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82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裝飾線圖檔
新進館藏標題圖檔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掇拾原典 ‧ 還原歷史

content-1-1-img

臺灣原住民族存在於臺灣已有千年歷史,臺灣史上歷來各殖民政權之開墾、殖民與鎮壓等過程,原住民族皆參與其中,即使是在現今多元文化並存的臺灣,相較於漢民族,原住民族依舊是屬於相對弱勢的一群。而近日吵得沸沸揚揚的課綱微調案,讓人再度關注所謂的「臺灣史」究竟該以何種史觀來執筆才能最接近事實不致偏頗。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至二次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些主政者總是以自身的視角描寫與原住民族的互動,「開山撫番」成了理所當然的同化武器。但從原住民族的史觀看來,這些歷史事實則描述著他們如何被欺騙與迫害,土地與生存空間如何被侵占與壓縮。

今年,原住民運動已邁入第30個年頭,原圖中心特別企劃了「掇拾原典,還原歷史」主題書展,旨在以原住民族的觀點,重新探索臺灣近代史上,以原住民族為主角的重大歷史事件:從清朝年間的牡丹社事件、加禮宛事件及大港口事件,到日治時期的人止關事件、七腳川事件、大分事件與相關著作最多的霧社事件等。這些事件嚴重改變了原住民族部落原本自治的政治文化生態,原住民族的武器與階級,代表驍勇善戰形象的服飾也漸漸被卸除。且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自清代後期至二次戰後這段期間,臺灣島上所發生跟原住民族有關的重要大小戰役吧!

點此觀看全文。

展出時間:2015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05
06

I Lisin Ko Tafalong
太巴塱部落豐年祭

#

圖、文/Cihek Sin

Ilisin為阿美族語豐年祭之意,每年最重要的祭典。阿美族語「i」有「在」的意思,而「lisin」是「祭祀」、「儀式」的意思,因此「ilisin」有「正在進行祭祀、儀式」的含義,通常字首以大寫Ilisin來專指這個每年最重要的年祭,對於族人來說是個非常嚴肅的祭祀活動,且在Ilisin期間是禁止吃魚及水產類食物,因魚有魚腥味,會使祖靈因魚腥味而離開。

Tafalong(太巴塱)部落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境內,為花蓮溪與馬太鞍溪所沖積的平原,行政區域包括有東富、西富、南富與北富四個村,又稱為「富田地區」,主要是希望這裡「稻作富饒」。Tafalong部落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說法是阿美族人由Cirangasan(現豐濱鄉里牙津山)下山後建社,以阿美族語稱「下山」為Masofolong,後人訛其音為Tafalong。另一說法則是主要取自阿美族語中「白螃蟹」(Afalong)之意,早期在Ilisin過後都會到河邊去抓魚,據說有一年剛好三、四個月都沒有下雨,河水乾枯,魚群死亡,那時只抓到白色的螃蟹,而這些螃蟹都是靠近河邊濕地挖洞穴居住,且體質上十分耐旱,因此沒有滅種,族人便將該地取名為「Afalong」,日本人依音翻成「Tafalong 太巴塱」。

大約600多年前,阿美族先民從豐濱鄉大港口上岸,部分族人越過東部海岸山脈,到現在部落北方約5公里處的Saksakay舊部落(今東富村11鄰附近)落腳,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才向西拓展,也就是現在的部落發展,Tafalong為花蓮縣境最大的阿美族部落,也可以說是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之一,人口約有4,000人……

點此觀看全文。

05
06

原住民兒童文學研討會

#

圖、文/游凱婷

2015原住民兒童文學研討會原訂於2015年8月8、9日在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淑真講堂舉行,適逢颱風來襲,順延一週改至8月15、16日同一地點舉行,二日的議程包括三場論文發表會與二場主題演講,希望藉由不同面向的主題討論,為原住民兒童文學開創嶄新的視野。首先由臺東大學音樂系薩克斯風快閃團帶來的「來去臺東」等曲目的演奏座為開場,以輕快悠揚的旋律讓全場與會者感受到臺東才有的熱鬧氛圍。

第一場論文發表主題為「原住民兒童文學中的圖像與影像」,主持人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冠君老師,由擔任童書編輯多年的陳玉金老師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藍劍虹老師做綜合評論,本場論文發表共有四篇講題:第一篇為高旋淨的書面發表〈布農族主題繪本研究──以《布農族‧法莉絲Bunun‧Valis》為例〉,探討《布農族‧法莉絲Bunun‧Valis》系列繪本之作者田知學如何透過語言、圖像,將族群文化展現其中,並探究臺灣目前以布農族為主題之繪本出版現況,及其涵蓋之文化主題與未來發展。第二篇為林羿均的〈談原住民自我書寫兒童圖畫書中的文化風貌—─以《母親,她束腰》等五本圖畫書為例〉,作者挑選五本作者、繪者具有原住民身分的圖畫書,觀察作品中透過身分、題材、語言和圖像中所呈現的原住民意識,以承先啟後的尋根和傳承原住民文化的教育目的,總結原住民作者創作兒童圖畫書的意義……

點此觀看全文。

05
06

世紀風情──重塑平埔族先民社群樣貌

#

主講:謝英宗先生

文/廖偉辰

臺灣博物館從今年3月24日開始,舉辦名為「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而在8月22日,由該館展示企劃組副研究員謝英宗先生以「世紀風情—重塑平埔先民社群樣貌」為題,分享在過去兩年,臺灣博物館如何透過文字與圖像史料,試圖再現清初平埔族群的生活身影。

謝先生首先指出,近年來與數位科技的結合,使得以往只能靜態展出的文物有了不同的變化,這同時也是博物館展覽時的一個新方向。於是,臺灣博物館嘗試運用數位科技,以《康熙臺灣輿圖》為主體,結合其他文字與圖像史料,運用動畫的方式,重現臺灣早期平埔族群各方面的生活風俗。

平埔族群,過去稱為平埔族、平埔仔或平埔番,從字面意義來看,「平埔」指的是遠離水域的陸地,而「族」指的是特定人群。於是,平埔族可以說是居住在陸地的一群特定人群的泛稱,後來發現平埔族並非單一民族的集合,於是現在改稱為「平埔族群」。自從伊能嘉矩嘗試對 「平埔族群」加以分類以來,學者對平埔族群的分類相當不一致,有的分為七族十四支,也有分為八族、九族、十族、十二族。對於各式各樣眾說紛紜的分類,更增添平埔族群神祕的色彩……

點此觀看全文。

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點我觀看更多資訊
展覽時間:2015/3/24 ~ 2015/11/1(臺博館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17:00)
展覽地點:臺博館本館 一樓101展室 一樓102展室
05
08

【圖書】沙郡年記: 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

本書封面圖沙郡年記: 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
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著,吳美真譯
天下遠見,2005

文/廖偉辰

《沙郡年記》為李奧帕德的隨筆散文集,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觀察沙郡一年四季大自然之後所寫下的隨筆札記;第二部分是作者前往各地時,對於當地的所見所思;第三部分是作者綜合在沙郡的經驗和在各地旅行之後的反思;第四部分則是作者提出究竟人和大自然之間該以什麼樣的關係相處這一問題。

第一個部分是作者觀察沙郡一年四季大自然之後所寫下的隨筆札記。雖然人們總說一年四季來去匆匆不留下一片雲彩,但是透過作者的敏銳的觀察,即使是極其平凡一年,各種生物和地景上都有著極為豐富的變化,例如在〈三月〉中:「一隻燕子造就不了一個夏天,但是當一群雁衝破三月雪融的陰鬱時,春天就降臨了。」所以,「若你慢步時能仰望天空的雁影,或豎耳傾聽雁鳴,三月的清晨一點也不單調無趣。」而在〈四月〉中:「春天的大水不只為我們帶來刺激的冒險,也為我們帶來各種從上游農場飄流而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因此,「河水高漲時,河岸總是多了幾本新書。」如同作者所說的,大自然如同「一座圖書館」,有些人會得到睿智的思考,有些人只是匆匆路過,端看人們如何感知他們……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

本書封面圖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
羅悅全主編;遠足文化,2015

文/翁稷安

策展是近日臺灣的熱門議題,隨著相關論述的陸續出版,策展人透過展覽規劃的方式進行觀點的述說,已成為專業的領域。其中由MoNTUE北師美術館及立方計劃空間聯合主辦的「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 ,及其所延伸出版的同名專著,無疑是成功的範例,不僅是概括展示或呈現的範疇,更是對於戰後臺灣音樂(或本書用語「聲響文化」)發展的深入學術剖析,特別是那些非主流的樂音,以及生成這些樂音背後的時代因素。內容上包含著史料的搜集與專業的論述,在書寫的篇幅上雖仍多少受限於展覽的形式,廣度和深度卻完全不輸任何專業的學術論文,這也使得這次展覽和本書超越了展示或描述的層次,深入探索和挖掘那並未久逝的過去。

日後任何人想要對戰後臺灣音樂的進行回顧或分析,這次的展覽都將是臺灣音樂史上的重大事件,而本書則是一定要參考、不容迴避的起點……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意義的追尋 :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

本書封面圖 意義的追尋 : 族群、文化、語言教育
顏淑惠著;臺北市:臺北藝術大學,2014
文 / 盧育嫺

語言與文化是族群存續的根本,是個人認同的識別。居住在都市的原住民們當更能體會此意,每當回鄉時,進入部落最關鍵的鑰匙,不是其它,而是「族語」。 《意義的追尋:族群、文化、語言教育》作者顏淑惠教授是一位阿美族媳婦,身為漢人的她,與自幼居於臺北的阿美族丈夫同樣不擅阿美族語,每次豐年祭回鄉,便有難以融入的尷尬。公公則完全相反,雖然長居臺北,但做為部落長老,公公只要回到臺東,平日蟄居臺北的鬱悶便瞬間轉為怡然自得、雀躍歡欣。

上一代和自己這一代的經驗,讓育有兩名幼子的顏教授感慨道:「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永遠快樂地說:『我是阿美族』。」她談到自己的孩子很喜歡在幼稚園活動中,穿上婆婆做的阿美族綁腿褲、背著情人袋去學校展示,而其他小朋友也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因此二個孩子總是很自豪地說『我是阿美族』,多希望孩子們即使長大也能如此堅定自信。但現實的問題是,都市的原住民認同仍有許多令人擔憂的不確定性,她說:「如果我沒有做什麼,孩子就只是具有原住民血統的漢人,當他們長大時,又將落入文化、語言、認同迷失的循環。」

在身歷都市原住民老、中、青三代的族群認同難題後,顏淑惠從自己的家庭經驗出發,想以自己的教育專業,創造出一條順暢的認同大道。她認為能夠流利地講族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從語言教育入手,她開始研究臺灣的族群語言教育政策,並且訪問了八位族語老師,研究他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實際困難並提出建議……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Barani : Sydney's Aboriginal History 雪梨的原住民史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cityofsydney.nsw.gov.au/barani/
整理/林恬慈

Barani在雪梨地區的原住民語中是「昨日」的意思。

Barani 網站提供了在雪梨地方轄區中,與雪梨和托勒斯海峽部落相關的人物、地點和事件的歷史。

原住民族一直與雪梨有密切的關聯,Barani網站試著呈現他們之間的連結,還有原住民的文化與歷史。雖然目前網站只更新到2013年,但是友善、互動性高的網路介面和豐富的內容,是了解澳洲雪梨原住民歷史的實用資源。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台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數位典藏知識網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210.241.123.26/dispPageBox/SNHP.aspx?ddsPageID=HP
整理/曾薔

為保存與推廣臺灣原住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之歷程與成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現為科技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以及原住民族委員會與眾多政府單位、學術機構、部落社群,均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數位典藏」工作,針對臺灣原住民族豐碩的文化與傳統,典藏相關各式文化的呈現,以及社會與文化生活內容的寶貴記錄。

點此觀看全文。

05
10
circle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說明會
circle 坎寧路-澳洲當代原住民藝術展
circle 2015東海岸手創市集
circle 藝樹的呢喃-全國原住民木雕競賽優選作品獅子鄉特展
circle 噯莎~普利瑪!查瓦克部落藝術文化特展
circle 感恩心、一世情:達悟族瑞士返航文物特展
circle 布農族傳統與現代編織特展
circle 為名而戰─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正名特展
circle 「織‧依娜的生命之歌」文物織品特展
circle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circle 部落行銷「Ciao!部落!」半年度特展
05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