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陣頭》的票房相當亮眼。(圖片摘自人籟網站)

【全文原載於2012.03.01《人籟》網站,作者/鄭秉泓】
父子衝突、新舊文化傳承、青年的蛻變與成長……,這些老掉牙的故事元素,《陣頭》一片幾乎都含括了。但為何在反覆吟唱的陳腔中,這部電影仍舊深深打動人心?

片名∣《陣頭》
導演∣馮凱
出品年份∣2012年
上映時間∣2012年1月(福斯發行)

原先居於平凡世界的英雄,起先拒絕歷險的召喚,最後不情願地踏上征途,他遇見師傅、接受試煉、結交盟友、勇敢地面對敵人,他一度被進逼到洞穴最深處,接受各式各樣的苦難折磨,一旦咬牙通過所有關卡,他將毫不眷戀地帶著寶物(無論這個寶物是實質或精神上的)榮耀歸返平凡世界,展開另一段的旅程。

主流電影的不敗祕笈

有電影編劇大師美譽的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1992年出版的著作《作家之路》(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在好萊塢早已成為人手一本的武林祕笈。身為好萊塢資深故事分析師,佛格勒在這本如今已出至第三版的經典之作中,先是巧妙將坎柏(Joseph Campbell)的神話學改造成情節寫作的規範,再把心理學大師榮格(Carl G. Jung)的原型概念(archetype)應用在角色塑造上,讓情節與角色的功能相互支持,強化故事的完整性。佛格勒認為,世界上的每個故事,其實都包含了幾項在神話、童話、夢境與電影中找得到的基本元素,而這些基本元素被統稱為「英雄旅程」。理解「英雄的旅程」,不僅破解了故事的密碼,甚至可能指引自我或是他者的人生。...《閱讀全文》

 
   
我的學思之旅系列活動

【活動緣起與目的】
「科學到民間˙ 青年HOT 科學」為一大眾科學計畫。旨在透過科普講座之推廣傳播,將科學學習落實到社會各角落、各層面,並在全國各地建立科普教育網絡。由於體認到科學要更廣更深地進入偏遠地區,因此,本計劃除與各中小學、社區大學、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公私立社教單位持續合作外科普講座外,將於2012年4月、5月將活動場地擴展至東部及南部舉辦,同時更招募所在地對於科學教育及科普傳播之青年加入我們的行列,實際參與講座或活動現場之工作協助與記錄。因此,在此誠摯的邀請東部地區所有中學以上之學校參與2012「東部知識列車」系列講座,我們希望這項活動能對東台灣不同年齡層、不同學習背景及不同興趣的同學提供多元且具啟發的科學啟蒙!

在講題方向訂定上,由於隨著時代的改變,國人對於通識教育漸漸顯得重視,希望其培養出的學生不只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也有豐富的人文涵養、科學精神,並且懂得尊重生命,有同理心,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亦即,在成為專業人之前,應先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因此,本系列講座希冀能透過不同領域專家之帶領下,以演講活動的互動形式進行,讓學生在制式課程之餘,能體驗不同的知識饗宴,不僅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也期待學生突破專業本位的學術思維,增進科際間的對話與溝通,和提供另一個思考人生的空間。...《閱讀全文》

瘦肉精爭議延燒,你怎麼看?(圖片摘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全文原載於2012.03.13《環境資訊中心》網站,特約記者/賴慧玲文字報導、林瑞珠影音紀錄】

紀錄片〈食品帝國〉 (Food, Inc.) 描述20世紀以來,工業化農業不斷改造牲畜與作物自然生長的方式,也強迫改變人類飲食的選擇和內容。許多非自然的風險和爭議也因應而生。近日備受爭議的萊克多巴胺正是工業化高效率、高產量、高獲利思維下的非自然添加物。3 月 10 日環境法律人協會舉辦該片放映座談會,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及副教授吳焜裕除了以風險評估專業剖析萊克多巴胺的科學爭議,也從公共衛生及國際談判角度出發,質疑牛豬分離的管制政策非但難行,還恐讓台灣陷入仲裁和談判的不利處境。
非自然的肉品

詹長權解釋,萊克多巴胺透過新陳代謝產生藥效,一旦停用,將前功盡棄。因此牛豬在屠宰前,必須持續投藥數十天,甚至屠宰當日也得投藥後再宰殺。如此,動物將可增加大約 10%的瘦肉。據前防檢局局長在相關座談會曾指出,有人統計,一隻豬可增加 10 美金不等的獲利,若一個美國小型養豬場平均一次飼養 3 萬隻豬、一年飼養3至4次,一年即可增加上百萬美元的利潤,還可減少飼料支出,獲利相當驚人。..《閱讀全文》

追求真實的筆尖-科學插畫展記者|楊玲文字報導(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記者|陳明莉、曾驛翔影片拍攝(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美國藝術家格雷琴‧凱‧哈伯特(Gretchen Kai Halpert)的「追求真實的筆尖」科學插畫展日前於臺大圖書館1樓展覽室展出,此次展出格雷琴珍貴的28幅畫作及相關書籍、畫具等。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團隊為大家拍攝最精華的展場導覽影片,來不及到現場賞畫的朋友,可從中一睹名師風采!

本次「追求真實的筆尖」科學插畫展由臺大藝文中心主辦、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等十多個單位協辦,展出格雷琴植物、動物與醫學三大類的珍貴插畫。其中包含各地旅遊的畫作和所居住的紐約州艾瑪拉四季明媚風光等。同時適逢臺大杜鵑花節,她特地畫了一朵紐約的「沼澤杜鵑」。臺大圖書館也借出館內各國科學插畫的壓箱寶展出,十分難得。另外,臺大藝文中心也將於四月有3D線上版播放,不要錯過!

格雷琴背景跨越科學與藝術兩大領域。畢業於康乃迪克學院植物學士、紐黑文大學研究所生物學插畫。曾長年於耶魯大學與羅德島醫院擔任研究科學家,也是自然科學插畫家協會前主席,是位相當傑出的科學插畫家。科學插畫展是「很好的科學輔助說明」,主要功能是為了說明一項科學主題,藝術家用視覺溝通方式與科學目的作完美的結合。...《閱讀全文》

劉少雄主任暢談跨領域策展心得。(圖片拍攝﹕ 林玉枝)記者|楊玲採訪報導(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記者|李佩珊整理、林玉枝拍攝(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目前正在臺大圖書館舉行的美國藝術家格雷琴‧凱‧哈伯特(Gretchen Kai Halpert)「追求真實的筆尖」科學插畫展,SHS計畫有幸協助後續數位典藏工作,但幕後策展最大功臣之一是臺大藝文中心,本次有機會邀請藝文中心主任劉少雄為讀者分享跨領域策展心得。

劉少雄表示,本次活動要感謝臺大教授謝豐舟老師及陳俊宏老師發起,胡哲明老師居中牽線,以及藝文中心幹事王學寧全力執行。過去藝文中心活動主要是音樂、戲劇為主,視覺藝術展覽以書畫展為主,像此次與科學連結為特別的嘗試。

他說,臺大有很好的學術支援,各學門如何共同「活化藝術」是很重要的一環。藝文中心有責任教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藝術,把平常忽視的感官感覺找回來。

藝術不是單一門類,而是深刻在生活點滴當中。」劉少雄以本次科學插畫展為例,除了展覽還有一系列延伸的活動包括工作坊、演講等,當中有很多老師協助,也有學生參與導覽及翻譯等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成長經驗。...《閱讀全文》

你找到自己五年後、十年後想變成的樣子嗎?(圖片摘自人籟網站)【全文原載於2012.03.01《人籟》網站,採訪.整理/林佳禾】

自我維新的力量,往往源自對現實的反叛。活在社會期待的角色扮演中,反叛的代價有了輕重之別。況且,大破之後,更得大立,即便懷抱名利可拋的豪氣,改變的究竟是怎樣的自己?

醫者夢,因暸解而清醒

我來自宜蘭南方澳的一個傳統大家庭。爸爸是獨子,而我是長孫,又是平輩中最會念書的小孩,所以「好好讀書,將來當醫生」這種聲音,從小就不斷在我耳邊迴盪。高中時我確實夢要當神經外科醫師,不過,那時念的雖然是數理資優班,我的功課並非頂尖,橫豎看來不像考得上醫學系。沒想到,聯考成績比預期好,錄取了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在醫學系的前五年,跟醫院幾乎沒有接觸。相較之下,社團對我的影響比較大。當時我參加基層文化服務隊,寒暑假都要到偏遠地區的學校辦營隊,非常累,但學到了醫學系沒有教的團隊合作、統籌規畫,也很有成就感。因為社團經驗,加上我想回北部,所以大六見習和大七實習,我選擇到比較「操」的林口長庚醫院,做為開始認識醫院實際作業的起點。

見習還只是當觀光客,只要「看」,然後寫報告;實習等於開始「當學徒」,得做很多雜事。我喜歡長庚體系重實務操作的取向,也自認實習階段做過的事情、學會的東西比其他醫院的實習生來得多。但是,這一年我卻也過得非常痛苦。....《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與我們緊密相連,應主動多瞭解。(圖片來源﹕dothegreenthing@Flickr)作者|周成功(長庚大學生命科學學系教授)

在過去科學發展的歷史中,科學從未被如此認真地用來預測人類社會未來的動向;「全球變遷」的預警究竟有多嚴重?人類對環境的摧殘真的已經走向一條不歸路?我們對未來生存環境的巨變,還有沒有任何適應的能力?面對這些重大的難題,科學家正陷在一個相當窘困的處境。

今天,我們的社會只關心下一回合雙方交鋒的輸贏,提出「全球變遷」的問題,好像有些不切實際,然而,未來的巨變可能就在我們兒孫身上出現。

「全球變遷」是個科學理論,它試圖預測現代工業發展,對全球氣候和環境的影響。

在「全球變遷」的理論中,溫室效應談到人類燃燒石化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持續增加,會形成「溫室」,使全球氣候日趨溫暖。而氣溫上升將加速兩極冰山融解,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窪地區,同時農作物及水源也會受到影響。....《閱讀全文》

日本至今仍對福島核電廠束手無策,在地居民也相當擔心。(圖片來源﹕Ojo de Cineasta@Flickr)【全文原載於2012.03.17.《中國時報》,《碧水學社》網站提供,作者/楊信男】

日本遭逢芮氏九的強震與隨之引發的大海嘯,造成生命財產巨大的損失;不僅如此,強震與海嘯更癱瘓了福島的核電廠,輻射外洩所引發的汙染問題動搖了大家的信心,日本與鄰國皆人心惶惶。日本至今仍對福島核電廠束手無策,而全球也都屏息注視著失控核電廠的後續發展。

日本是一個地震、海嘯與颱風頻繁的國家,擁有最先進的工業技術與防災系統,但面對此次空前的天災卻也顯得無力。幸好日本國民遭遇此大災難仍能發揮高度的互助精神,有禮守秩序,除了贏得全世界的敬佩外,也讓他們的生命損失降到最低。此外,世界各國政府迅速伸出援手,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民眾也都熱心解囊捐助,真是「天地無情,人間有愛」。

台灣與日本皆是島國,有許多地方相似,而東日本大地震─海嘯─ 核災三部曲足可提供台灣作為防救災的借鏡。

台灣對於地震與暴風雨有多次的救災經驗,目前最欠缺的是防救災體系的加強與整合。至於核災變,託老天的福,雖然我們曾發生過幾次中、小型事故,但都安然度過。這次日本的例子給我們很大的警惕,核能安全馬虎不得,而這也是世界已有幾個國家表示要考慮關閉老舊的核電廠,加強核安監督並檢討核安標準的原因。....《閱讀全文》

畫面擷取自youtube影片

整理|楊玲(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翻譯|蔡松源(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最近在Youtube有一首名為"(A Biologist’s) St. Patrick’s Day Song"的影片,已突破20萬人點閱。內容是一位男子自彈自唱慶祝愛爾蘭傳統節日St. Patrick’s Day,當天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喝啤酒歡騰。這首歌以輕鬆方式描寫啤酒如何釀出及人們喝醉後逗趣反應。音樂旋律輕快,歌詞相當有趣,十分吸睛,這也展現科學傳播另一種有趣途徑

【Lyrics】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eighteen hundred and eleven
公元一八一一年
On March the seventeenth day
在三月十七日
I will raise up a beer and I’ll raise up a cheer
我會舉起一杯啤酒為之歡呼
For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為釀酒酵母喝一杯
Here’s to brewers yeast, that humblest of all beasts
為釀酒酵母喝彩,它是所有野獸中最謙卑的
Producing carbon gas reducing acetaldehyde
生產碳氣體減少乙醛
But my friends that isn’t all — it makes ethyl alcohol
但我的朋友釀酒酵母不僅如此 — — 它製造酒精
That is what the yeast excretes and that’s what we imbibe
這是酵母所分泌供我們飲用的
....《閱讀全文》

 

科文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case.ntu.edu.tw/shs
FACEBOOK粉絲團: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SHS計畫)
TEL:02-3366-8653,02-3366-8654
FAX:02-3366-8655
地址: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581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