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小的剪輯室裡,認真地和攝影記者及製作人討論專題的架構和畫面,這是蔣心玫踏入電視新聞圈的第九年。
回想起和新聞的緣分,大學主修歷史和法律的蔣心玫其實從沒想過要做這行,卻碰巧在大五那年,修了一堂新聞所開的電視新聞課程,讓她意外地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整個下午都在剪輯室裡練習,樂在其中而不會覺得不耐煩。也就是在那時他發現:「诶?我好像喜歡這件事。」便在畢業時選擇進入了新聞所,踏上了她口中的「不歸路」。
就讀新聞所的期間,蔣心玫並沒有特定想要做什麼,只是知道自己喜歡電視,而她也在畢業後順利地進入了中視擔任編輯企劃。本來是抱持著好奇的心情去嘗試,卻發現這份工作事情包山包海,舉凡做節目、寫企劃書甚至連Youtube頻道都在她的工作內容裡,速度也要求要迅速,讓她幾乎喘不過氣來。在快崩潰的情況下,她到了中天開始擔任記者,沒想到記者這份職業,一做就是九年。
而因為上份工作訓練的速度,和在新聞所紮實的練習,蔣心玫在轉職記者的「陣痛期」不長,很快就上手了。在中天任職的期間,緊湊的每日新聞讓她寫稿的速度大幅增快,她還曾經在十分鐘內找資料帶、寫稿過音、串帶、補口白、補稿頭跟標,「很多很多東西一次塞過來的時候,一切就是反射動作。」她說道。
後來到了東森電視台,除了記者本職外,蔣心玫也開始兼任氣象主播。非本科出身的她,一開始連衛星雲圖和地面天氣圖都分不清楚,也沒有人教她,只能硬著頭皮上場連線、播報。後來慢慢靠著自己摸索,忽然有一天,她發現自己都看懂了,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帶給她在這行裡小小的成就感。
雖然擔任主播人前看似光鮮,實際上收入卻不成正比,蔣心玫透露,需要播報的時候,早上五點就要進公司開始準備、化妝,比一般記者上班的時間早了四個小時,播報費卻只有三百塊,現今媒體環境如此,她也只能無奈地笑著說:「公司的工讀生也會笑我說時薪比他們還低。」
最近,蔣心玫則從每日新聞轉到專題新聞,提到兩者的差異,她認為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時間。每日新聞雖然緊湊,但若是喜歡今日事,今日畢的人則會比較適合;而喜歡三思而後行,個性比較慢郎中的人,則比較適合做專題,但這樣便需要跟同一個題目纏鬥個一兩周,有時連下班都還要一直思考畫面。
對於想當電視記者的學弟妹,蔣心玫建議:在學校盡量學,因為進入業界後就像是進入戰場,沒有時間讓你在那個位置上學習,只可能是不斷掏空自己。她鼓勵學弟妹,實務課所教的採訪、拍攝技巧好好熟練;理論課所學好好銘記在心,對於爭議性的議題便能在心中有一把尺,用詞用語上也會更謹慎。
蔣心玫最後也提到,雖然現在電視產業環境不佳,這些年汰換的速度也不斷地在變快,但她不會勸人不要踏進這行,相反地,她覺得若對電視新聞懷有憧憬,可以進來試試,「可是發現苗頭不對時,你就趕快抽腿就走」。她也認為趁著暑假進入業界實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很多問題在外面和在裡面看是不一樣的,若透過實習,便會知道當身處其中時,自己到底適不適合。
文/鄭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