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第六十六期
::如果您的收信軟體不支援html格式的文件、或是您無法正常看到以下內容,請按此::
第六十六期
2014.4.30 |
|
中心首頁
|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
|
各期目次
|
|
本期目次 Contents |
【近期活動】 |
|
【活動報導】 |
|
【館藏導覽】 |
|
【館藏消息】 |
|
【好站推介】 |
|
【原民快訊】 |
|
|
【近期活動】
早期的攝影技術約在清代從西方國家來到了亞洲,如英人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等攝影師也隨著通商與傳教的潮流,從各港埠輾轉來到臺灣,想要用鏡頭紀錄東方的異國風情。數位科技發達,幾乎隨手都能拿起手機拍照的今天,很難想像在當時攝影師需要動用到人力,甚至是馱獸,把笨重的攝影器材揹負到交通不便的部落,將當時部落的影像留在一張張的黑白相片中。
......詳全文
展出時間:2014年 5月1日--7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徵稿】太平洋歷史雙年會論文徵稿
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Conference in Taiwan
2014年12月3日,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2014年12月4日-6日,國立台東大學,台東
Lalan, Chalan, Tala, Ara (Path)--Reconnecting Pacific-Asia Histories
從台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繫
「太平洋歷史學會雙年會」(PHA Biennial Conference) 於1980年起於不同的太平洋國家舉辦,每年約有150-200位來自大洋洲、紐澳、美加、亞洲等各國學者參與發表論文。今年將首次在台灣舉辦:為期四天的會議中,首日先在台北集結,於台灣大學開幕;之後移駕東台灣,在原住民文化最為豐富多元的台東舉辦學術會議(場地為台東大學)以及文化參訪活動。
本屆會議以「從台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繫」為主題。在南島語主題中,同時以Lalan, Chalan, Tala, Ara四字呈現,分別為台灣阿美語、關島查莫洛語、所羅門群島語以及毛利語之「路」(Path)語彙,強調台灣原住民與大洋洲南島民族在遷徙歷史、語言文化與當代社會的多重連結。「路」始於過往的足跡,並且指向未來,亦表達了現今太平洋人文研究的內涵。此外,「路徑、通道」也象徵台灣的獨特地位:從遠古到當代,台灣既是南島民族遷移路徑的關鍵,也是太平洋與亞洲連結的樞紐。
徵稿說明
本屆「太平洋歷史學會」由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主辦,其會員研究領域亦包括人類學、社會科學、文學、音樂、語言、媒體傳播、教育、原住民研究、文化研究、環境資源等等。
歡迎國內外學者及青年學生參與研討會論文發表,可自行籌組研討場次或
投稿個別論文,研討會以英文為主要語言(少數場次安排中英同步口譯,若有實際需求請另註明)。摘要可接受中/英文撰寫,惟以中文撰寫者,需於論文摘要審查接受後,自行翻譯成英文內容上傳。
徵稿時程
摘要投稿截止::5月31日
審查結果通知:7月中旬
報名開始:6月1日
註冊費早鳥優惠截止:8月31日
會議官網:http://pha2014.erenlai.com/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pha2014.tw@gmail.com
主辦: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http://pacific.erenlai.com
|
|
【活動報導】
文/鍾承育
《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是楊南郡與徐如林兩位老師繼2011年轟動一時的《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之後,於2014年再度聯手推出之最新著作。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這一次也非常榮幸能與農委會林務局再次合作,於4月15日下午2點在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的國際會議廳一同舉辦新書發表會。這次的新書發表會盛況空前,吸引了許多登山愛好者與關心臺灣歷史的人參加,坐滿了可容納180人的會議廳。當然,許多山岳協會與臺灣史的研究相關的學者也出席了這場盛會,對楊南郡與徐如林兩位老師致上敬意。
在新書發表會正式開始前,主辦單位播放了一部約20分鐘,由林務局製作的《浸水營古道》紀錄片,讓還沒走過古道的聽眾能先透過影像看見沿路的自然與人文景物,同時也對接下來發表會講者要表達的內容有所概念。影片播放完畢後由林務局李桃生局長致詞,李局長對於兩位作者像偵探般,從文獻中抽絲剝繭找出浸水營古道的歷史真相,而本書乃是500年的自然與人文的對話,呈現了古道周遭的原住民族群與閩客移民為了爭取生存空間,而經歷了從一番爭鬥、磨合、一直到相互瞭解的過程,因此李局長希望聽眾用2天的時間走一趟浸水營古道,充分享受古道豐富的自然與人文之美。來自屏東七佳部落的原住民族委員會的鍾興華(Calivat‧Gadu)副主委,在致詞時談到他第一次走浸水營古道的經驗,當時就是由作者夫婦帶隊,在走完古道全程後還能繼續爬其他的山頭,對於他們的腳力感到相當欽佩。由於鍾副主委是在鄰近的部落長大,所以對於書中所提到的如「石頭營」等史跡並不陌生。他表示看了這本書後,就彷彿看到自己的祖先走過古道,更認為原住民不可以在臺灣的歷史中缺席。
......詳全文
|
文字、攝影/鍾承育
由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與紀州庵文學森林共同舉辦的「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在2014年4月3日晚間邀請到相當知名的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在紀州庵進行一場以「山海也要飛翔」為題的演講。
家鄉地景乃瓦歷斯・諾幹創作的源頭,也因此一開始便介紹他的家鄉Mihu部落(位於臺中市和平鄉自由村的雙崎部落),並在頭影片上播放部落的老照片,讓聽眾看見瓦歷斯・諾幹的成長時空,體會到文字中揮寫的文學地景。921大地震重創了Mihu部落,災害的印記烙印在部落的地表,也烙印在瓦歷斯・諾幹與族人的記憶中,也因此他也侃侃而談921震災,以及部落從災後重新站起來的新樣貌。
......詳全文
|
主辦單位:國史館
活動時間:2014年04月16日14:00
主講人:蔡政良(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攝影、文字/黃政
國史館為促進社會大眾更加認識與瞭解原住民文化,針對原住民族特有的結構、文化特色、慣習等,規劃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此系列專題演講自2013年3月起至今年3月已辦理九場,分別由孫大川、劉益昌、詹素娟、王嵩山、童春發等教授學者主講。
本場次《高砂的翅膀:藝術形式作為高砂義勇隊的歷史再現》為此系列之第十場,由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蔡政良主講,蔡政良先由《高砂的翅膀》講起,《高砂的翅膀》是2013年由蔡政良與藝術家希巨.蘇飛、達悟族紀錄片導演張也海.夏曼以及排灣族的高蘇真偉所組成計劃團隊重回新幾內亞所做的一件作品,在當地以木雕打造一雙翅膀,期望當年(1942、1943年)受徵召參與高砂義勇軍遠赴戰場的阿公的靈魂,能夠借由這雙翅膀回到部落的天空,成為真正的祖靈。
......詳全文
|
|
【館藏導覽】
|
【館藏消息】
文/陳欣嵐
「原音之美:臺灣原住民音樂數位典藏計畫」
網址: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abmusic/
臺灣原住民族音樂之美(簡稱原音之美)計畫,以打造第一座專屬臺灣原住民族音樂之博物館為目標,收錄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以及達悟族的歌謠並進行數位典藏。網站內容包括歌曲錄音、歌詞翻譯、歌謠採譜、文史研究、田野採集影音記錄、歌謠教學編曲等。
「原音之美」計畫隸屬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錢善華教授所申請之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結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所、民族音樂研究所的音樂專業,與各原住民族耆老與文史工作者合作,並善用資訊科技將珍貴的資料進行典藏保存,用網站展現豐富的研究成果。
「原音聆賞室」可觀看原住民分布區域和歌曲的採集示意圖,並選擇欲聆聽的樂曲,收錄曲目共約600餘首。網站上除了可以播放音樂外,還有歌譜和歌詞內容,以豐富多元的方式呈現音樂資料。而「原音教學與創作」提供幾首樂曲的教案設計,包含曲譜、樂曲結構分析和教學設計指南。此外,網站亦有分享計畫團隊幕後工作的影音紀錄,可更加了解田野採集的過程,並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演唱者。
|
新發行!原圖特刊2013: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之美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典藏原住民族相關圖書資訊資源為宗旨,並積極舉辦、推廣臺灣原住民族相關活動。今精選102年度辦理之活動紀錄、館藏介紹及相關照片等,出版《原圖特刊2013: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之美》,除了保存資料並回顧過往一年臺灣原住民族在文獻工作與藝術創作的耕耘,亦是期待未來原住民族更好的發展。感謝各方讀者對原圖中心長久以來的支持與指導,也歡迎您下載《原圖特刊2013: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之美》!
電子版原圖特刊下載:http://www.tiprc.org.tw/event/affiche.php
|
|
【好站推介】
|
【原民快訊】
重要新聞回顧
|
近期推薦活動
|
|
發行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Email:ntutiprc@ntu.edu.tw
電話:(02)3366-3776 傳真:(02)3366-3770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