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圖片來源:  Joriel "Joz" Jimenez  

資料提供|SHS南區推動中心

【學生短講競賽】

  • 按我報名
  • 全球及社會問題日益複雜,培育具有跨科際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促進各領域間的相互理解以及知識的激盪與融合,是目前的當務之急。為增進學生具備整合各領域知識的能力,南區推動中心將於11月16日舉辦「SHS Talk Show – Let’s Short Talk」學生短講競賽,培育同學具備豐厚的跨科際思維及內涵。

【觀眾評審】

  • 按我報名
  • 各位聽過看過講過 TED的大朋友小朋友照過來、照過來,我們在11月16號將舉辦「SHS Talk Show – Let’s Short Talk」學生短講競賽,我們需要對TED短講有鑑賞能力的您來擔任我們的人氣獎觀眾評審!若您認定的選手為最佳人氣冠軍您將有機會獲得 64G隨身碟。
    《閱讀全文》
 

作者|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攝影|游翰庭(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童靜瑩、張意菡、游翰庭

身兼中興大學環保防災中心主任與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師資培育中心主持人的楊明德教授,長期以來投入防災工作,深刻體認防災是一個很大的跨科際領域。每當颱風或是自然災害發生或是重大災後,防災中心團隊都需要臨危授命協助災害探勘、調查並提供日後災害預防的研究分析,越是跨科際的思維團隊其政策分析就能深入完整。

過去處理土石流問題,曾經因為專業分立而帶來沉痛的教訓。所以當楊明德觀察中興大學多數學生期許自己能成為國家公務員,總是鼓勵真心要投入公職的學生,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一定要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並且知道怎麼跟他人溝通。

工程師、經濟學者、人類學家的拉鋸戰

也許有人好奇,住在土石流警示溪流的人,為什麼經過了幾次災害,還是住在那邊?難道政府不曾給予協助?其實只要細究過程,便會發現這是經過一個長時間的流轉與花費所得來的空轉結果。

因為豪雨,導致土石崩塌造成土石流,使得民眾的生命財產受損。為了解決問題,政府投入巨額經費,號召工程師進行上方攔沙壩、下面儲沙池等諸多工程。然而下一次的大雨或強烈颱風又總是沖毀工程,這樣地週而復始,讓財政或經濟學家質疑投入資源於少數的保存戶,卻無法提升實質效益的作為;因此建議政府把居民遷村遷到外地去。

然而,遷村的居民因為離開原來的家園,失去工作沒有固定的收入,無法維生,所以政府得編列安家費,作為他們生活維持的費用。只是隨著時間發展,社會學家發現仰賴補助的居民實際上存在認同動搖與社會牽絆斷裂等的社會適應問題。另一方面,人類學家從文化立場反對把部落的一批人從原來的生活環境挖出來放到另一個生活環境,主張若要挽救文化失根問題,應當協助居民在原來的社會脈絡與生活環境中克服災害問題。《閱讀全文》

 

特約編輯|曾郁蓁(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
特約作者|駱郁芬(亞東醫院臨床心理師)

編按: 在兩性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就是戀愛,或稱親密關係。每個人在感情中的樣態都不同,也因此,戀愛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普通的事。但是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感情中,其實人可以被簡單分成幾大類,而且,這種分類還會展現出性別差異!

在兩性之間,感情永遠是個難解的謎。為什麼有人的感情細水長流,有人的感情轟轟烈烈,有人的感情又崎嶇難行?有什麼指標可以看出一個人感情的樣貌呢?在展開一段伴侶關係前,又該如何考量這個人適不適合自己?如今,或許有了一些線索—研究顯示,這與一個人的「親密依附關係類型(romantic attachment style)」有關,而與具有相似依附關係類型(attachment style)的人交往,將能獲得最大的幸福感!(Strauss, Morry, & Kito, 2012)

「依附關係」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學者John Bowlby提出(Bretherton,1992) 。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發現戰後流離失所的孤兒,即使存活下來,在各方面適應卻出現很大的困難。Bowlby的依附關係理論指出,在互動關係中足夠敏感且樂於回應的成人,能讓嬰兒對他們建立起一種穩定的關係,當嬰兒開始會爬及走路之後,這樣的對象會成為他們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壘」,支持他們逐漸試探出因應這個世界的方式。而長期的研究都指出,穩定的依附關係是讓兒童得以具備正常社交與情緒發展的關鍵。換句話說,嬰幼兒時期獲得的安全感(或不安全感)會隨著我們一直成長,並影響我們往後所有的人際關係(Bretherton & Munholland, 1999)。《閱讀全文》

 

記者|詹穆彥(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攝影|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第三屆跨科際教育研討暨成果發表會(The First Symposium On Trans-Disciplinary Education,STDE3 )」日前(10 / 18)於東海大學茂榜廳舉辦。本次活動由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群組推動計畫,以及SHS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推動辦公室共同主辦。這次的發表會以「跨科際的生活與學習」為主題,分為「友善高齡社會」與「永續綠色生活」兩個主要議題,分別於上午及下午舉辦。大會針對每個議題分別安排了一場專題演講及兩場焦點對談。

上午的議程為由東海大學巢志成副校長簡短引言,便進入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曾仁杰教授的專題演講:「跨界創新:價值與策略」。曾教授在演講中將創新分類為三大類型:融合、突顯、轉向,並舉出豐富實例來討論這些策略類型。並以心理學家Paul Bloom的概念來提醒聽眾:「物質的價值不在物質本身,而是在於我們對它的認知」,來說明人們對創新價值的概念具有不確定性,是可變動的。由此概念帶領聽者思考:創新的過程是什麼,以及什麼造就了創新的價?《閱讀全文》

 

作者|唐功培(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SHSnet數位平臺

要如何在以產學合作為主要訴求的技職院校,將對科技決定論的批判想法帶入課程當中,讓學生有檢視「高科技的社會不共生性」的這個機會? 要怎麼讓這些學生在開始怨嘆當今業界跟隨高科技產業腳步之餘,還是能繼續有產學合作的機會?

龍華科技大學企管系賴鈺晶老師的這門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就是在嘗試處理上述問題。

賴老師在就學時便接觸過科技與社會(STS)的學門,思考企業的社會責任跟環境。但是當她進入教學現場之後,發現這樣具批判性的課程在技職體系是找不到的。而在賴老師規畫這個課程計畫的前一年,校內電子系李齊雄老師談到Arduino這個裝置因為構造簡單操作容易,在設計系裡常被使用。《閱讀全文》

 
科文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shs.ntu.edu.tw/shs
FACEBOOK粉絲團: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SHS計畫)
TEL:02-3366-8653,02-3366-8654
FAX:02-3366-8655
地址: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581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