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特約編輯|曾郁蓁(紐約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 編按:在第零期達人學苑時,與會的學者一齊嘗試闡述與界定,我們也就是臺灣居民所面對最重要的十個問題。討論之後,大家認為人口老化,人口結構改變是台灣居民迫切會遭遇到的問題之一 (參見【達人學苑0.com-精彩實錄!】問題闡述與界定:我們所面對最重要的10個問題)。 SHS計畫電子文庫特約編輯曾郁蓁特地策劃【大腦老化專題】,讓大家了解此問題重要性。 單純以生理機制來說,老化帶來的是器官退化與代謝減緩等衰退的過程,老人抵抗力比較脆弱,身體也不像年輕人那般具有彈性,最麻煩的是隨著年齡,有很多疾病會越來越容易找上門。那我們可不可以說,老化其實本質上就只是一種疾病?《閱讀全文》 |
||
![]() |
||
![]() 特約編輯|曾郁蓁(紐約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 常常有人用老車要定期進廠維修來比喻老人的保健舉動,若單純以生理機制來說,老化帶來的是器官退化與代謝減緩等衰退的過程,老人抵抗力比較脆弱,身體也不像年輕人那般具有彈性,最麻煩的是隨著年齡,有很多疾病會越來越容易找上門。 |
||
![]() |
||
我們都知道,對老人說話的速度要放慢,他們閱讀書報的速度也比較慢,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通常都直觀的聯想到重聽或老花眼之類的感覺器官退化。 但近期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其成因不只於此,隨著老化過程的進展,感官訊息背後對應的各階段認知功能也可能開始衰退或出現障礙,而影響了訊息處理的速度。不過,研究者們對於究竟是什麼階段受到老化的影響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根據訊息處理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環境中的訊息從被感覺器官接收到受注意力投注而為意識所覺察之間還包含了感覺登錄 (sensory encoding) 與感覺記憶暫存 (retention of sensory memory) 兩個階段,前者指的是將環境訊息分類並轉換成能為大腦皮質處理的神經活動訊號,後者則是這些訊息再接受進一步處理前的暫存狀態。《閱讀全文》 |
||
![]() |
||
小林和小陳是兩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兩人成天混在一起,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一天小林趁著暑假和一群朋友去環島,回來後碰到同學老王就把照片給他看。 幾天後老王碰到小陳便很開心的向他打招呼,說看到小陳去環島的照片十分羨慕,隔一年他也想要去環島。小陳聽了連忙搖手,說他根本沒和小林去環島,老王卻信誓旦旦地說在照片上看到他和小林的合照,不可能看錯。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莫非小林和小陳合演了一齣來耍老王嗎?其實這有可能是假記憶惹的禍。《閱讀全文》 |
||
![]() |
||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這樣困窘的情境:當你試圖告訴別人一件事時,才開口沒多久,對方就用不耐煩的語氣回應:「你已經說過了。」對尚屬年輕族群的我們而言,這樣的情境已不陌生。然而,對高齡者而言,這幾乎更是每天必然會面臨到的情境。 在一門為高齡者設計商品的課程中,我訪談了多位65歲以上的長者,訪談的內容主要著眼於他們是否有良好的管道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其中也包含是否有合適對象願意傾聽。然而,我所得到的絕大部分回應都令人失望。 「他們都不想聽啦,講沒幾句他們就不耐煩了。」 「說我一直講一樣的話啊。」 同樣地,兒孫們對高齡者的抱怨也常常圍繞在類似的狀況上。為什麼要重覆提起當兵時發生的某一件小事?同一段家族出遊的故事逢年過節就要拿出來講一遍?早上才說過的話,午餐的時候還要重提一遍,晚餐時也絕不放過。《閱讀全文》 |
||
![]() |
||
我們都聽過「老馬識途」、「薑是老的辣」、「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一般而言在我們文化中長者通常是智慧的代表,因為我們相信年紀大的人經歷過的事情較多、閱歷較豐富,而人生經驗會帶給我們智慧、指引我們作出更好的決定。當我們面臨人生中的重大抉擇,如結婚、投資、轉換跑道……時,也常會想要請教經驗豐富的長者,該如何作出最恰當的決定。《閱讀全文》 |
||
![]() |
||
「我覺得我爺爺在家好孤單、好無聊喔。」「今天我看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婆婆被她兒子扶著過馬路,好可憐喔。我以後絕對不要變老,不要變成這個樣子。」「天啊!我長皺紋了!我變老了!我變醜了!」 |
||
![]() |
||
1994年Clark與Oswald的研究結果顯示,人的幸福感與年齡之前有一個U型的關係,這個U型的最低點大約是在40-50歲之間。在這個年紀前,隨著年齡的增加,幸福感會下降;過了這個年紀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幸福感會上升。 臺灣人越老越快樂嗎? 根據這個研究的結果,臺灣的老人應該是快樂的,但目前的證據卻是不明確的。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的資料顯示,臺灣年長者的自殺率在所有年齡層中是最高的,在亞洲僅低於韓國,除此之外老人憂鬱的盛行率也接近兩成。雖然臺灣年長者的自殺率甚高且憂鬱盛行率也高,但那些年長者或許並不是團體中的多數。《閱讀全文》 |
||
![]() |
||
首先要澄清一個觀念:過去人們總認為老了就是甚麼都不行了,但實際上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並非全面性的,有些認知功能並不會受到老化的影響,例如老人的語彙能力甚至還會比二十歲的年輕人表現好 (Park, et al., 2002)。 除此之外,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有相當大的個別差異,除了會受到教育程度的影響外、生活經驗、社經地位等等都會調節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日前就有研究指出,歐美等看似老化程度較中國、印度嚴重的國家,其實老人的認知年齡相對而言是比較年輕的 (Skirbekk, Loichinger, & Weber, 2012)。《閱讀全文》 |
||
科文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shs.ntu.edu.tw/shs FACEBOOK粉絲團: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SHS計畫) TEL:02-3366-8653,02-3366-8654 FAX:02-3366-8655 地址: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581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