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與社區連結
2016年一開始,隨著1月16日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結果的揭曉,臺灣社會就準備迎接新一輪的政黨輪替。這長達四個月的交接期,對於「即將要發生,但又不知會發生什麼」的政策調整,社會似乎有著一股充滿期待又帶有不確定的焦慮。
在這次大選中,公衛學院前院長陳建仁教授獲選為副總統,加上有吳焜裕教授、李應元校友 (後來被任為環保署署長)、陳其邁校友擔任不分區立法委員,讓臺灣的治理有可能融入更深的公衛視野。在1月22日的學院望年會中,陳建仁副總統當選人特地回來參加,因為他昔日的老師、高齡96的林東明教授一向都會參與。
對高等教育來說,今年也是一個考驗。邁頂第二期5年計畫(期中被延長成5年9個月,但總經費不變) 即將在年底進入尾聲,未來是否有銜接性計畫或完全換主題,目前仍未明朗。
不過,從過去10 年的發展來看,如何進一步深入地國際化,是臺大不可迴避的挑戰。以臺大的國際學術聲望,跟目前校園內的國際學生與學者,跟亞洲其他大學相比,其實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另一方面,公共衛生作為一種應用科學。它的教學與研究,應與社區、社會的需求有更好的連結。因此,對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來說,一方面要能更加地國際化,另一方面也要與社區建立更有制度的伙伴關係。
回頭看過去這一季的活動,剛好同時呈現這種雙重努力。在國際化方面,我們看到ASPPH的總裁Prof. Harrison Spencer 來臺大與我們共商公衛育如何因應全球化的挑戰;學院師生20人到香港中文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舉行「護生有時」聯合學術討論會,並簽訂合作備忘錄;日本京都大學公衛學院院長率領5人參訪團來臺大,共商高齡照護實務與研究。
而在與社區連結、回應社會需求方面,臺大公衛學院與臺北巿衛生局簽訂合作協議書,以進一步結合理論與實務,落實社會責任。透過「永遠的陳拱北」新書發表會,希望讓年輕一代可以透過對陳拱北教授生平,而認識近代臺灣公衛教育的發展。此外。在院慶時,邀請歷史學家劉士永研究員來分享近代公衛知識系譜,讓師生有機會從專業史學家的研究中,瞭解臺灣公衛發展的歷程。
學院持續有系統地把老師的研究成果,利用成果記者會或書面新聞稿的方式,讓大眾有機會瞭解一些重要公衛議題最新情況。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有關全氟碳化物的健康風險。陳保中教授因長期投入環職衛領域的研究,獲頒科技部傑出研究奬。因此,在院慶中,也請陳教授分享他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心得。另外,本年度的研究生優秀論文奬,共選出9名博士生與4名碩士生。這些得奬作品都是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顯示我們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不凡。
本院的發展,很感激受到很多熱心組織或人士的贊助。最近一個例子是,李明瑱教授跟她的家人為感念母親李淑玉教授的養育與教誨,回饋社會,於今年一月初捐贈本院500萬元設置永續基金。每年可提撥20萬元,分別用來提升本院學生之國際學術交流,以及鼓勵本院學生參與偏鄉社區研究與經營,將來服務社會人群。這是本院第一筆永續型奬學金,意義非凡。
畢業時節將至,本院將於2016年6月4日舉辦撥穗典禮。除了為畢業生撥穗,典禮尚邀請到蔡芳文執行長擔任典禮貴賓,屆時亦將頒發2016年公衛學院傑出校友獎(得獎者:李玉春教授)。歡迎參加。
最後,敬祝各位身體健康,端午節快樂!
陳為堅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2016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