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若無法下載完整內容,請連結至本系網頁 | 訂閱本報


 
         第10期   2010.5.19 發行/雙週發刊



【入學】
 99學年度博士班入學考試--參加口試名單暨口試注意事項
  前往本系最新消息


海洋史部落格

【講論會】
 5.20(四)周婉窈先生: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

  • 講 題: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
  • 主講人:周婉窈 先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主持人:趙綺娜 先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時 間:99年5月20日(四)14:30 ~ 16:3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中國學術思想史平台】
 6.2(三)鄧淑蘋先生:古玉研究與古史解釋
 

  • 講 題:古玉研究與古史解釋
  • 主講人:鄧淑蘋 先生(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 時 間:99年6月2日(三)上午9:30 ~ 11:50
  • 地 點:臺大普通教室306 

【中國學術思想史平台】
 6.4(五)袁汝儀先生:哈佛魔法--作者如是說
 

  • 講 題:哈佛魔法--作者如是說
  • 主講人:袁汝儀 先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
  • 時 間:99年6月4日(五)上午9:30 ~ 11:5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演講廳 
  • 主講人著作目錄連結

【中國學術思想史平台】
 6.11(五)呂世浩先生:漢代簡牘的考古學研究
              --以懸泉置遺址已發表簡牘為例

  • 主講人:呂世浩 先生(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 講 題:漢代簡牘的考古學研究--以懸泉置遺址已發表簡牘為例
  • 時 間:99年6月11日(五)上午9:30 ~ 11:50 
  • 地 點:臺大共同教室304 

【文化交流史平台】
 6.24(四)文化交流史平台工作坊
             --交流有道此為梯:幾個實作的取徑

  • 時間:99年6月24日(四)
  • 地點:臺灣大學第二行政大樓第四會議室(農化新館五樓)
  • 場地座位有限(80人),有意參加者,請儘早報名
  • 本活動報名時間至99年6月5日截止
  • 報名網址及議程:按此連結

【文化交流史平台活動】
 6.25(五)、7.1(四)夏伯嘉院士系列演講

  • 主講人:夏伯嘉院士(中研院院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講座教授)
  • 由於演講場地座位有限(30人),有意參加者,請儘早報名。
  • 活動報名時間至99年6月5日截止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場次及時間如下:

    第一場 利瑪竇與辟佛
  • 時間:99年6月25日(五)上午10:00 ~ 12:00
  • 地點: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臺大文學院2樓)

    第二場 利瑪竇與明朝的士大夫
  • 時間:99年7月1日(四)上午10:00 ~ 12:00
  • 地點: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臺大文學院2樓)
  前往本系最新消息

 

本系劉巧楣先生合編Chinese Walls in Time and Space: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出版

  • Authors and editors:Roger DES FORGES, GAO Minglu & LIU Chiao-mei & Haun SAUSSY with Thomas BURKMAN (編者之一LIU Chiao-mei為臺大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出版資訊:Cornell East Asia Series,2010年2月,496頁,ISBN:9789866480195
  • 簡介:
    對現代和後現代社會而言,遠古和中世紀城牆是否註定為不合時宜的遺跡?或者它們會持續,同時形塑新條件並隨之調整?城牆是否必然限制,甚至孤立了住在牆內的人群?又或對於城牆內外的人來說,城牆反而是一種維繫和溝通的媒介?
    本書由來自七個不同學科領域--歷史、文學、藝術、法律、醫學、傳播和電影的十四位學者,針對不同種類的城牆提供多元視角的解讀。本書所討論者,包含圍繞國家、城市和城鎮等具體的城牆;也包括虛擬城牆,如司法規範、病原循環及資訊的流通。本書深究介於東方和西方、中國和美洲、富裕和貧窮、觀者和被觀物之間,文化和科學樊籬的易碎性和持久性。
    儘管本書主張多元視角的討論,拒絕簡化成任何的單一觀點,但本書仍然認為中國的城牆,如同其他地方一樣,必須在時空的特殊性中被理解。中國--一個在流行圖像中常以長城被辨識的國家--,其居民部署城牆的方式,勢必引起中國研究內部與外部的廣泛公眾的興趣。

 
2010.5.5
邱澎生先生主講:「經濟有如文化:如何研究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
  • 時間:2010年5月5日
  • 地點:臺大文20教室
  • 說明:本系邀請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邱澎生先生與同學分享其研究心得。邱先生長期關注明清經濟、法律和文化等課題,此次演講邱先生說明經濟與文化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將相關理論及概念帶入明清史研究。邱先生不僅分析既有的研究模式,也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及見解,並與今日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相互連結。
  • 邱澎生先生研究介紹:請參閱中研院史語所網頁
  • 活動照片連結:按此連結

2010.5.11
張翎先生主講:「我的《金山》夢:從靈感到勘景、查史、採訪、出書」
  • 時間:2010年5月11日
  • 地點:臺大普通教室502
  • 說明:張翎先生為《金山》一書作者,此次由時報總編輯林馨晴系友推薦,並於本系林維紅先生課堂上,與同學分享《金山》一書寫作源起及創作歷程 。透過張先生精彩講演及展示的珍貴照片,不僅讓大家認識19世紀中至20世紀北美華工的歷史,也讓同學瞭解文學與史學互通及差異所在,現場回響熱烈。
  • 張翎先生詳細介紹:按此連結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張翎先生演講風采
 
華工史介紹

林馨晴總編(左)與林維紅老師

投影片解說
  前往本系演講訊息



2010.5.15~5.16
2010年北歷盃於淡江大學舉行

  • 2010.5.15~16
  • 地點:淡江大學
  • 成績:
    女籃 冠軍
    男籃 季軍
    男排 亞軍
    女排 季軍
  • 詳細活動公告請參考BBS各級系版
  • 照片提供:系學會、碩一吳喬同、大一葉峰銘
  • 女籃照片連結
  • 系壘照片連結


男女排合照

女籃冠軍領獎

男籃季軍領獎

女籃MVP-崔郁婷

系壘比賽照片

系壘比賽照片


男女籃合照

2010年史週影展--喜宴

  • 時間:2010年5月5日
  • 地點:活大202展示室
  • 說明:史週影展第二場影片為「喜宴」,系學會邀請本系林維紅老師蒞臨指導。林老師研究領域為中國婦女史、中國近代史,此次林老師從父權、中西文化差異、同志情誼等方面,分別從電影拍攝手法至細節,以及自己長期與同志文化的接觸經驗,和大家一同分享本片所欲探討的課題。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0年史週影展--西班牙的公寓

  • 時間:2010年5月12日
  • 地點:活大202展示室
  • 說明:史週影展壓軸影片為法國電影「西班牙的公寓」,系學會邀請本系秦曼儀老師蒞臨指導。秦老師為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 士,此次秦老師以自己於歐洲求學的經歷,和同學討論片中來自歐洲各地的交換學生之間文化、價值觀等議題,以及跳脫國籍與人種的框架下,身為人所重視的共同價值。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前往本系學生活動

「跨文化研究:語言、人物、物質文化」國際研討會

  • 作者:劉巧楣先生(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研討會時間:2009年10月20日
  •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學術研究走向跨文化、科際整合、超國界、多面向的,而且是不斷重劃版圖的時代,歷史的跨文化研究也是一大趨勢,有鑑於此,本系文化交流史平台計畫在2009年10月20日召開一個小型的國際學術會議。眾所週知,文化研究中有三個重要的載體,一是語言,一是人物,另一則是物質文化。語言傳遞思想訊息,並描述各種現象,作為重要的文化溝通的工具;而人物則是行動言語的主體;而物品則是文化交流中重要的對象。本系文化交流史平台同仁又對這些構成要素頗有興趣,因而本次會議將以此三者為研討的主題,希望能藉此機會彼此交流切磋,增加對於文化交流史的了解......(全文連結)(原文刊載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五期


 ▲前排左起:黃俊傑教授與甘懷真教授分別致辭
(攝於臺大行政大樓第四會議室)
 
▲第一場「世界史的新觀點」
左起Roger Des Forges教授、古偉瀛教授、Allan Megill教授
 
▲第二場「語言、友誼、物質性」
左起古偉瀛教授、陳正國教授、陳慧宏教授、秦曼儀教授
 
▲第三場「二十世紀人物」
左起劉巧楣教授、李朝津教授、趙綺娜教授

 前往本系學術通訊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研究生獎助計畫發表月會

  •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 時間:2010年5月21日(五)10:00 ~ 12:00
  • 地點:臺灣大學德田館(資工系館)206會議室
  • 議程
    題目一: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與「地理資訊系統」(GIS)於臺灣史研究上的結合應用
        --以後村圳流路的重建為例
    報告人:李進億 (臺師大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
    題目二: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使用心得 --蒐集日治末期至戰爭結束後的資料
    報告人:阿部賢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班)
  • 活動簡介: 數典中心第二期獎助計畫自2010年4月份起將於每月舉辦「研究生獎助計畫成果發表會」,由六位獲獎助的各領域研究生展現資料庫應用於歷史人文研究的案例,並與中心系統人員交流討論,除呈現數位與歷史結合的可能性外,也期待對數位人文領域提出具體建議與發展方向。本月會歡迎各界大專院校師生參與,藉此希望能推動歷史人文研究與數位典藏的交流,開啟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新方向。 
  •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網站 http://www.digital.ntu.edu.tw/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文學院2樓‧電話:886-2-3366-4700~4705
     歡迎本系師生系友踴躍投稿    來信請寄:history@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