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第六十一期

::如果您的收信軟體不支援html格式的文件、或是您無法正常看到以下內容,請按此::

第六十一期 2013.11.29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
中心首頁 |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 | 各期目次 |
本期目次 Contents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近期活動】

影片封面 # 播放日期:
12/1、12/7、12/8、12/15、12/21、12/22、12/28、12/29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 ◎上午場
片名:遇見幸福
片長:10:00~11:43 (103分鐘)
一個年僅10歲無家可歸的孤兒,為什麼會被叫做Lucky(幸運)呢?在他過世的母親墳前,Lucky許下了對自己的承諾,未來一定要有一番成就。離開偏僻祖魯鄉村後,Lucky帶著希望來到大城市想要求學,他來到不喜歡他的舅舅家門前,卻偶然遇到一個年邁、對非洲充滿病態恐懼的印度老奶奶,他出於善心收留了Lucky,於是兩個人開啟了一段年齡相差甚鉅、語言不通,卻又不可思議的友誼。

只是,老奶奶的動機也並非全然單純,他其實利用Lucky去申請政府孤兒補助金,當Lucky詭計多端的舅舅發現之後,他將Lucky從學校帶離,搶走補助金,並打傷老奶奶。老奶奶決定救出Lucky,帶他回他的村落。但村子裡的居民卻對Lucky的返回冷漠以待,整個世界似是已無他的容身之地。就在此時,殘弱的曙光乍現,老奶奶似乎發現Lucky的父親可能還在人間……。

影片封面 # ◎下午場
片名:檸檬樹
片長:14:00~15:42 (102分鐘)
以色列國防部長才剛搬來,薩瑪就收到檸檬園將被剷平的通知,因為情報局認為恐怖份子會躲在樹中發動攻擊。薩瑪無論如何都要守護父親留下的檸檬園,只好和以色列當局展開訴訟對抗,此舉不但引起部長夫人注意、國際媒體攪局,還和年輕律師發展出曖昧情愫…薩瑪終能成功挽回記憶中童年的味道嗎?

這是一個關於「守護」的故事,混合幽默、荒謬、悲劇、喜劇,藉由薩瑪為她的樹和人生奮戰的過程,看到人們如何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也是一個關於「寂寞」的故事,女人如何互相扶持、勇敢走出自我。真人實事感動改編,柔性處理以巴民族問題,是2008年以色列最精彩的電影。

影片封面 每年「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的舉辦為國內原住民文學界之一大盛事。今年,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很榮幸能協助舉辦「102年第4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為推廣原住民族文學盡一份心力。本次書展結合了論壇的議程,除了展出發表者的著作、音樂創作、與紀錄片之外,也配合11月30日舉辦的原住民文學獎頒獎典禮,展出歷年得獎的選集。期盼透過本次的書展,展現臺灣原住民老、中、青三代作家與文藝工作者作品中的原住民身影,以及原住民努力為自己的族群發出的聲音。

......詳全文

時間:201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
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報導】

# 時間:2013年11月8日(五)
13:30-16:30
撰文/攝影:黃政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連同牡丹鄉新保將部落文化促進協會及牡丹社區發展協會自2013年11月8日起至12月9日止,於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舉辦「再現臺灣原住民的傳統智慧:看見牡丹」特展。此次展覽除展出牡丹傳統服飾、配件外,也於展場掛上介紹牡丹概況、文化之背板,並配合展覽舉辦「牡丹的歷史脈絡」以及「從sinvaudjan看牡丹」兩場講座。

特展開幕當日特別邀請牡丹部落族人、耆老至現場吟唱傳統歌謠以及由牡丹鄉前鄉長華阿財主講「牡丹的歷史脈絡」。開幕式時先由牡丹社區發展協會代表以及本次策展人高加馨老師致詞,致詞結束後由部落祭司進行傳統的祈福儀式,以及部落族人吟唱傳統古謠。接著由高加馨老師帶著各位族人、來賓參觀展覽並做族語解說,在高加馨老師的解說下族人也熱烈地討論著,其中也有部落來的族人在展場的老照片中看到自己的長輩,於是便開心的和老照片合照。 ......詳全文

# 時間:2013年11月2日、3日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文字/攝影:鍾承育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自2010年的第一屆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4年,今年以「Pudaqu播種祭」,做為2013年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暨文學營與文學論壇系列活動的主題。Pudaqu這詞彙來自邵族,是在春天播種時,為求農事順利所使用。這詞彙也象徵作家們在春季便開始辛勤書寫,而秋天的系列活動即是豐收的季節。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協助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發展協會以及山海文化雜誌社,舉辦今年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和文學獎頒獎典禮,地點皆選在原圖中心旁的臺大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論壇於11月2日、3日舉辦,吸引了社會各界關心原住民族文藝發展的人士前來參與這次文學界的年度盛會。 ......詳全文

# 時間:2013年11月15日(五)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撰文/攝影:鍾承育

由臺灣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舉辦的「原住民族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保護成果發表暨研討會」於11月15日於臺大圖書館的國際會議廳舉行。部落耆老的凋零使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面臨流失的危機,為了加速保存即將消失的傳統智慧,並對本土生物多樣性的知識進行採集與管理,同時也為了進一步保護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的智慧財產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合作,於2009年開始展開為期四年的田野調查。本計畫募集部落成員參與調查工作,並舉辦全國性的培訓營,藉由在地的部落調查員訪談耆老,從部落的物質、社會、信仰、與藝術等生活事件記錄下動植物的知識。此計畫一共有五十一個部落,兩百多人參與,記錄下三千四百餘筆資料,成果以資料庫的形式呈現。

臺大昆蟲系的石正仁教授為此田野調查計畫的元老,他在致詞時談到Science期刊在2004年曾刊登過一篇以語言擴散理論推測臺灣為南島語系發源地的研究論文,顯見在南島研究的領域中,臺灣原住民族關鍵的地位,更顯見這項全國性的田野調查對於復興瀕危語言與搶救瀕危物種的重要性。除了文字以外,這計畫也收錄了影音資料,為原住民族生物誌留下更詳實的紀錄。石教授也談到原住民族生物誌資料庫的運用面,能應用在如生態旅遊與生物相關產業。 ......詳全文

【館藏導覽】
# 【圖書】《山野笛聲》

本書封面圖 #書名:山野笛聲 : 泰雅人的山居故事與城市隨筆
#作者:里慕伊.阿紀
#出版項:臺中市 : 晨星,2001
#版本項:初版
#ISBN:9575839692
館藏連結

撰文/施藍波安

[內容簡介]
里幕依.阿紀,新竹尖石鄉嘉樂村家樂排部落泰雅族人,曾獲有第一屆山海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山野笛聲〉(1996)第一及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小說組第三名〈小公主〉(2000)、〈懷香〉(2001),並著有《山野笛聲》(2001,晨星出版)。其創作以散文及小說為主,其文章風格細緻婉約、平實而流暢,展現出女性的特有觀點。威朗.馬拉賞在《山野笛聲》序一說:「有些人質疑里幕伊作品缺少原住民文化質素與基因。這些,可能是因為她的作品中很少用激昂的文字,訴說原住民的情緒與悲懷……」不夾帶太多的原住民包袱在裡頭,以自然簡單的的方式寫作才是里幕伊.阿紀的特色。
go 館藏導覽

# 【圖書】泰雅的故事

本書封面圖 #書名:泰雅的故事
#作者:游霸士.撓給赫
#出版項:臺中市:晨星發行,2003
#ISBN:9574553639
館藏連結

撰文/廖偉辰


[內容簡介]
游霸士.撓給赫(田敏忠,1943~2003),為泰雅族澤敖利北勢八社薩衣亞天狗部落人,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並取得國文研究所結業證書。由於受過完整漢語教育及長期擔任國文教師的職務,游霸士中文的駕馭能力是原住民作家中少見的。或許是因為他自身承認接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緣故,游霸士認為原住民文學應以寫作的題材為界定,認為不管作者是閩南、客家或外省人,只要寫的是原住民的故事,就應該把它列入原住民文學的一部分。但是,游霸士文學創作的源頭,是植基於個人對母體泰雅文化、語言的深刻認識,而發展出來的。

因為有感於泰雅爾語在部落裡還有人聽得懂,但走出部落後就沒人聽得懂了,不要說外人聽不懂,就連二、三十歲的原住民新生代都不會講、不會聽。為了謀生,大量的原住民族遠離部落前往都市生活,但也造成文化傳承上的危機。雖然有識之士十分擔憂原住民族文化的消失,但偏偏語言,若脫離了地域性與實用性,它的實用價值便會大打折扣,加上現在不少原住民已經住在都市,由於語言實用性的失落,加上原住民族語教學趕不上語言消逝的速度,使得原住民族語言快速消失,語言承載了文化的歷史記憶與內容,減緩族群語言的流失是保存族群文化的當務之急。
go 館藏導覽

# 【圖書】《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

本書封面圖 # 書名:《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
# 作者:利格拉樂‧阿(女烏)
# 出版項:臺中市 : 晨星發行,1996
# ISBN:9575835387
館藏連結

撰文/黎院竹


[內容簡介]
有時候,許多嚴肅的議題並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要傾聽一個故事。主角或許是一件手工編織的衣裙、一位鐵道偶遇的旅人,甚至一畦家庭菜園,這些故事所敘說的內容可能並不深奧,卻帶給人無盡的深思,進而透出事物背後的靈魂及其所蘊含的深意。部落原住民與現代都市文化的格格不入甚至相斥衝突,是數十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也是許多原住民運動努力的課題。作為一個非原住民的讀者,若沒有長期深入的關注,是沒辦法對這些議題作出評論的。但是,透過故事的傳述,就算只是描述性的,不偏及任何評判的,也多少能夠理解原住民在經歷都市文化的洗禮時所遇過的困難以及不被理解的痛。

《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這本散文集,集結排灣族女阿(女烏)利格拉樂‧阿(女烏)於1994年到1996年間發表在報刊上的短篇文章。卷一〈原住民的母親〉著重刻劃原住民女性遭受的種種境遇,還有她們面對都市文化的時候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堅強生存,從而體現自身價值的狀況。卷二〈山居手札〉則是阿(女烏)回歸部落後的生活紀錄,包含了阿(女烏)參與原住民運動的心得與對社會環境的觀察。
go 館藏導覽

# 【紀錄片】《Alis的心願》

本書封面圖 #片名:Alis的心願
#片長:約64分
#導演:莎瓏‧伊斯哈罕布德
#製作:大肚根文化工作室
#出版項:新北市:大肚根文化工作室,2011
館藏連結

撰文/翁稷安

[內容簡介]
那是詭異荒謬的漂泊,漂泊者希望留下,甚至已經立地生根建立好家園,卻被迫不得不離去的流浪。「家」這樣具體而必須的日常存在,在一次又一次建立與毀棄的往復循環之中,竟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莎瓏‧伊斯哈罕布德所編導的紀錄片《Alis的心願》便在訴說這樣一件令人感傷且憤怒的故事。該片透過七十多歲布農族女性Cina Alis的敘述,描繪她的家族從日據時代開始,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間,不斷被迫搬遷的歷程。無論是日本統治時期的總督府政府,或是戰後從大陸遷臺的國民政府,乃至總統直選後的民選政府,沒有任何一方給予他們家族安居的保障,而是用盡各種方法,或逼迫或利誘,迫使他們離開自己親手建造的家園。從臺東到高雄,翻山越嶺,一個又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到被迫離去的地名;在全片最後以GIS將整個經過繪成遷徙地圖裡,複雜的曲線中,交織著無數的心酸與苦難。
go 館藏導覽

【好站推介】
# National Indigenous Radio Service Limited (NIRS) 全國原住民廣播服務

網站快照 # 網站連結:http://www.nirs.org.au/

整理/諸長瑾

全國原住民廣播服務有限公司(NIRS)在澳洲布里斯班成立樞紐站提供全國服務,為缺乏人員編制及資金的原住民媒體機構提供聽眾全天性高品質的廣播內容。NIRS提供全國原住民新聞服務給超過一百五十家廣播電台。全國原住民新聞服務是一個以原住民為重點的新聞服務,新聞內容概括來自全國各地的原住民與托雷斯海峽島民。NIRS的使命是為所有原住民族提供有效的全國廣播,使澳洲社會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原住民文化。
The National Indigenous Radio Service Limited (NIRS) is a national service provided from a hub station residing in Brisbane. It networks material for Indigenous media organizations that don’t have the staffing or capital requirements to provide a 24-hour high quality broadcast to their audience. NIRS provides Australia’s National Indigenous News Service (NINS) to over 150 radio stations. NINS is an Indigenous-focused news service covering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news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The mission of the National Indigenous Radio Service i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national voice for all Indigenous people and to br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ndigenous culture to Australian society." go 好站推介

# National Indigenous Times 全國原住民時報

網站快照 # 網站連結:http://www.nit.com.au/

整理/諸長瑾
全國原住民時報於2002年2月27日首次發行。報社的經營與工作人員全是澳洲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報社以負責團隊的成員為榮,他們都是對報社出版作品有所貢獻的傑出澳洲原住民作家與專欄作家。報社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縮短大部分澳洲人對澳洲原住民族認知上的差異,同時讓澳洲全國人民都能看到所有影響到澳洲原住民的社會與政治問題的相關報導,期望促進許多澳洲原住民族在商業、學術、體育和一般社會生活中的積極成就。
The National Indigenous Times first hit the streets on February 27, 2002. The paper is staffed and owned by Indigenous and non-Indigenous Australians and we are proud of the dedicated team of predominantly Indigenous Australian writers and columnists who contribute to the publication. One of our primary goals is to bridge the knowledge gap for mainstream Australians of the aspirations of Indigenous Australians. We want to keep informing all Australians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ffecting Indigenous Australians and to promote to them the many positive achievements in business, academia, sport and community life generally of Indigenous Australians.
go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 重要新聞回顧
# 近期推薦活動

發行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Email:ntutiprc@ntu.edu.tw
電話:(02)3366-3776 傳真:(02)3366-3770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