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86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醫在原鄉:1865

content-1-1-img

1865年,是一個起點,來自英國的異鄉人馬雅各醫生,在1865年開啟了他在臺灣的醫療宣教之路。

初來乍到的馬雅各,首先駐點於臺灣府(臺南府城),以精湛的醫術免費為民眾治療,可惜途中遭遇不順遂,迫使馬雅各黯然離開臺灣府,轉而前往原鄉部落。起初他先是拜訪了臺灣府附近的平埔社,替當地的村民治療瘧疾、發燒、眼疾等等的疾病,爾後馬雅各前後抵達了排灣族居住的荖濃與美壠社、木柵(現高雄市內門區)、拔馬社、崗仔林等原鄉部落,積極地進行醫療宣教事業。身為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第一位來臺的傳教士,也是第一位來臺的西醫醫師,馬雅各可說是原住民醫療的開路先鋒,也間接奠定了臺灣原住民部落醫療宣教事業的基礎。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西方傳教士放棄在國外家園的舒適圈,毅然決然地踏上這段充滿荊棘的臺灣醫療宣教旅程?在臺灣、在原鄉,這些西方傳教士們又遭遇了什麼樣的故事,讓他們愛上臺灣這片土地,終其一生心之所念、心之所想,皆是臺灣的種種?原圖中心特別規劃「醫在原鄉:1865」主題書展,讓您一窺馬雅各以及其他諸多醫療宣教士在臺灣原鄉的故事。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2015大洋洲民族誌影展:島嶼新視界──生命的變奏(上)

#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5年12月5日、12日

圖/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文/廖偉辰、林恬慈

本年度(104年)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原研中心)執行原夢計畫,並前往斐濟南太平洋大學進行15天的研習活動,串起臺灣與大洋洲間的南島聯繫,並於本年12月12日至2016年1月15日假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推出「我在斐濟有個家」特展。同一期間,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也與臺大原研中心合作,利用週六電影院的時段,配合舉辦《2015年大洋洲民族誌影展》,期望藉由影像方式,將與讓臺灣原住民族群息息相關的大洋洲島嶼的真實景況,傳達給更多學術圈外的人群知曉。

在12月5日下午,首先由原研中心童元昭主任對於此次影展的目的,和所選的片子的意義,作了簡單介紹與開場後,其後由第一場講者維吉尼亞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黃郁茜小姐針對影片播放地點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做了概括性的介紹。接著開始播放起第一部電影《城裡的牛仔和瑪麗亞》,如同影片名字一樣,這部電影聚焦在兩個人身上:牛仔(Cowboy)和瑪麗亞(Maria)……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醫在原鄉:1865」暨「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開幕茶會

#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5年12月11日 下午3點

文/林恬慈

一年之末,是個特別適合回顧與感恩的季節。原圖中心於十二月舉行「醫在原鄉:1865」書展,旨在以臺灣第一位西方醫療傳教士馬雅各為起點,介紹馬雅各醫生與其他醫療宣教士在原鄉服務的記錄與足跡;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同時亦與臺大圖書館合作,於臺灣大學圖書館日然廳舉辦「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為感念馬雅各醫生入臺為原住民帶來的服務與奉獻,特於2015年12月11日下午三點,在原圖中心舉辦「醫在原鄉:1865主題書展」暨「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的開幕儀式,並邀請監察院孫大川副院長與宇宙光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志平教授等貴賓到場蒞臨致詞。

開幕儀式首先由兩場展覽的促成者,臺灣大學圖書館陳雪華館長致詞。陳館長除了歡迎各位貴賓前來支持之外,也特別提到自己參與《馬雅各入臺150年史詩音樂劇》的感動。而因為親自參與演出的緣故,陳館長更能用最近的角度體會到西方基督宣教士出次抵達臺灣,遭遇許多困難,卻堅持選擇留下繼續服務民眾的大愛,因此適逢聖誕節,有幸與林志平教授接洽、合作「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的展出……

點此觀看全文。

「醫在原鄉:1865主題書展」

展出時間: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30日
展出地點: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

展出時間: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1月28日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日然廳
主辦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回本期目次
06

104年Mataisah‧原夢計畫成果發表會暨「我在斐濟有個家」特展

#

地點|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時間|2015年12月12日

圖、文/哈用‧莎碧

「mataisah」一字,源自布農族語。有親友、鄉親的意思,同時也有夢的意思。原住民族委員會自102年開始辦理「Mataisah原夢計畫」支持許多族人出國逐夢。今年度原夢計畫則由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承辦,除了原先的個人組之外,另增設了團體組。今年的主題是南島文化與大洋洲當代議題,團體組的同學前往斐濟群島,以南太平洋大學(USP)為中心,針對大洋洲的歷史、文化、氣候變遷、在地治理的面向進行兩個星期的研究與參訪。

今年的原夢計畫個人組共有13位獲獎者,團體組則有12位。而團體組的同學除了成果發表會的分享之外,還在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舉辦了靜態展,展覽主題是「我在斐濟有個家」。生活即是文化的展現,由於12個同學分別住在六個斐濟不同的寄宿家庭,他們將在寄宿家庭中的體會與感受,融入了展覽的規劃當中。在展覽的開幕式中,同學們分成兩批;一部分人穿上自身的族服,另一部分人則著斐濟的服飾,跳起各自民族的舞蹈,象徵臺灣原住民族與斐濟的文化交流。另外,同學也使用斐濟當地歡迎外賓的儀式—kava(在斐濟稱為yaqona),透過製作kava粉末,放入紗布袋、倒入椰殼碗中,再反覆的搓洗,製作成kava飲用。kava是大洋洲常見的一種卡瓦胡椒,有鎮定安神的作用。而特別的是,斐濟人認為kava是一種有靈性的飲品,製作出來就要喝完,也不能單獨留下kava離開,kava會感到孤單。

接下來開始了今天的成果展,在個人組中,由阿美族創作歌手—舒米恩‧魯碧打頭陣上場。他生長於臺東的都蘭部落,都蘭部落過去曾因日本殖民時期捲入世界戰爭,其中1942至1943年的「高砂義勇隊」有八個梯次曾被送至至新幾內亞、爪哇、斐濟等地。因此舒米恩透過原夢計畫到新幾內亞,用阿美族子孫,也用歌手的身份唱出祖先曾經走過的路,也與當地的音樂展演交流,了解彼此的生活故事。另外,他還到了捷克參加兩年一度的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有趣的是,出身於捷克的著名畫家Gottfried Lindauer(1839-1926)於紐西蘭所繪的毛利族重要畫作,也在今年第一次回到捷克。舒米恩透過南太平洋藝術與歐洲文化藝術交流,看到了社區與文化經營的契機,並將這樣的經驗帶回自己的部落,化為一種行動實踐,舉辦了「阿米斯音樂節」……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福爾摩沙大旅行

本書封面圖福爾摩沙大旅行
劉克襄 著;玉山社,2015

文/蕭如雅

《福爾摩沙大旅行》一書由自然寫作作家劉克襄所著,內容包含九篇外國人走訪十九世紀臺灣的遊記,藉由他們的眼光「以舊觀新」重探當時的臺灣風貌。

這些十九世紀由歐洲遠行來的冒險家身分不盡相同。當中以英國籍為主,常見身分有因公來的領事或海關稅務司、探索自然的研究學家,及走訪臺灣、深入民間傳教的宣教士及攝影師。他們分別是生物學家柯靈烏(C. Collingwood)、地理學會會員畢其禮(M. Beazeley)、博物學家史蒂瑞(J. B. Steere)、領事柯柏希(H. Kopsch)、艾倫(H. J. Allen)、海關稅務司韓威禮(W. Hancock)、英國商人柯勒(A. Corner)和攝影家湯姆生(J. Thomson),傳教士馬偕(G. L. Mackay)醫師和船長巴克斯(B. W. Bax)。

本書分三大部分,北部旅行、南北縱貫旅行和南部旅行各分別三篇。北部多沿當時較開發的基隆河、大漢溪及新店溪為主,南部則環繞在臺南、六龜和打狗之間。縱貫路線則以探究中央群山為目的,北南兩大城市為主要路途的起終。本書作者劉克襄在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上經歷十餘年,利用自身對臺灣鄉野地理的認識及愛好,整合篇文出版成此書……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堅持求勝: 林智勝的棒球人生

本書封面圖 堅持求勝: 林智勝的棒球人生
瞿欣怡 著;大和書報圖書總經銷,2015

文/翁稷安

要構成一篇好的傳記,必須要有好的傳主與傳記作者。這看似常識的道理,卻往往是難以達成的目標。

傳主的好壞並不取決於他的出身和地位,可以是留名世冊的偉人,也可以一般平凡的市井小民,但他人生的諸多事件和曲折,一方面能夠呼應著時代的變化,另一方面能夠觸動人性的共通。傳記作者的良莠並不在文筆的優美或華麗,而是能否掌握傳主人生的「輕重」,在紛陳交雜的回憶中,提煉萃取出一條清晰的故事軸線,達到與大我、小我的交融互動。

為了要描繪和時代大我的關係,好的傳記就必須在兼顧個人獨特的前提下,作為出發,將視野漸次擴大,不顯突兀;為了要在小我層次和讀者產生同理同情的共鳴,就不能一昧歌功頌德或擦脂抹粉,而是如實呈現傳主性格裡的好壞優缺,讓他能呈現凡人的真性情的一面。這些要求看似基本而簡單,實際施行起來就充滿挑戰,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平衡,偏離了預期,成為一本乏味、單一的宣傳小冊。

由瞿欣怡撰寫,以臺灣棒球選手林智勝為對象的傳記——《堅持求勝:林智勝的棒球人生》,絕對是成功的寫作範例……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時代與遭遇:南勢溪流域泰雅部落文化紀錄與硏究

本書封面圖 時代與遭遇:南勢溪流域泰雅部落文化紀錄與硏究
宋神財(Alow.Hola) 編著; 新北市文史學會, 2013

文/廖偉辰

對於烏來,除了纜車以外,對於當地還有什麼印象呢?大家都知道烏來是位於臺北盆地的後花園,也是值得前去探訪的好地方,但由於瞭解不足,往往變得只是走馬看花。因此,最近由新北市文史學會編輯出版的《時代與遭遇》可以說是瞭解烏來最好的指南,本書分為六篇,除了第一篇是對原住民各方面的基本導讀以外;第二篇以降則是以今日烏來區的行政劃分為單位來介紹,特別著重在人文歷史上。

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知道,烏來是泰雅族的聚落,所以今日雖然分為福山、信賢、烏來、孝義、忠治等五個行政里,但它們也各自有原屬於自己的名字,例如信賢里原稱為lahaw,泰雅語原意是「林木茂盛的地方」,當地也是當年從大烏來地區的山林伐木後運往臺北販售的中繼站;孝義里原稱為agyaq,泰雅語原意是「白茅草」,則是泰雅族獵人過去的獵場;忠治里原稱為kayu,泰雅語原意是「頭小肚子大的甕」,是因為樟腦相關產業而開始興盛的聚落;烏來里,相傳是泰雅族人在打獵時,發現當地有熱水自岩隙冒出並且煙霧繚繞,因此大叫kilux-balay,後來縮寫為ugly,漢人轉譯為烏來,泰雅語的原意當中有非常滾燙的意思……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原住民族語E樂園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eb.klokah.tw/
整理:葉怡均

「原住民族語E樂園」主要提供學習原住民語的相關教材與建議,並且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分門別類。該網站將使用者的身分區分為部落耆老、教師或考生、新手以及一般民眾,推薦合適的教材與影音學習資源,提供相關的課程指導,以利達成學習的效果。除此之外,還有提供查詢系統,可以提供既方便又快速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得學習原住民語的資源更加完備。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IAD Press- National Indigenous publishing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iadpress.com/
整理:林恬慈

IAD Press於1970年代早期創立,是非營利原住民組織原住民發展學院(Institute for Aboriginal Development)的出版部門,在澳洲國內與國際享有極高的聲譽,是公認的傑出原住民出版社。IAD Press座落於Arrernte族人的傳統領地Mparntwe(位於愛麗絲泉),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出版澳洲原住民與托雷斯海峽島民作家與藝術家的作品、傳遞澳洲原住民大量且多元的聲音、保存並推動原住民的語言和文化。

IAD Press致力於確保所有出版品代表的都是在地族群的角度,為了確保文化上的誠信,IAD與作者和撰稿人之間有非常頻繁的諮詢過程,出版每一本書時,IAD也會邀請部落或是該語言群的耆老在書裡寫一封信,以證明每一本書的出版都擁有部落的支持,是從該語言族群的立場發聲。在進入出版程序之前,所有出版計畫都會經過原住民管理委員會(Aboriginal Board of Management)的同意,以確認IAD確實遵守部落的諮詢條款。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第3屆MAKAPAH美術獎暨第9屆全國原住民兒童繪畫創作比賽得獎作品展
circle 屏北三鄉在地產業人才升級及培育計畫
circle 《海洋變奏曲》-伊祐噶照的聽海
circle 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
circle 轉譯•轉藝—原住民藝術轉化創意商品巡迴展
circle 鄒吧!走吧!來趟阿里山部落之旅
circle 都歷kaput在跳歌
circle Maataw浮島
circle 現代的你?─新一代原住民藝術家創作聯展
circle 主題書展:醫在原鄉:1865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