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1社會學年會 活動預報學術新訊本期專題活動報導系學會聯絡我們


-系主任的話-

  在本系老師及系友的督促之下,社會系電子報終於發刊了!藉由本系電子報的發行,希望能聯繫本系每位系友、學生和教師,分享系上活動資訊、系友動態,成為本系社群網絡的動能,並做為社會學社群各種觀念和意見的交換平台,發揮社會學的影響力!

  過去五十年來,社會系的系友分散在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分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貢獻社會。可惜的是,除了零星的班級同學會之外,各屆系友彼此之間的聯繫不多。今年適逢本系五十週年系慶,系上老師決心要重新凝聚系友的力量,建立系友聯絡平台,除了讓大家多關心系上的發展,也同時希望能增進系友彼此之間的社會資本,透過全系的力量來發會社會學的影響力。希望各位系友能協助我們更新大家的近況及聯絡通訊,並幫忙轉寄這份電子報。社會系電子報是一個開放的平台,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舉凡各班的近況報導、社會評論、社會學相關知識的介紹、及對社會系的建議等,都歡迎來稿。也歡迎大家隨時提供改善電子報的建議,來稿請寄social@ntu.edu.tw ,希望大家一起來支持這份電子報!

                                                     台大社會系系主任 蘇國賢

[content]
-最新訊息-

 
˙[學術活動] 京都大學來訪交流活動 99/9/3-4
 
  在這個全球化與在地化互為影響的年代,「區域」是我們理解世界和自身的重要中介。台大社會系近幾年正努力拓展「東亞社會學」的新視野,並積極透過師生的研究交流與參訪活動,實踐此一想像。
 
  2009年夏天,本系師生一行近二十人,前往京都大學社會系,進行首次跨校交流。參與同學(包括了大學部與碩士班學生),不僅在兩天正式的國際會議中,以英文進行論文發表和評論;也更在隨後的自由參訪活動中,多面向地探索千年古都的社會文化。當時京大社會系師生的熱情接待與慷慨分享,於今仍讓本系參與師生記憶深刻。也因此,我們近距離地接觸並了解日本社會學的風貌,也嚐到了在京都開展社會學想像的有趣滋味。
 
  今年2010年秋天,京都大學社會系師生再次與我們相聚。他們將來到本系參訪,於9月3至4日舉行為期兩天的學生論文研討會,以及會後的自由交流活動。這次,是我們台大社會系展現本地社會學的知識與實踐熱情、同時也呈現我們學習和思考成果,讓日本朋友得以更加深入認識台灣的時刻,歡迎各方好友共襄盛舉。未來將有詳細的會議議程與報名資訊,敬請密切鎖定台大社會系網頁!

 


[content]
-系友訊息-

[ 台大社會學系,五十週年系慶  ]

 

  光陰流逝,世事更迭,不知不覺社會系已經五十歲了呢!

  為慶祝本系創立五十週年,台大社會系暫定於99年12月11日(週六)舉行五十週年的系慶,邀請歷屆校友回系上共同慶祝社會系的五十歲生日。歡迎大家趁這個機會舉辦各班的聯誼活動。詳細的活動內容將會盡速公佈於系網頁,也會請各班的聯絡人通知大家。請大家預留時間,共襄盛舉。

  由於系上所握之各位系友的連絡資訊或已過時無效,因此希冀透過此電子報的創辦與發送,更新各位系友的連絡資訊,以利未來更多活動資訊的傳遞,麻煩各位收到本報的系友,回覆您現在較為常用的連絡資訊(e-mail、電話)至汪欣怡助理的信箱(b93610222@ntu.edu.tw),非常感謝您!

  而除了電子報以及社會系網頁的窗口外,社會系還於社交網站Facebook臉書上建立了一組官方的帳號社團頁面(關鍵字:台大社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以期能夠方便歷屆社會系朋友們的聯繫, 歡迎各位踴躍加入!


[content]
-活動報導-


˙[ 大手牽小手 ]

  本系於5月1日「大手牽小手」活動,邀請任職於各行各業的畢業系友,包括聯合利華發言人蔡芳季、公視節目企劃編劇夏康真、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副研究員盧孟宗等9位「大手」,回到母系與「小手」學弟妹們進行座談;希望能與目前正展開求職生涯/開始工作的學弟妹們對話,並給尚未進入職場的學生們一 個「什麼是工作」的說明與體驗。

  本次活動分為三塊:(1)系友與學生分享「工作態度」的重要;(2)分組討論,利用幾個職場情境進行小組討論;(3)產業介紹,系友會介紹幾個產業,讓同學對整體產業面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

  此外,在當日活動結束後,5月到7月間,系辦將請系友認輔1到3位同學,讓系友與學生之間有更多交流與學習的機會。活動流程與照片請見<系友會網站>。

   

-----------------------


˙[ 九十八學年,台大社會系畢業典禮 ]

玖拾玖年陸月陸日 社會系小畢典   ◎社會四/石玉華

 

  6月6號早上九點十分,陰陰的天空,雨幾乎已在昨天的大畢典下乾了,我帶著爸媽匆忙地走進系館,這是他們第一次進入社會系館。大門口的氣球拱門下聚 集著一群一群身穿黑色學士袍配上紫色披肩的同學們,我們來不及一一問候,趕緊進入101教室-典禮會場。前一天晚上剪影片剪到凌晨的疲憊感始終讓我的眼皮厚重,精神無法集中。把這段回顧影片檔案交給系學會學妹後,典禮也就準備開始了…<繼續閱讀

2010年台大社會系畢業典禮致詞 ◎系主任/蘇國賢

  好像才不久之前,大家才坐在這裡參加新生訓練,那時候心理可能都抱持著對本系及社會學的一種好奇,社會系究竟在學甚麼?社會學倒底是甚麼?轉眼四年過去,相信大家對於甚麼是社會學,都已經有明確的答案,只不過我們的看法可能不見的會很一致。

  不論你的答案是甚麼,我想可能大家都會同意社會學是關乎「關係」的知識。社會學的知識特別強調兩種關係:一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你我之間的個體關係,或是我們、你們、他們,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第二種關係,是人類作為一個集體,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其中包括人類在宇宙的空間中,與環境的關係,及在時間的脈絡裡,人類與文明、歷史的關係。社會學的目的,是要理解怎樣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的之間的合宜的關係,及當關係造到破壞,損毀,如何才能恢復合宜關係 ...<繼續閱讀>。

  更多活動照片,請見系網<活動花絮>。


[content]
-意見廣場

[ 觀念平台-道德不能解決教育市場化的危機 ]

摘自中國時報 2010-06-28 【何明修】

   在晚近以來,經常可以聽到一種批評教育現狀的輿論。教育界的領導者認為,「媚俗」畢業典禮讓校長的權威蕩然無存。醫學院學生上課吃雞腿,是因為「外校年輕女教授」不懂得好好管教,這些學生需要接受所謂的「禮儀教育」。女大學生兼職模特兒,希望從事演藝生涯,也被批評為「太可惜了」。甚至,還有學校搞起戒嚴復辟,如果未經校方允許而以學校名義參與遊行,也將被記大 過處分。

     這些言論的背後都有一種道德性的預設,認為學生就應該好好安於本份,專心唸書,而不要整天「夭飽吵」,爭取自己的權益。彷彿現行 的教育制度本身是不需要檢討的,問題在於學生不再恪守尊師重道的美德。重建層級分明、秩序井然的師生關係,即是他們所提供的處方。

     在經歷教改運動人本主義的洗禮下,學生權利獲得顯著的保障,因此,台灣的教育界出現這樣高舉道德旗幟的反動論述,是不令人意外的。然而,這些衛道人士無視於這個事實:他們想要恢復舊權威早就煙消雲散了,維繫其存在的結構基礎已不復存在;而且,其原因並不僅是來自於他們所憎恨的校園民主化,他們所視而未見教育的市場化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教育是對自己的投資」的觀念下,政府對於教育經費的投入也日 益減少,這反映在學生所要繳交的學費越來越昂貴。籌措財源成為了每位校長所最頭痛的事情,有些學校拚命開設學分班、在職班、推廣教育,要不然就是推動形形色色的產學合作,向企業界靠攏。各種績效考核的遊戲規則也日益嚴苛,能夠得到獎項、爭取到大型研究計畫案的明星級教授,能夠享受校園內的A咖待遇;相對地,有越來越多年輕的博士只能在委身於朝不保夕的博士後或是約聘教授之職位。

     在以往,大學是黨國體制所嚴密監控的象牙塔;在目前,它卻成為無所不賣的知識工廠。當大學都忙於爭取財團的贊助,越來越多的校舍 是以會賺錢的老闆姓名來命名,我們要如何說服學生,學術知識的價值是優先於商業利益的計算?同樣地,如果說大學教授都被要求算計自己出版的點數,甚至還出現了各種傳授投稿英文期刊秘訣的工作坊,這不就是告訴學生要早日認清錙銖必較、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就如同馬克思評論的法國統治階級一樣,「你們站在國家 的頂峰上拉提琴,那麼又怎能因為站在下面的人們跳舞而驚奇呢」?

     道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也是教育要善用的資源。如能妥善運用,可以激發出青年學子的利他奉獻,投入各種社會改革的事業。但是如果教育當局花大錢所推動的「品格教育」只是要求學生認份,忍受越來越不合理的現狀,那麼只會招致更大的反彈。

(作者為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CONTENT1]


[CONTENT2]


[CONTENT3]


[CONTENT4]


社會系網址:http://sociology.ntu.edu.tw/
系學會信箱:socialsa2010@gmail.com
本電子報每月一刊,月初發刊,歡迎各位踴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