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社工系】『家獄互曉』─紅心字會演講
紅心字會黃嵩荃社工於4月25日午間,與社工系所學生分享紅心字會自民國77年以來進行受刑人家庭服務的工作經驗,黃社工藉由播放受刑人家庭子女經驗的影片,激發學生思考受刑人家庭可能遭遇的困難經驗,包括遭遇鄰里指指點點、面臨失去經濟支柱的困境,並分享紅心字會進行的服務如何協助受刑人家庭改善家庭經濟與家人關係。黃社工也談到作為民間社工,與監所單位、學校等單位網絡合作的重要性與挑戰,提醒我們不能只做單打獨鬥的社工,也需要學習與相關網絡合作建構對家庭更好的服務與福祉。
受刑人家庭服務在臺灣仍屬於較不廣為人知的服務,黃社工分享了目前在實務中遭遇的困境,由於社會對受刑人家庭的負面觀感,在募款與招募志工上較為不易,黃社工認為除了提供現行服務外,未來也將透過倡議讓社會大眾對受刑人家庭有更多的理解與同理,讓社會更多關心照亮黑暗角落!
2016.05.16
【社工系】SW+X系列講座3—SW+環境:花蓮偏鄉社區工作的實踐
由社工系研學會主辦的第三場SW+X系列講座,於5月16日午間圓滿完成!這次我們邀請到本系系友—花蓮「五味屋」工作者董盈君回到系上,與同學分享她在社工系畢業後,到環境研究所就讀的所學所聞。帶給我們人權、公平正義的另一層理念,以及社工特別強調的「人在環境中」的自然環境觀點。當我們檢視來自環境的壓迫、食物浪費與飢餓議題或跨國生產鏈的童工處境時,有沒有其他生活方式的可能?有沒有機會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結合自然環境與生態理念?
「五味屋」正是一種生活方式與社工實踐。「五味屋」位於花蓮縣的壽豐鄉豐山村,為2008年成立的社區公益二手商店。商店結合社區微型經濟、環保再利用與社區兒少照顧,讓村裡的青少年藉由販售各地送來的二手物品,「在生活中學習算數、進退應對、衡量價值、觀察別人的需求」甚至是「賺取自己的外出機會和自信」。「五味屋」不僅關心青少年的課業學習與職涯選擇,更提倡教育孩子需要一整個社區的共同努力。而包含講者董盈君在內的「五味屋」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串連整個社區資源與培力居民的媒介,與當地共同努力,讓社區變得不再只存在問題,而是一個人與自然共存的好地方!
2016.05.16
【無邊界大學計畫】台大跨領域教學聯盟:五月份31趴
臺大無邊界大學計畫、食養農創計畫,及臺大D-School,三個跨領域教學計劃每一個月均會輪流舉辦一場跨領域教學的交流會,邀請各個領域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共享晚餐,除了希望可增加對其他跨領域課程或計畫的了解,也讓老師們互相認識,彼此激盪出新的靈感。
這三個跨領域的教學計劃共同秉持著兩大核心精神。第一,以實作與議題為導向的學習,不再依循固有學科的分野,而從多元的角度來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第二,反思理論與實踐、學院與城市之間的落差,希望為學生開創出一個教、學、用並重的學習生態系,引領本校在當代臺灣社會中找到最合適且最有貢獻的位置。然而,跨領域的創新教學正如同在荒野中行走,會迷失、會挫敗,飽滿熱情的初衷更可能無以為繼。夥伴正是這荒野中最重要且珍貴的寶藏。因此,這三個計劃努力組成教師社群,創造教師的交流活動,讓每位正在開拓創新教育的老師們,能和抱持相同願景的同仁們,彼此分享經驗,一同邁步向前。我們誠摯感謝校長與學術副校長蒞臨此教師們的交流活動!
此次5月16號的交流聚會,邀集了食養農創、D-School與無邊界大學計畫的參與者,分享創新教學的各式精采故事與際遇,及開創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感謝臺北市產發局林崇傑局長與教育部負責創新計畫的同仁參加此次聚會,此外幾所頂尖大學在進行相關課程任務的負責老師亦出席當天的聚會,當日的分享與交流著實十分精彩。活動資訊如下:
一、本次主題:On the Road─計劃與課程開創的酸甜苦辣
二、活動時間:2015年05月16日(一)18:00~20:30 (17:30開始用餐)
三、活動地點:台大校總區社會科學院大樓1F,108教師聯誼室
四、活動流程:
17:30~18:00 晚餐
18:00~18:10 開場
18:10~18:30 【Hello, World!】:異地同窗,世界的饗宴!--劉霆老師
18:30~18:45 【「走光」的教室】:師生前進場域的食養農創--食養農創 蘇碩斌老師
18:45~19:00 【「拓界」的第一哩路】:城市如何成為學院?--無邊界大學 林國明老師
19:00~19:30 Q&A
19:30~20:30 Party Time!!!
2016.05.19
【頤賢講座】黃雯玲:高等教育發展與創新轉型
|
黃參事提到台灣高等教育同時面臨國內挑戰與國際競爭。國內挑戰包含: 少子女化衝擊、大學治理與鬆綁不足、大學發展欠缺特色與學用落差等問題, 其中少子女化的衝擊在未來十年的影響尤為明顯, 大學適齡人口數將減少三分之一。部分學校的退場及法人的轉型,已是必然的趨勢。
另一方面, 全球化造成高等教育國際間的激烈競爭, 學生在國際間的流動已成為高等教育的趨勢, 各國也致力於推動跨國教育合作, 吸引國際名校設置海外分校。目前台灣尚無國外大學海外分校的設立, 然而包含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等, 都有國際知名大學設置的海外分校, 這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相對弱勢的一環。
|
2016.05.23
【社工系】SW+X系列講座4—SW+土地:mama社工-從都市回到部落
由台大社工系研學會主辦的SW+X系列講座第四場,談的是「社會工作」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特別從台中邀請到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的mama 社工-林建治,前來述說其從「都市」回到「部落」的故事,以及部落從「沒有」到「有」的過程。
故事開始於種菜,先從學習一起生活開始,深耕德瑪汶協會的「市民農園」有別於一般作法,不去仿效追求經濟效益的慣行農法,反而改變思維,希望農園用認養的方式,提供外界認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免於土地因過度使用農藥而遭到破壞,亦可免於被市場機制剝削。從中可以看出其對於「人」以及「土地」的關懷及連結。
對於「人」,他們發展人的互動與價值,強調部落的價值在於「一起」及「互相」的感覺,有別於都市中的個人化與競爭思維,他們希望發揚主流都市所沒有的部落價值。像是「泰雅文化深度之旅」提供最道地的「民宿」,就是運用他們擅長的熱情來做接待家庭,重點非觀光而是人的互動,同時希望找回部落的自信。對於「土地」,他們提到在「單一耕種」的市場競爭邏輯之外,還有「多樣耕種」的友善環境理念,並藉由互助互補,創造更多的選擇,希望耕種還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中。
短短一個半小時,不足以將部落的故事說盡,但足以讓我們重新看見部落的主體,以及深耕德瑪汶協會透過empowerment的過程,去引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2016.05.26
【頤賢講座】王立昇:學用落差問題及因應策略
|
大學的目的應是培養國家學術傾向的人才, 然而自 1994 年 410 教改以來, 許多技職學校轉型為大學, 造成技職教育與學術教育的比例失衡。王所長以數據分析, 目前台灣每年約有 23 萬名大學生畢業, 但是適合大學學歷的專業人員、技術員, 僅占總就業人口比例約三成, 造成大學畢業生與就業市場學用不一致的現象。
王所長透過問卷資料提到, 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 公司企業首先會以專業技能、畢業校系與工作經驗進行履歷篩選, 面試階段則注重工作適應能力、專業技能與學習意願。近幾年的畢業生在外語能力、電腦能力與創新創意上表現較佳, 但在專業能力、團隊合作、工作適應力與配合度的表現上卻越來越差。
|
2016.05.24
【再造人文計畫】反思寫作在教學中的應用之分享
「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旨在探索及實驗教育新典範,規劃建立校內自主之創新體系,推動跨領域連結並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加強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價值的瞭解並活用所學於社會實踐之中。
本計畫自推動以來,已進行多項社科院內課程與制度的創新規劃。其中,為提升社科院學生寫作表達的能力,本計畫於5月24日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林文琪主任至本院進行「反思寫作在教學中的應用」之分享,鼓勵教師將反思寫作概念運用於課程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對知識系統與自我連結的反思寫作能力。
反思寫作中心成立之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經驗學習能力與習慣,是促進「學用合一」的有效而根本的教學策略之一。觀諸臺灣學生的習學習慣,高中以前大多進行以資訊為基礎的學習,習慣記憶與背誦資料,缺乏「做中學」的經驗學習方法與習慣的養成,如此不僅造成理論學習與經驗實踐之間的鴻溝,缺乏面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力、觀察力,更遑論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立基過往的教學經驗,為促進反思寫作教學經驗的精進發展及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遂於102年成立「反思寫作中心」,從事反思寫作的(1)理論研究、(2)教學模式研發、(3)師資及助理培訓、(4)校內外的教育推廣等工作......。
(詳見臺北醫學大學反思寫作中心網頁)
2016.05.24
【公事所】考試院參訪
本所所長蘇彩足教授以及郭乃菱助理教授帶領碩一學生於105年5月24日(週二)下午至考試院參訪,由黃錦堂考試委員與蕭全政考試委員熱情接待。首先,黃錦堂考試委員帶領學生參觀考試院大樓、考試委員辦公室。接著,兩位考試委員分別針對考試院的基本架構、人才培訓以及職系類科的整併等進行詳細說明。本次參訪讓碩一學生更加了解考試院的業務與職掌,體悟人事制度的重要性與複雜性,參訪圓滿結束。
2016.05.27
社科院大樓「公共藝術」建築師獎勵金捐贈典禮
本院新大樓為全台灣第一個以整棟大樓作為公共藝術設置的量體,工程建築師團隊由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及日方伊東豐雄建築師事務所所組成。團隊成員對於社科院新大樓能作為公共藝術設置深表榮幸,一致同意將公共藝術設置中建築師獎勵金230萬元,贈與本院作為大樓工程修繕經費之用。
捐贈典禮於5月27日下午5時假社科院新大樓108教師聯誼室舉行,當天出席捐贈簽約的有伊東豐雄建築師事務所的矢部倫太郎先生、宗邁建築師事務所的費宗澄、陳邁先生,及大涵學乙設計工程邱文傑、莊學能先生。
簽約儀式過後,由矢部倫太郎先生進行20分鐘精彩簡報、社科院圖書館鄭銘彰組長同步口譯,完整重現社科院新大樓構思、設計、協商、建造過程。矢部先生不藏私地分享多張伊東豐雄先生本人親筆手稿,精美絕倫令現場聽眾讚嘆不已。
簡報過後,由現任臺大李書行副校長、前任臺大趙永茂副校長、前任社科院林惠玲院長頒發感謝獎牌予三家建築師事務所。現任社科院蘇國賢院長於致辭時感性表示,社科院新大樓的建築啟發了在其中進行學習活動的師生,臺大社科院已隨著這個新建築的誕生迎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時代。
近來臺大校內已有數項藝文活動--臺大粉樂町、藝術之窗、封神計畫、大小提琴校園對話,選用社科院新大樓作為展演空間。作為台灣歷來僅見的公共藝術建築設置,臺大社科院新大樓也將持續與多元化的藝術表現結合,打造美麗與知性兼具的迷人空間。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