認識處於經濟弱勢的青少年。
2017.05.25
【新聞所】全大運採訪心得
今(2017)年5月6日至5月10日,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在臺灣大學舉行,共有16個運動比賽項目,包含田徑、游泳、體操、桌球、舉重、射擊等。來自各個項目及大學的運動選手,都卯足全力地比賽,有些選手更用汗水寫下自己運動生涯的完美終章。
一群來自臺大新聞所「獨立媒體創作課」,科系背景多元的學生們,在全大運舉辦期間,來回奔走在運動場內,等待選手們流露出最真實的那面,即時捕捉,再將文稿、影片、照片上傳至臺大新聞e論壇,繁雜的一人多工,只為了讓讀者一睹最前線的風采。
新聞所碩一的楊孟軒說,很幸運在他主跑的射箭、田徑項目裡,有奧運等級的選手參賽,最大的收穫,便是觀察線上記者採訪的實況。由於選手具知名度,楊孟軒必須學習在眾多攝影、文字記者簇擁中卡位,「訪問時,也因為擋到鏡頭而被推了一把,這些都是要實戰才會學習到的眉角。」楊孟軒說。
|
楊孟軒在全大運報導期間拍攝的作品。(楊孟軒提供)
|
進行全大運採訪四個多月的新聞所碩二生黃怡菁表示,「每次看到報導出來的時候,內心會有莫名的感動。」感動來自於把選手教練的熱情與汗水寫出來,讓更多人看見;感動來自於選手教練們總不忘記在每一次的練習或比賽結束時,和她說聲辛苦了。即使有趕稿壓力、找新聞點壓力、努力和受訪者變熟的壓力,但完成報導或拍到一張好照片而獲得的感動,會慢慢消磨掉這些壓力。「最後想起全大運,就只剩下小小的成就感。」黃怡菁說。
|
忙於捕捉選手畫面的新聞所碩二生黃怡菁。(攝/黃楸晴)
|
新聞所碩一林佳穎認為自己在強調「即時」報導的壓力下,成長不少。「這次全大運都在跟時間賽跑,經常在半天比賽結束後就要回傳結果。」除了時間緊迫,林佳穎也要了解賽況,更要面對多樣的報導形式,包含文字採訪、攝影、影片剪輯等。林佳穎認為自己能力逐漸提升,但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譬如為了趕稿,而沒有辦法跟受訪者長時間聊天,因此沒有專訪報導;或是太想全面地報導賽況,導致報導常常沒有焦點。「不過總體來說,這次參與全大運報導,對我來說是一次很辛苦,但也很值得回憶的經歷。」林佳穎表示。
|
新聞所碩二生林家穎拍攝的作品。(林佳穎提供)
|
同樣體會到即時新聞報導的壓力,還有政治系大四的黃泓文。「我發現自己體力常常跟不上心裡想做的事。」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報導,只能做一個人可以負荷的事,讓黃泓文感到有些可惜。「不過透過這場運動賽事,認識到許多共識的同學和選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黃泓文說。
來自財金系四年級的陳芊聿,是第一次接觸新聞創作,她經過朋友的介紹,得知新聞所開設「獨立媒體創作課」的消息,「也因為自己對運動新聞蠻有興趣,便興致勃勃的加入。」讓陳芊聿最難忘的經驗,便是第一次使用專業的攝影設備。陳芊聿表示採訪期間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對於體壇的樣貌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意外結交到不少朋友。她很慶幸自己獲得坐在主審身後拍照的特權,能夠近距離觀賞比賽,「也離自己嚮往的運動新聞更進一步,是大學四年中完成過最熱血的作業!」陳芊聿表示。
|
第一次拿專業攝影設備拍攝的陳芊聿。(陳芊聿提供)
|
同樣來自財金系四年級的李嘉軒,以一句話總結她在全大運採訪經驗中,最深刻的體悟。「一則耐人尋味的報導,僅止於陳述眼前所見事實是不夠的。」她說新聞寫作就像是褒一鍋湯,以實際發生的事為基底,喝起來平淡無奇;倘若加入運動員帶有各式滋味的心路歷程,嚐一口便能感受到富饒人情味,而回味無窮。李嘉軒曾因不夠果敢,錯失採訪良機;直到她開口、跨出第一步,才發現原來沒有那麼難。「作為一名體育賽事的記者,必須具備勇氣,才能讓報導不局限於賽況,而是充滿生命力。」李嘉軒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