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張昭軍教授至本系訪學交流
  .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1期出版
[活動預報] . 2016.12.2(週五)【宋史座談會】黃寬重老師主講:傳承與創新——宋史研究在台灣
[活動報導] 秦曼儀老師講論會:十八世紀法國沙龍女性出版史的困境與突破:作者與人際關係網絡研究
  . 山根直生老師:「沙陀系王朝」是哪些人?——後周和北宋民族主義研究
  . 柯鶴立教授(Prof. Constance A. Cook):新史料與楚文化:清華簡〈筮法〉與北大簡〈荊訣〉的比較
  . 呂 娟教授:求真求實與經世致用:近百年水利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專題報導] . 簡韻真、羅盤針、張雅晴、李聿康/劉志偉老師訪談紀要
[學生園地] 【臺大歷史系系學會學術部學術演講】陳夏民先生主講:飛踢、醜哭、白鼻毛——一個編輯&作者&書店老闆的超級歷程
[校園活動] 「心靈的探索—融合傳統與現代」主題書展
  . 臺大文學院音樂會:穿越時間的聲音:七十八轉唱片音樂會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張昭軍教授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張昭軍教授至本系訪學交流

  • 張昭軍教授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其研究方向為清代、民國思想文化研究,於2016年11月1日至30日蒞臨本校訪學交流,由本系吳展良教授接待。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1期出版

  •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自2008年10月創刊,記錄本系師生近期學術活動訊息,以及教學與研究成果,促進本系與國內外歷史學界之學術交流。2016年10月出版第21期。

  •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1期

                                                                            

黃寬重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網站)

2016年12月2日(週五)
【宋史座談會】黃寬重老師主講:傳承與創新——宋史研究在台灣

  • 講 題:傳承與創新——宋史研究在台灣
  • 主講人:黃寬重/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講座教授
  • 主持人:梁庚堯/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 時 間:2016年12月2日(五)下午3:0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 主 辦:宋史座談會
  • 合 辦:臺大歷史系
  • 主講人簡介:
    黃寬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所長、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所長。現任長庚大學講座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南宋史,近期專書著作有:《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宋代的家族與社會》、《政策.對策:宋代政治史探索》。

2016.10.27
秦曼儀老師講論會:十八世紀法國沙龍女性出版史的困境與突破:作者與人際關係網絡研究

  • 主講人:秦曼儀/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主持人:王遠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6.10.31
山根直生老師:「沙陀系王朝」是哪些人?——後周和北宋民族主義研究

  • 主講人:山根直生/日本福岡大學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方震華/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6.10.31
柯鶴立教授(Prof. Constance A. Cook):新史料與楚文化:清華簡〈筮法〉與北大簡〈荊訣〉的比較

  • 主講人:柯鶴立 (Constance A. Cook)/美國理海大學教授 (Lehigh University)
  • 主持人:張嘉鳳/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林 佳拍攝):按此連結

2016.11.4
呂 娟教授:求真求實與經世致用:近百年水利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 主講人:呂 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長
  • 與談人:
    王英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利史研究所教授
    張偉兵/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利史研究所研究員
    萬金紅/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利史研究所工程師
    李方中/臺大水工試驗所專案計畫研究員、成功大學水利暨海洋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主持人:閻鴻中/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呂 娟所長

▲王英華老師

▲萬金紅老師

▲李方中老師

▲張偉兵老師

 
劉志偉老師訪談紀要

簡韻真、羅盤針、張雅晴、李聿康訪問/劉志偉老師訂正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劉志偉老師應邀至臺大歷史系擔任客座教授,開授「明清社會經濟史」與「明代一條鞭法研究」兩門課程。

 劉志偉老師為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現任該校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經濟史與歷史人類學,著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里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整理《葉名琛檔案:兩廣督府衙門檔案殘牘》等書,以及近百篇論文。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劉志偉老師應邀至臺大歷史系擔任客座教授,學期結束前,我們有幸能訪問劉老師(2016年1月9日),請他講述求學經歷、學術關懷,以及研究領域與臺灣史、東亞史得以相互取益之處。雖然劉老師自言不善與學生互動,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關懷學生、言詞懇切而溫和的長者。

 編按:本文原為訪談紀錄,由訪問者整理初稿;為求行文簡潔,編輯部將對話形式改成自述體裁,並經劉志偉老師過目訂正。

求學歷程

 我的求學經歷是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所造就,臺灣學生可能很難想像。1966年,我剛上小學六年級,正逢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至1968年復學,但沒有老師授課,因此我的中學階段基本上沒有受到正常教育。其次,當時大學入學制度不是透過考試,而是由大學直接把招生科系、名額分配到縣,以推薦的方式選錄。中學畢業生,必須先工作,不能直接申請大學。16歲,我在財政金融工作站[1]從事工商行政管理(負責管理集市、處理企業創立時註冊、發證照)的工作,必須學習財政金融基本知識,因此主動閱讀經濟相關書籍,這是影響我日後研究社會經濟史的主要機緣。兩年後,準備上大學,各大學招生名額與專業科都已經指定,選擇並不多。我考量家鄉附近最好的是中山大學,而中山大學在當地所招的專業只有地質學和歷史學。我當時體重不足一百斤,身體很弱,自認為不適合唸地質學,機緣巧合選擇了歷史學。

 工農兵學員的大學學制是三年制,1977年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廣東北部韶關地區中級法院,從事司法工作。我從小喜歡讀書,做哪方面的工作就會去找相關書籍閱讀,這個司法工作經驗,讓我對法學產生興趣,是後來研究經濟史特別關注制度的遠因。1978年政府公布恢復研究生的應考資格,我考了三年,直到第三年(1980)才考上,因此在法院工作維持了三年。大學時期雖然讀很多書,但並沒有受到真正的學術訓練,準備考研究所期間,才開始有系統地讀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0期


▲劉志偉老師至宜蘭進行田野考察,與同行師生合影於宜蘭市新福宮碑誌前(2015年12月7日攝)

【臺大歷史系系學會學術部學術演講】陳夏民先生主講:飛踢、醜哭、白鼻毛——一個編輯&作者&書店老闆的超級歷程

  • 主講人:陳夏民 先生/「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 時 間:2016年11月22日(週二)晚上7:00-9:00
  • 地 點:臺大新生教學館401教室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系學會學術部
  • 講者簡介:
    陳夏民,1980年生,桃園人,曾旅居印尼,依舊相信熱血與友情,也還相信愛。現任「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讀字書店」負責人、「獨立出版聯盟」祕書長、「 Readmoo 閱讀最前線」專欄作家及「 Udn 鳴人堂」專欄作家。是一位作者,著作有:《主婦的午後時光》、《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那些乘客教我的事》、《飛踢,醜哭,白鼻毛》;同時也是譯者,譯作有:海明威作品《太陽依舊升起》、《我們的時代》、《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及菲律賓農村小說《老爸的笑聲》。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心靈的探索—融合傳統與現代」主題書展

人的心靈活動是怎麼產生的?
它和所處的身體與所在的世界有什麼關係?
心理學家如何看待心靈這回事?


探索心靈向來是科學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心理學家對心靈的看法,從100多年前 W. Wundt 的「內省法」至 W. James 的「意識流」,經行為學派將「黑箱」打入冷宮,到認知科學對心智運作的探索,有著不同內涵。當今認知神經科學更藉腦造影等儀器量測,一窺心靈內在機制,並將研究觸角擴及社會文化與個人特質之脈絡。這中間思想觀點與研究方法的轉變,見證了科學心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專題演講】
  • 演講主題:心理系的建設─從人社圖書計畫到心智科學大型儀器計畫
  • 演講時間:2016年11月16日下午1:30-3:00
  • 演講地點:臺大總圖B1國際會議廳
  • 引言人:徐永豐/臺大心理系副教授
  • 主講人:梁庚辰/臺大心理系特聘教授
  • 線上報名:按此連結
【主題書展】
  • 日 期: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
  • 地 點:臺大總圖一樓中庭右方新書展示區

  •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學科服務組、臺大心理學系
  •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請洽詢學科服務組, (02)3366-2326、tul@ntu.edu.tw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臺大文學院音樂會:穿越時間的聲音:七十八轉唱片音樂會

您有聽過黑膠唱片嗎?
黑膠唱片是哪時候發明的?
在黑膠唱片以前,您知道阿公阿嬤都聽甚麼音樂嗎?
這次共您坐著聲音的時光機,欣賞比黑膠唱片更早出現,重量級的七十八轉蟲膠唱片。

從臺灣歌仔戲,到跳舞流行音樂;
從西洋古典樂,到臺語流行歌。
跨越音樂與語言,聽到古早臺灣的黃金年代,體驗阿公阿嬤少年的風華。

我們誠意邀請您,參加這場別具風味的音樂會。

一場不插電的演出,一場沒有樂手的音樂會,一台大型蓄音器,搖起搖桿,開始一次時光之旅,進入日治時期的聲音環境,細味臺灣歷史的氣息。

  • 演出時間:2016年11月11日(週五)12:30-13:20
  • 演出地點:臺大文學院大堂
  • 節目陣容:
    林太崴/導聆
    劉亦修/導聆
  • 節目內容:
    1.進擊的男高音
    2.藝旦唱京劇
    3.漢樂邂遇流行歌
    4.日治時期阿密特
    5.月下愁人節
    6.超時尚編曲傑作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