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NTU Library Newsletter
  新170期(電子版116期)2014.6.15
  ISSN 2072-6368

 ◆ APRU大學博物館研討會圓滿落幕,6月驪歌響起……
 ◆ 法社圖書分館配合遷院計畫,服務及開放日程異動公告
 ◆ 永遠的氣質影后與時尚女神──奧黛麗赫本
 ◆ 你快樂嗎?心靈勵志與情緒療癒主題圖書推介

 ◆ 快門、敘事:老照片圖書特展
 ◆ 「思想.重慶南路」特展

 ◆ TA沙龍活動紀實
 ◆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溫進德老師專訪
 ◆ 描繪日本幕末時期奄美大島的「南島雜話」原稿,
  一世紀後於臺大圖書館現身!

 ◆ 2014年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紀實
 ◆ 《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的第一本書
 ◆ 校史館音樂沙龍
  「四懸清韻:臺大鋼琴社教學制度成果發表會」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102學年度即將結束。法社圖書分館將隨社會科學院搬回校總區了,因此近期閉館進行搬遷作業,9月新館啟用令人期待!透過TA沙龍分享會,以及溫進德老師的專訪,讓我們更加了解使用者實際運用圖書館資源的經驗。5月,臺大博物館群熱熱鬧鬧,順利舉辦為期3天的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第二屆大學博物館研討會,會後與會人士紛紛來信,高度讚揚本次會議之成果,如果您未能親自參與這場盛會,透過紀實報導以及一張張精彩照片,也能一窺研討會舉辦的實際過程。另外,博物館群也於5月群策群力出版了第一本書《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大篇幅介紹隱身在各個館室內的珍貴藏品,不啻為認識臺大博物館群的入門書!

法社圖書分館配合遷院計畫,服務及開放日程異動公告

法社分館.陳微麗


配合社科院遷院,新大樓圖書分館將於新學年度9月啟用,徐州路校區法社圖書分館及所屬圖書室,於下列日期閉館調整書刊、下架打包,開始進行搬遷相關作業:


法政研圖、經研圖
法社分館
103年6月16日(週一)起閉館
103年6月21日(週六)起閉館

閉館整架期間,圖書分館停止入館服務,並提供配套措施:

1.

2.

3.

4.

5.
6.
自6月3日起開始搬遷作業期間,借出圖書之館藏地為法社圖書分館、法政研圖、經研圖者,一律延長借書期限為90天(不分讀者類別)。
6月16日~6月20日,經研圖、法政研圖閉館整架期間之書刊由法社分館提供調閱借書服務,可下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法社分館調閱服務申請單」或向分館櫃檯(社科院分機313)洽詢。
法社分館地下室舊藏書刊屬於珍貴館藏,需較長時程裝箱作業,自6月16日起即停止該區資料之調閱及各項閱覽服務。
自6月21日起,法社分館閉館期間,須進行大規模書刊標示及移架、裝箱打包作業,為維護現場安全,停止讀者入館,暫停辦理借、還書,報紙期刊閱覽、公用電腦檢索、自習等服務。
自6月21日起,預約法社分館圖書之取書,畢業論文繳交及離校手續,改由總圖書館一樓流通櫃臺協助處理。
網路、資料庫等透過網頁之相關電子資源服務,不受影響。少量置於分館之單機版資料庫,其替代服務方式為:PatentGuider 2008請至總圖使用;AREMOS請至管院電腦中心使用;SSI/FT、JCR-SSCI、九十年代、解放軍報、檔案文獻光盤等,請email至分館申請,單機版進行移機安置期間無法提供服務,詳細日期則視搬遷作業於實施前另行公布。

為順利完成這項跨校區的大規模館藏整併搬遷任務,實施相關服務的調整與異動,分館將視遷入圖書新館作業之完成度,若提前完成,將提早調整替代措施。期間造成不便之處,敬請包涵!

永遠的氣質影后與時尚女神──奧黛麗赫本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2014年5月4日是電影巨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85歲誕辰,Google Doodle 以溫暖細緻筆觸描繪奧黛麗赫本的優雅倩影,也描繪她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的辛勤身影。奧黛麗赫本1929年出生於比利時,成長於英國,是英國與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女星,生前主演《羅馬假期》、《第凡內早餐》、《窈窕淑女》、《龍鳳配》、《謎中謎》等多部電影,1954年以《羅馬假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殊榮。晚年則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親自前往拉丁美洲和非洲關懷不幸兒童並為他們發聲。 《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你快樂嗎?心靈勵志與情緒療癒主題圖書推介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連續陰雨的日子,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課業與工作繁忙,又無暇與家人朋友相聚,種種壓力讓你變得不快樂嗎?圖書館不只是學術與知識的殿堂,也是為心靈充電的角落,從書架間找到幾本心靈勵志、情緒療癒、正向心理學、快樂學的書,找個安靜舒適的沙發坐下或在樂牙彎聽輕音樂,慢慢閱讀這些令人快樂放鬆的圖書,再起身面對外面的風雨。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快門、敘事:老照片圖書特展

原圖中心




早期的攝影技術約在清代從西方國家來到了亞洲,如英人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等攝影師也隨著通商與傳教的潮流,從各港埠輾轉來到臺灣,想要用鏡頭記錄東方的異國風情。數位科技發達,幾乎隨手都能拿起手機拍照的今天,很難想像在當時攝影師需要動用到人力,甚至是馱獸,把笨重的攝影器材揹負到交通不便的部落,將當時部落的影像留在一張張的黑白相片中。

甲午戰敗,臺灣從清朝的手中被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官方的攝影師、記者先後來到臺灣,以新一代的攝影技術,拍下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之間臺灣各地的景物與風俗活動。帶著相機來到臺灣的日本人之中也包括許多人類學者,相機是他們的記錄工具,在部落裡拍下人物、文物與建築。這些照片在過去是帝國展現其統治成果的文宣、也是學者研究的文獻、又或是成為一般平民往來寄送的風景明信片,在今天成為記錄臺灣原住民族文史之重要文化資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自2014年5月起推出「快門、敘事:老照片圖書特展」,從書籍的老照片中重現歷史洪流中的記憶片段,讓讀者看到老部落裡先人的身影與生活點滴。在時空的變遷之下,原來是帝國凝視之下產生的相片,也能化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光圈快門,建構起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敘事。

也許,有些相片對你而言也深具意義,等著你來發掘他們的故事。

展出時間:2014年5月1日–7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展覽書目:請見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活動訊息



「思想.重慶南路」特展

推廣服務組


臺北市的重慶南路是一條政經樞紐之路,也是一條充滿故事的道路。這裡書店林立,文人聚集,盛產文字與思想,曾經是全世界華文圖書出版最重要的街道。如今景物變換,光華幾乎褪盡。逝去的歷史無法逆轉,所幸我們可以透過數位典藏開啟時間之門,重溫昔日書店、書籍的人情舊事。

「思想.重慶南路」是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於2014年國際書展中規劃的特展,展出與人等高的書店模型、資料庫影像、老文物、舊書籍等,藉以獻給每一位曾走過、沒有走過、或者遙想過重慶南路的愛書人。國際書展已落幕,卻勾起人們對重慶南路的思念與想像。今年暑假,這條聚集人文薈萃的重慶南路,將於臺大圖書館重現風采,就讓我們一起,再走一次,重慶南路。

展覽時間:2014年6月23日至7月25日 9:00-17:00
展覽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日然廳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聯絡方式:電話02-26525273;Email:asdc@sinica.edu.tw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hinkread
 


TA沙龍活動紀實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王冠婷


2013年9月圖書館學科服務組首次與教學發展中心合作,開設兩堂專為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 TA)設計的圖書館利用課程,增強TA掌握資源的能力,使TA從事教學工作更順手。該課程廣受TA肯定,因此本學期開課前,為設計更符合TA需求的課程,本組特別舉辦「TA沙龍──運用圖書資源之教學經驗分享會」,邀請曾參加課程的TA們前來分享上課心得與教學應用的經驗。

由於多數TA缺乏將圖書資源應用於教學上之經驗,我們特別邀請歷史系林維紅老師、史學導論課程的助教林宣瑋同學分享其實戰經驗,感謝目前遠赴北京擔任交換學生的林同學,透過JoinNet線上會客室,在雲端分享他擔任助教期間,如何與圖書館員合作設計教材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們透過親自動手之實作,更加認識圖書館資源及書目管理軟體等資訊工具,在茫茫大海找到需要且品質良好的資料。

其他與會的TA也熱情分享參加圖書館研習課程的經驗,如:戲劇所施同學表示使用紀錄片等影音資料庫時,比較需要找尋有關導演或劇作家的採訪影片。數學所陳同學表示上學期的課程,他比較有興趣的是SDOL的圖片查詢功能,可以用此功能查詢微積分或數學定理的相關圖片。擔任食品營養通識課程的生化所林同學,認為由圖書館課程接觸到的圖像資料庫,有許多經過授權的科學期刊圖片,對她製作課程簡報非常有幫助。參與此次分享會的TA們也給予圖書館在設計課程方面的寶貴建議,如:如何查找臺灣及中國大陸地區的中文文獻、介紹收錄採訪劇作家的影片資料庫等。

透過TA沙龍的交流活動,學科館員在獲得許多意見回饋後,於今年3月至5月,推出五堂「TA充電站」系列課程──圖像影片資料庫於教學研究之應用、圖書館外語學習資源面面觀、如何蒐集中文文獻資料(人社篇╱科技篇)、如何掌握全球新聞時事資源。每堂課都在電腦教室實機操作練習,增加學習成效。館員也從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了解TA查資料的習慣、教學與撰寫報告時常遇到的問題、利用圖書館資源的困擾等,將有助於我們未來規劃更佳的課程內容。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溫進德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圖書館,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有人將圖書館視為準備念書考試的地方,也有人在圖書館的浩瀚書海中燃起對知識的熱愛,每個人心中對於圖書館都有著不同的想望。想知道老師們如何使用圖書館?對於圖書館有什麼樣的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著你去探索?這些疑問都可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圖書館前進的動力,來自眾人知識的交會、資源的共享,希望藉由老師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激盪出圖書館新思維,勾勒出圖書館的新樣貌。

前言:給研究生願意前往圖書館的動機
本次圖書館「與知識交會的火花」專訪,很榮幸能拜訪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溫進德教授,分享圖書館的使用經驗以及對圖書館的看法。訪談一開始,老師就點出了圖書館在服務對象上的盲點──大學部學生與研究生的差異,「大學部的學生或許會去圖書館,但對長期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研究生而言,他要去圖書館的動機,幾乎是沒有。」相較於大學生是偏向學科基礎知識的認識與了解,以及博雅教育的廣泛涉獵,因此對於圖書館有較高的需求與使用的意願;研究生強調的是專門學科的深入探討與創新,尤其是對以實驗為導向型的研究生而言,實驗室是他們的主要場域,在多數資源都可利用網際網路、電子資源取得的情況下,要驅策研究生們離開實驗室親自前去利用圖書館,必須要有強大的誘因或驅動力!

就近創造閱讀的空間
老師談到過往使用圖書館的經驗,求學時期大多是為了準備考試才去圖書館,念大學、研究所期間因為開始做實驗,在網際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經常必須到圖書館查找期刊文獻。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查找資料的方式大多是以線上瀏覽電子期刊、查找電子資源為主。面對網際網路、資訊環境的改變,老師也發覺同學們越來越倚賴電腦、手機,「現在的學生實驗空檔,幾乎都坐在電腦前,跟書親近的機會變很少。」老師分享過往念書的經驗,「以前念書的時候,在我們系館的同一層樓,有一個閱覽空間,空間不大,也是只有一個期刊的架子,大概放個十幾本而已,但是累的時候,就會去那裡休息一下,在期刊架上翻一翻,以前有這樣的經驗,覺得很不錯。」因此,老師建議在生科館內應該有一個閱覽的空間,「空間是比較小型的,裡面放一些跨領域的期刊,不用很多,例如ScienceNatur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等,這些期刊報導的內容不會很窄,同學如果有機會去看到這些期刊,眼界會稍微大一點。」老師也建議圖書館可以規畫主題書展在生科館借展,「圖書館可以兩、三個月一次,把圖書館的書搬到生科館,類似舉辦書展的方式,每次有不同的主題,將生科館的空間變成一個小小閱覽室,就近讓同學空餘時可以去翻一翻、看一看,有一些很好的書,放在圖書館,大家可能不會去注意,透過書展的方式呈現,大家就會每本去看一下,增加書的曝光率,也許就可以吸引到有興趣的同學。」



撰寫論文,你一定要會EndNote
就老師的研究領域而言,最常使用的資料庫為NCBI所建置的PubMed資料庫,對老師而言,「PubMed已經可以cover所有的事情。」另外老師研究時會使用的工具為Google Scholar,「找資料用PubMed比較多,因為它針對期刊的搜尋比較方便,現在發現Google Scholar也蠻方便的,只要貼上要找的文章標題,click後幾乎馬上就搜尋到了,你甚至不需要打字。」不論是PubMed資料庫或是Google Scholar等搜尋工具,若要查找到原文,背後仍須有圖書館的館藏連結的機制,這也可視為老師對於圖書館無縫式資訊服務的肯定。研究的過程,除蒐尋相關文獻、進行實驗,最重要的還是研究結果的呈現,也就是論文的撰寫。在這一方面,老師特別強調學習使用EndNote的重要性,「現在大家都在用網路的東西,例如EndNote,有些人知道有這資源,但不知道怎麼用,我知道圖書館都有開設課程,也鼓勵同學多加報名參加這類課程,學習使用EndNote。」

新進教師圖書館之旅收穫多多
訪談過程中,發現老師對於圖書館的服務相當有概念,一問之下,原來老師剛到臺大任教時,曾報名參加圖書館的「新進教師圖書館之旅」,透過實際的導覽與說明,讓老師對於圖書館的服務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其中老師特別推薦的服務是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在做研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好不容易查找到所需的文章,但圖書館卻沒有收藏,這時若您要查找的期刊為西文期刊,即可利用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進行申請。老師也建議,由於以往的「新進教師圖書館之旅」多是在開學後舉辦,建議可以改在暑假期間「新進教師研習營」活動結束後舉辦,相對於開學之初,老師們可能較忙碌,在暑假期間舉辦,老師參加的意願可能較高。

科普好書推薦-創世第八天
對於研究生命科學領域的同學,老師推薦《創世第八天》此套書,「這本書是在講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共有3冊,本書特別的地方是作者去實際訪問1950年代前後一、二十年,那段時間真正有參與如發現DNA的結構、基因調控的人,透過實際的訪問,集結而成這本套書,對分子生物學有興趣的人,都很推薦。書中講的一些事情,你可能在教科書中都有看過,但在這本書可以看到他的脈絡與故事,會更有印象。」

分子生物實驗的操作手冊-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是老師推薦給研究分子生物實驗同學的工具書,「我們實驗室裡就有一套Molecular Cloning,它的內容是分子生物實驗中常用技術的描述以及原理的說明,它跟Current Protocols有點類似,但它不單是protocols,書中還有相關實驗技術原理介紹,例如做實驗時,書中後面的附錄有很多重要的步驟可以參考,基本上你要做實驗,照書上面說的,就可以做得到。」

訪談過程中,從老師的角度和觀點,給予圖書館在館藏資源管理上很多的省思,現今圖書館礙於空間有限,書籍的擺放都是採直立的方式,看不到書的封面,只能看到書背,老師表示,這樣的排法,對使用者而言,通常必須是知道要找的書後,再到架上取書,較難吸引使用者如同逛書店的方式,瀏覽圖書、隨興的翻閱圖書,很多好書往往在這樣的排架方式中被讀者忽略,透過主題書展,有助於讓讀者看到不同學科領域主題圖書,相關的書展甚至可以在各學院間巡迴,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些好書與資源。近年來圖書館一再提倡館員應當要走出圖書館,傾聽讀者的需求,圖書館的資源又何嘗不是呢? 最後,非常感謝溫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描繪日本幕末時期奄美大島的「南島雜話」原稿,一世紀後於臺大圖書館現身!

日本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安溪遊地、安溪貴子教授
中文翻譯潤稿:特藏組.洪淑芬


前言|
日本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安溪遊地、安溪貴子教授夫婦率學生於2014年3月間至臺大圖書館協助國分直一教授信件資料建檔。兩位老師並於此期間調閱田代安定文庫手稿,發現了有趣的事實,經參閱《南島雑話 : 幕末奄美民俗誌》(東京都 : 平凡社,1984)、比對田代文庫所藏手稿署名(手抄本以「名越時行」署名),推測田代文庫中所藏〈雜話下書〉、〈居室倉廩〉、〈[居室倉廩]〉為日本薩摩藩名士名越左源太親筆手書之稿本,且部分插圖未見於現在已知的其他抄本,並有可能為恵良宏於〈『南島雑話』諸本校合経過〉中所述,永井亀彦借給某鹿兒島研究者後未歸的抄本。

兩位老師回國後特撰文分享相關發現,詳見本期館訊安渓遊地・安渓貴子〈スクープ 幕末の奄美を描く『南島雑話』の下書き原本 一世紀ぶりに台湾大学図書館で再発見〉一文。 日本《南日本新聞》2014年4月13日1 〈「南島雑話」下書き発見 幕末 奄美の自然風俗記す〉、《南海日日新聞》2014年5月12日〈南島雑話「下書き」見つかる-台湾大に58枚、推敲跡も〉2 、《南海日日新聞》2014年5月17日〈「南島雑話」成立過程探る〉皆刊載相關報導。


.參考文獻:名越左源太、国分直一、恵良宏校(1984)。南島雑話 : 幕末奄美民俗誌。東京都 : 平凡社。
.相關網站: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田代文庫》。
1 詳見〈「南島雑話」下書き発見 幕末 奄美の自然風俗記す〉
2 詳見〈南島雑話「下書き」見つかる-台湾大に58枚、推敲跡も



左:〈「南島雑話」下書き発見 幕末 奄美の自然風俗記す〉
下左:〈「南島雑話」成立過程探る〉
下右:〈南島雑話「下書き」見つかる-台湾大に58枚、推敲跡も
 


スクープ 幕末の奄美を描く『南島雑話』の下書き原本
一世紀ぶりに台湾大学図書館で再発見
貴重な学術資料・国際研究の必要性

1
◎ 『南島雑話』とは 
 『南島雜話』簡介
幕末の薩摩藩の「お由羅騒動」に連座して奄美大島に流された藩士名越左源太(なごや・さげんた、一八二〇〜一八八一)は、六年のあいだ奄美市名瀬の小宿に暮らした。文武両道の人であったが、奄美では地元の人々の生活に溶け込んで、数多くのスケッチを含む生活誌を残した。今日『南島雑話』として平凡社の東洋文庫から入手でき、幕末の奄美の庶民の暮らしを知るためのバイブルとなっている。
因遭受幕末薩摩藩「お由羅騒動」的連座處罰,藩士名越左源太(1820-1881)被流放至奄美大島,於奄美市名瀨的小宿地區住了6年。名越氏是能文能武之人,在奄美能融入當地生活,而留下當時的生活記事,其中亦包括許多繪圖。現在已可購得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南島雜話》,此為了解幕末奄美庶民生活的寶典。

◎ 國分直一先生と人脈の不思議さ  ◎ 國分直一教授不可思議的人際關係
地球研(総合地球環境学研究所)の列島プロジェクトの一環で奄美沖縄の環境史を研究してきた私たちは、三年前から台湾大学図書館で山口県立大学国際文化学部の学生たちの実習をさせていただいている。南島研究の巨人であった國分直一博士(一九〇八〜二〇〇五)の蔵書が山口市在住のご遺族から台湾大学に寄贈されたことから、その仲立ちのお手伝いをしたご縁でが、その後の資料整理にもかかわらせていただいているのである。
筆者多年來研究奄美、沖繩環境史,此為總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的列島研究計畫中的一環。因為該研究的關係,三年前起又承蒙臺大圖書館允許,筆者得率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學生至該館實習。南島研究巨擘國分直一博士(1908-2005)的藏書已由在日本山口市的國分教授遺族贈送予臺灣大學。因筆者過去曾在此事協助雙方,因此後來臺大圖書館乃讓筆者參與資料之整理。

東洋文庫版の『南島雑話』の刊行当時、校注を恵良宏氏とともに担当された國分先生から、直接に本を贈られたのだったが、そこには、「諸本校合経過」として、いろいろな写本や数少ない原本についての記述がある。それによると、写本のなかで鹿児島県立図書館が所蔵する「雑記下書」は、同図書館奄美分館から贈られたものとされるが、名瀬市編集委員会によるペン書き原稿のゼロックスコピーであった。その原本を、故永井亀彦氏(生物学者、一八七七〜一九六五)が名越家から贈られて所蔵していた。ところが、その原本は永井亀彦氏在世中に「鹿児島市のある研究者」に貸与したままになっており、國分先生らも、これ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という。

東洋文庫版『南島雜話』刊行當時,國分先生與惠良宏氏共同擔任校注工作,我曾直接得到國分贈送此書。該書中對於「諸本校核經過」,有關於各種寫本和少數原本的記述。依據該文所述,各種寫本中,鹿兒島縣立圖書館所藏之『雜記下書』(即雜記底稿)是該圖書館的奄美分館所贈,是由名瀨市編輯委員會手抄之影印本。而其原件本來是永井龜彥氏(1877-1965,生物學者)獲得名越家贈送而得以典藏,但該原件在永井龜彥氏還在世時,就一直被「鹿兒島市的一研究者」借用,國分教授等人當時亦未能見到。


.左:名越左源太筆の生き生きとした八月踊り 名越左源太繪,生動活潑的八月舞(臺大圖書館典藏)
.右:名越時行の自署のある「雑記下書」 含有名越時行自己署名的「雜記底稿」(臺大圖書館典藏)


2
◎奇跡的に保管された田代安定資料との出会い 
◎ 奇跡的に保管された田代安定資料との出会い
三年前から台湾大学の堂々たる付属図書館に寄贈された國分直一先生の資料整理に定期的に携わる中で、五階の貴重書を扱う「特蔵組」の書庫に鹿児島の生んだ世界的な博物学者である田代安定(一八五七〜一九二八)の蔵書や草稿類が七百点以上も収蔵されていることを知った。田代安定は、一五歳だった明治五年に旧藩校造士館でフランス語を教えていた語学の天才で、明治一五年から一九年の沖縄八重山の全集落についての詳しい現地調査を四〇冊もの詳細な報告や図録と地図にまとめた人物でもある。私たちは一九七四年から八重山・西表島に通って島の生活誌を研究してきたので、國分先生の資料整理のかたわら、日本ではほとんど失われた資料を夢中になって閲覧してきたのだった。
筆者自三年前起,定期至臺大圖書館整理其獲贈的國分直一教授資料,該館典藏貴重與特殊書籍的五樓特藏組之書庫中,典藏了鹿兒島出身的世界級博物學者田代安定(1857-1928)的藏書與草稿類資料700種以上。田代安定十五歲時,時為明治5年,即在薩摩藩藩校造士館教授法文,是語言方面的天才。另一方面,明治15至19年間,田代氏對沖繩八重山的全部聚落進行了詳細的現地調查,將調查結果集結成40冊之多的相關記錄,其中包含詳細的報告、圖錄、地圖等。筆者自1974年起,往來八重山、西表島等地,進行當地生活誌研究。本來是為整理國分直一資料而至臺大圖書館的,卻得以忘我地閱覽這些在日本差點就佚失的資料。


.左:宴のようすを活写 宴飲情形之寫生畫(臺大圖書館典藏)
.右:推敲の跡を示す「雑記下書」 留有推敲痕跡的「雜記底稿」(臺大圖書館典藏)

台湾大学所蔵の田代安定の沖縄資料の整理を手伝いながら、三年目にして数少ない奄美の資料に取りかかったとき、『南島雑話』で見慣れた生き生きとしたスケッチや、和紙に毛筆で書かれたものが、かなりの虫損のある状態から修復され、デジタル化もされて閲覧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ことに気付いたのである。現物を閲覧すると、「辛亥三月改 雑話下書 名越時行」と毛筆で書かれており、時行は左源太の諱(いみな)で、存命中は本人しか使わない名前であるから、大島に流されてほぼ一年目の一八五一年旧三月に、名越左源太その人が書いた草稿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た。
在我協助整理臺大所典藏的田代安定之沖繩資料的第三年1 ,當我一拿到為數不多的奄美資料時,一下就看到熟悉的『南島雜話』中的生動繪圖、以及以毛筆書寫在日本和紙上的記錄。我也注意到這些資料已自相當的蟲損狀況被修復完成,並被數位化完成而能夠提供閱覽。當我閱覽資料時,發現有「辛亥三月改 雑話下書 名越時行」的毛筆手書。「時行」為左源太之名諱,其在世時僅有本人才使用此名,據此可推斷此資料應是名越左源太於1851年舊曆3月,即大概是其被流放至大島的第一年,其本人所書寫之草稿。

「鹿児島のある研究者」とは、田代安定だったのである。晩年は台湾に住んでいた田代が、郷里への旅行中の昭和三年に病を得て鹿児島で亡くなったために、借用した資料は返却されないまま、ほぼ一世紀にわたって台湾に埋もれていたのである。

所謂「鹿兒島市的一研究者」,應就是田代安定。晚年居住於臺灣的田代氏,昭和3年在返鄉旅途中病死於鹿兒島,其所借用的資料因而未得歸還,在台灣隱沒了近一個世紀。

ソテツの幹を切る
以裁切刀將蘇鐵樹幹橫切片(臺大圖書館典藏)
3
◎ 実に貴重な資料 
◎ 確實貴重的資料
台湾大学の所蔵する『南島雑話』の草稿である「雑記下書」は、二つの部分に分かれ、ひとつは、ソテツなどの食物を扱い、もうひとつは「居室倉廩」という書き出しで、住まいのことを中心に描き、一部は彩色もほどこされている。現在五八葉が修復されて、大学内ではデジタル画像で簡単に閲覧できる状態になっている。図に示した押し切りを使ってソテツの幹を輪切りにする絵などは、他ではみたことのないものである。「清書ニハ此人物ヲ今少シ大ク認ムベシ」という覚え書きや、小さな赤字で行間に細かく書き加えた文章は、『南島雑話』がいかにして今日我々の知る姿に成長してきたかを知るための実に貴重な資料である。
此一臺灣大學典藏的『南島雜話』之底稿「雜記下書」包含二個部分,其一是描繪蘇鐵等的食物,另一部分則以「居室倉廩」為題,主要描述住屋的狀況,部分為彩圖。58張資料現在已被修復,在館內已可便利地閱覽其數位影像。如圖5所示,以裁切刀將蘇鐵樹幹橫切片之圖繪等,筆者未曾見於他處。此資料另有如「謄寫時感到,現在應多少肯定此人物之偉大」之註記、以及以細小的紅字添寫於行間的文句;這些均為了解『南島雜話』如何演變成我們今日所見的樣子之貴重資料。

◎ 国際的地域研究を  ◎ 國際性的地區研究
台湾大学が所蔵する多数の田代安定資料の中で、奄美関係の資料は多くはないが、「奄美列島草木譜」と題する植物目録や、「南島巡歴詩草と題する」奄美各地の集落で詠んだ漢詩集もある。視野を鹿児島県全体に広げれば、明治一五年にかかれた天然色の「鹿児島県柑橘図」や、父の田代安治との合作による、カライモの種類と育て方の詳細な記録など、人と自然の関係学を一九世紀末にすでに追究していた田代安定という人物の懐の深さに打たれるのである。
臺大所典藏的大量田代安定資料中,奄美相關資料並不多,但有題為「奄美列島草木譜」之植物目錄;也有題為「南島巡歷詩草」的漢詩集,收錄在奄美各地的聚落之歌詠。再將視野擴展到鹿兒島全縣,則有明治15年著色天然的「鹿兒島縣柑橘圖」、以及田代安定與其父田代安治合作而留下的關於彩色薯的種類與栽培的詳細紀錄等。對於田代安定早在19世紀末即已在追求人類與自然共處的關係學,不得不為其遠大胸懷而深深感動。

田代安定の人と業績の研究を進めている中生勝美桜美林大学教授は、日本・台湾・南洋、そして欧州、ロシアまでも視野に入れた総合的な研究をしなければ、田代安定の業績の評価はできないと指摘している。田代安定の台湾関係資料は、整理が済んでインターネットで公開されているが、奄美沖縄関係の資料についても、国際的な研究チームを組んで研究を進め、広く公開される段階が早くくることを願ってやまない。
一直在研究田代安定與其業績的櫻美林大學中生勝美教授指出,除非從日本、臺灣、南洋、甚至歐洲、以至於俄羅斯等廣泛的視野2切入,進行總合性的研究,否則無法適切地對田代安定的貢獻加以評價。田代安定文庫中,與臺灣相關的資料已完成整理並已於網路上公開3 ;對於與奄美、沖繩相關的資料,也期盼能組成國際研究團隊,推動研究,讓廣為公開的階段早日到來4


.田代安定の肖像写真 田代安定肖像寫真,前數第二排中坐者為田代安定(臺大圖書館典藏)

作者小傳
安溪遊地 
あんけい・ゆうじ、一九五一年富山県生まれ。山口県立大学国際文化学部教授。京都大学理学博士。専攻は人類学・地域学。祖父は瀬戸内町西阿室出身。当山昌直との共編『奄美沖縄環境史資料集成』(南方新社)で、沖縄タイムス出版文化賞受賞(2012)。  安溪遊地,1951年出生於富山縣。現任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為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專攻人類學、地域學。祖父為瀨戶內町西阿室出身。安溪遊地曾與當山昌直先生合編『奄美沖繩環境史料集成』(南方新社),以此於2012年獲『沖縄Times』的出版文化賞。
安溪遊地,1951年出生於富山縣。現任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為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專攻人類學、地域學。祖父為瀨戶內町西阿室出身。安溪遊地曾與當山昌直先生合編『奄美沖繩環境史料集成』(南方新社),以此於2012年獲『沖縄Times』的出版文化賞。

安溪貴子 
あんけい・たかこ、愛知県生まれ、山口大学医学部非常勤講師、広島大学理学博士。専攻は生態学。著書に『森の人との対話』(東京外大AA研)、編著に『ソテツは恩人』(ボーダーインク)など。
安溪貴子,出生於愛知縣,現任山口大學醫學部兼任講師,為廣島大學理學博士,專攻生態學。著有『森の人との対話』(按:『與森林中的人之對話』,東京外大AA研),另有『ソテツは恩人』(按:『蘇鐵是恩人』,ボーダーインク)等編著作品。


.左:山口県立大学生、台湾大学図書館スタッフとともに(向かって左端筆者)
   山口縣立大學學生、臺灣大學圖書館館員合照(照片左端為筆者)
.右:虫食いの著しい文書の復原は考古学そのもの 修復蟲損嚴重的文書亦為一種考古學
(編按:安溪教授試圖拼湊的文件,先前館方人員試圖拼排修復未果,亦曾有其他日本來訪教授認為此份文件已不可能修復。)

1 編按:安溪教授於閱覽資料的同時,會針對排序有誤與資料被錯置等情形,提出修正建議,並分享相關發現。
2 編按:田代安定曾至俄羅斯參加萬國園藝博覽會、訪問歐洲,並於日本(沖繩、北海道等)、臺灣、南洋地區進行調查。
3 編按:指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
4 編按:目前田代氏的臺灣相關資料、部分田野調查筆記和植物、南洋、日本研究等手稿已可在臺大網域內使用,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未上線者可至圖書館5樓特藏組調閱數位影像。

田代文庫介紹|
田代安定(1856-1928),號天劍,生於日本鹿兒島,從於柴田圭二(法語學者)、田中芳男(1838-1916,幕府末期明治初期博物學者)等人門下,為植物學與人類學家,曾任職臺灣總督府,創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於日本沖繩、爪哇及南洋諸島、臺灣等地進行多次植物學與人類學調查,為熱帶植物研究先驅。 田代安定過世後,時任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前身)圖書館館長田中長三郎教授,以田代氏長年耕耘臺灣為由,將其藏書與手稿納入館藏。文庫內除植物學研究相關圖書外,尚有許多手稿與田野調查筆記,為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臺灣、日本沖繩、南洋等地植物學和人類學的第一手資料。

Antei Tashiro (1856-1928, also known as Yasusada Tashiro) was born in Kagoshima Prefecture, Japan. As a learned botanist, he discovered a few plants and at least 28 kinds of plants were named after him, such as Pseudopinanga tashiroi, Chamaesyce tashiroi, Clematis tashiroi, just to name a few. He also went on some expeditions in Okinawa, Taiwan, and South Pacific, resulting in abundant botan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notes, which are valuable first-hand materials to learn about the plantations and cultures in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Tashiro came to Taiwan in 1895 afte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rejected his proposal on developing Okinawa. He then dedicated himself to Taiwan and helped establishing the Hengchun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After his sudden death in 1928, the University Librarian of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Chōzaburō Tanaka, insisted on keeping Tashiro’s legacies due to his many contributions to Taiwan. However, Tashiro’s manuscripts were believed to be lost during World War II, until its rediscovery in 2004 by Dr. J. Hsiang and Dr. Mi-Cha Wu. Tashiro’s book collection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 are now kept in Special Collection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田代安定大事紀|
1856 出生於日本鹿兒島
1869 入柴田圭三門下
1875 入田中芳男門下
1880 鹿兒島調查
1884-1885 至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萬國園藝博覽會,並順訪歐洲多國
1885-1886 沖繩、八重山調查
1889 隨日本海軍金剛艦至南洋調查
1895 澎湖調查、任職台灣總督府
1902 創設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
1915 兼任鹿兒島農林學校講師
1928 因病於回訪鹿兒島時過世
藏書與手稿入臺北帝國大學圖書館(詳見松崎直枝、柳本通彥二文)
2004 田代安定手稿於舊總圖書庫發現(項潔教授、吳密察教授)
2007 「深化臺灣核心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田代文庫》(2007-2012)
2014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田代文庫》

相關文獻|
.永山規矩雄(1930)。田代安定翁。臺北市:故田代安定翁功績表彰記念碑建設發起人。
.松崎直枝(1934)。隱れたる植物學者田代安定翁を語る。傳記,1(1),頁112-131。
.柳本通彥(2005)。第二章:時勢を駆け抜けた反骨の植物学者-田代安定。明治の冒険科学者たち : 新天地.台湾にかけた夢。東京都:新潮社。頁72-129。
.中生勝美(2011)。田代安定伝序説--人類学前史としての応用博物学。現代史研究,7。頁129-164。
.吳永華(2012)。田代安定1895年宜蘭植物調查初探:以臺大所藏「田代文庫」相關史料為中心。發表於宜蘭縣政府主辦,「宜蘭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再現」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2012年12月8日至9日,宜蘭縣史館。
.吳永華、陳偉智(2013)。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委託單位:文化部;承辦單位:宜蘭縣史館。




2014年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紀實
──以創新與跨領域結盟重塑大學博物館的外展服務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大學所蘊含的知識珍寶,賦予了大學博物館豐富的典藏以及展演內涵:從各學門的學術研究產出、器物以及標本,到捐贈藏品以及校園文化資產,無一不可作為大學博物館的主題;大學博物館同時擁有多元的展示空間:在戶外,有生態區、植物園與實驗林;在室內,有承載重要歷史記憶的教室、實驗室、房舍、為特殊目的打造的建築,皆為大學博物館增添了故事性。更由於大學是匯聚人才的基地,其所蓄含的知識力與行動力,可直接為大學博物館提供充沛的動能。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大學博物館由裡到外,在在皆是豐厚的研究與教育資源;而這些資源,在日益國際化的世界,已可被視為全球公共財 (Global public good) 的一部分。如何追求突破,同時師法他國之長,為大學的研究與教育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一直是臺大博物館群努力的標的以及前進的方向。

作為目前「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45個會員大學中唯一的臺灣代表,臺大博物館群辦公室有幸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第二屆環太平洋大學博物館研討會」的東道主。在臺大圖書館、國際事務處、博物館群以及秘書室訪客中心全力支持與奧援之下,今年5月20日至5月22日,臺大博物館群順利完成本次研討會的籌辦任務。會議結束之後,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秘書處和國內外與會人士紛紛來信,向本次工作團隊致意,並高度讚揚本次會議之成果。

本次會議歷時3天,主題為「以創新與跨領域結盟重塑大學博物館的外展服務」,由北美學術博物館與藝廊協會(Association of Academic Museums and Galleries)理事長,奧勒岡大學喬登•辛尼澤藝術博物館(Jordan Schnitzer Museum of Art)館長吉兒‧哈茲女士(Jill Hartz)、京都大學博物館館長大野照文教授(Terufumi Ohno)、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于宏燦教授領銜發表三場精彩的主題演講。本會另有來自雪梨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俄羅斯遠東大學、卑詩大學(UBC)以及首爾國立大學的大學博物館館長、研究員、工作人員發表論文演說,分享推行外展服務的經驗(臺灣3位、美國3位、加拿大1位、俄羅斯1位、韓國1位、日本 4位、中國香港1位德籍、越南1位臨時因病缺席、泰國1位、新加坡1位、印尼1位、澳大利亞1位、紐西蘭1位) 。為更加擴大公眾參與的空間,本會特別舉辦海報摘要徵件,邀請國內博物館學界研究人員、學生、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投稿摘要;華碩電腦也派人與會,以「花博夢想館」為題目,介紹科技在展示規劃的運用。


由左至右: 奧勒岡大學喬登•辛尼澤藝術博物館吉兒‧哈茲 (Jill Hartz)館長/
臺灣大學于宏燦教授/京都大學 大野照文館長

除了論文以及海報發表,本次工作團隊亦以本校生命科學博物館(動物博物館以及植物標本館)所研發的行動展示盒為主題,舉辦一場「全員動腦」工作坊,整合行動教案的經驗,初步研擬發展跨國行動教案的可能性。訪賓亦於歡迎晚宴之間,參觀臺大博物館群(人類學博物館或物理文物廳),聆聽臺大薰風國樂團之演奏,以及參觀由攝影社在舊總圖夾層書庫舉辦之攝影展。最後一天(5月23日),則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以及故宮博物院。行程緊湊,但訪賓們滿載而歸!


左: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秘書長致贈楊校長禮品/右:訪賓參觀海報展


左:校史館晚宴之國樂表演/中、右:訪賓參觀校史館夾層書庫之攝影展

總計成果,本次會議共有13國18所研究暨教育機構參與,包含3場主題演講、17篇論文發表,32張海報展演,超過220名人次與會,是臺大跨單位合作的卓越成果!本次會議亦是本年度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博物館研討會之一,也為國內博物館學界與實務界留下許多國外的經驗資產。大學博物館是今日學術象牙塔與社會的重要鍵結,也是高等教育機構裡最能體現「有教無類」精神的單位。臺大博物館群期待能透過這次研討會,架構國內博物館與來自環太平洋地區各頂尖大學博物館的交流平臺,並激發彼此新的發想與創意,協助博物館點燃知識火炬於民間,照亮進入社會啟蒙的新路徑。


本次與會機構


本會之成功,是臺大圖書館、國際處、博物館群以及秘書室訪客中心的傑出合作成果



《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的第一本書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
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選》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4-1223-9
規格:平裝/16.8*22cm/232頁/全彩
定價:360元
展售處: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歷史悠久的臺大,自1928年創校的臺北帝大時期以來,累積了豐厚的學術標本與歷史文物,但由於隱身在不同的館舍建物內,因此鮮為人知。2007年校慶日,臺大博物館群正式啟動,讓原本靜躺在校園各角落的寶貝,有了對外展示與教育的機會。臺大博物館群成立迄今已六年餘,目前共計有十個成員館。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讓外界能夠瞭解臺大博物館群的成立過程、各成員館之館舍建築的歷史變遷,並進一步認識隱身其中的珍貴藏品。

博物館的基石,由豐富的館藏內容奠定,因此本書大部分篇幅著墨於各館的藏品介紹。臺大博物館群含括不同學科領域,收藏主題的博物館,但隔行如隔山,也許就連博物館群的成員們也未必非常清楚明瞭彼此的館藏。因此本書邀請各博物館提出數件他們自認為最值得被推薦介紹的藏品,也許是鎮館之寶,也許是別具特色,又或者是可以牽引出其背後重要的研究學者、亦或是一段動人的故事。透過這次大家的群策群力,也促進了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理解。

本書匯聚了約莫近一百件的藏品介紹,相信當您翻閱完之後會猛然驚覺,原來,臺大擁有這麼多的寶貝!例如有美人魚之稱的「儒艮」、在日據時代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寬尾鳳蝶」、歷經一段曲折命名過程的「武威山烏皮茶」、直徑30公分外型幾近完美正圓的「圓石」、一面雕刻男性祖先像另一面雕刻女性祖先像的「排灣族雙面石雕立柱」、回歸母校的臺北帝大首任校長墨寶「山岳度寒光」、記載校名轉變關鍵的「臺大第一號公文」、物理文物廳的鎮館之寶「直線粒子加速器」……,這些珍寶都隱藏在臺大各個不同的小型博物館內。當它們一件件躍然於紙上,述說著自己的身世故事時,它們彷彿都有了生命,從博物館沉睡中甦醒。

臺大還有許多文化資產窩身在校園各角落的老建築裡,例如: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植物標本館、農業化學系的土壤博物館、心理學系展示古典實驗儀器的「角落博物館」、蓬萊米發源地的磯永吉小屋、臺大醫院院史室。此外,臺大生物產業機電學系也為已故的大師高坂知武教授,設置個人紀念專室,展示重要遺物和手稿,俾便後學師法;至於臺大圖書館,更典藏了許多名家手稿與畫作,其中還包括霧峰林家瑰麗的傳統建築元件。跨越校園圍牆之外,則有藏身在巷弄裡的已故臺大教授故居,如殷海光故居、馬廷英故居等。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願熱愛這座校園的朋友們,未來能夠繼續挖掘出更多的臺大資產與寶藏。




校史館音樂沙龍「四懸清韻:臺大鋼琴社教學制度成果發表會」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奏音人語絕,清韻佩聲通 . .     .
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疑風  
(唐•無名氏)

驚蟄過後,春雷隆隆,陰雨綿綿。在生機盎然的五月,臺大校史館除了舉辦APRU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之外,更於月底安排了多場精采的藝文活動。在校友黃書庭熱心支援電鋼琴以及外文系許臨竹同學籌畫之下,校史館首度與臺大鋼琴社合作,在5月28日於館內舉辦了別開一格的鋼琴音樂沙龍演奏會。

鋼琴社許臨竹同學援引唐詩《笙磬同音》以及《冊上公太常奏雅樂》,將這場音樂沙龍取名為「四懸清韻」。鋼琴社同學也配合校史館內的氛圍,演出了包含歌劇魅影的〈Beneath the moonless sky〉、拉赫曼尼諾夫〈練聲曲〉、巴哈〈小步舞曲〉以及李斯特〈驟雨〉等等曲目。悠揚樂聲,讓校史館的訪賓享受了一個餘韻無窮的美好夜晚。在未來,校史館將繼續整合行政單位、學生社團的以及校友的資源與協力,為校園,為社區民眾,帶來更豐富的音樂饗宴。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王怡晴、何淑銘、張端桂、陳南秀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建議與回響 閱讀以前館訊 取消訂閱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