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 《臺大歷史學報》第55期出版
  .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Teaching Positions Available
  . 104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書  介] . 《蠶化絲不盡──曾祥和教授文集》出版
[專題報導] . 何幸真、羅皓星、陳無邪、徐柏涵、游翠卉/日治以來宜蘭碧霞宮在地關係的變遷
[校園活動] . Carlo Ginzburg 研習工作坊
  . 臺大出版中心:「作為行動的法學」系列講座
  . 行動資料庫,研究零時差──電子資料庫 APP 系統上線!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臺大歷史學報》第55期出版

  • 研究所同學欲申領《臺大歷史學報》者,請洽學報工作室。大學部同學欲閱覽學報全文,請上系網頁「臺大歷史學報」(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c_pub_journal.htm)下載。若需參考過刊學報,請至學報工作室洽詢。
  • 本期簡目:
    • 專題論文
      秦曼儀/絕對王權下貴族的書寫與出版──拉侯什傅科公爵的《道德箴言錄》與巴黎菁英讀者
      李信成/清代宜蘭的官舉族長及其功能探討
      曾品滄/十九世紀臺江海埔墾地開發與臺灣郡城的官商利益結構
      衣若蘭/才女史評越扶桑──和刻本李晚芳《讀史管見》的出版與流傳

    • 研究討論
      吳翎君/從徐國琦Chinese and Americans: A Shared History談美國學界對中美關係史研究的新取徑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Teaching Positions Available

104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臺大「經典人文學程」104學年度第1學期自即日起開放申請,歡迎有志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人報名。

    經典人文學程是本校文學院為提昇全校學生的進階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以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並作為通識課程之上的進階人文課程。

    當人文素養已是社會領袖的必備教養時,歡迎有志臺大人申請修習。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之優秀同學就讀。

  • 104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如下:
    潘少瑜 中文系 近現代翻譯文學
    丁 亮 中文系 中國文字與書法
    熊宗慧 外文系 俄國文學與社會
    林明照 哲學系 莊子哲學
    王安祈 戲劇系 中國戲劇名著選讀:古典
    吳展良 歷史系 中國現代思想史上
    顏學誠 人類系 群體衝突與社會發展
    陳葆真 藝史所 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
    黃美娥 臺文所 從文學看臺灣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各學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詳見本學程中心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
  •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15年9月17日(週四)
  • 請將相關申請資料送至歷史系辦公室。審核通過後,預計於一週後(9/24)公布申請核准名單。
  • 承辦人:歷史系助教林佳宜/電話: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蠶化絲不盡──曾祥和教授文集》出版

  • 曾祥和 著.沈念祖 總編輯
  •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2015年6月出版,333頁,ISBN: 978-986-5754-23-5
  • 本書簡介:
     曾祥和教授為本系退休兼任教授、本系已故沈剛伯教授夫人,2013年4月24日以九四之齡在睡夢中安詳辭世,誠屬福壽雙全。
     曾教授獻身教育逾一甲子,作育英才無數,惟因長期忙於教學與家務,撰述與出版之事多所延宕。曾教授身故之後,女公子沈念祖博士整理母親所留大量手稿,擬分類出版。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劉德美先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編審沈懷玉女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魏秀梅女士協助打字、編輯、校對,首先出版本書《蠶化絲不盡──曾祥和教授文集》。
     本文集收錄曾祥和教授有關兩漢史、西洋史事等論文20篇、回憶錄11篇、時評懷舊18篇。其中〈兩漢匈奴史表〉文長十萬餘字,為曾教授中央大學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之碩士論文。全書從宏觀的視野對世界史的重大問題與現象,提出見解,並回顧其家世背景、求學過程與教學生涯。書中附有曾教授大學學生證、畢業證書、民國35年的結婚照,以及與學界友人、學生合影等多幅生活照,彌足珍貴。本書不僅具可讀性,也富史料價值。
  • 作者簡介:
    曾祥和教授(1920-2013),祖籍湖北京山,民國9年(1920)生於北平,32年(1943)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歷任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員會編輯,國立女子師範學院講師、副教授,國立編譯館編審,南京臨時大學副教授。民國38年(1949)來臺後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教授。著有《西洋民主政治的治亂興衰》等書。
日治以來宜蘭碧霞宮在地關係的變遷
何幸真、羅皓星、陳無邪、徐柏涵、游翠卉

 2014年5月24、25日在宜蘭的田野考察,是「民間文獻與地方史研究」課程的一次實習活動。地方史研究關注地方社會的生活實踐、思維邏輯與權力網絡,而大多蒐羅自地方社會的民間文獻,既為瞭解上述層面提供了線索,卻也只有在對地方社會的上述面向有所掌握後,才能真正讀懂此類文獻。這學期課程閱讀的前人論著中,在在揭示民間文獻的功利性與工具性,及其反映「說詞」而非「事實」的本質。但此類論著卻很少敍明這些文獻背後蘊藏的地方邏輯與權力關係如何被解讀。此次田野考察,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趟於民間文獻實際所處的空間中,直接與之接觸、進行解讀的經歷。

 我們應如何理解考察過程中所見聞的一切?對一個歷史研究者而言,今日仍能在田野現場觀察到的事象,是否便能視為歷史上的重要面向?慮及此種「重要性」可能僅限於地方社會中的特定群體,其意涵亦可能因掌握或需要相關資源者的變動而改易,上述問題何從判斷,顯得相當複雜。這次田野考察,我們注意到一個在今日地方上顯得「遺世而獨立」 ,但於建置和展示上卻與清末地方菁英及戰後官方密切聯繫的廟宇──碧霞宮,此例或能就上述問題提供些許思考。

 宜蘭在晚清時鸞堂頗盛,募建碧霞宮並擔任其下勸善局宣講人和總理堂講事的地方士紳楊士芳(1826-1903),便參與宜蘭不少鸞堂的創建和營運。 基本上,鸞堂應可視為文人群體的內部活動,這點由此類機構常與書院或文昌信仰結合, 還有其所進行的活動內容亦可看出:扶鸞常涉及科舉功名,宣講及善書刊行則與文人群體的社會抱負有關。直至晚近,碧霞宮鸞生體系的成員,仍以退休公教人員為主,或可視為上述傾向的一種延續,但能否理解為歷代成員透過血緣和人際網絡複製的結果,則有賴進一步.....(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7期

 


▲宜蘭碧霞宮正廳

Carlo Ginzburg 研習工作坊

  • 義大利史學大師 Carlo Ginzburg 應中研院史語所之邀,將於2015年9月中旬訪問臺灣,史語所將安排兩場演講與一場座談會。也將於臺大歷史系安排另一場座談,時間預定在2015年9月18日下午。
     Ginzburg 教授乃是新文化史的重要人物,對當代史學研究有重大影響,出版的著作已成為現代史學之經典作品。史語所難得邀請 Ginzburg 教授來臺,為了讓臺灣年輕學生也有跟他有互動的機會,與臺大歷史系合作,在2015年8月份舉辦一個短期的工作坊,邀請同學參加。工作坊預計安排三次研習會,由老師帶領參加之學員,一起研讀、討論 Carlo Ginzburg 的新文化史著作,屆時參與演講會與座談會,各位同學可與 Carlo Ginzburg 教授進行更有意義的互動。

  • 這次工作坊預定閱讀的資料依序如下,本系與史語所會提供閱讀資料給報名參加的同學:

  • 時間一:2015年8月21日(週五)下午(暫定)
    地 點:臺大文學院20教室
    指定閱讀:Edward Muir & Guido Ruggiero (eds.), Microhistory & the Lost Peoples of Europe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 P., 1991).

  • 時間二:2015年8月28日(週五)下午(暫定)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指定閱讀:C.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 Century Miller (1976;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 P., 1980).

  • 時間三:2015年9月04日(週五)下午(暫定)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指定閱讀:C. Ginzburg, The Night Battles: Witchcraft and Agrarian Cults in the 16'& 17' Centuries (1966; Baltimore: JHUP, 1983, 1992).

  • 其他參考著作:C. Ginzburg, History, Rhetoric, and Proof (Hanover/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99).

  • 希望各位同學踴躍報名Carlo Ginzburg 工作坊。每次工作坊名額 25人,歡迎參加。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聯絡人:
    陳正國教授 jgschen@mail.ihp.sinica.edu.tw
    呂怡燕助教 luyy@ntu.edu.tw


臺大出版中心:「作為行動的法學」系列講座

法律不只是對眼下社會秩序的靜態描述,
更是對人類理想生活的具體想望。
因而,法學也是一項行動――
是追索腳下土地的歷史、
追索性別平等、追索環境正義的行動實踐。

【第一講】
  • 講 題:氣候變遷的治理如何可能?制度與學術的展望
  • 主講人:葉俊榮(臺大講座教授、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時 間:2015年8月4日(週二)20:00-21:00
  • 地 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 內容簡介:
    氣候變遷已成全球議題,在國家利益主導的本位主義架構下難以有效因應。然而,氣候變遷的治理如何可能?在在考驗決策者與「氣候公民」的智慧與決心。葉俊榮教授在本講將從制度與學術兩個面向,析論氣候變遷治理的困境與突破。
  • 延伸閱讀:
    葉俊榮,《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3月。
    葉俊榮主編,《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決策、財務與規範》。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8月。
【第二講】
  • 講 題:為什麼要從兩次「內地延長」談台灣法律的「現代化」?
  • 主講人:王泰升(臺大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暨法律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 時 間:2015年8月11日(週二)20:00-21:00
  • 地 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 內容簡介:
    日本內地法制在日治時期延長至台灣,二戰結束後,中國內地法制亦引入台灣。王泰升教授於本講將以「台灣主體法律史」的視角,論述這兩次「內地延長」,與台灣法律之朝向「現代性」發展,有什麼樣的關聯性或影響?又給當今的台灣法律留下什麼問題?
  • 延伸閱讀:
    王泰升,《臺灣法律現代化歷程――從「內地延長」到「自主繼受」》。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7月。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行動資料庫,研究零時差──電子資料庫 APP 系統上線! 

  • 行動時代到來,許多資料庫提供APP或行動版網頁,便於透過行動裝置使用。我們彙整了這些資源於「電子資料庫APP」系統,歡迎您多加利用!
  • 如有任何疑問,敬請洽詢臺大圖書館學科服務組(電話:02-3366-2326,email:tul@ntu.edu.tw)
  • 「電子資料庫APP」系統: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