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訂閱|歷史回顧 | 第43期電子報 2010.09.28 | ||||||||||||||||||||
〈行行出狀元〉用故事砌一座夢不落國 ─ 兒少文學翻譯人蔡青恩專訪
採訪/撰寫 張丹羿 學歷: 台大牙醫系Johns Hopkins Univwrsity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譯作: 魔法校車女孩COOL探索 瘋狂科學俱樂部 魔數小子 三腳四部曲 趣味科普教室 亞瑟小子 卷髮佛歷險記 不要講話 波西傑克森之泰坦魔咒 重逢,在世界盡頭 發癢的天賦 台大牙醫系、美國Johns Hopkins Univwrsity公共衛生研究所畢業的蔡青恩,曾經夢想當一個建築師、也曾走在牙醫的修業道路上,但她不曾預期過的是,有一天自己將端坐在書桌前,翻譯出一套套精采絕倫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以奇想聯翩在孩子的夢土上蓋城堡。 從內藏科普知識的《魔法校車》,到探討自由大哉問的《三腳四部曲》,再到將青少年自我探索歷程與希臘眾神愛恨情仇完美結合的《波西傑克森》,這些作品脫胎自蔡青恩生動流暢的譯筆,重塑金身,成為小孩與大孩子們百讀不厭的床頭書。為什麼孩子們需要更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讀物?也許我們可以樂觀期待,「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或者如這些兒少文學工作者自問與深思後得到的答案──閱讀給予青少年世界觀的啟蒙,是對未來生活的籌備。讀者與波西一同冒險犯難,初嚐暗戀吃醋的滋味,也一樣曾沉迷電玩而「寒盡不知年」,待波西歷劫歸來,闔上書本的小讀者也洗禮了一回,暗暗想著自己夠不夠格當個英雄了。 從牙醫、科學人到母親 高中以前,蔡青恩想克紹箕裘,當個建築師,在社運騰踴當時的當時,風風火火地也熱衷520農運、反對彰濱工業區……。察覺自己在設計上擅長實用,而不擅長天馬行空的藝術創造後,家人期許她考醫科吧,然而她嚮往的卻是冷門的公衛,折衷的心情下,蔡青恩進了「雖不中亦不遠矣」的牙醫系。 在台大蔡青恩掛念著自己的選擇沒能符合父母期待,不再瘋學運,收心念書,同時加入了自然保育社。在微觀的生態知識上,蔡青恩是個不識鳥獸草木之名的門外漢,但她擅長鉅觀的資訊統合、活動規劃、概念推廣,於是即使不辨蛙鳥,蔡青恩還是在自然保育營等活動中,找到自己有所為的發揮空間,並結識一群熱愛山林的好友。日後這群人的選擇都很不凡,法律系電機系的去考了森林所、動物所。 畢業、實習,當同儕忙於申請住院醫師時,蔡青恩再次扭轉看似順遂的生涯走向,毅然決定出國攻讀公共衛生碩士,申請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男友一同赴美深造。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蔡青恩終於領受了學習之樂,並培養出科學人的自覺與思維。返國後的蔡青恩,既擁有公衛所賦予的,在知識爆炸中能明辨慎思的腦袋,也有作為牙醫師具備專業技能的一雙手。這樣的組合,理應很快能在社會上找到一個位置。但在美懷孕、返台大女兒出生,從此蔡青恩的生命圖像多了一個驚嘆號,在牙醫、公衛碩士、妻子各式各樣的標籤之上,她又多了一個千鈞重的身分──母親。 走向平淡也走向豐盈 如果問媽媽們年輕時的事,開頭往往是令人發噱的「我在作小姐的時存」,彷彿從作小姐到作妻子作母親,既是相接續的身分,也是兩種涇渭分明的世界。已習得一身屠龍之技的蔡青恩,從零開始面對如何解決嬰兒吐奶,如何像解摩斯密碼般的判讀嬰孩唯一的語言──啼哭。相繼出生的兩個女兒給予蔡青恩無可取代的被需要感,「病人沒有我,可以找別的牙醫師,但我卻是孩子唯一的、童年裡不可缺席的媽媽」。 然而內心深處還有遺憾,「作為父母親的女兒,我覺得很虧負他們的期待,一直沒走他們所盼望的路,揮霍他們的寬容與栽培,回國沒能有所成就便當個全職母親。」因為母親身分而擱置牙醫師事業與過往多年的知識累積,這分無法實踐所學的苦悶,使蔡青恩自問高等教育的意義,並逐漸從失落中解套。「學非所用不會是浪費,因為知識是會內化的,成為你的一部份,能夠適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好比一個博士若去當台鐵的列車長,說不定他做得很好,也許日後進入管理階層,台鐵正需要這樣的人來改良體質呢。」 與牙醫生涯一再失之交臂,而出版社則是在偶然機緣下再三叩門。起點是蔡青恩作為新手媽媽時買的「The Baby Book」。天下雜誌與遠流都曾為收集外國育兒書的風評接觸過蔡青恩,並詢問她翻譯的意願,這是她從沒想過的工作。第三次遠流為引進一套科普童書,需要擁有醫學背景的翻譯,蔡青恩終於勇敢嘗試,開啟她與兒少文學多年因緣。 蔡青恩自言從牙醫到童書翻譯的跨界:「人生的轉折是一連串巧合,錯過時間點就只能繼續走下去。但若不認認真真學點東西,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遇到什麼,也無力把握那個契機。」 新手上路的蔡青恩只能做中學,但過往科學人追求真實的嚴謹態度,成為她受編輯信賴的重要特質。例如為了書中養蜂與海底生物的專有名詞,蔡青恩跑了好幾趟台大總圖,看臺灣是否已有正式譯名。「這本書很用心,它裡面提及的生物,無論淺海近海,都盡量選全球都有的品種,所以雖然是外國書,對本土環境教育也很有意義。而我認為科學教育很重要的,就是一開始就要教對。所以寧可多花時間找到正確說法,不要讓孩子日後還必須破除這些錯誤觀念。」 走入兒少文學世界,蔡青恩還與出版社合作,跨出書房,主講導讀活動。她的風格是:不需要繁複道具,只要一個好故事,魅力就足夠抓住孩子的注意。 人脈與生命的水脈 在理想與親職的拉鋸下,生命自己找到出路。鑽研兒少文學使蔡青恩成為很有魅力的媽媽,Soho族的工作方式可以和家庭生活平衡,還能夠每天幫女兒做便當;參加牙醫系的同學會,蔡青恩竟成大受歡迎的作家阿姨,忙著幫朋友的孩子們簽書。 蔡青恩大膽接受生命中的各種插曲,並在各個時期結識之朋友提供訊息、情感支持的幫助下,找到生命中家庭、事業、自我實現的平衡。她認為:「所學不一定如你預想的形式發揮,但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尤其學生時期真誠交友,那種不知何時回饋,也不求回饋的感染力才能累積人的資源,這些日後散布在社會各個階層,將是不時湧現的清涼水源。」
發行單位:台大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career@ntu.edu.tw 電子報編輯小組:張丹羿 鄭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