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本系呂紹理老師獲選共同教育中心 「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104學年度第1學期績優計畫獎
  . 本系呂紹理老師獲「中央研究院短期來院訪問研究」獎勵
  . 105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Teaching Positions Available
[書  介] 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 No.8 若林正丈著,《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出版
[活動報導] 周啟榮老師:商業印刷與知識生產:明代士商文化與士商社會的形成
  . 2016年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聯合研討會
[專題報導] 許秀孟、丘文豪/《史原》復刊第六期發表會紀實
[校園活動]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店:「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講座
  . 氣候變遷調適賞析影展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共同教育中心各學期績優計畫

本系呂紹理老師獲選共同教育中心 「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104學年度第1學期績優計畫獎


本系呂紹理老師獲「中央研究院短期來院訪問研究」獎勵

  • 本系呂紹理教授獲「中央研究院短期來院訪問研究」獎勵,擬於2016年8月1日至12月31日赴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訪問,研究計畫:「日本帝國與臺灣的生物交換及資源控制:以農事試驗場為核心的考察」。

105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臺大「經典人文學程」105學年度第1學期自即日起開放申請,歡迎有志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人報名。

    經典人文學程是本校文學院為提昇全校學生的進階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以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並作為通識課程之上的進階人文課程。

    當人文素養已是社會領袖的必備教養時,歡迎有志臺大人申請修習。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之優秀同學就讀。

  • 105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如下:
    劉少雄 中文系 宋詞之美
    葉德蘭 外文系 性別、和平與安全
    閻鴻中 歷史系 先秦經典與文化
    杜保瑞 哲學系 東方人生哲學
    江芝華 人類系 公共考古學:理論與實踐
    林鶴宜 戲劇系 中國戲劇及劇場史上
    柯慶明 臺文所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蔡天怡 圖資系 人文學資訊資源與服務
    陳葆真 藝史所 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
    陳人彥 音樂所 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各學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詳見本學程中心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
  •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9月19日(週一)
  • 請將相關申請資料送至歷史系辦公室。審核通過後,預計於一週後(9/26)公布申請核准名單。
  • 承辦人:歷史系助教林佳宜/電話: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Teaching Positions Available

 

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 No.8
若林正丈著,《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出版

  • 作 者:若林正丈
  • 譯 者:洪郁如、陳培豐、李承機、林果顯、林琪禎、岩口敬子、周俊宇、 陳文松、陳桂蘭、顏杏如
  • 審定者:薛化元
  • 臺 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4月,544頁,ISBN:978-986-350-145-9
  • 內容簡介:
    若林正丈教授是日本近三、四十年來研究臺灣近現代史、戰後臺灣政治史最重要的學者。而本書正是若林教授在戰後臺灣政治變遷研究領域的學術生涯代表作。本書以「中華民國的臺灣化」為線索,統攝戰後臺灣政治史的發展歷程,分為「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啟動(1945-1987)」與「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展開(1987-2008)」兩部分進行論述。

    本書整合目前為止中、日、英文學界對戰後臺灣史的研究成果,橫跨政治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區域研究、認同政治等學術領域,是一本具科際整合特色的戰後臺灣政治史。本書更在先行者的研究基礎上進而提出其獨特的「分析式架構」,檢視並解釋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軌跡,是一部飛得高、潛得深,能夠縱觀全局,並具有開闊視野的史家之作。

  • 作者簡介:
    若林正丈,1949年出生,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東京大學教授,現任教於早稻田大學,研究領域為臺灣政治史與臺灣近代史。著有:《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 譯者簡介:
    李承機,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琪禎,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特別研究員。
    岩口敬子,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
    洪郁如,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社會學部教授。
    周俊宇,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生。
    陳文松,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桂蘭,日本筑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審訂者簡介:
    薛化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任政大歷史學系教授兼主任、政大臺灣史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臺灣史、中國近代思想史、憲政史。

2016.6.21
周啟榮老師:商業印刷與知識生產:明代士商文化與士商社會的形成

  • 主講人:周啟榮/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東亞語文與文化系教授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社會史史料研讀會、明代研究學會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6.7.2
2016年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聯合研討會

  • 2016年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聯合研討會於2016年7月2日假臺大文學院會議室、文20教室舉行,首先進行17場論文發表,會中討論十分熱烈。會後進行《史原》編輯委員會交接典禮,由第七期主編許秀孟交接予新任主編丘文豪。
  • 主辦單位:《史原》編輯委員會、《政大史粹》編輯委員會、《史耘》編輯委員會
  • 協辦單位:臺大歷史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活動照片(陳胤豪、黃紳原拍攝):按此連結
《史原》復刊第六期發表會紀實
許秀孟、丘文豪(臺大歷史系博士生)
 編按:《史原》復刊第六期編委會於2015年6月27日假臺大文學院文20教室舉辦論文發表會。

 《史原》復刊第六期編委會舉辦論文發表會,邀請本期作者發表論文。讓作者在出刊前,與評論人深度討論,以提升論文的品質。

 本次發表會分為三場,第一場由臺大歷史系主任楊肅献教授致詞。楊主任除勉勵《史原》持續維持專業學術審查、促進研究生交流之外,也說明臺大歷史系有關博士班修業規定的變革,期許研究生妥善規劃修業期程,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寫作。其次,由復刊第六期主編高震寰先生致詞,說明這一年來《史原》的編務運作過程,包括主辦「史家之藝──學術史與研究方法」跨學群討論會,期許《史原》能細水長流的維持下去。接著由復刊第七期主編許秀孟先生致詞,除了介紹新任編委會成員,也展望《史原》未來一年的目標,朝向跨越校別、跨越歷史研究與歷史普及的方向努力,建立全臺研究生互相聯繫、切磋的平台。

 第二場「中古史、明清史組」,第一位發表人黃庭碩以〈唐代後期東南士人的舉業與仕宦關係初探〉為題,討論從唐代安史之亂後到朱梁代唐(755-907)間東南地區(即江西、宣歙、浙西、浙東、福建及淮南)進士的組成及士宦狀況。透過統計與分析,作者認為唐代科舉雖然促成社會流動,但難以扭轉社會階層化現象;東南地區蓬勃的文化,並無法轉化成政治成就。評論人胡雲薇認為「唐宋變革」人人皆知,但實證研究較少,唐末尤甚,本文特出之處便是補足這樣的不足。並也針對該文分節、筆法與用詞,統計資料與文字說明的契合度,以及對量化分析進行解釋時的態度提出建議。

 第二篇發表的論文為〈《通典.賓禮》所見的唐代對外意識〉,作者張哲僥對〈賓禮〉與《通典》的簡單解釋後,說明該文以三個面向切入:一、〈賓禮〉的編排結構與內容;二、第一條「天子受諸侯藩國朝宗覲遇」文本分析;三、唐朝賓禮施行。作者認為透過〈賓禮〉可以瞭解唐人對外意識與態度。《通典》表現了否認雙方有往來的必要,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應是外族主動歸化。即使是與外族頻繁交往的唐代,仍有杜佑這樣極力反對往來的對外意識存在。評論人楊曉宜認為,作者對於《賓禮》及若干名詞的定義仍不夠清楚,應該簡單介紹〈賓禮〉的篇章、討論議題、在《通典》中的位置,讓讀者瞭解其大致面貌。此外,也可進一步討論杜佑的保守態度與時代背景、個人風格及經歷有何關聯.....(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9期

▲《史原》復刊第六期編委會及第七期編委會成員與楊肅献主任合影(2015年6月27日攝於臺大文學院文20教室)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店:「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講座

一群穿梭在帝國/殖民地邊界的文化人,

藉由回望他們的身分認同與生命軌跡,

理解二十世紀東亞,那段繁雜而重層的臺灣歷史。

  • 主持人:梅家玲/臺大中文系特聘教授
  • 主講人: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 與談人:許雪姬/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 地 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 時 間:2016年7月8日(週五)20:00-21:00
  •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東亞紛擾動盪,穿梭中國、日本、臺灣三地的文化人面臨各種政治勢力的角力,因而必須不斷轉換身分與政治認同。講座由本書作者黃英哲教授與許雪姬教授對談,從文化脈絡中探究這群人物如何找尋越境認同,以及臺灣的離散與漂泊歷史經驗。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氣候變遷調適賞析影展

  • 緣  起:鑑於氣候變遷產生跨界、跨域的風險與衝擊,亟需發展新的風險治理與風險溝通,因此規劃本次影展,邀請各位一起來探討氣候變遷調適下的相關議題。
  • 播放影片:《第十一個小時》、《全球暖化訴訟案:基瓦利納的命運》
  • 映後座談人:
    何明修/臺大社會學系教授
    王瑞庚/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影片簡介:
    《第十一個小時》是奧斯卡新科影帝李奧納多所主導拍攝的氣候變遷電影,內容深度遠比《不願面對的真相》更為精彩。《全球暖化訴訟案:基瓦利納的命運》則是另一部關於阿拉斯加小村民,面對全球暖化下拯救滅村危機的真實故事。關心氣候變遷的你,不能錯過本次精彩播放影片!
  • 時  間:2016年7月13日(週三)13:30-18:00
  • 地  點:臺大國發所302教室
  • 主辦單位:臺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 委辦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