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良老師在103學年度開設「清代臺灣的移民開發與社會」以及「東亞海域與臺灣」兩門通識課,修課學生都達百人。配合大班課程授課需要,學校設有「一般性教學助理」分擔教師教學負擔,例如協助批改作業或報告、提供學生課程諮詢等,但不同於「討論課教學助理」,不必帶領小組討論。我擔任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助理,一方面摸索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觀摩李老師的班級經營和課程設計。
雖然修課學生眾多,教學助理還是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但盡可能不要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當學生出現缺交報告、作業內容草率或屢次缺席等紀錄時,通常反映學習或生活的狀況不好。我會寄信提醒學生應履行的義務及依照課程規範的處置,但措詞僅陳述事實,不做價值判斷,並表示歡迎和我或老師聊聊。對於請求協助的學生,我會提供支援,至於沒有回信的學生,除非是非常嚴重的個案,我們才會再採取進一步的措施。我認為在紀錄上看似表現不佳的學生,有些是有著明確想投注時間的事務,我寄信給他們,不過是提醒他們注意到投注過少時間在本課程上,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讓他們自己衡量。也有些是還沒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雖然努力地想要兼顧不同課程的要求,但仍力有未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助理若再加以批判,只會加深他們的挫折或愧疚感,於事無補。不過若學生基於信任而願意來信溝通,我們即可提供協助,給予鼓勵或具體建議。
教學助理可以協助落實課程規範,且最好能輔以具體的正反實例來說明。雖然在學期之初,我已說明學期報告的規定,例如必須使用「學術文字」來書寫,但學生的報告還是出現了「餵飽肚子」、「教授在課堂上說……」等不甚恰當的語句。此外,學生也對剽竊的認定寬嚴不一。「引用他人觀點或文字需註明出處」的規定看似明晰,學生還是可以有多種解讀,像是融合各家說法後的產物,就有學生認為不需要註明出處。可行的對策,是累積「真實經典範例」,便於往後舉例說明.....(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