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消息] |
. |
本系王世宗老師與呂紹理老師榮獲教育部2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陳弱水老師、周婉窈老師與秦曼儀老師榮獲教育部1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 |
|
. |
本系新聘日本近畿大學近藤正己教授為客座教授 |
|
. |
本系新聘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吳滔教授為客座教授 |
|
. |
日本立命館大學産業社會學部住家正芳教授至本系訪學交流 |
[活動預報] |
. |
2016.10.1(週六)鏤於金石——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
|
. |
2016.10.7(週五)李方中老師主講:水利.法律.戰後台灣──水利法的遷台施行與對日本水法制度的銜接與吸納 |
[書 介] |
. |
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 No.10 殷海光著,臺大出版中心《隔離的智慧──殷海光選集.下》出版 |
[活動報導] |
. |
【臺大歷史系與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合辦圓桌論壇】近代華人社會的宗教問題:回顧與展望(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
|
. |
金子修一老師:唐代帝陵的現狀與歷史問題──兼及古代東亞禮.儀交流(唐皇帝陵の現狀及び歷史的諸問題──古代東アジアの禮・儀式の交流に關聯して) |
[學生園地] |
. |
臺大歷史系《史繹》編輯委員會主辦:「網路媒體經營與編輯」講座 |
[校園活動] |
. |
農為國本——台灣農業檔案特展 |
|
. |
明清時期民窯青花瓷特展 |
|
|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
|
|
|
本系王世宗老師與呂紹理老師榮獲教育部2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陳弱水老師、周婉窈老師與秦曼儀老師榮獲教育部1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
- 本校105年資深優良教師獎勵名冊已於日前公布,本系王世宗老師與呂紹理老師獲頒教育部2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陳弱水老師、周婉窈老師與秦曼儀老師獲頒教育部1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
- 相關連結:國立臺灣大學105年資深優良教師獎勵名冊
|
近藤正己教授介紹
|
本系新聘日本近畿大學近藤正己教授為客座教授
- 本系新聘日本近畿大學文藝學部文化・歷史學科近藤正己教授為客座教授,聘期自2016年9月1日起至2017年1月31日止,於105學年度第1學期為本系開授課程:「台灣社會與日本殖民地軍隊」。
|
吳滔教授介紹
|
本系新聘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吳滔教授為客座教授
- 本系新聘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吳滔教授為客座教授,聘期自2016年9月1日起至2017年1月31日止,於105學年度第1學期為本系開授課程:研究所「歷史地理要籍與方法」及學士班「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
住家正芳教授介紹
|
日本立命館大學産業社會學部住家正芳教授至本系訪學交流
- 住家正芳教授現任教於日本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部,獲得日本獎助(Grants-in-Ai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from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於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15日蒞臨本校訪學交流,其研究方向為 The impact of Christian mission on modern Chinese religions from 2015 to 2018.,由本系羅士傑老師接待。
|
|
|
|
|
2016年10月1日(週六)
鏤於金石——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 講 題:新見金石與秦漢史研究
講 者:熊長雲/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 講 題:碑刻中地方大姓與政府的互動—東漢末年濟陰郡成陽縣仲氏的個案
講 者:高震寰/臺大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 主持人:黃怡君/臺大歷史系博士生
- 時 間:2016年10月1日(週六)下午2:00-5: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主辦單位: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
|
2016年10月7日(週五)
李方中老師主講:水利.法律.戰後台灣──水利法的遷台施行與對日本水法制度的銜接與吸納
- 講 題:水利.法律.戰後台灣──水利法的遷台施行與對日本水法制度的銜接與吸納
- 主講人:李方中/臺大水工試驗所專案計畫研究員(臺大土木工程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博士)
- 主持人:閻鴻中/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16年10月7日(週五)上午10:00-12: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
|
|
|
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 No.10
殷海光著,臺大出版中心《隔離的智慧──殷海光選集.下》出版
- 作 者:殷海光
- 編 者:潘光哲
- 臺 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4月出版,300頁,ISBN:978-986-350-147-3
- 內容簡介: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臺灣歷史脈絡裡,殷海光被公認為自由主義知識人的典範;他留存天壤的精神與文字遺產,豐富多樣,從未被人遺忘。畢生筆耕不輟的殷海光,論政文字,針砭所及,屢屢激盪人心;他的學思著述,追問求索,更可啟沃靈思,發人深省。本書選編殷海光著作的精華,期可作為打開殷海光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殷海光說自己是「以思想為職業的人」,願意提供一己的思考成績,幫助世人掃除「觀念之霧」。然而,殷海光不是象牙塔裡的哲學家,他在專業領域之外的文字遺澤,理性與感性交織並融,在展卷閱覽、掩卷深思間,往往可以鼓舞讀者永不止息的生命熱情。本書既收錄殷海光的專業思想文字之精華,也選錄他與妻子夏君璐互訴情衷、和友朋學生解剖心靈的書札,在在展現殷海光執著的生命熱情。卷末,補錄未曾集結於臺大版《殷海光全集》的多篇舊作,期願「全集」愈形精善。
歲月悠悠,撫今懷昔,殷海光的時代已遠,他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在我們的公共生活世界裡,卻不因時空轉易而畫上休止符。殷海光的思想遺產,猶如滾滾江濤,奔流無止,生生不息,既是促使我們跳脫各式「政治神話」囚籠的精神動力,也是鼓動我們尋覓理想現實處境的思想資源。
- 作者簡介:
殷海光(1919-1969),本名「殷福生」,湖北黃岡人,「殷海光」是其筆名。1949年來臺後於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任教,亦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殷海光是1950至19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人之一,為臺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曾被倫敦《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推崇為「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其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數十年來影響了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
- 編者簡介:
潘光哲,筆名彭廣澤、勞棟,1965年生於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外国人研究員」、美國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胡適紀念館主任。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臺灣史,著有《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天方夜譚」中研院:現代學術社群史話》等專書及學術論文七十餘篇。
|
|
|
|
2016.9.23
【臺大歷史系與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合辦圓桌論壇】近代華人社會的宗教問題:回顧與展望(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 與談人:
柯 蘭(Paola Calanca)/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主任
高萬桑(Vincent Goossaert)/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員、宗教政教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康 豹(Paul Kat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見川/南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
2016.9.23
金子修一老師:唐代帝陵的現狀與歷史問題──兼及古代東亞禮.儀交流(唐皇帝陵の現狀及び歷史的諸問題──古代東アジアの禮・儀式の交流に關聯して)
- 主講人:金子修一/日本國學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教授
- 口 譯:黃川田修/臺大人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主持人:甘懷真/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
- 活動照片(李志鴻拍攝):按此連結
|
|
|
|
臺大歷史系《史繹》編輯委員會主辦:「網路媒體經營與編輯」講座
「如何在吵雜喧囂的網路世界中,讓你的聲音被聽見?」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人們以往資訊交流的方式。
我們每天都在網路提供與汲取資訊,無疑地,網路成為「知」的主要來源。在網路茫茫的資訊之海中,成功的網路媒體平台成為具有公信力的知識生產者,也成為推廣自己理念的大聲公。
如何從零開始建立起一個成熟完備的網路媒體平台?
《史繹》邀請到「食力foodNEXT」、「生命力雜誌」、「泛科學」、「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等網路媒體平台的創辦人與編輯分享他們的經驗!
- 議程表:
10月1日
13:00~13:15 開場白/楊肅献主任
13:15~14:45 《食力foodNEXT》/童儀展先生
15:00~16:45 《泛科學》/雷雅淇小姐
10月2日
13:15~14:45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張育軒先生 15:00~16:45 《生命力新聞》/陳順孝先生
- 時 間:2016年10月1-2日13:00-17:0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文二十教室
- 活動專頁:按此連結
- 線上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
|
|
|
農為國本——台灣農業檔案特展
- 我國以農為本,臺灣農業歷經明鄭、清代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發展,逐步邁向現代化。在政府的積極作為下,不論是農作物的品種、栽培技術、農業組織的變革及新農業運動的發展,都有豐碩的成果,在21世紀以高水準的技術與多采多姿的風貌,在國際舞臺上持續展現活力。農業檔案與文物刻記著農業發展演變軌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為使國人能深刻認識臺灣農業發展歷程,特於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規劃「農為國本——臺灣農業檔案特展」,藉由精選農業檔案與文物的展覽,使社會大眾瞭解臺灣農業百年來的發展歷程與成果,體認農業在各年代所扮演之重要角色。
本次「農為國本——臺灣農業檔案特展」,徵集各種農業檔案資料與文物,精選規劃農業組織、農業伊始、農產運銷、產業發展與轉型,到未來願景之六大主題,分階段呈現不同時期臺灣農林漁牧產業的發展歷程、農業組織與任務的演變,農業政策的推動與成就,到現今農業的面貌及未來展望。歡迎師生民眾踴躍參訪,在日光稻穗環繞的農業陳列館,透過檔案文物一窺臺灣農業百年發展歷史。 臺大農業陳列館展覽時間為2016年8月18日至10月29日止,每週一至六9:00-17:00開放參觀,歡迎團體預約導覽。
- 展出日期:2016.8.18-10.29(每週一至六9:00-17:00)
- 展出地點:臺大農業陳列館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
|
明清時期民窯青花瓷特展
-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收藏有數百件亞洲古陶瓷以及近千件中國窯址採集標本,以作為教學和研究之用。在展示方面,本所在2006年與臺大圖書館首次合作規劃「漢唐陶俑特展」,之後陸續推出「宋代茶盞特展」(2006)、「漢代陶器特展」(2007)、「唐代陶瓷特展」(2010)等四次展覽。此次利用所藏作品,再次籌劃「明清時期民窯青花瓷特展」,展期自2016年9月22日至12月22日,於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一樓中廳展出,邀請各界人士前來欣賞。
「青花瓷」誕生在14世紀蒙元帝國統治下的中國,是指在淘洗精細的潔白瓷胎上,以氧化鈷青料繪製裝飾圖案,再施以透明釉後在1200度以上的高溫下一次燒成,呈現藍白對比視覺效果的硬瓷。除了在中國本地流行之外,青花瓷也是風靡全球的商品,在東西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中國紋飾隨著青花瓷進入歐洲、西亞等地,而歐洲的寫實畫風有的也隨著訂單稿樣傳入中國。在歐洲,青花瓷帶起了中國風;在中國,青花瓷率先帶動了西洋風。隨著青花瓷的大量輸出,“China”成為瓷器的名詞,這股藍與白的時尚也促使世界各地掀起仿燒青花瓷的潮流。
本次策展團隊根據窯址和墓葬、居住遺址、沉船等相關考古報告中出土相似的作品,並參照有紀年銘的官窯器,為本展覽沒有紀年銘的民窯青花瓷進行定年和產地推測。這些展品大多數是中國庶民用器,但也包括一部分輸出貿易品,其雖然沒有宮廷官窯精美,卻另有一番自然不造作的樸實風味。這些展品也是考察中國地方民窯制瓷工藝技術、理解當時民間的生活物質文化最直接的歷史證據。
- 展出日期:2016.9.22-12.22
- 展出地點:臺大總圖書館一樓中廳
- 策展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