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日本道教學會」第64屆年會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小野紀念講堂舉行。
茲先簡介「日本道教學會」。就近代學術研究的意義上而言,相較於華人學界,日本對於道教的研究起步很早,且具組織性。1950年10月,以福井康順(1898-1992,學會首任會長)為首數人,在以促進東亞地區的民族宗教研究,並加強學會成員聯繫的宗旨下,於東京草創了「日本道教學會」;同月,在東京大學舉辦了首次的紀念演說暨首屆大會。翌年12月,作為學會機關雜誌的《東方宗教》創刊,每年5月和11月發刊,至今仍刊行不輟。「日本道教學會」成立後,依慣例在每年11月的第一個週末於關東與關西地區輪流召開年度大會(2012年第63屆大會較特殊,首次在中部地區的名古屋大學舉辦),自1950年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該學會目前成員約560餘名(據2013年會員名簿),以日本地區會員最多(含留學生),其次為美、臺、韓、中和歐洲等地。與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日本中國學會」等學會相比,「日本道教學會」的規模並不算大,然而在世界的道教領域研究當中,該會毋寧是最具有組織與研究影響力的代表性學會之一。以下茲就第64屆大會的研究發表部分,紀要如下。各篇研究報告題名所附中譯,為筆者所譯。
上午第一場研究報告的發表者,為早稻田大學大學院院生冨田絵美,題目為〈後漢から劉宋における「黄老」概念の展開(論東漢至劉宋「黃老」概念的發展流變)〉。冨田氏檢討了自戰前的學者如兒島獻吉郎,到晚近的王葆玹、鈴木達明等人針對漢代以前「黃老」概念的研究成果後,認為學界雖然已指出在漢代因為儒家思想抬頭的關係,「黃老」概念的內涵出現了從治術轉向養生法與神仙思想等現象,然而從方法上而言,這些研究大多運用劉宋成書的《後漢書》來研究東漢的「黃老」概念,其所反應者可能不全然是東漢的思想實況。冨田氏在比對.....(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