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
  新193期(電子版139期)2016.5.15
  ISSN 2072-6368
=目 次
主編的話 斯土‧臺灣;斯情‧母親
活動消息 「走進太魯閣,認識太魯閣族」書展
午後電影院 – 就是愛媽媽
原圖中心5-6月週六電影院
屬於所有時代的莎士比亞─「世界一莎翁:莎士比亞館藏資源展」

參考報報 臺大學術庫:讓 ORCID 幫您自動更新個人著作清單!
如何查詢臺灣大學進入 ESI 哪些領域中?領域排名為何?

活動報導 跨文化的交會,展示臺灣:從博物館看臺灣文史
「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105年會員大會暨學術電子資源永續發展計畫說明會」會後報導
經典館藏 特色館藏 小川文庫
博物館群 知音
∥主編的話
5月,因為母親節,總是被視為感謝的月份,感謝孕育我們的母親,也感謝臺灣這塊土地。母親,在意向中是堅強、美麗的化身,午後電影院及原圖中心週六電影院皆以電影方式,呈現各國對於母親這角色的認識與想念。對於臺灣這塊土地,校史館利用與校內課程合作的機會,帶領外籍交換學生認識臺灣文史;原圖中心則利用書展及電影放映,以原住民族的語言介紹臺灣原住民族,忠實地呈現臺灣寶貴的文化資產。感謝的5月,臺大圖書館歡迎讀者一起來閱讀聆聽母親及土地的聲音。
 
∥活動消息

「走進太魯閣,認識太魯閣族」書展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提到「太魯閣」,會讓人立刻聯想到的,不外乎是那座擁有壯麗峽谷風光的國家公園以及主要居住在花蓮北部的太魯閣族。名聞遐邇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東部,東臨太平洋,西接雪山山脈,座落於花蓮、南投與臺中三個縣市,境內山巒起伏,氣勢雄偉,其中更有27座高山名列「臺灣百岳」。國家公園內的河流以立霧溪為主流,河蝕劇烈,下切作用強,到處呈現標準的峽谷地形。 一直以來,太魯閣族人便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發展出他們獨特的生活樣貌。歷史上,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有共同的祖先,西元16世紀前後,太魯閣族人由南投,翻山越嶺至今宜蘭南澳及花蓮一帶,成為獨立族群。在2000年前後,居住在花蓮的太魯閣族人,因為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認同,向政府要求正名為太魯閣族,終於在2004年通過;隨後,居住在南投一帶的族人,則爭取稱為賽德克族,在2007年通過。在法律上成為兩個不同族群。 現在適逢春夏旅遊旺季,美麗的太魯閣一向是許多遊客青睞的景點。原圖中心特別將本次館內書展的主題訂為「mtmay Taroko, mkla Truku」,這二句話是太魯閣語,意即「走進太魯閣,認識太魯閣族」。針對這個主題,本館也特別挑選了許多與「太魯閣」及「太魯閣族」相關的館藏,包括圖書及視聽資料,期盼能讓讀者藉由閱讀來感受「太魯閣」充滿自然與人文的生命力,有機會再到太魯閣一遊時,或許能有更多不同的體會。

展出時間:2016年5月1日至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本次書展清單,詳見:http://www.tiprc.org.tw/blog_wp/?p=12834


午後電影院─就是愛媽媽

推廣服務組

5/4(三)母親  母べえ (2007) – 133mins

1940年的東京,野上家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父親野上滋是愛好和平的文學家,卻因此被檢舉觸犯治安維持法被捕入獄。生活產生遽變,相隔兩地的家人只能靠寫信連絡。初子與照美就像寫日記一樣,將每天發生的事情寫信向父親報告;照顧女兒讓她們順利成長是支持母親活下去的力量。有天一封出人意料的信寄到野上家……。 (館訊出刊時已播畢,有興趣之讀者可於多媒體服務中心借用觀賞→(VV) 987.83 2263-6
5/12(四)當妳離開的時候  When we leave! (2009) – 115mins

為了逃避婚姻暴力,她帶著兒子離開傷心的伊斯坦堡,回到德國娘家希望展開新生活。但她的出現卻在保守的家族間掀起波瀾。傳統價值觀逼得他們將女兒拒於門外,甚至強迫將小孩送回夫家。為了保住心愛的兒子,她毅然走上逃亡之路,然而,家族聲譽和血濃於水的親情,卻令她寸步難行……。(館訊出刊時已播畢,有興趣之讀者可於多媒體服務中心借用觀賞→ (VV) 987.83 7153
5/18(三)我的母親手記 わが母の記 (2012) – 118mins

享譽文壇的人氣作家伊上洪作,有著美滿的家庭,寫作事業也邁向¬顛峰。他的人生看似美好,然而從小與雙親分離、獨自長大的他,卻一直認為自己是被母親¬遺棄的孤兒。直到父親過世,洪作回到老家,與親戚討論照¬顧母親的人選。正值叛逆期的小女兒琴子,為了反抗父親而自告奮勇接下這份工作,開啟與奶奶數年的生活……。
5/25(三)八月心風暴 August : osage county (2013) – 121mins

維奧莉特威斯頓是一位個性固執、吸毒成癮且脾氣暴躁的美國西部家庭母親,在丈夫去世後,成為了一家之主。而她長年在外的孩子們也因為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帶著各自的人生難題,回到了位於奧克拉荷馬州歐賽奇郡的老家中。原本相處就不融洽的家人們,面對整個家族再度聚首,衝突一觸即發,他們該如何面對彼此?

原圖中心週六電影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5月,會令多數人第一個聯想到的節日非母親節莫屬。因此,原圖中心特別挑選了兩部和「母親」主題相關的電影,片名分別是《懼乳:傷心的奶水》與《十歲笛娜的願望》。前者巧妙將秘魯原住民的傳說與真實歷史結合,藉由少女從遺傳自母親的恐懼邁向解放的心路歷程,暗喻受恐怖主義統治下的國家從創傷中迎向自由的過程;後者則改編自臺灣布農族的真實故事,十歲女孩姊代母職扛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卻從未停止對於母親回家的盼望。
播放日期| 5/7、5/14、5/21、5/28
◎場次一 ◎場次二
懼乳:傷心的奶水
(輔導級)

播放時間| 10:00-11:34(94分鐘)

簡介請參考 2016年4月份館訊
十歲笛娜的願望

播放時間|14:00-15:32(92分鐘)


簡介請參考 2016年4月份館訊

6月,將聚焦於生活在花蓮地區的太魯閣族與阿美族,預計放映的二部影片為《樂‧太魯閣》與《太陽的孩子》。《樂‧太魯閣》是一部以太魯閣語發音的音樂紀錄片,藉由歌曲與戲劇描述一個簡單卻吸引人的故事,讓觀眾得以一覽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與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美麗山水;《太陽的孩子》取材自共同導演勒嘎‧舒米的母親舒米‧如妮,推動水梯田溼地復育的真實經歷,劇情樸實感人,雖然描述的是原住民的故事,但其實也和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們息息相關!
播放日期| 6/4、6/11、6/18、6/25
◎場次一
樂‧太魯閣
播放時間 | 10:00-10:53 (53分鐘)
「樂.太魯閣」是第一部完全以太魯閣族母語發音,首創歌中劇手法詮釋部落生活文化及古調意涵的紀錄影片。故事是關於一個被笑稱「沒鼻子」的獵人勇士(不敢接近女生的男人),邂逅一位鄰近部落善於織布的美麗女孩,雖然一見鍾情,卻不敢表白,勇士的家人為了幫他贏得芳心,策動一場「搶婚計」。 影片情節中描述太魯閣族文化各種面相,例如太魯閣族的紋面有什麼意涵、織品上織紋圖騰從何而來、長者如何安排子女親事,製作團隊把這些文化內容都融入優美的古調歌謠之中,並且把風光俊秀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化身為天然大舞台,展現太魯閣族文化底蘊。
◎場次二
太陽的孩子
播放時間 | 14:00-15:39 (99分鐘)
為了給父親與孩子更好的生活,即使不捨仍獨自前往大城市打拼的林秀伶,有個美麗的阿美族名字Panay,有「稻穀」的含意。Panay因為父親病倒而再次回到家鄉,她記憶中的故鄉花蓮是個海天一色,風中飄揚著金黃稻穗的豐饒之地。怎知此次返家,卻看見村莊裡湧入大量的遊覽車,一畝畝從小養育她與族人長大的良田卻變成了觀光飯店,她憂心這樣下去,還能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家園?所以重新學習農耕知識與技術復育梯田,決心要把水圳修好、恢復耕作,只希望留住童年記憶裡那個美麗的家給下一代。 面對各種挫折與考驗,她以溫柔且堅定的行動,告訴孩子們: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守護。

屬於所有時代的莎士比亞─「世界一莎翁:莎士比亞館藏資源展」

推廣服務組.黃瀅芳
莎士比亞400週年冥誕,圖書館向大文豪致敬,舉辦「世界一莎翁:莎士比亞館藏資源展」。4/20至5/23在總圖書館一樓中廳、四樓E-CORNER與多媒體服務中心展出主題書籍、電子資源與影音館藏,歡迎走進圖書館,一同尋找莎翁的身影。

莎翁名言「全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第二幕,第七場),而在這個世界舞台,莎翁永不謝幕。

「世界一莎翁:莎士比亞館藏資源展」共有三個展區,介紹莎士比亞主題圖書、電子資源與多媒體影音館藏,並有「莎士比亞集章抽好禮」活動。於上述三地點領取集章卡,集滿三個章戳,擲回一樓展區抽獎箱,書展結束後將抽出30份精美紀念品,送給幸運讀者。本次展覽內容介紹如下:

《世界一莎翁:主題書展區》於一樓中廳兩側展出「談論莎翁」、「戲劇與詩」、「文本與譯作」、「莎翁名言」約200冊主題圖書。書展區有「莎士比亞書房」,可參閱「莎翁名言」等書籍,手寫練字於現場提供的A5筆記本。歡迎拍照後上傳個人臉書,標註#世界一莎翁,分享您的手寫作品。


- 左:《世界一莎翁:主題書展區》總圖書館一樓中廳/中:莎士比亞書房/右:集章送好禮「抽獎箱」處 -

《穿越莎士比亞:電子資源展》於四樓E-CORNER展示同主題之電子資料庫、線上百科與中英文電子書,包含1632年出版的第一部莎士比亞劇集「Mr. 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 Histories, & Tragedies」(本書以對開形式印刷,學界稱之為《第一對開本》)。電子資源展示板上均貼有可連結至該資源之QR CODE,也可使用題名在本館館藏目錄上查找。


- 左、中:《穿越莎士比亞:電子資源展》總圖書館四樓E-CORNER/右:《世界一莎翁:主題影音展》總圖書館四樓多媒體服務中心 -

《世界一莎翁:主題影音展》於四樓多媒體服務中心展示改編自莎翁作品之跨語言影音作品,有中英日歐語之舞台劇、芭蕾舞劇、電影、影集、劇評以及音樂作品約166種,歡迎親臨現場欣賞這些向經典致敬的影音之作。

本館莎士比亞主題中外文圖書、電子資源與影音資源豐富且完整,本次展覽僅羅列其中部分館藏,更多館藏資源歡迎透過本館館藏目錄與資源探索服務查詢,可使用關鍵字「莎士比亞」與「shakespeare」在『主題』欄位查找,就能查找出齊全的參考資料喔。

活動地點:總圖書館1樓中廳、4樓E-CORNER與多媒體服務中心
活動日期:2016年4月20日至5月23日
活動網址:www.lib.ntu.edu.tw/node/2628
活動洽詢:推廣服務組 02-3366-4551;tulce@ntu.edu.tw

∥參考報報

臺大學術庫:讓 ORCID 幫您自動更新個人著作清單!

學科服務組.劉應琳
臺大學術庫(NTU Academic Hub,以下簡稱AH)採用 ORCID 機制,學者不僅可藉由註冊 ORCID iD ,解決學術研究中身分識別的問題,透過 ORCID 平台的功能,還可快速地自各資料庫來源帶出並維護個人著作清單。 但若日後要新增著作清單,是否有更為簡便的方法呢?

現在,只要您發表新的著作,於投稿階段提供您的 ORCID iD 給出版社,負責管理 DOI 的單位— CrossRef,在收到出版社的書目資料後,即可自動將之加到您 ORCID 頁面的著作清單項下,本校學者也可進一步輕鬆地更新臺大學術庫個人資料! 要授權 CrossRef 進行前述動作,首先您必須先收到 CrossRef 寄發的新增出版資訊通知,通知內會附帶徵求授權的說明。(如下圖)

請點選通知內的 ”Grant permissions” 按鈕後,於接續出現的對話方塊中點選 ”Authorize” 即可完成授權(如右圖):允許 CrossRef 可直接將帶有您 ORCID iD 的著作書目新增至您的 ORCID 頁面,除了通知內所列的該書目清單會被立即加入之外,日後倘有新的著作發表亦然,不需要再重複執行授權程序

* 相關通知可於您登入個人 ORCID 紀錄頁面上方的收件箱(Inbox)內查看。
(ORCID 也會依照您的預設,每隔一陣子 email 至您的註冊信箱提醒您讀取)

研究工作您做,維護著作清單的事就交給 ORCID 吧!
歡迎本校學者加入臺大學術庫,立即感受這個新功能的便利!

(欲知詳情,請見臺大學術庫說明,或歡迎與學科館員聯繫)

For details:
1. http://support.orcid.org/knowledgebase/articles/665437-the-orcid-inbox
2. https://orcid.org/blog/2015/10/26/auto-update-has-arrived-orcid-records-move-next-level


如何查詢臺灣大學進入 ESI 哪些領域中?領域排名為何?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ESI 以 SCIE、SSCI 為基礎,篩選出各領域中,過去 10 年間被引用次數排名前 1% 的機構。本文將以臺灣大學為例,說明如何查詢臺大哪些領域進入 ESI?以及臺大在各領域排名為何?《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活動報導

跨文化的交會,展示臺灣:從博物館看臺灣文史

校史館營運組.陳奕均
這一天,校史館來了一群對臺灣文史饒有興趣的外國同學們。

「展示臺灣:從博物館看臺灣文史」,是一堂由共教中心蔡君彝老師開設,從在地博物館出發,進而探索臺灣文化資產的英文選修課程。這堂課分上下午梯次,總共吸引了近60位對臺灣有濃厚興趣的外籍交換學生修課。臺大校史館連續兩年獲邀加入課程設計團隊,為這些學生介紹臺大博物館群,同時增進博物館學理之理解以及體驗博物館實作經驗。讓這些學生在探索臺灣之時,也不忘瞭解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其實就是一座擁有豐富文化資產的博物館。

在鵬帆學長簡單介紹臺大各博物館典藏的意義與內容後,嘉秐學姐更實際帶著同學們走訪校史館,將各個展品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同學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校園內以「傅」字命名的傅園、傅鐘的由來,學長姐的解說讓大家豁然開朗。


- 校史館館員與助教介紹臺大博物館群以及校史館導覽 -

為了讓同學們滿載而歸,校史館的館員與實習生們絞盡腦汁的安排課程,希望這堂課有知性又有實踐的可能。這堂課學生是來自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非洲等地的交換學生,除了多元的文化背景,更難得的是各國的教育思維與價值觀齊聚一堂。為此,校史館特別以「設計思考」為軸,設計了以下兩場跨領域與文化的活動。

校史館演說者之角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將同學們分成數組,每組同學擇定一個代表全組的信念、哲學、座右銘或觀點,與一個校史館內陳列的文物的故事、歷史以及意義相結合,進行詮釋。有韓國同學以臺北帝大展區為例,表達他們對殖民主義的批判;也有荷蘭與德國同學從比較東西方大學校訓,論述自身對大學定位的看法;有美國同學從校徽的組成元素中,論述國家與大學的關係;還有泰國同學針對校史館內「文昌位」的傳說,詮釋東方信仰的價值。

設計挑戰賽
為了延續同學們能夠在跨文化與跨領域環境中的合作,我們在這個lecture中,讓不同國家的同學五個人一組,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發想一個能夠讓訪賓們喜歡並願意帶回的紀念品。臺大校史館的訪賓大致有國外知名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海外學生、家庭與校友等,我們希望同學能夠就這些人的需求與背景特色,思考他們為什麼會來到臺大,為什麼想認識臺大,想帶回什麼樣的紀念品作為回憶。校史館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材料,例如:雲彩紙、粉彩紙、塑膠板、膠帶、緞帶、蠟筆等等,讓同學們即時將想法簡單做出來並呈現給所有同學們,臺下同學們更可對每樣作品給予評分與建議。


- 同學展現手工藝,設計天馬行空的紀念品給校史館參考使用 -

在這個挑戰賽中,同學們大展身手,作品令人驚艷。舉C組同學的例子來說,他們以校史館館內陳列的舊時課桌椅為主題,做了兩張小型的桌椅,並排後,中間發想成相框,不但能夠時常憶起過去在校園聆聽知識的時光,也能夠將自己的舊照片擺在中間,象徵時間的流動與記憶的存放地。

※右圖:同學比較東西方大學校訓的角度出發,論述自身對大學定位。

一天就這麼倏忽過去,同學們對於這堂課的樂趣與收穫念念不忘。更有兩位國際生因此加入校史館的訪賓服務工作。我想,正是這股尋覓與思考的熱情,讓同學們能在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與夥伴們碰撞出火花,進而將這股熱情轉化為行動力。感謝所有為了這天課程背後忙碌的校史館館員們與實習生,得已成功激起學生們的興趣,也讓他們有動機的進一步在臺大這塊寶庫裡認識與學習。

「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105年會員大會」暨「學術電子資源永續發展計畫說明會」
會後報導

館藏徵集組.黃馨逸
民國97年成立之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簡稱TAEBDC)至今已邁入第9個年頭,由臺大、臺師大、中興、成大、高應大及雲科大等六校成立的推動小組,負責聯盟之行政、徵集、彙整、採購及推廣作業,藉由每年舉辦會員大會,增進館際間之交流與分享。 今(105)年之會員大會於4月28日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召開,會中除由推動小組報告TAEBDC執行成果與未來發展外,並邀請大葉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教育部磨課師計畫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平台及「著作權筆記」公益網站主持人章忠信先生主講「圖書館面對數位發行時代的幾項思考」。章主任首先介紹著作權法制定之原意,說明著作、著作物、著作權等之意涵,接著探討電子書相關議題及圖書館之合理使用,期望在不損害權利人利益下,給予圖書館更大合理的使用空間。下午場次則先邀請書商與成員館作即時的意見回饋與問題解答,之後進行成員館提案討論及綜合座談,促進推動小組、成員館與書商三方的意見交換與溝通協調,藉此建立更完善的運作機制與互動交流。


- 會議照片由TAEBDC行政小組提供 -

去(104)年TAEBDC共增購1萬1千餘冊中西文電子書與13種買斷型與租賃型資料庫,如WOS、JCR、CJTD中國大陸學術期刊暨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等學術資料庫。總計TAEBDC第一年(97年)至第八年(104年)採購數量,已達12萬餘冊中西文電子書及50餘種資料庫,為國內高等教育之學術研究資源奠下扎實基礎。且針對97所成員館進行採購模式、推廣活動、服務等滿意度調查,皆達到八至九成以上的滿意度與正面肯定。今年TAEBDC推動小組已著手進行105年電子書與資料庫採購相關作業,PDA產品也已開放試用,期許能擴大學術資源共購共享範圍,讓國內學術電子資源得以永續發展。

∥經典館藏

特色館藏 小川文庫

特藏組.李明玲
小川文庫為小川尚義(Naoyoshi Ogawa,1869-1947)的藏書,共有411種443冊,主題分為語言學與聖經文獻兩大類,內含50多種語言的聖經文獻,為其最大特色。

1896年小川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博言學科,同年來到臺灣,曾任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教授、總督府編輯官、總督府翻譯官、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教授及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教授等職。他一生致力臺灣漢語方言與南島語言研究,積極從事臺灣南島語言的調查,重要作品有:《日臺大辭典》(1907)、《日臺小辭典》(1908)、《パイワン語集》(1930)、《アタヤル語集》(1931)、《臺日大辭典》(1931-1932)、《臺日小辭典》(1932)、《新訂日臺大辭典》(1938)。小川尚義自1896年來臺,1936年從臺北帝大退休返日,在臺長達40年,數十寒暑孜孜不倦的研究生涯,為臺灣語言學研究奠定重要的根基,是臺灣語言學的先驅。


- 左:日臺大辭典(1907)/ 右:臺灣言語分布圖(來源:日臺大辭典) -

1935年小川與時任大阪外國語學校的淺井惠倫合著《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記錄臺灣原住民傳說及原住民的語言與語法,由小川負責調查泰雅、賽夏、排灣、卑南、魯凱(大南社、塔拉馬考社)、阿美等族語言;淺井負責賽德克、布農、鄒、卡那卡那富、沙阿魯阿、下三社(魯凱)、雅美等族語言,翌年他以該書獲得日本學士院「恩賜賞」,學術成就獲得肯定。


- 左: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1935)/右:臺灣高砂族言語分布圖(來源: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

小川不僅是傑出的語言學家,也是基督教徒,因為這個緣故,他蒐集許多不同語言的新舊約聖經、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等共177冊,諸如:《客話新約聖經》(客家語,小川 454)、《新約全書》(上海土白,小川455-1)、《新約全書》(福州土白,小川456)、《Gospel of St. John Tibetan》(藏語,小川 156)、《The Gospel of Matthew in Nepali》(尼泊爾語,小川51)、《Matthew Sanskrit》(梵語,小川57)、《The Gospel of Mark, Telugu》(泰盧固語,小川95)、《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Luke in Burmese》(緬甸語,小川101)……等50多種語言,大多為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地區的語言,資料相當珍貴。臺大圖書館已先就聖經文獻的部分進行數位化,相關數位文獻置於「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歡迎有興趣的讀者研究利用。


- 左:客話新約聖經(小川454)/中:The Gosple according to St. Mark in Mundari (小川 83)/
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Luke in Burmese (小川10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川尚義的嫡孫小川克郎(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還曾於2010年9月蒞臨本館特藏組一覽祖父的藏書。本館藉著這次訪問的機緣,2011年邀請小川克郎先生撰寫「祖父小川尚義の思い出」一文,追憶小時候與祖父相處的生活點滴,收錄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小川文庫目錄》。他在文中寫道:「現在已經72歲的我依然在心裏銘記著祖父在防空洞裏那盞小煤油燈下默默工作的身影,一直激勵著我做為一名研究者繼續活躍在研究的第一線。」、「在簡陋的住家、在粗茶淡飯中度過晚年,對祖父來說一定會感到艱苦。不過我覺得即使環境艱困,但祖父一直到逝世前,都還恪守著研究者的本分。」祖父認真研究的身影,深刻心中並時時惕勵,令人為之動容與敬佩。


- 左:小川尚義嫡孫小川克郎/右:小川尚義藏書章(Mako Fuh-Yin,小川 81) -

參考資料
1. 李壬癸,臺灣語言學先驅-小川尚義教授。
2. 郭嘉文, 李明玲編輯(2011)。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小川文庫目錄。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3. 臺北帝國大學言語學硏究室(1935)。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東京:刀江。
4. 小川尚義,Wikipedia。上網日期:105年4月20日,檢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5%B7%9D%E5%B0%9A%E7%BE%A9

∥博物館群

知音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一臺外表鬱暗的山葉直立式鋼琴,靜靜佇立在校史館展場一角。琴和訪客之間,都在尋覓知音。



琴箱內12910這個數字,告訴我們這臺琴誕生在85年前的日本濱松。她可能曾經飄盪四方,幾經易手,最後落腳於臺灣。在一臺鋼琴幾乎等值一棟房厝的時代,一對夫婦,把她買下來,送給他們鍾愛,同時自小就在音樂展現天賦的小兒子 — 林二。

才華洋溢,健談風趣又天生叛逆的林二,後來進入臺大電機系就讀,是許多老校友口述中的活躍人物。他的作品之一《臺灣組曲》,讓當時美國總統顧問,著名指揮家約翰笙博士驚豔。因此臺大畢業後,政府特准他在兵役未結束之前赴美留學。林二在美國成為電腦音樂的研究先驅,舉辦了世界第一次電腦音樂演奏發表會,並受邀前往歐洲、中東、亞洲各國巡迴演講,是電腦音樂的重要推手。

被譽為「電腦蕭邦」,人人欽羨的林二,卻選擇在1970年代初回到臺灣發展。可惜的是,或許是受白色恐怖牽連,或許是時運不濟,他先後受到停職、節目停播、研究中斷等等打擊。這位曾經有機會攀上世界之巔的音樂家,晚年卻是貧病交侵,依賴低收入戶補助和教友接濟度日,鬱鬱而終。

林二過世之後,伴他成長的山葉鋼琴被轉送各處;一度被禁錮在一間文創書局的儲藏室。直到2015年夏天,得知消息的校史館,將琴運回展場;在眾人不看好之下修護這臺老琴,並開放給所有訪賓彈奏。 這臺陪伴一位音樂天才起起落落的琴,初到校史館時,奏出的樂符盡是一聲聲哀嘆。即便如此,幾位在校園中無琴(情)可彈(談)的臺大學生,卻愛上她獨特的憂鬱音色,常為她在校史館逗留至深夜不肯離去。

這臺被搶救回來的老琴,能不能在她過去主人恣意揮灑青春的地方,找到另一位知音呢?
校史館祈願所有臺大愛樂人的音樂夢都能實現。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王維安、阮紹薇、林鳳儀、段又瑄、洪苑均、張儷馨、梁素瑜、莊詒婷、陳芷洛、劉美蘭、蔡玉紋、魏怡君
洪苑均、莊詒婷、蔡玉紋、魏怡君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 訂閱館訊 | 取消訂閱 | 閱讀以前館訊 | 建議與回響 =
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2015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 | +886-2-3366-4551  E-Mail | tulce@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