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訂閱/取消訂閱歷史回顧 第77期電子報  2014.11.30

最新活動


    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簡稱「職涯中心」,主要提供在學同學及畢業校友有關生涯規劃與就業所需的各種資訊及服務。近期活動如下:

  1. 歡迎同學至「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免費做線上職能測驗!
  2.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可協助大專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更有目標、更有動機的強化相關職能,教育部發展「大專校院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結合職涯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趨勢的暸解,並透過自我診斷,提高職場競爭力。
    目前診斷平台能提供同學職業查詢、職業興趣診斷及職能診斷等等服務。

    平台網址:http://ucan.moe.edu.tw
    使用方法:
    1. 請由首頁左邊使用者登入
    2. 直接點選帳號申請
    3. 依流程指示操作即可完成帳號密碼之申請
    4. 並且能開始做測驗,完成測驗後可以馬上得到結果。

    ◎同學若有問題,可直接由網頁與平台之"聯絡我們"提出問題或與職涯中心聯繫
    TEL: 3366-2046;MAIL:career@ntu.edu.tw



 謝昇佑:創造新興業態,用社會企業改變環境

文/高翊祥 




謝昇佑,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


How’s food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學長,長期致力於關心台灣農業與食品加工產業的問題,而為了嘗試解決他所看到的產業核心問題和市場運作缺陷,他與同樣也是台大城鄉所畢業的余馥君學姊在2012年共同創辦了好食機農食整合平台,期望透過新興的服務模式打破舊有的產業結構。

創造新的市場、新的社會關係連結

提到台灣農業市場的現有問題,謝昇佑勾勒了三大區塊:不友善的生產方式、消費者缺乏食農知識、以及通路資訊不夠透明。首先,目前農民的生產方式或者食品業者的加工方式,很大部分是使用不友善的方法──對環境不友善或對消費者不友善,比方說不當的添加。反過來說,消費者對農業生產、食品加工的知識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而在主流消費市場上,消費者仍然會偏向選擇大又美或是口感較有刺激性的食品。此外,現有通路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不友善,他指出,目前業界的行規,生產者交到通路有至少3-6成的利潤壓縮,當產品大部分利潤都被通路吃掉時,生產者相對就會反過去壓縮生產成本,導致缺乏提升生產技術的動機。另方面,絕大部分通路對消費者來說,資訊也很不透明,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過程猶如黑箱。

而為了解決這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學長有了一個創造消費者與生產者可以相互支持、公平對待的流通模式的想法。在這個通路裡面,生產者可以得到比較多的保障──舉例來說,在農業的市場裏面,生產者很難有制價的權利,那他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可以保障生產者的權利,同時讓消費者也有資訊透明的管道。

創造新業態、新市場、新的社會關係連結,這就是好食機在做的事。學長也深信,好的公平關係對待下,才會有好的農食安全環境。


「沒有資本的青年,你有勝算的地方,就在於分析的能力」

談到創業的觀念,學長把職場上的創新分為技術和思考兩大方向,他認為「思考」這件事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去積累和沉澱,而當有了足夠的思想做為根基,到了成熟的時機點時,剩下的問題就是抓好技術和人脈。此外,對於有志創業的青年,他建議好好思考所要追求的「創」的本質是甚麼--是技術取向創造獲利的工具?還是打破舊有結構創造新的業態,從而藉此創造人們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際關係?而如果是後者,就必須先對社會運作有一定的了解,洞悉問題之後試著找到解答。學長也提到在好食機之前,他嘗試過許多新制度的小規模實驗(例如在部落實施共享經濟),而在進行這些小規模的實驗中把握住-成功的模式後,再將其規模化。「沒有資本的青年,你有勝算的地方,就在於分析的能力」,學長說。

至於怎樣克服資金的問題?學長說:「沒有錢有沒有錢的作法,沒有錢就靠人。」好食機在草創時期的資金是透過人脈募集而來的,而在募資的過程中,必須做好良善的溝通和理念宣揚,「你必須提出一套可以獲利的營運機制。」學長表示,社會企業既然牽涉到「企業」,就必須在挑戰資本市場的同時具備好的經營模式,才有能力創造出新的業態。此外,他在與出資者溝通的過程中,除了會對他們完整地說明他要達成的理念和經營想像外,也會與他們互相討論可以實現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經營的顧問。而FlyingV這種群眾募資,在學長眼中是新興募資方法中可行的,但他也認為企業牽扯到的利益分配該怎麼樣合理公平地回饋給出資人是必須好好思考的課題,「募資過程,是一種責任。」他說。

對於想要走向創立社會企業的同學,學長認為必須先非常清楚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是甚麼,在「道」跟「術」兩者中,必須把「道」擺在上位──包括企業要解決的問題是甚麼?企業經營的原則有哪些?而在確立了「道」後,要如何使用「術」,那是第二個層面的問題。如果專業程度不夠,就要想辦法找有技術的人來協助,或是聘人,這樣就會漸漸形成一個有規模的分工團隊,裡面就會有各種技術的人,包括工程、管理等等。但是如果要經營社會企業,所使用的「術」就不能夠違背堅持的「道」,比方說公司內部的管理就不能使用違背理念的管理方法,學長說,很多人創業之初會被「術」搞亂,而主流的「術」是為主流的「道」所服務,「可是我們本來就是為了打破主流的『道』的一些問題才創業,如果你遷就於『術』就會被捲入主流的『道』裡面;你不能因為屈就於技術就放棄原來所堅持的。」


人文訓練、人文思考的重要

對於仍在學校的學生的建議,學長認為現在教學的環境有點過於偏重技術的養成,而缺乏對社會結構的認識和人文反思的能力。例如農業相關科系學生,學長在校園中遇到的經歷是,學校的教學經常會假設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將生產效益最大化,但這樣子的技術專業卻經常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廣泛運用,因為真實情況是條件是有限的,尤其是小農,資金也不夠、技術也沒有、小農社會網路可能也存在很多人的阻力等等,因此,很難把學校學到的理想狀態搬去按表操課。要解決這個落差,學長認為學生必須培養對技術的敏感性,不能老是照本宣科,而必須了解技術在社會適用上的科學意義及社會意義,他舉例:「有些農法可以達到很高的產量,這是科學上的價值,不能推翻ˇ;但它也可能同時有高資本門檻而無法讓小農使用,造成小農邊緣化,這些外部成本也是必須考慮的社會意義。」


學長建議有志要投入農產業改革的學生,可以思考在學校學到的技術要怎麼應用的完全沒有資源的小農身上,而如果要做到業態創新,就必須改變心態,從「服務的對象是有資源的人」轉化為「服務的對象是沒有資源的人」,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新的市場,而不會陷於舊有體制。學長甚至建議,最好的學習歷程就是去偏遠農鄉陪小農種菜或協助產銷種一年,「這樣你才能知道不同的處境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甚麼、沒有資源的時候怎麼運用。」


好食機平台推廣自然農法


給台大人的建議:閱讀經典、參與社會議題

最後,學長建議台大的學生們,在學期間接觸並了解社會議題、參與異議性社團和社會運動,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培養人文感受力外,也可以學習怎麼站在弱勢的位置行動,之後回到有資源的位置時就會更有效的去運用資源。此外,透過閱讀一些人文經典做價值思辨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不斷地去反思:甚麼叫公平?甚麼叫正義?甚麼是人?或是商品怎麼形成?有甚麼價值?」學長說,「你要去磨練分析的視野,透過閱讀經典和哲學思考,這也是我在企業經營上創新的動力和來源。」


  • 職涯學苑講座成果

  • 主題:「學業、工作、愛情、家庭的圓滿就是生命追求的全部?」
    講者:里仁 李妙玲總經理
    時間:2014.10.22

    撰稿人:會計系三年級 廖姿雯同學

    日前里仁李妙玲總經理到台大演講,以稱自己為「人生勝利組」作為開頭,表示自己無論在台大的學業及外商銀行的職涯、甚至是談戀愛,一路走來都十分順利,但在人生勝利組的背後,又藏著什麼呢?

    從演講過程中,她透露雖然頂著人生勝利組的光環,但需要面對的卻是激烈的競爭與不斷適應新環境的壓力。在銀行業中,目標明確的她一路順利,因此從沒停下來思考過自己的人生還有其他選項。直到出了車禍,雖然沒有受傷,但卻從中注意到了人生的無常,進而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她遇到了一位心靈導師向她講解佛法,驚覺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思維因而改變,開始想要幫助別人。因此踏入了一個完全以利他為主的企業工作,所有考量都以「利他」為出發點。環境不同,思維模式、經營理念全都改變了,想法從狹隘的利己轉變為樂於為社會盡一份心力,而這一切轉變就是她把握快樂的關鍵。李妙玲總經理同時也期許台大的學生在面對未來的抉擇點時,可以追尋不同的思維模式、且有能力時要能回饋社會、進而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因為快樂並非金錢可買的到的,幫助人所獲得的回饋才是最值得的。



    主題:從財經記者TRAIWAN出來玩我的創業夢
    講者:創炎資訊科技公司 丁筱晶創辦人
    時間:2014.10.29

    撰稿人:化學系四年級 簡明柔同學

    丁筱晶學姊當年以全國社會組榜首之姿進入台大財經系,一路孜孜矻矻讀書的她,在以為自己抵達山頂後,才發現山頂其實什麼都沒有,不若求學路上大人們所說的考上臺大就會all dreams come true,於是學姊決定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畢業後與大多同學不同,她擔任天下雜誌金融組記者開始跑新聞。在今天的講座,學姐也與大家分享了記者的甘苦談,包括:如何打採訪這場攻防戰、和同儕及競爭者之間的微妙關係;繼記者之後,學姊踏上另一條路,毅然決然與合夥人創辦了「創炎資訊科技」,負責民宿的線上管理系統。之所以會踏入商業領域,有一部份是因為筱晶學姊認為臺灣並非缺乏良好素質的記者,缺乏的是良好的新聞環境,追根究底的原因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因此希望藉由投入商業,尋找對的商業模式,讓全世界的媒體有出路,能更正義地報導。這雖是條漫漫長路,卻因為有自己理想的支撐、擁有對夥伴的信任、且能承受孤單、具備「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勇氣,丁筱晶學姊終於在創業這條路上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



  • 企業導師請益之旅現場直擊

  • 公司:HSBC
    時間:2014.10.31

    撰稿人:財金所二年級 陳昱婷同學

    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的悉心安排下,15位來自不同科系、不同年級的台大學生前往全球頂尖的金融機構—滙豐銀行,展開企業導師請益之旅。

    活動當天,滙豐銀行人力資源處用心安排了兩位分別在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與工商金融業務處任職的2010年儲備幹部—Milton與Lisa,與台大學生分享滙豐銀行的核心價值及內部文化、組織架構與全球布局。在介紹過程中,滙豐銀行開放思維、值得信賴、與客戶緊密連結的形象一覽無遺,令人無不深刻感受到此金融巨擘的遠大格局。

    除此之外,Milton與Lisa更在介紹業務內容時,與學生分享自身經驗。Milton從台大財金系、商研所畢業後,成為滙豐銀行的儲備幹部。在參訪前數日,Milton特別提供兩篇關於消費金融與數位金融的研究報告做為參考資料,幫助學生對於消費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初步的認識,並在參訪過程中,進一步介紹消費金融的主要工作內容、客戶類型等面向,分享在部門輪調和海外受訓的心得,使學生受益匪淺。Lisa則是針對企業金融的部分,詳盡的介紹前中後台各個部門扮演的重要角色、滙豐銀行在台灣發展的主要優勢,更以自己非金融背景出身為例,鼓勵大家只要願意付出努力、勇於挑戰,一定能在滙豐銀行開放的文化中,找到合適的職位,發揮所長。

    在問答的環節中,人力資源處的Teresa與Hanson也一同加入,為學生解答職涯選擇、申請流程等疑惑。最後,學生們在板橋分行業務主管Mark的帶領下,參觀了滙豐銀行卓越理財的工作環境,並對於財富管理的領域有更實務的了解。

    這次的參訪對於學生而言意義非凡,不僅開拓視野,對於未來求職應具備的能力也更加清晰,是個寶貴而難得的學習經驗。



  • 臺大留學月系列講座

  • 主題:留學總論/一起放洋趣
    講者:林志潔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
    時間:2014.11.24

    撰稿人:林宜蓁同學

    留學是什麼?為了什麼?當然,各種五花八門的答案都有。林教授引用了洛夫的詩句:"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從外國看見自己的不足並充實自己的專業;從外國看見台灣的美,學習擁抱全世界;此時,語言和玩樂只是個附帶條件,卻不是留學的主要目的。在年輕的時候做難的事情,從更高的高度看整個世界!給自己一個理由留學吧!



    主題:The youth, be ambitious!/生農人的康乃爾大道
    講者:張孟基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副教授/康乃爾大學生化博士
    時間:2014.11.25

    撰稿人:劉珈妤同學

    儘管前天才從美國參加完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的國際會議,老師仍神采奕奕地想分享他在美國留學的點點滴滴,讓更多學生知道出國留學雖然辛苦,但對老師來說,卻是一生當中珍貴的回憶。

    初到美國,面對接二連三文化的衝擊,生活開銷的煩惱,功課重擔讓原本懷有雄心抱負的老師,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懷疑自己遠赴洋來到美國是否是值得的?可是回到宿舍看見家人無悔的支持,指導教授給予十足的信心,讓這一切的質疑轉為推動自己向前的動力,告訴自己「既然都那麼辛苦的來美國,就應該要堅持下去。」

    加上,當時國外實驗的氛圍,大師雲集的環境,讓老師對分子生物熱情不減。逐漸地,調整生活步調,找到平衡。拿到學位的那刻,老師覺得那張文憑,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學位資格,它的意義是自我實現的成就。

    演講最後,老師勉勵大家「理念創造生命的高度!趁年輕,多出去看看!」



    主題:起飛巡禮工人的美國夢/ 留美二十年的生活
    講者:蕭浩明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西北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時間:2014.11.25

    撰稿人:陳禹竹同學

    今天畢聯會很榮幸請到了機械系,留學西北大學的蕭浩明教授來演講自己的留學經驗。教授首先聊了些自己的求學過程、系所現況,也在言語之中提到了機械相關系所的職場、學術圈以及其無奈之處。在這種氛圍下,現在學生應該問的其實應該是「為什麼不出國留學?」,如同30年前有8成學生會出國深造、30年後的今天則有8成滯留台灣,這也使台灣這一代的學生與社會的世界觀嚴重不足,而出去闖一闖,培養世界觀,不被侷限在狹隘的環境中,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在學業上最應該做的事情。

★更多資訊請上職涯中心網站首頁最新消息或本中心求才求職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