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84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裝飾線圖檔
新進館藏標題圖檔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掇拾原典 ‧ 還原歷史

content-1-1-img

臺灣原住民族存在於臺灣已有千年歷史,臺灣史上歷來各殖民政權之開墾、殖民與鎮壓等過程,原住民族皆參與其中,即使是在現今多元文化並存的臺灣,相較於漢民族,原住民族依舊是屬於相對弱勢的一群。而近日吵得沸沸揚揚的課綱微調案,讓人再度關注所謂的「臺灣史」究竟該以何種史觀來執筆才能最接近事實不致偏頗。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至二次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些主政者總是以自身的視角描寫與原住民族的互動,「開山撫番」成了理所當然的同化武器。但從原住民族的史觀看來,這些歷史事實則描述著他們如何被欺騙與迫害,土地與生存空間如何被侵占與壓縮。

今年,原住民運動已邁入第30個年頭,原圖中心特別企劃了「掇拾原典,還原歷史」主題書展,旨在以原住民族的觀點,重新探索臺灣近代史上,以原住民族為主角的重大歷史事件:從清朝年間的牡丹社事件、加禮宛事件及大港口事件,到日治時期的人止關事件、七腳川事件、大分事件與相關著作最多的霧社事件等。這些事件嚴重改變了原住民族部落原本自治的政治文化生態,原住民族的武器與階級,代表驍勇善戰形象的服飾也漸漸被卸除。且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自清代後期至二次戰後這段期間,臺灣島上所發生跟原住民族有關的重要大小戰役吧!

點此觀看全文。

展出時間:2015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05
06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民族學特展
走過Gaya、看見彩虹橋──賽德克族

#

文/游凱婷
圖/臺大人類學博物館Facebook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於2015年10月16日下午二點舉行《走過Gaya、看見彩虹橋─賽德克族》開幕式,臺大人類學系特別邀請賽德克部落族人呈現平常難得一見的文化展演。部落耆老先以酒水祭告神靈,為此次特展揭開序幕,接著由獵人帶來架設陷阱與射箭的演出,箭無虛發,氣勢驚人。賽德克族傳統文化藝術團則帶來精彩的祭典歌舞表演,舞蹈告一段落後,更邀請現場的朋友一起同樂,大家圍成一大圈唱唱跳跳,熱鬧極了!

隨後請臺大人類學系系主任林瑋嬪教授、歷史系周婉窈教授與原民會前副主委洪良全先生為開幕式進行致詞,並由本次展覽的部落策展人伊婉貝林帶領深度導覽。本次特展所展出的主題包含:傳統家屋、編織、狩獵、年祭、樂舞和有機農業等主題。

本次特展展期至11月30日,想更了解賽德克族的文化與精神,敬請把握展出時間,到臺大人類學博物館二樓特展室一探究竟!

點此觀看全文。

展覽資訊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二樓特展室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訊
展覽時間:2015/10/16-2015/11/30,10:00-16:00(每週二休館)

 

05
06

臺博館特展
榮耀祖紋 來義鄉排灣手文展

#

圖、文/Cihek Sin

在2013年統計的屏東縣現存34位手文耆老中,來義鄉就有20位,將近佔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數,可謂排灣手文耆老的「故鄉」。排灣族的刺文傳統,’iveci’e(發音:依福吉),也就是文身與文手的排灣族語,依循刺文的傳統,男子會刺在身體上半身的胸、背與手臂,女子則刺在雙手背上。一位排灣青年笑說:「男生就是袖套,女生就是手套。」如此美麗又莊重的紋路細細地繡在皮膚上,如排灣的服飾與木雕上的圖案一樣,是一種身份與階級權力的象徵,反映著排灣族社會組織的階序分明。

陳文山為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的駐館規劃員,因在一次的機緣下,發現了來義鄉這份得天獨厚,卻逐漸凋零的傳統刺文文化,於是徵集鄉內有心的族人,遍訪來義鄉擁有手文的vuvu(耆老),進行田調訪談及攝影紀錄。2013年時,曾在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推出特展。

今年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館)與屏東來義鄉公所(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合作策展,將陳文山尋根祖紋的故事經重新整理後,於臺博館推行「榮耀祖紋 來義鄉排灣手文展」之特展,10月5日時更舉辦該展之開幕儀式,邀請各界共同欣賞及認識排灣族手文文化。

點此觀看全文。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二樓兩側走廊展區
展覽時間:2015/10/06~2015/12/06,09:30-17:00(每週一休館)

 

05
06

Va’ay:第六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

#

圖、文/林恬慈

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持、山海文化雜誌社舉辦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今年移師臺灣文學重鎮——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在開幕式中,臺灣文學館陳益源館長提到,原住民文學會是臺灣文學館近年的發展軸心之一,並舉不久前至臺灣史前文化館參訪以及此次的文學論壇為例,肯定臺灣文學館拓展、發揚原住民文學的主動性。參與開幕式的原民會副主委陳張培倫也補充,過去的原住民書寫大多都是以他者的角度觀看,希望原住民文學可以發揮文字軟性的力量,影響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的瞭解,另外也很期待有一天能有一本臺灣原住民族史的專門教科書問世,讓大家有更全面的管道,而非只是現有的研究專書去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而臺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汪志敏主委這次也應邀出席,並回應主持人巴代對於西拉雅文學的期待,表示臺南市目前正大力推動西拉雅族群的正名與文化復振,也很期待可以看見平埔族文學將來能與論壇有更多連結、互動。

(一)年輕世代原住民文學的研究與觀察。

第一天的場次由靜宜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敬介主持,兩位博士研究生開場,發表他們正在進行的原住民族相關研究。政大台文所博士生許雅筑藉由大量史料閱讀,分析二二八事件鄒族受難菁英矢多一生(高一生)的思想,並指出矢多一生接受了相當日化的高等教育,相對於其他人的武力反動或改革,實行的是在現有體制內推動民族自治的理想;而他因為提倡泛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意識受國民政府質疑,成為時代的變遷下的犧牲者……。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獅鄉.情 : 獅子鄉排灣族古文物返鄉特展圖錄

本書封面圖獅鄉.情 : 獅子鄉排灣族古文物返鄉特展圖錄
孔朝等 著;國立臺灣博物館,2014

文/廖偉辰

《獅鄉.情》為國立臺灣博物館於2012年與2013年兩次和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館合作,將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與獅子鄉相關文物,兩次返鄉展覽的籌辦過程及相關圖錄。展覽內容總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與本次展覽活動相關人員的對此次展覽的回顧與展望;第二大部分則是與本次展覽相關的圖錄和解說。

第一大部分是與本次展覽活動相關人員的對此次展覽的回顧與展望,其中又可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個部分是獅子鄉楓林國小校長潘正憲則從教育與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這兩次的展覽,他以為讓孩子了解各種不同族群文化的內容,除了可以鞏固孩子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外,也可發展孩子自動學習以及對社會貢獻的信心與態度。因此民族文化的傳承就變得十分重要,透過這兩次的展覽,獅子鄉等地的孩子學習到前人的智慧和生活經驗,而孩子對這兩次展覽展現主動學習的高度興趣,可以開啓孩子認同的廣度與自信的高度,進一步回饋到部落……。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好人總是自己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本書封面圖 好人總是自己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強納森.海德特 著,姚怡平譯;網路與書,2015

文/翁稷安

本書作者Jonathan Haidt以學術自傳的形式,討論他在道德心理學上的闡發,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有著不同於學術書或教科書的趣味,可以看到一位初入新興領域,一知半解的年輕研究者,怎麼樣一點一滴形塑自己的觀點和理論,經由實務的研究和實驗,不斷的轉變與修正,不僅為該學門提出了新穎的詮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價值傾向及看待人事物的方式。

然而,容易閱讀並不表示這本書沒有嚴肅的訴求,事實上這本書所論的道德心理學,及作者所提出的見解,觸及人性最核心的本質,乃至人類社會和歷史所推動開展的方式。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分別展示了道德心理學三項重要原理,並對應著三種不同的隱喻。第一部分為「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意即在道德的判斷上,直覺其實先行,幾乎是即刻產生,在直覺的前提下關於道德的推理才後續補上,道德的推論是事後快速的建構,來合理化直覺判斷的策略技巧。核心的隱喻為「心智一分為二,如同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騎象人的工作就是服侍大象」……。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辭職旅行的意義──拉丁美洲的感動;讓自己進化成更好的人

本書封面圖 辭職旅行的意義──拉丁美洲的感動;讓自己進化成更好的人
上田莉棋 著;啟動文化出版,大雁文化發行,2015
文/蕭如雅

本書作者是半台半日,從小生長在香港的旅遊記者。

本書內容是她對一陳不變的工作生活倦怠後,想以旅遊改變自己,去尋找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於是她以背包客的形式踏出「舒適圈」,走向未知世界的紀錄。旅遊路線是在西班牙學習完語言後,開始遊訪說西語的中南美,包含厄瓜多、祕魯、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古巴、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及墨西哥共八國。

書中她的遊記豐富多彩,佐以照片展現特殊民情,文以國家分為八大章,每章皆有少至五篇,多到數十的短篇旅遊記事。旅行時作者以學生或機構義工身分融入當地,在每處居住時間約數周以上,因此不論是國家地理環境、人文國情描述,還是其他作者個別遇見的人、看見的風景,其撰寫角度都比一般觀光客更深入。文字中充滿與人景相處後的真實撼動,有時是驚奇開心,也有誤解和危機的場面。

對於書中的旅遊地──中南美,作者環繞著幾個主題書寫,有珍貴森林、海岸天然景觀、野生昆蟲動物等,還有不能被遺忘的古老歷史遺跡,以及和寄宿家庭家人的相處紀錄。主人們提供第一手當地資訊給作者,也許他們物質不富裕,卻對外人照顧有加,這是作者旅行中樂趣之一,認識新朋友,也看見新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澳洲原住民與托雷斯海峽島民應用技術中心
CAT, Centre for Appropriate Technology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cat.org.au/
整理/林恬慈

當有足夠的需求、技術與經費可支持供水設施、能源供應、房屋設施、運輸通訊等基本社群生活建設,就能增進經濟發展機會。澳洲偏遠地區的土地廣袤,居住人口少且分散,具離有資源與服務的地方遙遠,因此需要在當地打造量身訂作的管道,提供技術支援和工作技能,以提升在地的經濟發展。

CAT就是一間非營利的澳洲原住民與托勒斯海峽島民公司,它們和澳洲中部與北部的部落、組織、地方政府和民營公司合作,並提供民眾問題導向的解決方法,重新規劃工作進行的方式和進行該工作所需的職業訓練,以提高各計畫中原住民與托雷斯海峽島民的受雇率。

CAT相信有經費與資源學習並可應用於職場的工作技術是刺激企業、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以及改善部落健康與福利的關鍵。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 帛琉音樂數位典藏計畫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palau/
整理/曾薔

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民族音樂研究所的專業背景,結合音樂數位典藏技術與民族音樂專業人才,與世界知名民族音樂學者山口修教授合作,同時與帛琉文化部、帛琉國家博物館及當地文史工作者密切交流。以臺灣為中心,帛琉為出發點,透過國際交流合作,建構「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使台灣成為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點此觀看全文。

05
10
circle 2015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
circle 第八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暨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circle 為名而戰--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正名特展
circle 2014年沉浸式族語學習體驗營活動
circle 部落工作假期
circle 「織‧依娜的生命之歌」文物織品特展
circle 104年度部落心旅行自強號列車彩繪
circle 溫暖薪原素--漂流木創意燈飾展
circle 永恆的妮雅廬
circle 2015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展--秋之憩
circle 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文展
05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