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通常是指西元1837年至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時期,這是英國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轉型時期。就在這個年代,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出版了她的《簡愛》(Jane Eyre)(1847),狄更斯完成《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1859),柯南.道爾創作出了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彌爾寫下了《論自由》(On Liberty)。
早年的卡萊爾宣稱 「歷史是無數傳記的精華」,強調無名大眾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但到了晚年則主張「世界史是偉人的傳記」,轉而重視偉人在歷史上的影響力。古奇(G. P. Gooch)在其《十九世紀的歷史與史家》(History and Historia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1913)書中已注意到卡萊爾兩種不同的歷史思想,他認為「當卡萊爾從事歷史寫作時,所寫的是偉人的傳記,而非無數的與無名的大眾的歷史;而他在中晚年所致力的那種歷史寫作,正是他在1830年所批評的。」將卡萊爾的一生劃分為前後兩期並加以比較,是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研究卡萊爾所常用的模式。
英國Sussex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為史學史、英國史與世界史。著有:〈時代與卡萊爾〉、〈卡萊爾的蘇格蘭背景〉、〈西洋史學史的定義及其內涵的演變──兼論歷史與史學的定義〉、“Carlyle’s Sorrow and Conversion-Myth and Fact”、〈「進步」的理念:內涵與定義〉、〈「進步」的理念──二十世紀的挑戰〉、〈「歷史事實」──「事實」與「解釋」的互動〉、〈時代中的史家──巴特費爾德與英國歷史的解釋〉、〈論卡萊爾雷絲路事件的年代──迷思與事實〉、〈煉獄與新生──卡萊爾的病(1814-1823)與雷絲路事件〉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