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活動預報]

2015.12.22-12.31【經濟學系研討會】

 

2015.12.27(週日)【社會X醫學系學會學術部聯合參訪】走訪樂生

 

2016.06.26-07.03【2016青年精英學者工作坊】

 

2015.12.24(週四)【頤賢講座】

[國際交流]

林惠玲教授受邀擔任亞太創新學會第六屆年會的Keynote Speaker

 

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來訪

[活動報導]

【選前之夜,誰來晚餐?】誰來看顧你我晚年:長照政策的下一步

 

【選前之夜,誰來晚餐?】跫音下的反思:台灣勞工政策現狀與發展

 

【公共事務研究所】專題演講:Social mobility in the UK

 

 國際學生聯誼會

 

【頤賢講座】陳發林教授、林立夫教授

 

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國際法、國際關係與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台大椰林新聞頻道」開播 歡迎更多同學熱情加入

[專題報導]

【社工系】找回與土地的連結:食農社會設計的社區實踐 

[人事動態]

【教師介紹】社會學系 黃克先助理教授

[專班園地]

2015.12.23(週三)【經濟學系在職專班專題演講】

聯絡信箱:
cossnews@ntu.edu.tw


【經濟學系研討會】
12月22日

【全系研討會】

講 題:Network Formation with Local Complements and              Global Substitutes: The Case of R&D Networks
講 者: Chih-Sheng Hsieh(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
時 間: 12月22日(週二) 12:30-13:30
地 點: 社科404
聯絡人:林明仁老師(3366-8404)
承辦助教:陳尚瑜(3366-8445)

 

12月24日

【貨幣總體】

講 題:Equilibrium Dynamics of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under Alternative Financial Constraints
講 者: 陳明郎(中研院經濟所)
時 間:12月24日(週四)13:30-15:00
地 點:社科404
聯絡人:毛慶生老師(3366-8361)
承辦助教:陳尚瑜(3366-8445)

【個體經濟、產業組織與貿易】

講 題:Aging of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講 者: Joshua Goh (NTU-GIMBS 台大腦心所吳恩賜)
時 間:12月24日(週四) 13:30-15:00
地 點:社科401
聯絡人:王道一老師(3366-8411)
承辦助教:楊禮禎(3366-8447)

12月31日

【個體經濟、產業組織與貿易】

講 題:未定
講 者: James Wei Chen (OSU 俄亥俄州立大學陳暐)
時 間:12月31日(週四)13:30-15:00
地 點:社科401
聯絡人:王道一老師(3366-8411)
承辦助教:楊禮禎(3366-8447)<

 


2015年12月27日(週日) 社會X醫學系學會學術部聯合參訪活動─走訪・樂生
 

時 間:12月27日(週日) 14:00-17:00 |13:40 捷運迴龍站 1號出口集合
地 點:樂生療養院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一段50巷2號 )
人數上限:35 (臺大社會系、臺大醫學院同學優先)
主辦單位:臺大社會系系學會學術部、臺大醫學系系學會SCOME
協辦單位:臺大醫學院學生會學術部、臺大醫學系系學會學術部、
                  臺大醫學系系學會SCORP
活動內容:觀看樂生紀錄片、參訪樂生、院民座談
活動費用:完全免費
報名截止日期:12月24日(週四)★線上報名網址
(若提早報名額滿則提早截止,並將截止期限公布於活動專頁。)
  前言:
樂生療養院參訪活動是由台大社會系系學會學術部、臺大醫學系系學會、臺大醫學院學生會聯合舉辦。期望藉由參訪樂生療養院,使參訪者更了解樂生的歷史與相關議題。
 


2016年06月26日【青年精英學者工作坊】Fourth “Young Scholars Workshop” at the CCKF-ERCCT

 

The European Research Center on Contemporary Taiwan at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y Tübingen will hold a workshop for emerging young scholars from June 26st to July 3rd, 2016. This year’s workshop will place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subject: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of 2016 and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in Retrospect”
However, papers on other topics related to Taiwa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are also welcome.
Ph.D. students (3rd year and above) and postdoc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working on academic projects related to Taiwan or China are invited to submit their application.
The workshop will provide young schola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 present their research to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 engage in scholarly exchange on topics related to theory and methodology;
● fine-tun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ir respective research projects;
● get to know Tübingen and its University;
● Take part in our Taiwan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June 26-27)

Ten to twelve young scholars (five-six each from Europe and Taiwan) will be invited to attend. Travel expenses and accommodation will be fully covered by the ERCCT.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workshop, participants will be asked to provide a short paper, which will be published online in our ERCCT Online Paper Series.
Interested students are invited to send their CV and an outline of their research project (5-6 pages) until 30 March, 2016 to:

Stefan Braig, M.A.
ERCCT Managing Director
Mail: stefan.braig@uni-tuebingen.de 


2015年12月24、31日 (週四)

 

【頤賢講座】
臺灣能源的現況與未來

  

第十五週:綜合討論(主持:陳良基或林惠玲)
與談人: 陳發林 林立夫 黃重球
時 間: 2015年12月24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
第十六週:敦品勵學獎學金成果發表
時 間:2015年12月31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TOP

 2015.11.21
林惠玲教授受邀擔任亞太創新學會第六屆年會的Keynote Speaker

 

    亞太創新學會第六屆年會(The 6th Asia-Pacific Innovation Conference)於2015年11月19日~21日在中國大陸浙江大學召開。本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前社會科學院院長林惠玲教授受邀擔任Keynote Speaker。演講題目為:Intangible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在40分鐘的演講中,林教授從實證經濟的角度,探討臺灣無形投資與創新的績效。以計量經濟的方法,分析各種無形投資的投入的影響因素,以及無形投資對產業的的重要性,並與先進國家的無形投資做比較。


2015.12.10
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來訪

    學校社工臺港交流會於12/10舉辦,由臺大社工系主任陳毓文教授開場主持,並由社工系林萬億教授簡報「台灣學生輔導制度的演變」。
林萬億教授,從歷史脈絡介紹臺灣教訓輔三合一的輔導體制,簡述其發展背景、任務指標、主要內涵,與工作職責;再說明當前臺灣校園的輔導體系,如輔導室、輔導教師、專任專業輔導人員的選任原則、規範;更仔細地說明專任專業輔導人員三種配置模式:分區駐校模式、輔諮中心模式,與輔諮中心與駐校並行模式之內涵與優缺點,以及目前專業人力配置、服務模式、區域資源整合和員工權益等困境。林萬億教授接著介紹學校輔導團隊的分工,期待以學校輔導團隊的三師(包括輔導教師、學校心理師、學校社工師)分工模式,透過初級、二級到三級預防工作概念,合作地提供服務對象最完備的服務;之後林萬億教授帶入學生輔導法通過後新局面之議題,說明學校社工發展可能遇到的困境,最後再以Goren(2002)、Garrett(2006),與2012年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所指出學校社工必須強化的價值:能見度、存活力與有價值,以及學校社會工作實服務標準之基本原則:教育與社會改革、社會正義,與三級介入分工,期許學校社工未來之發展。

結束前一小時的簡報後,與會人員們接續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交流,分享實務工作經驗、討論相關議題,堪稱一場學術與實務並進的精彩交流會。

▲TOP

2015.11.23
【選前之夜,誰來晚餐?】誰來看顧你我晚年:長照政策的下一步


    未來長照應該怎麼設計?比較衛福部提出的「長照保險」法案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長照2.0藍圖」,兩個版本都想擴大服務量能,然而,錢從哪裡來,卻有差異。【選前之夜 誰來晚餐】系列講座第一場特別邀請到衛福部李玉春政務次長及台大社工系林萬億教授同台,兩人以精闢的見解,在2016大選前夕,帶領大家更加了解長照政策之規劃及不同之處,使我們對長照不再感到陌生。


 2015.11.25
【選前之夜,誰來晚餐?】跫音下的反思:台灣勞工政策現狀與發展

   【選前之夜,誰來晚餐?】是由台大社會、社工、政治、經濟、法律五系和學生會聯合舉行的一系列總統講座。第三場勞工議題由社會學系主辦,請到了台大社會學系的何明修教授以及政大法律學系的林佳和副教授,為我們分析台灣勞工現狀。

    首先,何明修教授先為我們簡單地描述他對2016大選的觀察,國民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均未提出具體的勞工政策,接著以台灣勞工運動史作為切入點,從體制外到體制內的歷史演變,台灣2008~2015年間的重要勞工議題,像是白領階級組工會,服貿議題涉及許多勞工,然而卻工會沒發聲,變成一個學生議題、程序正義問題,沒有談經濟衝擊。

    而接著林佳和副教授就列舉了八大台灣勞工問題,分別是產業結構變遷與勞動市場影響、非典型勞動的氾濫與分裂傾向、受雇者低薪化與勞動條件惡劣、職業災害率高與社會保險問題、勞工退休年金制度危機與改革、集體勞動關係失衡與工會嬴弱、勞動市場問題族群的結構劣勢以及青年失業與工作微薄化。林佳和教授針對這八大現象一一做出清楚的說明,並且舉了一些例子來幫助聽眾了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最後,聽眾踴躍進行發問,兩問講者也詳盡地做出回應,為這場講座畫下完美的句點。

更為詳盡的文字記錄,將會放在〈理睬:2016大選 X 臺大〉粉絲專業上!


2015.12.03
【公共事務研究所】專題演講:Social mobility in the UK

 

    公共事務研究所於2015年12月3日邀請從英國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Professor Giovanni Razzu,以英國的社會流動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rofessor Razzu首先對於社會流動的定義與類別做了深入淺出的提點,並指出社會流動與貧窮、分配不均等社會問題有密切關聯。接著,他分享自己研究英國社會流動的成果,比較不同時期、不同因素(如家戶收入、父母教育水平、性別、族裔)對於社會流動的影響,最後以英國社會流動性較其他國家稍弱為結論。
    與會同學亦對台灣的現況憂心忡忡,在一個階級不斷再製、傳承的社會中,教育期許帶來平等、流動的目標似乎漸難達成。但演講的結尾處,Professor Razzu仍鼓勵大家,家庭背景的優劣並非唯一決定性因素,還是要不斷努力、精進自我。此次專題演講不僅可讓我們看到英國的社會現況,更讓我們能深刻反思,如何能促進社會流動、讓個人得以透過努力爬上更高的社會階層。


 2015.12.04
國際學生聯誼會

  

    12月4日廣邀社科院國際學生與師長一同參與週五HAPPY HOUR,來自各國的國際學生平時分散各系所難得齊聚一堂,藉此相互交流來台心得,同時也師長們輕鬆聊聊,氣氛歡樂融洽。社科院未來會舉辦更多國際學生交流的活動,有興趣參與的同學請多多留意社科院公佈欄及網頁活動訊息。


2015.12.03
【頤賢講座】建立低碳臺灣的四個要素 - 陳發林教授

     現今全球所面臨的能源問題,並非石化燃料供給的不足,而是來自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衝擊。陳教授在演講中提到,台灣每人每年的排碳量大約是 12 噸左右, 超過 IPCC 規定每人每年 5 噸的標準許多。目前世界各國已經開始關注減碳議題,一旦歐美等大國做出減碳的相關協議,勢必會對台灣的貿易與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陳教授指出,已開發國家大多有目標明確的能源政策,像美國以能源獨立為目標,因此美國發展出先進的能源開採技術;日本缺乏天然資源,所以採取節能政策,開發出許多節能技術;德國則是專注於發展再生能源。他認為台灣目前雖然缺乏明確的能源政策,但是以低碳為目標則大有可為。關於減低碳排放的方法,陳教授認為可以從電力、交通低碳化與提升住商能源效率來著手。其中,關於電力低碳化的部分,他提到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離岸風力與太陽能是目前台灣能夠應用且具有潛力的方法。


2015.12.10
【頤賢講座】21世紀台灣邁入再生能源世代之芻議 - 林立夫教授

        延續上週陳發林教授能源低碳化的概念,林立夫教授提到三種低碳的能源型態: 潔淨化石能源、再生能源與核能。其中德國已經以發展再生能源訂定長遠的國家政策,再生能源已經慢慢取代德國現有的發電模式;法國則是目前核能發電占比最大的國家。

   林教授認為能源轉型,除了政府執行的決心外,創造新形態的產業模式與增加就業機會也是相當關鍵的因素。他提到德國在訂定發展再生能源政策後,電價翻漲, 但是民眾仍然願意將選票投給執政黨,繼續執行這項政策。原因就在於,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已經創造出新興產業以及就業市場,已經改變了德國原有的生活型態。

    潔淨化石能源與再生能源 (風力、太陽能) 是林教授認為台灣最有可能發展的低碳能源。由於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已經是發展許久的成熟技術,台灣恰好有擁有執行 CCS 最關鍵的儲存地點。另一方面,佔台灣將近八成發電量的火力發電,有相當大比例是以燃燒煤炭與天然氣為主,但天然氣的價格比起煤炭昂貴許多。若能以煤炭發電輔以 CCS 與煤炭氣化技術,再將氣化的天然氣用在燃氣發電,將可降低目前的發電成本。


2015.12.04
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國際法、國際關係與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由中國大陸研究中心與本校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本院國家發展研究所、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全球化與和平研究中心共同辦理一系列「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國際法、國際關係與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於104年12月4日下午假台大社科院713討論室辦理第五場工作坊,由本中心蔡季廷執行長擔任主持人,邀請金門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俞劍鴻 所長以"The Chinese Historic Waters Qua Exceptional Regim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One-dot Theory Interpretation"為主題發表及分享,並邀請金門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侯廣豪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

    12月9日第六場工作坊,邀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劉必榮教授擔任主持人,邀請本校國家發展研究所周嘉辰助理教授以"海絲或南海:中國外交政策的國內政治經濟邏輯"為主題發表及分享,並由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湯智貿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


2015.12.09
「台大椰林新聞頻道」開播 歡迎更多同學熱情加入

    因應「自媒體」媒體時代的來臨,台灣大學由多媒體中心製播的網路影音新聞平台「台大椰林新聞」正式上線。
長久以來社會各界對台大有深切期盼。台大多媒體中心成立椰林新聞頻道,透過影像、多媒體圖表與動畫、圖片以及文字等多媒體報導方式,不僅關心校園事務,同時更期許自己善盡社會關懷,成為有影響力的媒體平台。
    第一集內容,選在新落成的社科院圖書館噴水池廣場,以外景錄製方式,報導近期校園議題,包含台大優秀青年獎得主致力推廣無障礙環境、畢業季來臨,幽默攝影師廖桑如何靠獨門絕技捕獲台大師生笑容、還有近來深受關注的大數據,透過五張圖表和大數據新聞了帶您了解台灣外籍配偶現況。
    目前「台大椰林新聞」從主持人、記者、編輯,都由校內師生擔綱負責,期盼讓新聞所、生傳所,以及更多台大各系所有興趣的同學都能擁有影像新聞學習與發揮空間。台大椰林新聞未來也將與紐約時報資深影像記者合辦影像新聞工作坊、企劃影像新聞比賽、海選主持人、校園人物專訪、台大學子與社會各界領袖對談等等活動,讓頻道內容更加豐富。

歡迎全校師生們共同關心,並且成為椰林新聞頻道的一份子。

▲TOP


◎陳羿潔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課程助教

【社工系】找回與土地的連結:食農社會設計的社區實踐

                                              

我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為何? 我們怎麼去對待這片土地?
台大社工系畢業的彭正龍,選擇清華大學繼續攻讀研究所,目的即是為了回到他的家鄉-新竹做事,兼具國小專案教師、社區工作者以及研究生的多重身分,彭正龍帶領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社區中實踐的食農社會設計。 

土地與我們:從學生與農田的故事談起
「老師給你一塊地,你想要做什麼,你自己決定!」
「我要鋤頭。」
「老師給你鋤頭是因為我相信你。」
    一個總是在教室裡坐不住,揚言要用美工刀傷害同學的小男孩,跟著彭正龍在田地裡完整地上完一堂課……
    其實,在現在的教育體系或是既有體制中,我們會挑選人,不會給很多人機會,很多課業表現不佳的孩子,因此被排擠到體制的邊緣;然而,土地可以涵納每一個孩子,只要好好種田、鋤草、澆水,好好去對待那塊土地,它都會給予豐碩的回報。教育體制會放棄人,但土地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當彭正龍看見這群孩子進學校第一件事是衝向土地,他發現土地有溫度,且是很直接、感官的,更是與生活扣連的,這就是他成立沺源青工作室以及做食農教育很重要的原因。
    現在,當我們成績表現好、工作成就高,似乎就被推得離土地越來越遠。彭正龍選擇回到家鄉做事,重新找回自己與土地的連結,並拉近土地與人們之間的距離。

選擇的社會情境:地主面對都市計畫 孩子去柑仔店買晚餐
    土地,面臨兩股步步進逼的力量,一個是環境汙染,另一個是不斷擴張的都市化,當這些污染與開發的力量一步步逼近,壓迫這些都會邊緣,未來這片土地將何去何從?
    彭正龍提到社區居民面對都市計畫,明知道會對土地造成什麼傷害,卻還是支持;上過食農教育的孩子到了柑仔店,仍然買著五顏六色但沒什麼營養的糖果,為什麼?因為他們別無選擇,換句話說,只能從有限的選擇中挑比較好的。這個孩子手中只有一個十元銅板,卻要買三天的晚餐,與其買一個麵包吃掉再餓三天,他選擇買一包糖果並將其分成三份來享受;那麼,地方居民在面對土地徵收時,他面對選擇的社會情境是什麼?
    彭正龍談到國家與市場兩股力量,國家、企業和市場幾乎主宰了全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秩序,而行動者在體系中的選擇,於是遊走到體系比較有實力的那一端,農民也不例外。簡單來說,地方居民為了生存,別無選擇,只能往這兩股力量靠攏。在這樣的脈絡下談社會設計,我們要問的是:「有沒有更合適的選擇?」甚至是「更好的選擇在哪裡?」

社區實踐: 透過社會設計,推動食農社會創新
    彭正龍的理念很簡單,他看到食農問題、土地徵收問題以及孩子晚餐沒有著落的問題,於是希望創造一個體系,去跟現在的工業化系統抗衡,將那些被壓迫的人從偏狹的體系中迎接回來。具體而言,不只是讓孩子們買得起晚餐,還要讓他們覺得好吃、好玩,不再屬於是被壓迫的一員,這是他透過「社會設計」所推動的「社會創新」。
   究竟彭正龍所謂的「社會設計」是什麼呢?他從「方法」與「機制」談起。方法上,他將「創客」的概念拉進來,認為學校教育如果只停留在理論的階段,沒有辦法跟孩子實際的生活作連結,因此另一個重要面向是生活實踐。彭正龍提到讓孩子們用身邊的資源蓋一座窯,並吃自己做的菜,而這群孩子所展現出的潛能與力量,令人嘆為觀止。簡單來說,就是以「食農創客」為方法,回歸生活者獨特的「土地到餐桌」經驗,連結在地資源與技術分享,動手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機制部分,彭正龍提到設計機制的必要性,讓這樣的理念可以延續下去,並找到可以跟社區居民一起工作的方法。他提出需求調查(discover)、定義問題(define)、設計發想(develop)、原型實踐(deliver)四步驟。從共同經驗中提出具有創新意涵的農村問題,進而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進行創意發想,最後,將創新的點子進行社會設計,提出完整的原型物件和機制。

跨域交流:勞動加實作 跨域共創需要共同經驗的基礎
    彭正龍在社區中實踐的食農社會設計,讓外地人來到社區進行社會實踐,並帶進不同領域的交流,刺激社會創新。他笑著說到:「不只是讓外面的人來打工換宿,我們跟打工換宿不一樣,讓外面的人來這邊,進行農村的實作,從中用不同領域的背景跟知識,去找出解決農村問題的機會,這是我們的社會設計!」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這門課的成員以社工系大三學生為主,五或六人的小組裡有一位以上的他校、他系或雙修學生,期望帶入不同領域的思考和經驗。除了結合閱讀文本內容及案例的討論,重頭戲是十二月中要交的社區方案計劃,小組必須針對成員都有感覺也關心的台大生活圈來設計一個方案,目標可以是解決共同的問題和需求,或是發展有形無形的優勢和資產。這部分實作讓幾個組別陷入困境,因為涉及實體場域和集體創作,成員各自表述、互不相讓而原地打轉,或是一開始沒說出自己關心的是什麼、到規劃作法時發現無法同意,需要克服理解他人與自我表達的重重挑戰,才能提出一個「社區的」方案。初選通過的社區方案將在12月25日上午發表,現場會邀請有實務經驗的業師給予意見,歡迎有興趣的人到社會社工系館211教室一起參加。

【教師介紹】社會學系 黃克先助理教授

 

學歷
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

經歷
德國Max-Planck-Institute宗教多元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2013-2014)

研究領域
全球化與宗教網絡、日常生活與聖俗劃界、政教關係、當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助人行為與專業

 自我介紹

    我來自台灣台南的小鎮,有幸進入台大社會系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求學,在學風自由、著重社會參與及反思的氛圍裡,培養出對學術工作的興趣及熱情,同時累積了豐富的學術勞動實做及田野經驗;這段期間,研究的焦點皆放在台灣基督教的政教關係及發展的分析上。在服役期間,接觸到社會工作及行政的實務,因此對助人行為與專業化過程產生興趣,撰寫過關於外籍配偶及街友的論文。

    負笈美國攻讀博士後,繼續在宗教社會學的領域上耕耘,但將目光放至文革後興起宗教熱的中國,以跨足十幾省、歷時半年以上的田野觀察,分析後毛時代在全球化的動力驅使下,持續變化的政教關係及基督教理性化的過程,並強調台灣宗教菁英在其中扮演的中介角色。在德國進行博士後研究期間,更進一步聚焦在基督徒大學生及專業人士如何帶動宗教轉型,中國特殊的政教關係又如何限制或形塑該過程。未來將帶入台灣做比較分析,期待與立基在歐美經驗的學術典範做更深入的對話。

▲TOP

2015年12月23日【經濟學系在職專班專題演講】
【在職專班專題演講】

講 題:未定
講 者: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公司)
時 間:12月23日(週三)19:00-21:20
地 點:普通103
聯絡人:毛慶生老師(3366-8361)
承辦助教:張嘉凌(3366-8440)

本院經濟系、政治系、國發所皆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專班學員為來自政府單位及社會各界的菁英,社科通訊特別設立專班園地,除了介紹專班的招生及課程訊息之外,也希望能報導專班的活動、介紹學員、促進學員與在校生的互動,歡迎專班學員踴躍投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