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92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 mtmay Taroko, mkla Truku 走進太魯閣,認識太魯閣族

content-1-1-img

提到「太魯閣」,會讓人立刻聯想到的,不外乎是那座擁有壯麗峽谷風光的國家公園以及主要居住在花蓮北部的太魯閣族。名聞遐邇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東部,東臨太平洋,西接雪山山脈,座落於花蓮、南投與臺中三個縣市,境內山巒起伏,氣勢雄偉,其中更有27座高山名列「臺灣百岳」。國家公園內的河流以立霧溪為主流,河蝕劇烈,下切作用強,到處呈現標準的峽谷地形。

一直以來,太魯閣族人便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發展出他們獨特的生活樣貌。歷史上,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有共同的祖先,西元16世紀前後,太魯閣族人由南投,翻山越嶺至今宜蘭南澳及花蓮一帶,成為獨立族群。在2000年前後,居住在花蓮的太魯閣族人,因為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認同,向政府要求正名為太魯閣族,終於在2004年通過。隨後,居住在南投一帶的族人,則爭取稱為賽德克族,在2007年通過。在法律上成為兩個不同族群。

現在適逢春夏旅遊旺季,美麗的太魯閣一向是許多遊客青睞的景點。原圖中心特別將本次館內書展的主題訂為「mtmay Taroko, mkla Truku」,這二句話是太魯閣語,意即「走進太魯閣,認識太魯閣族」。針對這個主題,本館也特別挑選了許多與「太魯閣」及「太魯閣族」相關的館藏,包括圖書與視聽資料,期盼能讓讀者藉由閱讀來感受「太魯閣」充滿自然與人文的生命力,有機會再到太魯閣一遊時,或許能有更多不同的體會。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原圖中心指示牌與牆面美化作業完成囉!

content-1-2-img

由於館藏種類與數量越趨多元豐富,原圖中心於2014年進行圖書移架作業,將博碩士論文、西文圖書與影音資料集中管理,方便讀者利用。而今年為使讀者能更快掌握原圖中心的資源,特進行原圖中心指示牌與牆面美化作業,希望能帶給讀者更方便的使用經驗。

指示牌位於原圖中心入口正前方,以左右指示的方式指引讀者館藏資源的方向,共有掃描機、音樂資料、多媒體資料、博碩士論文、西文圖書、檢索區、現期期刊、參考書、族語教材、中日文圖書等十種資源。除了指示牌外,另外以證實南島民族「出台灣說」的民族植物構樹為意象,搭配原圖中心原有的原木裝潢,來美化原圖中心的入口牆面,並有原住民十六族的造型小人偶穿梭其中。希望能藉由小人偶活潑可愛的視覺形象,讓讀者對原住民族群有初步的興趣與了解,也營造親切友善的閱覽空間。

若讀者來到原圖中心,不妨研究看看小人偶分別屬於哪個族群。原圖中心將在新學年度的開學季舉行新一波的闖關活動,闖關題目說不定有關喔,敬請期待!

另外,與指示牌搭配的原圖中心平面圖也已經更新,歡迎讀者多加利用!

點此觀看內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新書發表會

#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時間︱2016年5月28日

文/廖偉辰、圖/原民會、原圖中心

在陽光閃耀的初夏季節,原住民族委員會與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特別於105年5月28日上午10時,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由楊南郡教授和李作婷博士共同譯註的《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活動一開始,在與會貴賓的熱烈掌聲下,特別邀請來自花東地區致力於族語的創作,傳達出原住民青年傳承自身文化的理想和對土地的眷戀的Paliulius樂團上台帶來精彩的表演。

在Paliulius樂團精彩表演之後,首先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陳光華副館長致詞,陳副館長指出,他十分感佩楊南郡教授忍受著身心上極端的不適,在八十五歲高齡時完成鹿野忠雄博士著作的譯註工作,嘉惠許多因為語言隔閡,無法親自閱讀經典的莘莘學子。

而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伊萬‧納威(Iwan Nawi)則代表原民會,除了感謝楊南郡教授多年來對於原住民族研究經典譯註工作的貢獻,並認為本書在出版六十年以後,有機會能夠以中文翻譯,讓我們後輩族人或者對原住民研究有興趣的研究者,有一本針對整個臺灣原住民族物質文化研究的經典入門作品,其價值難以言計……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臺灣平埔族與調查經驗分享

#

地點︱國史館四樓大講堂
時間︱2016年6月15日(三)

文/游凱婷、圖/國史館

國史館在2016年6月15日舉行了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第27場,主題為〈臺灣的平埔族與調查經驗分享〉,主講人為張素玢老師。張素玢老師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銘傳大學、淡江大學歷史系,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為區域研究、地方史志、農業經濟史、環境史、原住民史等。在兩個小時的演講中,老師希望能將她所有知道關於平埔族的研究成果盡量分享給在座的所有人。

在老師剛投身研究平埔族時,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何謂「平埔族」,當時一般漢人只知道非我族的類通稱為「番仔」,平埔族即為當時俗稱的「熟番」,跟眾所周知的高山原住民相比,平埔族是更隱沒的一群,他們漢化的早,也許在我們周遭,就有不少人體內流有平埔族的血液,只是自己不清楚罷了。近年來,原住民的研究開始有些成果,多數人對於自己可能來自平埔族的反應也從極力撇清到想要了解,漸漸有自覺……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太陽的孩子

本書封面圖《太陽的孩子》
鄭有傑、勒嘎舒米編劇.導演,謝君堯製片;飛行國際,2016

文/Cihek Sin

《太陽的孩子》電影於去年(2015年)在臺灣上映,由鄭有傑與勒嘎・舒米(Lekal Sumi)導演聯合編導,女主角由歌手與主持人身份的阿洛・卡力亭・巴奇辣(Ado' Kaliting Pacidal)飾演,以及曾演出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徐詣帆共同演出。劇情敘述一位族人回鄉復育土地,並與村民互助合作抵抗財團入侵的故事,是一部散發溫柔且堅毅精神的電影,儘管《太陽的孩子》劇情不花俏又不激情,卻也能因它的樸實與真摯而感動。
《太陽的孩子》是改編自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真實故事,《海稻米願望》此部片是導演勒嘎.舒米拍攝自己母親舒米.如妮(Sumi Dongi)為守護傳統,向林務局申請補助,並與部落族人尋找過去水源、修築水圳、整理荒地、插秧等復育經過,後來與導演鄭有傑因緣際會下,認識他們母子倆,因而催生了《太陽的孩子》這部電影……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從安平部落古謠到傳唱排灣—高明喜歌謠輯論

本書封面圖 《從安平部落古謠到傳唱排灣—高明喜歌謠輯論》
高玉枝(ljigiyan pavavaljung)、林志興(giljegiljav agilasay pakawyan)合著,林難生等採譜;高玉枝、林志興,2014

文/廖偉辰

《從安平部落古謠到傳唱排灣—高明喜歌謠輯論》本書主要由以下兩大部分所組成:
第一部分是本書的導言,主要是讓讀者能更深入了解排灣族歌謠而寫的介紹,本書歌謠傳唱地點,一如書名所提示的,是安平部落,屬於排灣族中的布曹爾亞族(Vuculj),但是屬於布曹爾本群(vuculj)還是巴武馬群(paumaumaq)或是如某些古謠內容所透露的,安平部落是其後才加入排灣族之中的,這些林林種種都仍有待學者繼續研究,但也可想見安平部落的獨特性。
再來則是歌謠,作者指出,在不少學者著作中都已指出,排灣族歌謠往往反應排灣族的階級社會結構,特別在本書第二部分中,尤其是(婚禮篇)與(禮讚頭目篇)中更為明顯,不過狩獵成功的勇士,則可突破階級的限制,唱出超越身分與地位屬於自己的獨特歌謠。不過作者也特別指出,排灣族平民並不是不能吟唱歌謠,而是不能成為歌謠所吟唱的對象……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別跟山過不去

本書封面圖 《別跟山過不去》
Rick Kerb, Bill Holderman編劇, Ken Kwapis導演;采昌,2016

文/蕭如雅

電影《別跟山過不去》由老牌演員勞勃瑞福、尼克諾特演出,是一部主題近來常被拍攝,討論成人退休後如何自處的「老人片」。這類電影往往從邁入老年的主角生活演起,由今昔交錯的情節回顧人生,藉此探索活著的真正意義。年輕時追求夢想很簡單,沒有顧忌,年老時卻複雜許多,《別跟山過不去》便是敘述主角最終找到前進新方向的勇氣,以及對得起自己的那份圓滿。
這是這類電影的亮點主軸,給各年齡的觀者會心和激勵。故事場景從旅遊作家布萊森的電視專訪開始,主持人問題突兀又插話令他不自在,再來是參加了朋友的葬禮。當生命開始慢慢變成圍繞疾病、死亡的話題,布萊森顯然不知如何自處,心煩意亂到社區林間散步時,見著了阿帕拉契山徑的途中數字標示,於是興起了長程健行的念頭……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 永不放棄

本書封面圖 《永不放棄》
Daniel Barnz, Brin Hill編劇、Daniel Barnz導演;迪昇數位總代理,2013

文/翁稷安

當面對體制的不公,渺小而平凡的個人除了認命與哀嘆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是否有勇氣和能力起身抵抗,在制度中為自己爭取到公平而合理的保障與權力,打破常規,改變人們習於的世界?
在多數人都選擇和命運低頭的時候,以真實事件為背景改編的電影《永不放棄》(Won't Back Down),便講述兩位單親媽媽挺身和體制對抗,為子女創造出不同的未來。
這兩位單親媽媽,背景不同,但都有位在學習上有障礙的子女。由Maggie Gyllenhaal所飾演的母親,經濟並不富裕,必需日夜兼職兩份不同的工作,才能撐起家計。她的女孩有著有著閱讀障礙,再簡單的單字,對她都是痛苦的折磨,課堂成為羞辱的舞台。另一位女主角Viola Davis的孩子在學習上亦有困難,一樣無法見容於教育系統,她本身的工作即是老師,是教育體制裡的一員,但體制早就消磨掉輾碎她的熱情,讓她心灰意冷,冷眼坐在教席上虛渡著每一天。放棄教育,如同教育放棄了她的孩子……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Rainforest Foundation Norway 挪威雨林基金會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regnskog.no/en/
整理:林恬慈

關於RFN
世界上守護權益的雨林保護組織中,挪威雨林基金會(RFN)是其中領先的之一。RFN的工作是希望追求一個環境受到保護,人權得以伸張的世界。
他們的使命有:幫助雨林地區的原住民族與傳統居民,藉由以下的方式,用他們的力量保護自己的環境和權益:

  • 守護並控管他們長期生活所需的自然資源,並以不傷害環境、不破壞文化、不出賣未來的方式管理這些資源。
  • 發展保護個人與群體權益的方式,並從國家那邊獲得、調整、並掌控基本的服務需求。

RFN與70個以上的地方、國家環境、原住民與人權相關組織密切合作,跨足亞馬遜雨林區、中非雨林區、與東南亞及大洋洲雨林區等11個國家。不考慮在雨林國家設立雨林基金會支會,RFN反而選擇和當地立案且具代表性的組織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將目標設定為提高地方組織的能力與效率,並共同深入分享、討論策略……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冉而山劇場 Langasan Theatre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langasan.com/
整理:曾薔

冉而山劇場(Langasan Theatre),相應著阿美族聖山「奇冉而山(Cilangasan)」蘊存的神話與族群繁衍的發祥地的意義,本身亦為原舞者資深團員的團長Adaw.Palaf.Langasan(阿道.巴辣夫.冉而山)做為大海嘯神話中遷往Cilangasan一支的氏族,過去以來懷抱文化使命,透過樂舞復振,維繫原住民文化的細膩內涵。
冉而山劇場立意打破表演藝術的階級,成立於2012年,其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藝術家、工藝師、作家、文史工作者、工人、農夫及學生;及不同的族群:原住民、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人。有來自野地澎湃的呼喚,亦有都會區的飽滿活力,他們期望用生命和身體鼓動成一首首鮮明的詩歌。因為對戲劇的熱愛,以及在冉而山劇場相逢,成為了「Misa-Lisin」此劇的構成。冉而山劇場是以庶民的身體為出發,結合著環境劇場、民眾劇場與貧窮劇場的概念。在行為藝術劇場化的創新呈現下,在臺灣劇場之發展中,注入嶄新的特殊性,並帶領著來自臺灣土地的庶民能量,開始大大擁抱了世界……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楊南郡、徐如林《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新書發表會
circle 邊界敘譜II—都蘭印象
circle 走.Wama的山水之路-壽豐鄉阿美族狩獵文化展
circle 拍照囉!鳥居先生(攝る!鳥居さん)—翻轉 鳥居龍藏攝影作品展
circle 《藝起後空翻》原住民族學生創意商品設計競賽活動
circle komita' 105年第7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暨文學營與文學論壇
circle 2016MAKAPAH美術獎
circle 原鄉。原想。原住民文學創作營
circle 當代的平埔族──宜蘭研究第十期研習營
circle 南迴小米工作假期
circle 105年度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人才培訓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